第131節
一方面是看總共需要為幾位皇子采選, 另一方面就是看當時主持著采選相看的后妃有什么樣的側重與想法。 以宣帝朝而論, 這次采選可以算是十分有策略與想法的, 當然, 隨后也帶出了很是出人意料的結果。 六月三十,所有的秀女名錄上報,京外的四品以上官員的未婚之女也大部分都到達京中,而京中的官女則是報上了名姓年齡父母身份等等。到了七月初五當日,所有的候選官女都到宗景司為選秀專門預備的景澤苑報道,不準帶丫鬟仆從,只能帶少許的衣物首飾,所帶之物都要經過宗景司翻檢查看,才放在寫好各人名姓的衣箱之內。 此番報上的官女名錄原本有三百余人,但其中已經有婚約之人就有一小半左右。這一小半在報上的時候也要將婚書與媒妁姓名、訂婚日期一同報上,以證并非故意避開采選,宗景司在核查之后便將其中大部分直接登記除名。 所以七月初五這日到景澤苑的官女便只有一百六十五人,經過三日的初選,又按著高矮胖瘦,容貌端正,口齒清晰,識文斷字,行動端莊等等要求除去了四成左右。 到得七月初十,當這一批經過初選的秀女被送到宮中進行復選,由皇后與麗妃并其他后宮妃嬪一同參看再選的時候,只有一百人不到。這次每個人都會回答皇后或者其他妃嬪一兩個問題,從而再去掉大半官女,只留下四十幾人左右,以備最后的甄選賜婚。 到這個時候為止,所有跟荀家與明家或直接或轉折有關系的三親六故姑娘們都還仍舊在備選之列。明錦柔與齊珮自然不必說,文若瓊文若瑤姐妹,以及那位其母在昌德伯府跟明華月與俞菱心正面對上的鄧太太侄女鄧紫芝也在。 以容貌和家世而論,這些姑娘仍舊備選,倒也是預料之中的。而整體選秀進行到此時,也仍舊是中規中矩的沒有出什么問題。 然而就在復選開始之前,宣帝卻忽然給了中宮一道口諭,要文皇后“務必以慈母之心不偏不倚,為諸皇子擇選賢妻,以承宗廟”。 要是真的帝后恩愛,這句其實就是個場面話,并無什么實際的意義,但自從長春宮麗妃向皇后叩頭認罪,自請貶謫而重得帝心之后,后宮的形勢又再次微妙起來。 看上去似乎后妃和諧,尊卑分明,然而實際上文皇后卻是被架到了火上。宣帝對麗妃每多一分憐惜,同時也會對文皇后的“賢德大度”多一分的要求。 于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文皇后就選了一個前朝曾經用過的法子,傳旨舉辦一場宮宴,同時傳旨邀請公卿宗親的命婦入宮,將這場賜宴作為最后甄選的方式。 說起來這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一般高門相看兒媳,往往也都是在兩家來往之中,或者有什么節慶飲宴之時,觀察那姑娘的行動言談,待人接物,是否大方得體,是否端莊有禮。若是宴席之間有什么小小的變故沖突,其實反而更好,就能看出那姑娘遇事是否輕易驚慌,當場如何應對,事后如何議論等等。 在前朝那些不曾正式選秀的時候,也曾經有后妃邀請幾家看中的宗親或者官員女眷入宮賜宴,席間觀察問詢一番,之后就定下了皇子的妃嬪人選等等的例子。所以文皇后這個做法算是有例可循,雖然麻煩些,但也十分用心。 宣帝對此非常滿意,難得地親自駕臨昭陽殿,拉著皇后的手又是嘉許又是稱贊,表示文皇后肯為了三位皇子這樣仔細選妃,不愧是母儀天下之人,賢妻良母的典范。一時間帝后和諧,大盛天家的和睦光輝簡直到達了天旭朝的頂峰。 