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剛才在鏡湖水榭那邊,她除了看出明錦柔心緒不寧之外,也同時注意到了那位嬌弱楚楚的皇后侄女文若瓊,身邊還多了一個面貌相似的姑娘,同樣錦衣華服,滿頭珠翠,只是容貌比文若瓊差了一點點,但看起來要活躍許多,應該就是文若瓊的meimei,文若瑤。 荀澈贊許地點點頭,而俞菱心忽然又是心念一動,臉上神情便有些復雜起來。 她想起來了,前世里的文若瑤是秦王的側妃,正妃是誰她不大記得了,因為天旭十八年她回京的時候秦王已經入主青宮為儲君,儲妃位置是空懸的,那個時候總理東宮重華殿的就是文側妃。 只不過后來儲君登基,后宮選秀分封,文側妃卻沒有再延續先前的無限榮光,而是如同宮中大部分不得寵的妃嬪一樣,漸漸的就沒了什么動靜。 可這話她就不能這個時候再問了,與此同時,明錦城與明錦柔那邊也說完了話,兄妹兩個一起過來。 明錦城臉上倒是沒什么不尋常的神情,只是給了荀澈一個眼色示意。而明錦柔再看到俞菱心的時候則是有幾分不大自在,既是震驚于她與荀澈的關系,同時也有被俞菱心得知了自己心事的尷尬。 還是荀澈先開口道:“你們離席時間也夠久了,先回去罷?;劬?,多照應著些錦柔?!?/br> 俞菱心這個時候已經有點習慣于這樣的尷尬了,更不好當著明家兄妹的面與荀澈多說什么,只能含糊地應了一聲,便與明錦柔一起重新回去鏡湖水榭。 只不過這回去的路,走的可比來時尷尬多了。 來青虹軒的時候二人也沒怎么說話,因為明錦柔滿腹心事,俞菱心不想多問。此刻回去,變成了兩人皆是滿腹心事,卻都不知道該怎么互相問了。 一直到踏入鏡湖水榭那一側花園前的最后一步,明錦柔終于低聲問了一句:“慧君,是二表嫂的字么?” 俞菱心差點沒掌住,但幾丈之外已經能看見閨秀們在水榭里紛紛落筆了,眾人自然也能遙遙看見她二人回來,俞菱心只好無奈地低聲應了一句:“是我的字,只是這個稱呼……” “表嫂放心吧,我會在外人跟前叫你的字,不會叫二表嫂的?!泵麇\柔點點頭。 “我不是這個意思?!庇崃庑暮喼笨扌Σ坏?,“我其實……” 明錦柔認真地望向她:“怎么了?” 俞菱心張了張口,才發現自己好像完全無從解釋,主要是她也并不知道荀澈跟明錦城是怎么說的,明錦城又是如何與明錦柔說的,但此刻明錦柔已經是一臉:我明白我知道二表嫂你放心吧。 她簡直是哭都哭不出來,最終只好無奈道:“沒事,你就叫我慧君罷?!?/br> “好,慧君jiejie?!泵麇\柔直接挽了她,“我家中雖有三位隔房堂姐,一個早早出閣,兩個不在京中,從小與我一起長大都是哥哥,親哥表哥堂哥,一個一個都是榆木腦袋似的。瀅兒雖然比我大幾個月,可你瞧她軟綿綿的模樣,有事還是都得我出頭。本來我以為我哥會先成親,沒想到——” 俞菱心更沒料到明錦柔居然就這樣開了話匣子,但是兩人已經回到花會了,趕緊按了按她的手:“沒想到什么?” “沒想到,我哥的未來媳婦是這個模樣?!泵麇\柔立刻順著轉了話題,望向此刻正在水榭當中,被一群閨秀圍著的文若瓊、文若瑤姐妹。 第35章 明知故問 俞菱心順著她的眼光望過去, 立刻明白了明錦柔的意思。 明錦城是晉國公世子的嫡長子,將來是要承襲爵位的, 他的妻子最好還是要干練一些,才能撐起國公府的家業。 這位文家大姑娘實在是看起來太弱了,而且不只是身子弱,性子也不太強。她頭一次見到文若瓊是在昌德伯府那次, 當時明錦柔沒去, 荀瀅去了。 文若瓊居然能夠當場就問出來有關她與齊氏的關系,家宅變故等等, 還要荀瀅圓場,完全沒有一個高門嫡長女在外頭交際應酬的分寸。 而且上一回在荀家的詩會當中,評定詩文的最后結果是讓譽國公府的姑娘拔了頭籌, 當時文若瓊好像也是一副不大服氣的幽怨樣子。 如此種種加在一處, 俞菱心越發覺得久居冀州的沂陽侯府實在是沒有好好用心培養家里的姑娘, 既然已經能被文皇后召進京中, 而且可以說是塞進了晉國公府,還是一副不上臺面的病美人樣子。 有些家族或者覺得無所謂, 反正娶了皇后侄女這個身份,已經保證了足夠的家族利益, 具體姑娘本人如何也不要緊, 嬌弱些的反而比過于強悍的更好應付,不就是好吃好喝養著么。 