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林正突然激動的說,他終于想起了自己的一項技能,他會珠算! 張松詫異的看了林正一眼,問道:“會到什么程度,打的熟嗎?” 想到當初小學時珠算比賽他還拿過獎狀,林正忙點點頭,說:“熟!” “那明天我們進城的時候,你去看看有鋪子缺賬房先生,”張松想到什么,皺了皺眉頭,說:“算了,還是問問有沒有賬房先生手下缺人吧,就算你會算賬,那些鋪子的賬房先生都是主家的心腹,也不會讓你一個外人去干?!?/br> 林正知道張松說的有道理,說:“只要能有活干,能有工錢就行?!?/br> 然后三個人轉頭看著張松,想知道他打算干什么,就見張松神秘一笑,說:“明天你們就知道了?!?/br> 結果第二天,林正三人就看到張松穿著一身道袍,左手拿一個長條幅,上面寫著“麻衣神相”,右手拿著一個浮塵,頭戴一個八卦帽,活脫脫一個算命的打扮。 “你!”王大胖用手指著張松,說:“你不是和尚嗎?” 張松翻翻白眼,說:“和尚是忽悠人,道士也是忽悠人,現在我當不成和尚了,我不去裝道士,我這些年當住持練的把死人說活的本事,豈不是白費了!” 趙硅王大胖林正:………這也行? 作者有話要說: 注:南宋時期的農村,有個習俗,叫“生子不舉”,即生了孩子不養育,把嬰溺死或扔掉。 第六章 三人雖然被張松某種程度上的“不要臉”驚著了,可如今世道艱難,吃飯才是第一要緊事,再加上張松假扮道士去算命,丟的也不是佛門的臉,所以眾人雖然吃驚了一下,卻也很快就習慣了。 看著天已大亮,三人又蹭了王大胖一頓早飯,就決定一起先進城看看,不光要把昨晚計劃好的事情辦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先把戶籍落下。 昨天那兩個官兵跑的比兔子還快,他們的戶籍文書,如今都還在自己手中攥著呢! 四人略做收拾,就往最近的泗水城走去。 泗水城雖然不大,卻是千年古城,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史書上有名的卞縣,就是泗水城的前身,所以等林正四人趕到城門前時,一座古樸大氣的城池,頓時映入眼簾。 “咦,想不到這泗水城,看起來也蠻繁華的?!蓖醮笈煮@訝的說,他一直在兗州府生活,這是頭一次來泗水,本以為是窮鄉僻壤,如今一看,比兗州府肯定不如,可也沒差的太狠。 “泗水城依泗水而建,周圍多河流,不懼天旱,自然繁華?!睆埶稍葋磉^,就解釋道。 林正王大胖趙硅聽了點點頭,民以食為天,好種地的地方,自然人口繁盛。 四人在城門口看了看,感受了一下古城的韻味,就跟著人群,進了城。 進了城以后,林正本來以為張松會帶著他們先去衙門,可張松卻帶著他們左拐右拐,先到了一個當鋪前,然后轉頭對身后的三個人說:“等會去縣衙落戶,難免要打點一二,我先換點錢,等會辦事也好方便?!?/br> 三人一聽,頓時覺得張松考慮的周全,誰不知道衙門難進,進必花錢,三人摸了摸身上的東西,也跟著張松進了門。 張松進了門,叫了一個當鋪的伙計,把身上的銀盞掏出來在伙計面前一晃,伙計就輕車熟路把張松四個人請到了內室,然后去叫大掌柜的。 等大掌柜的出來,張松就把手里的銀盞遞上去,然后和大掌柜的磨了會價,最終以五兩銀子成交,張松沒直接全要銀子,而是要了四兩碎銀和一貫銅錢。 王大胖和趙硅也當了些東西,不過他們的沒那么值錢,所以都換了銅錢,林正倒沒有什么東西可當,不過他把自己那錠銀子換成了碎銀和一貫銅錢,畢竟銀錠太大,在外面用起來太不方便。 等四人都有了錢,就先去衙門的戶科把戶落上,果然如張松說的那樣,他們光打點衙門的那個文書和門頭,就每人花了不下二十文,弄的眾人心疼不已。 落完了戶,出了衙門,四人又湊了些錢,買了些糧食和茅草,就開始商量下面怎么辦。 趙硅首先開口道:“剛才買糧食時,我打聽了一下,城西的孟員外家今年新買了個田莊,如今正缺長工,我打算去問問?!?/br> 聽到趙硅這么快就有出路了,張松王大胖林正三人忙恭喜,趙硅拱拱手,就往城西走去。 趙硅走后,張松找了個熱鬧的集市,把手中的條幅往地上一插,又從旁邊找了個大石頭,搬過來坐下,然后就撫著胡子,一臉高人形象的開張了。 王大胖和林正對視一眼,把手中買的東西都放在張松身后,讓他順便看著,然后也在城里轉悠了起來,希望能找個活做。 ……… 傍晚,一身疲憊的林正回到住處時,就看到張松和趙硅已經把屋頂的窟窿補好了,正在屋里收拾東西,而在外面,王大胖正拿著鏟子在那做飯。 王大胖看著林正回來,就對林正招招手,說:“怎么樣,找到了么?” 林正搖搖頭,嘆了一口氣,說:“沒,那些鋪子小的不需要賬房先生,大的一般都有賬房先生了,倒是收學徒,可學徒只是包吃,不給工錢,就這樣,人家還不大想收?!?