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
小巧實用的手爐和微腳爐, 用長毛動物最細的絨毛織成厚布,長長的厚布一半鋪著, 一半蓋著,白天晚上都能用。 二月里最冷,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女人怕涼了腳,男人也會怕。所以在考籃有地方的時候,放一個腳爐很有必要。 白天坐在那里寫文章時, 雙腳踩在腳爐上,又舒服又暖和。晚上將腳爐往板子底下一放, 微微的熱氣還能烤一烤身.下的板子。 手爐的用處就更大了,二月天的北方不喝些熱水, 人都得凍透了。 所以為了讓賈璉吃口熱乎的, 元姐兒又讓鐵匠打了兩個鐵杯。大小正好可以坐在手爐上。 鐵杯的樣式就是那種八十年代印了勞動最光榮的白搪瓷杯, 上面一個防燙的單紐杯蓋, 既防灰又防止水溫涼得太快。 不過元姐兒做的這款小鐵杯,是杯口處設單柄的那種。 因著手柄是設計在杯口處, 所以這個杯子可以摞在一起。元姐兒也有些小矯情, 就是喝水的杯子不能煮面。 這兩個杯子摞在一起不占地方,一個燒熱水喝熱茶,一個煮面煮粥。 賊方便。 ╮( ̄▽ ̄)╭ 春闈從二月初九開始, 每三天一場。 早上從家出來,不必再準備一份晚膳,第三天晚膳回家用,所以每一場需要準備七頓飯的吃食。 天一冷,人就特別的能吃,因此元姐兒為賈璉準備了足夠吃八頓飯的吃食。 一斤放了許多黑芝麻的油茶面,用熱水一沖,又暖和又飽腹。 一斤碎得不能再碎的碎rou干,再來一斤事先清洗過的碧梗米。 因著春闈防作弊防得極嚴格,再加上賈璉微微有些潔癖,官兵掰開的饅頭什么的他都不會吃。聽說秋闈的時候,他帶進去的那些吃食就一口沒動。 因此,元姐兒讓廚房的人弄了不少小的不能再小的饅頭。 其實那并不是什么饅頭,而是元姐兒小時候她mama在家里蒸饅頭,總是不喜歡放屜布,蒸饅頭的蒸屜下面滲出來的面疙瘩。 小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好吃,這會兒子為了給賈璉準備吃食倒是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讓人按著最小的規格做了差不多一大海碗,因著里面放了鹽和其他調料,味道可比饅頭好吃多了。 天冷最不擔心東西會壞,元姐兒讓人做了幾只熏雞腿,又讓廚房做了好幾團龍須面,一團一團單獨放著。面條上放了許多玉米面,又做得極干,所以放上一兩天也不會坨。 在紅樓,一般主子過生日,老親和外家都會派人送上數擔長壽面。因此做這種需要放個一兩天的面條技術,一般世家的廚房都會用。跟本不需要元姐兒這個不怎么會做飯的門外漢支招。 一時,又讓人煮了六個茶葉蛋剝了皮放在吃食里,這三天的吃食也差不多了。 因著明天就要去考場,所以這些吃食元姐兒今天一早就讓人都弄了出來。 賈璉看著他姐給他準備的特大號考籃心里暖洋洋的。 考籃分三層,最下面一層整整齊齊的放了一整層的銀霜炭,足夠他這三天用的。 第二層,是用白色的木板隔出來的幾個區域,里面分別放著各種吃食。 雞蛋,雞腿,碎rou干,油茶面,拇指饅頭,龍須面...... 最上一層,則放了一大一小兩個暖爐以及一套小巧玲瓏,沒有任何字和圖案的文房四寶。 對了,這套文房四室是沒有宣紙的。 春闈不讓帶任何一張紙進去。 春闈只能穿單衣,不能穿夾衣或是棉衣。 元姐兒一早就知道這個規定,早就讓人用細絨織布給賈璉做了好幾層比夾衣還厚的單衣。 鞋也做了特殊處理,在納鞋底的時候將兔毛一縷一縷縫在鞋底上,比普通單鞋暖和了許多。 