然而這場用心的賜宴,很快就成為了天旭朝的另外一種典范。 其實嚴格地講,宴會的前半段還是非常美好的。在惠風融融的七月下午,已經消散了幾分夏末的悶熱,而初秋的陽光與清風還遠沒有任何的寒意,千鯉湖畔的御景東苑正是蘭桂芬芳,香花燦爛的美景盛時。 預備最后甄選的官女們六人一席,一共排了八張席面。而有幸進宮參與這場賜宴的命婦倒是不太多,只并未送選的公卿命婦才能參與,文安侯府因為荀瀅沒能參選,明華月與俞菱心婆媳便十分有幸地入宮見識了這一場盛會。與其他命婦一起,十人一席,排了四席在另外一側。正中自然是皇后、麗妃、聶昭儀,以及其他幾位資歷深但沒什么圣恩的妃嬪,以及三位皇子,一共分了四席。 這樣的排場算是很不小了,尤其是除了后妃之外,又有宗親命婦在場,又有三位皇子親臨,那些平素不在京中的官女,稍微緊張一點就能看出來不自在。而明錦柔齊珮,以及朱家送選的朱二姑娘、朱三姑娘這種見慣大場面的則要淡定得多。 而且這場賜宴之中除了安排好的歌舞觀賞之外,也給了這些官女機會,自己決定要不要當眾展示一下自己的琴棋書畫等等才藝能力。 于是到了賜宴的中段,真的有來自渝州和江州的官女出來彈琴獻舞等等。只不過后妃和命婦們雖然都是含笑看著,甚至贊賞了幾句,心里卻都是暗暗搖頭的。 其實這個機會完全就是個陷阱,若是給皇帝選后宮妃嬪的時候表現一下倒是可以的,因為不管貴妃貴嬪還是昭儀淑媛,除了皇后之外都是側室。既然是側室,那么歌舞才藝取悅帝王便是應該的,多多益善。 可給皇子選王妃就不同了,誰家的王妃會當眾獻藝?這幾個姑娘便是能中選,估計也就是側妃甚至良媛了。 這個過程里,命婦們的心思也是各異的,雖然所有在場之人家中都沒有直系女兒送選,但京中姻親關系盤根錯節,完全撇清是不可能的,總是有一些表親或遠親是待選的。比如俞菱心,其實跟在場的三個人都有關系。 明錦柔既是她的好友,也是她婆婆的侄女,齊珮是她親娘的侄女,就連那位十分不熟悉的鄧家姑娘鄧紫芝,按著齊家的姻親算,俞菱心也要叫一聲表姐的。 當然,俞菱心真正關心的,只有明錦柔一個。雖然她知道以明錦柔的性格,怎么也不可能此時犯傻出去表演什么,但眼見秦王身穿天青刺金團紋袍服端坐在側,而明錦柔的席位距離秦王只有數步之隔,二人的目光在賜宴之中很是交錯了幾回,還是讓俞菱心很是懸心了一陣子。 明華月顯然也是擔心的,尤其是她身為習武之人,目力甚好,每次看見明錦柔稍有什么動作都會忍不住緊張一下,生怕這個口硬心軟的傻丫頭做出什么事來。 這婆媳二人滿心牽掛,就對別的都不曾太在意。不過幸好一直到官女們的獻藝都結束了,再次傳上原本預備的歌舞,明錦柔都沒有真的起身,明華月和俞菱心這才齊齊松了一口氣。 而這個時候,忽然一陣急促的混亂腳步聲響起,眾人自然順著那動靜方向看過去,于是便非常驚訝而意外地看見幾個宮監正追趕著兩只碩大肥壯的錦雞,而錦雞撲棱飛騰之外,前頭還有一只身穿錦衣的大白貓向著賜宴的御景東苑狂奔而來! 眾人震驚之余,便立刻有命婦與妃嬪本能地去看文皇后。其實在這樣相看媳婦的宴會上做出點小動靜小混亂,算是心照不宣的手法,若是有只小貓小狗跑進來,的確可以看看官女們的鎮定程度,應變態度等等。 但是,這個錦雞可是宣帝的心頭愛寵,慈惠太后還在世的時候就特別喜愛彩羽錦雞,宣帝也一直養著。