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
“這世上哪有什么應該不應該的事,世人都說媳婦的本份就是孝順公婆,侍候丈夫,養育兒女。要我說,那就是最沒道理的話?!庇H自倒了杯茶給秦可卿,元姐兒又繼續說道,“媳婦嫁進婆家前,既沒吃他家一粒米,也沒喝他家一滴水,憑的什么要孝順公婆?” 呃? 秦可卿:...... 這話真應該對一個嫁進你們家的媳婦說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媳婦為了什么?不過是將心比心,不過是給孩子一個榜樣罷了。要我說,你能善待四丫頭,我很領你的情。我雖不管事,這兩年也沒住在府里??蛇@兩年府上越發不如從前了我卻是知道的。四丫頭將來長大了,她的嫁妝你很不必擔心,自有我這個長姐呢?!?/br> “姑姑說的哪里話,何至于此呢?!?/br> “會不會如此有什么打緊的,我這些meimei里,最疼的便是四丫頭。雖然她最小,也沒見過幾回面,只她卻是這些meimei里最可人疼的。我多為她打算一二,也不過是盡我的一份心罷了。我也沒有什么,給她出份嫁妝卻還能出得起?!?/br> 現在的紅樓,賈家的四個姑娘,也就只有惜春是半個孤兒了。 探春養在趙姨娘身邊,賈政還是個寵妾的。探春的日子雖不及迎春卻絕對不缺父母疼愛。 迎春就更不用提了,綠柳是大房的實際管家人,她的心肝rou過得不比元姐兒當初差分毫。 迎春又記在邢夫人名下,日常有著綠柳的刻意為之,邢夫人對迎春也比王夫人對探春強了百倍去。 至于賈赦...他要是表現出丁點對迎春不上心的樣子,綠柳都敢手刃親夫...... 這么一來,小小年紀尚不記事的惜春一對比就成了小可憐。 元姐兒本身也挺可憐原著中的惜春,因此倒是希望她能過得好了。 她希望通過她的身份和認可,讓秦可卿清楚的知道惜春并不是真的孤立無援。 再一個,她敢這么說,也是因為她真的不差錢。 元姐兒話里話外的意思,秦可卿立時便聽明白了。笑晏晏的跟元姐兒保證必不會怠慢惜春后,倆人轉了個話題。 “史家老候爺越發的不好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過今冬去?!闭f起惜春,秦可卿又想到了史湘云。于是說話間便提起了這位榮國府的外家。 史家老候爺是賈母的兄弟,賈政賈赦的親娘舅。若是他沒了,賈政賈赦也是要守孝的。 就跟當初賈珠和元姐兒替王熙鳳的老子娘守孝一個樣。 元姐兒聽到秦可卿提起自己這位舅爺,自是明白秦可卿擔心的是什么。 沒了一個惜春娘,直接讓賈珠的親事又延后了。若是再這個冬天再沒了個史候爺,賈璉和她的親事都得被耽誤下來。 元姐兒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什么都沒有說。 也不知道要說什么。 賈母年紀已經不小了,她的同胞兄弟年紀自是也不少了。人一上了年紀,生老病死就是常態了。 尤其一冷一熱的時候,最容易沒個人。 這個話題也是個沒辦法繼續的話題,虛虛的說了幾句關心的話,元姐兒二人又說起了旁的。 女人在一起說的也不過是那么幾件事。先是秦可卿說起今年在孝里,不過按著府中的慣例年底主子丫頭都是要打首飾的,府里的丫頭雖然沒說,可心里到底盼著呢。她想著今年也不好賞金的,不如就全打了銀飾。 元姐兒聽了,也覺得這主意好。轉頭看了一眼樓葉,樓葉知意的出去打聽榮國府這邊是怎么安排的了。 一兩金十兩銀,打套銀首飾又好看實用,還不貴。榮寧兩府的日子就是過得太奢侈了,這才導致敗得那么快。 “我最近正在琢磨件事,正巧你今兒來了,我說了,你也給我參詳一二?!?/br> 秦可卿聽了便笑了,“姑姑這般人品,哪里還需要我們參詳。姑姑想的事,必是好的?!?