但對于活潑好動, 又爽朗大氣的明錦柔而言, 可就是打從心底看不上這樣嬌弱的姑娘做她的長嫂了。 “錦柔, 俞jiejie,你們回來了?!避鳛]一眼掃見她們回來,立刻便迎了過來,現在是剛才這段時間里照應的很辛苦,“時間也差不多了,若是你們有句子便謄寫一下,沒有也無妨,過去品評一二罷?!?/br> 俞菱心和明錦柔剛才在青虹軒里被荀澈一句“秦王沒事”各自傳遞了信息無數,哪里還有什么作詩的心思,也就順著荀瀅的話過去鑒賞眾人的詩作。 俞菱心在文安侯府的那次詩會上因為過于擔心荀澈的安全,基本沒有留意眾人到底誰高誰低,只是好容易撐到結束便匆匆離去。這一回雖然也被荀澈嚇了一跳,但說明白之后倒也多了幾分安定,終于能靜下來看看這些閨秀少女們的詩作。 上次奪魁的譽國公府姑娘文筆仍舊十分大氣,湖光景致也能寥寥幾筆就寫出江川氣魄。另外幾位雅擅詩詞的世家女也都各有千秋,或婉約或精巧,很有些動人句子。 而文家兩姐妹則又是與眾不同,文若瓊寫了一首五言仿樂府長詩,凄楚綺麗,大約就是佳人對景自憐的樣子,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寫這樣長,也算很有筆力了。文若瑤就更出奇,寫了一首很短的回文詩,意境辭藻都算不得如何高人一等,但這正反都能讀的格式,卻足足占了一個巧字。 俞菱心看了看荀瀅的臉色,心中再次搖頭嘆息。 沂陽侯府這些年在冀州是徹底富貴閑散到了什么境地,文家的姑娘們腦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身為文皇后的侄女,將來都要嫁給王侯公卿的姑娘,此刻最要緊的哪里會是在這樣的詩社花會上用什么才思巧思力壓群芳。她們應該要借著這樣的機會,好好與那些要緊的公卿重臣之女結交,拉攏人心才是真正為將來鋪路。 可眼前,文家兩姐妹不只是對自己的詩作頗有些自矜之色,點評旁人之時還有點不大客氣,不是說誰的對仗不夠嚴謹,就是指另一個姑娘的用詞落于俗套,甚至還點了俞蕓心的詩作,說是書法還要再練練。 別的閨秀們大多是較常出來走動的,雖然不高興,面上還撐著,俞蕓心卻整張小臉都漲紅起來,委屈得幾乎要哭出來??伤仓?,這兩位是皇后娘娘的親侄女,萬萬不敢還口得罪。 這時再看見俞菱心,便真覺得是親人了,兩三步跑到她身邊,便拉著俞菱心的袖子,想哭又不敢哭,只能往她身后站。 俞菱心拍了拍俞蕓心的手,也沒說什么。出來交際應酬就是這樣,尤其是當自己的家族身份不夠高,又要與高門之女來往的時候,人家可以任性隨口說什么,身份低的就是要再三思量才能應對。 攀高枝向上爬,哪有那么容易?上輩子因為她不在京中,俞蕓心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家族的推薦,也確實讀書努力進入了文華書院,然而不到半年,就在瑞陽郡主與另外幾位貴女的沖突之中受到波及,草草退學了事。 只是也有一點是連俞菱心都沒想到的,就是這兩位文家姑娘找事的能力之高,竟不止限于詩句文字當中。 眾人將詩句品評一回之后,眼看便要開始商議出今日的魁首,文若瑤居然先向著明錦柔這邊發問:“哎?如何不見錦柔你的詩作呢?旁的不要緊的客人就罷了,身為東道主人的,哪怕是應景兒,也該寫幾句才是啊?!?/br> 這明知故問的態度,簡直是要公然下明錦柔的面子。 而這句“不要緊的客人”,則是順帶著將家世不及在場眾人顯赫、且又兩回都不曾作詩的俞菱心也帶了進去。 在場的閨秀們幾乎都驚住了,一時間水榭里竟沒人再說話了,湖邊風拂枝葉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楚。 明錦柔今日本就心緒復雜,因著不滿自己兄長與文若瓊的親事,以及秦王之事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煩躁與情緒,聞言登時就沉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