這兩只雖然不是當年慈惠太后養的,但是與太后最喜歡的兩只特別像,所以宣帝愛屋及烏,以及懷念先母的時候就格外喜愛這兩只錦雞??烧f在整個后宮之中,上上下下都對這兩只錦雞格外重視,沒人敢有絲毫小覷。 讓這兩只寶貝祖宗一樣的錦雞沖到賜宴里? 這個考驗是不是太大了? 至于前頭那只大白貓,則是宮中資歷最老的德妃所養的寵物,油光水滑,也是肥壯非常,身上還套著德妃無聊時親手做的錦繡小衣裳。 這又是個什么路數? 眾人還沒能反應過來,文皇后已經臉上變色,連連叫人趕緊抓貓抓雞,控制住場面。 難道這不是皇后安排的? 三位皇子自然也都起了身,宮監宮女們趕緊往這個方向趕過來。待選的官女們這時候已經混亂起來,因為追雞而來的宮監們其實不敢太過死命撲打抓雞,還是試圖圍堵的,而那貓與錦雞都好像發了狂一樣,拼命亂跑亂撲,幾息之后就沖著官女們過去了! 這時就聽“呼啦”一聲,伴隨著混亂的驚叫,那大白貓跳上了其中一張條案,那案上原本有剛剛上桌的一道酒香鍋子,紫砂小鍋里燉著山珍美味,鍋下有一個極小的燈爐,是最近皇后很喜歡的一道補身菜品。 這菜品到底有多么進補就沒人知道了,然而那貓撲到了小鍋與燈爐之后就滾了一身的黃酒,大約是身上錦衣的流蘇太過易燃,混亂之間居然迅速著起火來! 第123章 熄火 這一下的混亂可就更大了, 歷來宮里出事著落在動物身上時,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貓,一方面是無聊的宮妃以養貓居多,更要緊的一點是貓更加靈活矯健,能跑能跳能上樹,做了手腳之后不容易被即刻抓到。 便如此刻的這只白貓, 本身發狂就已經很難抓住,身上再著了火, 真是實打實的勢如瘋虎,從一張桌子上躥下去之后打了個滾, 身上火苗壓了壓卻沒能全熄滅, 下一刻又躥上了另外一桌,很快就在人群與席位之間來回躥跳了幾回。 整場賜宴至此可說是一片混亂, 命婦們都有些坐不住了,德妃又是嚇得魂飛魄散又是心疼白貓, 激動慌亂之下都不知道是不是該上前, 但立刻被聶昭儀按?。骸澳锬锬€是別靠近了!” 麗妃和其他妃嬪都是一副六神無主的樣子,皇后已經急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就差跳著腳叫人趕緊抓雞抓貓。 而待選的官女們此刻是真的經受了歷朝歷代秀女們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除了幾個武將之家出身、而且自己也習武的姑娘還算稍微鎮定一點之外,剩下的已經是面無人色, 有尖叫驚慌的, 有瑟瑟發抖的, 有站起來想跑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走的, 因為貓的起火與亂竄不只帶來了杯盤狼藉,飛濺的火星還同時讓有些身上有綃紗和流蘇的官女身上也起火了! 原本在外頭伺候的宮女太監自然趕緊過來幫忙,但一時之間混亂到這個地步,雞飛貓跳的,誰也無法讓局面迅速平靜下來。而就在這個時候,那白貓已經帶著驚慌的凄厲叫聲以及撲躥到了明錦柔與齊珮的那一桌! “錦柔救命??!”齊珮這個時候已經驚慌害怕到兩腿發軟,完全不知該怎么辦,幾乎是本能地就去抓明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