/br> 聽到秦可卿奉承的話,元姐兒也沒當真。做了主子后,你就知道下人的下線都可以低到地平線上去了。 變著花樣的夸人,還都夸得不帶重樣的。那種時候,誰信誰傻逼。 不過是聽個樂呵罷了。 “咱們賈家有家學,現在二老爺也管了起來。聽說最近正做了旬考,好多賈家子弟都比以往更用心讀書了。我想著咱們族里的姑娘也不少,是不是也應該弄個賈家女學出來?!?/br> 看一眼秦可卿,元姐兒認真的說道,“女人對一個家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好主母,可以影響三代人??梢粋€目不識丁,不懂律法,禮義廉恥的女人,不但會坑了自己的婆家,也會在無形中坑了自己的娘家。 因此,我想著是不是要弄個女學,教導族中女兒熟悉律法,規矩禮儀以及最起碼的針線女紅管家應酬?” 原著中迎春的悲劇除了來自她的性格,何嘗不是她的教養出了問題。 她沒有系統的學過管家,也沒有系統的學過如何成為一個好妻子,以及讓下人敬服的主子。 回首原著中,賈家的姑娘都被當寵物養著,這樣的姑娘走出去,誰人會瞧得起她們? 薛寶釵也不是多么完美的人,為什么在很多時候會讓人覺得她比賈家姑娘強出不少? 人家是系統的學過管家,也幫著薛姨媽管過家的。最重要的是人家是進宮的標配,在小小的榮國府還有什么玩不開的。 “其實,建這個女學,也不需要多少花銷。打掃一處房舍院落也就是了,重要的是女學里有上兩三個會教導姑娘的好嬤嬤?!?/br> 本來嘛,也不是真的讓她們去讀書寫字,呤詩作畫。就是將這些姑娘集中起來開個小課,學習律法,學習規矩管家的手段,這些東西都是用嘴能教,用耳能聽明白的。 秦可卿聽到元姐兒最后的話,一下子便明白了元姐兒的意思。 這位隔府的堂姑姑是惦記她身邊的那幾個教養嬤嬤呢。 不過旁的不說,這件事情在秦可卿看來卻并不是不能cao作一二。 她也想要做出一番事情來,好......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早前申請的發明專利經過重重波折終于徹底申請下來了。今天幾個朋友給作者慶祝,回來晚了。 第166章 元姐兒想到女學, 滿腦子就是賈家女眷組團放利子錢的畫面。而秦可卿想到的卻是通過建立賈家女學, 成為人人稱頌的皇室女兒。 這個世道,對女人何其不公平。女人能夠靠自己出人頭地的時會太少了。 世人都知道她是誰,可她更希望能夠有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她是皇家女兒, 先太子的女兒,哪怕她父王已經壞事了, 可她仍然流著皇家的血。 她不要什么郡主的身份,她只要一個認祖歸宗的機會。 元姐兒的這個想法,許是比相夫教子能讓她更迅速的達到目的。 蓉哥兒讀書不成,又不肯吃苦習武。她就算是靠著她男人,最終也不過是個誥命夫人。而她兒子, 她年紀尚小,尚未與蓉哥兒圓房, 又哪里有兒子可讓她教養成才。 這京城正經沒有哪家真的建立了女學。小門小戶不過是母親傳言身教,豪門世家也不過是請了先生回府教導自家女兒。更有甚者就是如她這般, 自幼由著宮中出來的教養嬤嬤教養。若是在京城成立建一所女學, 先以賈家女兒開始, 漸漸的向京城其他人家延伸...... 捶下眼眉, 秦可卿在心中反復的思量賈家女學這件事情。 女學成立之初并不需要準備什么。首先是需要一個獨立的小院,其次是一些桌椅。 因著并不需要教導她們習字做畫, 書案倒是都可以用家中的幾桌代替。 冬日需要一些碳火, 日常也不過是茶水點心。教導她們的人,自己身邊的幾位嬤嬤便可以勝任。 只不過不能讓嬤嬤們白白辛苦一回,勢必要多加一份月薪。 “平常人家的姑娘, 還要幫著家里cao持家務。這上學的時間半天便可?!