這么一套裝備,既能讓賈璉不受罪,也能讓元姐兒安心。費些心思很值得。 “頭一場咱們吃雞腿,第二場姐讓人醬些醬牛rou,等到三場,咱們吃些肘子什么的,省得總吃一樣的,倒了胃口......” 元姐兒在賈璉看東西的時候,已經給賈璉列好了新的食譜。 像是中間那場油茶面就不帶了,元姐兒準備給他帶些米粉什么的。 榮國府往前數到祖宗沒跟著太.祖起義時,就沒出個一個讀書人。賈政自詡為讀書生,其實也沒參加過春闈。因此哪怕大房極重視賈璉,可到底也不知道這其中要如何準備才能讓賈璉不遭罪。 元姐兒從現代來,又看過不少某淘的戶外裝備,零零總總加起來,也算半個資深人士,給賈璉整的這些,若不是條件所限,她可能會整出更多的方便產物。 其實,也不是不能更奢侈一些的??膳锰?,外人怎么看呢? 那些監考的大人們,可都是遭罪過來的。若是給賈璉留下耽于享受的印象,那就不是幫他,而是坑他了。 也因此,在擦邊緣球的前提下,元姐兒將條件壓了又壓。 就是這樣,也已經讓賈璉感動壞了。 只有參加過秋闈,并且深刻去了解過春闈的人才知道元姐兒給他準備的東西有多么實用。 在那里吃口熱乎的順口飯,能讓人從里到外的舒坦和暖和。心情好了,答題的時候也更順一些。 拿起那個手爐看了看,那么小巧的手爐,白天就放在桌子一角,上面煮茶的時候,他還能烤火取暖。 “差點忘了,姐還沒給你裝筷子呢?!闭f完就叫屋里侍候的丫頭去拿一雙筷子和一個長柄的湯勺來。 那個長柄的湯勺是元姐兒前幾年讓人打的一套。 以前在現代的時候,元姐兒就喜歡用那種韓式的長柄湯勺,到了這里,元姐兒發現這里的湯勺都是瓷的或是玉的短柄勺子。所以前幾年便讓人打了一套。 別說,用著手感還挺好。 這一回,元姐兒讓丫頭去取的就是這種長柄湯勺。 將筷子和湯勺放在第二層的格子一側,元姐兒滿意的打量了一回將所有的東西都放了進去,又蓋上考籃的蓋子,放到門外。等一會兒賈璉離開的時候一道帶走。 忙完了最要緊的東西,元姐兒擔心賈璉考前緊張,關于考試的事一句都沒提。 先是說她想要養個貓狗,又說不如弄個魚缸養幾條魚。 賈璉與元姐兒一道長大,雖然他姐有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他也看不明白,但他卻知道他姐一心待他,再不會有壞心。 見他姐這會兒子說這些,賈璉想了一會兒便明白他姐這是讓他考前放松心情呢,于是也順著元姐兒的話笑道,“不如養只鸚鵡,姐你沒事的時候還可以教它說話?!?/br> 聽賈璉說鸚鵡,元姐兒便想到了劇版紅樓里那個會跟黛玉念詩的小鸚鵡,不過轉念一想,又擔心真的在屋里養了只鸚鵡,回頭司徒砍來的次數多了,那鸚鵡再不顧場合的蹦出一句‘王爺吉祥’或是‘阿砍,不許摸那里’什么的,她怕是再也不用見人了。 被自己腦補的畫面囧得不要不要的,元姐兒面上還帶著一抹傻笑,賈璉見此就知道他姐兒可能又想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了。于是也不提醒她,也沒叫醒她,喝了口茶,便將他姐炕桌上的各種吃食挨樣吃了一回。 要說滿府的主子,誰最會享受生活,那就一定是他姐了。 老太太那種是暴發戶似的奢侈。 你說好好的飯不吃,天天整上一大桌子菜,正經還吃不了兩口。動不動的看著哪道菜還讓丫頭送給誰誰吃去。 問題是人家要是真想吃,不會吩咐廚房做嗎?他小的時候就碰到過一回,那日廚房給了他愛吃的菜,老太太為顯慈愛,也讓廚房將她桌上的某道菜送到他房里。 好家伙,一模一樣的兩道菜擺在桌上,看得他都不知道吃哪盤好了。 小的時候只知道老太太偏心了些,那時候她賞菜下來,自己還挺高興??