比粽娴纳狭巳煺n,怕是沒幾個人會愿意來的。 賈氏一族,貧富差距懸殊。像是寧榮二府,姑娘們再不受重視也是一腳出幾腳邁。而大多數人家的姑娘,別說用得起丫頭婆子,姑娘在家里幾歲的時候就能幫著父母做些家務,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帶弟妹了。 與秦可卿的野望不能比,元姐兒的初衷真的很簡單。不過等到秦可卿將賈家女學一點一點干大的時候,元姐兒這個最先提起并且時不時會去女學傳播邪魔歪道理論的元姐兒也頗為受益就是了。 誰讓她也是桃李滿天下的人了呢。 “姑娘的年紀也不能太小?!摈煊窳鶜q進京城,以這個年紀來算的話,“姑娘們年滿六歲可進學,每年中秋后開學,學制五年,十一歲后便不需要再去上學了?!?/br> 秦可卿點頭,“很該如此。只族中還有不少年紀大一些的待嫁姑娘?” 元姐兒想了想,看著秦可卿拿不定主意,“單純給她們開個速成班,將一個姑娘五年要學的東西,用最短的時間教授給她們?” “也可?!?/br> ...... 就著興頭,元姐兒與秦可卿到是針對這個賈家女學的事情說了又說。最后差不多能想到的都想了,秦可卿才問道,“也不知道老太太會不會答允?!?/br> 若是老太太不同意,她們這會兒子說的話,那就沒辦法實現了。 秦可卿的話一落,元姐兒就詫異極了。 “這跟老太太有什么關系?你們寧國府才是賈家長房,你公公又是族長,只要你公公婆婆支持,老太太雖說輩份高,又是國公夫人的誥命,可說到底也不過是賈氏一族的普通宗人,如何能與族長和族長夫人相比?” 頓了頓,元姐兒也知道自己這話不太孝順,又笑著對秦可卿說道,“別說老太太了,就是我。我雖是你姑姑,又是親王妃,可賈家大小事情,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由著長房以外的插手。我不行,老太太也不行?!?/br> 原著中的寧國府,可不就被榮國府牽著鼻子走。弄得好像賈母才是族長,賈政是下任族長似的。 現在的秦可卿身邊有人,外面有‘親戚’,她很不必像原著中那般對榮國府小心翼翼的巴結。 旁的不敢說,若秦可卿不是顧忌榮國府能讓寶玉一個半大小伙子去她房里午睡? 隔房的堂叔?嘖~,就算是賈珠她都不會高興的。 反正換了她,她才愿意呢。 女兒家,本就有些小潔癖。嬌養長大的秦可卿哪怕是嫁了人,怕是也不會改了這種習慣。 現在秦可卿剛剛成親,又是以這種眾人心知的身份高調嫁進來的。此時元姐兒既然發現了秦可卿有了這種‘低頭’的心思,就更不可能讓她繼續像原著那般了。 畢竟賈母和賈政是慣不得的。 誰知道這一慣,這娘倆又折騰出什么幺蛾子來呢。 有些人是慣不得滴。 ╮(╯▽╰)╭ 秦可卿又不傻,以現在榮國府的情況,除了大房和元姐兒,還真的沒什么讓她禮讓的。 現在元姐兒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今后對于賈母要擺個什么態度,秦可卿用后腳跟想一想都知道了。 什么都沒說,秦可卿只對元姐兒輕輕笑了笑,復又說起了旁的,少時看著來的時間不短了這才起身告辭。 因是來了元姐兒這里,又因為換的是元姐兒這里的新裙子,秦可卿也沒多少顧忌,就這么穿著走了。 秦可卿自然也不是空手來的,她手上好東西不少,又有好幾個陪嫁莊子。寒冬臘月正是莊子上送收成的時候。 因她們寧國府是守重孝的地方,許多東西都用不上。不是送人了,就是當成年禮送到各處去了。 死的是太婆婆,再加上真要是三年不與旁的人家走禮,秦可卿便擔心關系會淡掉。 元姐兒自秦可卿走了,就聽屋里的丫頭說了秦可卿送過來了些什么,聽到有半扇鹿rou,當即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