稍俅笠恍?,知道了些事情,才發現老太太此舉虛偽至極。 大廚房將天下的菜疏寫成水牌,從頭到尾天天輪著給老太太做。吃不吃的都要做出來,擺在那里。 旁的不說,老太太一頓飯下來,都快趕上普通老百姓一個月的伙食費了。 他也不是心疼那兩個銀子,只是至于如此嗎? 愛吃什么就讓廚房做什么,不愛吃的東西何必再讓廚房做出來,只為了擺在桌上呢? 老太太總覺得自己會吃,可實際上滿府上下最奢侈,最不會吃的人就她了。 尤其是吃個茄子,連食材本身的鮮味都被蓋住了,有什么意思。 而府中其他人,喜財的,喜穿的,喜面子的,從頭到尾算下來,竟只有他姐是個最喜吃,也最會吃的。 不禁勾唇輕笑,誰說不是呢。若不是他姐對吃有著獨特的追求,又怎么可能給他準備出那么多‘考具’呢。 他相信,若不是他姐想要讓自己煮粥煮面吃順口的,是不會想到弄那種手爐和鐵杯的。 這一天,元姐兒留了賈璉用過午膳,姐倆個又說了一會兒話,元姐兒就放賈璉回大房了。 賈母對于嫡孫要赴刑場,哦不,是考場竟是一點表示都沒有。大房那邊怕影響了賈璉,提前用了晚膳就早早的打發賈璉回房休息去了。 往常大房到了晚上還有些個動靜,這一日在綠柳的命令,賈赦邢夫人的監督下,大房靜得那真真是落針可聞。 笠日一早,元姐兒特意起了個大早,跑到大房這里與大房一起用了早膳送賈璉出門。 貢院門口排了好長的隊伍,賈璉得了他姐夫的提示,讓他不用太著急下去排隊,貢院里最好的位置已經派人打點好了。等輪到他的時候就可以領他過去。 貢院里面的位置也分好壞。好一些的是新翻修的,里面無論是衛生還是位置都比其他處要好。 而且,別看貢院里一人一間都是一樣大小的,可是新翻修的那處卻并不如此,它在rou眼不可查的范圍內比其他的隔間要大上一些。板子也比普通的寬一些。 這些個隔間,也就只有關系戶能輪到。若是這一年的關系戶少,到是有那些極幸運的考生輪到。 不過這一場輪到,下一場卻也不一定會輪到。 一時,看著貢院門口的人少了些,賈璉才從馬場里走下來,等走到了門口,這才回身接過身后小廝提著的考籃。 賈璉的考籃雖然大了些,但并不夸張。春闈太冷,參加春闈的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帶些碳和手爐。不過像賈璉這樣連腳爐都帶的人去沒有。 手爐和腳爐都可以摞在一起,到是并不占地方。因此當眾位考生在門口排隊檢查的時候看到賈璉考籃里的東西時都有些后悔,他們怎么早沒想到呢。 所幸現在想起來也不算晚,等到第一場結束回家準備了,第二場就能用上了。 賈家的下人眼見著賈璉進了考場,又等了一會兒,等到考場大門關上,這才趕著馬車往回走。 回到家,先去大老爺那里回話,又去了邢夫人和綠柳那里回了一遍。最后綠柳又派邢夫人身邊的丫頭去給元姐兒報了一聲消息,這才消停下來。 元姐兒跟著大房的人都在苦苦的等賈璉第一場結束出來。王夫人和周瑞家的也在等著合適的時機讓元姐兒中招。 周瑞家的又一次找了那個廚房的廚娘,對她說計劃暫停。等過了這半個月再找機會動手。 那廚娘眼睛閃了閃,表示明白的同時,又拿話探了探周瑞家的口風。 這種大事,周瑞家的嘴上再沒個把門的,也不敢什么話都往外禿嚕,于是那廚娘什么都沒有問到。 不過當那個廚娘將這個消息輾轉送到元姐兒那里的時候,元姐兒放下手中的針線,冷笑了一聲。 “這怕是打著讓璉兒背鍋的主意呢?!?/br> 為什么要停上半個月? 因為光是春闈就有九天。九天后璉兒回府,必會先默了文章帶著文章去見國子監的師傅。 等忙完這些也要兩三天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