/br> 王大胖聽了,點點頭,說:“和我差不多,我也沒找到,現在許多農家生的孩子多了,養不活,就送到城里做個學徒,只求管口飯吃,所以城里的那些有點一技之長的,收個徒弟也挑三揀四的,動則打罵,唉,所以想找個能給工錢的活,不容易?!?/br> 林正直接在王大胖旁邊坐下,問道:“張叔和趙叔兩個人怎么樣了?” “趙哥那個倒好找,他去了問了問人家管事,人家正缺人,就直接讓他明天去上工了,至于張哥,他今兒可走運了,有家媳婦難產,丈夫急的要命,正好看到他,就病急亂投醫讓他算算,張哥就陪著人家一直說好話,人家丈夫問他媳婦生的是男是女,張哥在那一會說男一會說女,誰知等生了,居然生了個龍鳳胎,人家大喜,不但送了他卦銀,還送了他八個紅雞蛋,吶,在這呢!”王大胖說著,把灶臺旁邊的紅雞蛋拿給林正看。 林正聽了,頓時莞爾,說:“那張叔的名聲可算打出去了?!?/br> “可不是,后面好多人找他算卦呢,不過張哥只算了三卦,就收攤了?!蓖醮笈钟行┛上?。 “我那是物以稀為貴,”張松恰好從屋里走出來,聽到王大胖的話,說道:“算多了,就不值錢了,對了,大胖,人家林正叫我叔,叫你哥,你咋天天叫我哥呢?” 王大胖一撇嘴,說:“人家林正才十六,當然叫你叔,我都快三十了,還叫你叔,你不怕折壽??!” 張松嘴上沒占到便宜,就說道:“把雞蛋炒了,正好多個菜?!?/br> 王大胖笑著說:“這可是葷,犯戒??!” “去,咱們現在又不是和尚!”張松撇撇嘴說。 王大胖一想也是,就念了一聲佛,做完了手中的飯,就準備開始炒雞蛋。 林正聽了張松和王大胖貧了一嘴,本來因為沒找到活而郁悶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看到王大胖要炒雞蛋,忙去旁邊的地里挖了些薺菜,他可是記得薺菜炒雞蛋可是味道不錯的。 等到炒熟了飯,由于茅屋不大,眾人也懶得進屋,直接就圍在灶臺吃飯,而林正今天進城的時候買了個碗,終于不用擔心沒東西盛飯了。 吃飯的時候,難免提起今天找活干的事,看著王大胖和林正有些失落,張松和趙硅不由想開解一二,不過趙硅素來不大說話,所以只能張松自己來了。 張松看著王大胖說:“你今天找那些酒肆,是不是都找了不大的?” 王大胖點點頭,說:“我就會做些素菜,原先在寺里也是給那些上香的達官貴人做個素齋,本身廚藝也有限,我想去那些大酒樓,可也沒那個能耐??!” “你笨啊,那些小酒肆,掌勺的就是東家,幫廚的不是兒子侄子就是徒弟,怎么可能可能收外人,你得去那些大酒樓,能在城里開大酒樓,那都是有身份,有后臺的,自己肯定不會去掌勺,一定請的的名廚,這樣的地方,才會招幫廚??!” 王大胖一拍自己光光的腦袋,他怎么忘了這事了。 王大胖忙舀了粥給張松盛上,說:“張叔,怪不得人家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果然不錯,您快喝粥?!?/br> 張松被升了一個輩分,樂滋滋的端著碗喝了起來。 林正一看,忙給張松夾了筷子雞蛋,說:“張叔,那您看看,我得去哪找,我可是大的小的鋪子都跑了,小的不招,大的人家只要學徒,不給工錢的?!?/br> 張松皺了皺眉,說:“你這算賬的,和他那做飯的還不大一樣,做飯,只要做的好吃就行,可算賬,那可是關于錢的,哪個鋪子,都是非心腹不行,所以人家肯定愿意招學徒,從小帶著,知根知底,用著也放心,而不會招你外人?!?/br> 林正嘆了一口氣,他今天跑了一天,哪里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張松對這個也沒什么好辦法,就說道:“實在不行,不如你和我一起擺攤吧,你會寫字,替人家寫個家信,挽聯什么的,也能勉強糊口?!?/br> 林正知道張松算命的時候,也捎帶著寫信,張松這么說,其實是把自己的活分了他一份,可張松討生活也不容易,林正不愿意去占這個便宜,就說道:“我再去找找?!?/br> 王大胖看著林正,又想到自己,不由嘆氣道:“還是當和尚好,當和尚,只要做做飯,哪里用考慮到這些?!?/br> 趙硅難得開口說道:“當和尚都不用交稅?!?/br> 林正也不由說:“當和尚念念經就好了!” 張松隨口說道:“當和尚肯定好了,要不我有家有女的,干嘛當和尚!” 趙硅王大胖林正轉頭,吃驚的看著張松。 張松:……… 壞了,一不小心說漏了! 第七章(一更) 張松看著大家都瞅著他,自知失言,掩飾道:“你們還不許我突然看破紅塵出家么,那些半路出家的,哪個不是有家有媳婦的,我又不是你們這種從小在寺里長大的!” 眾人卻沒被輕易糊弄過去,王大胖說:“確實有不少中年看破紅塵出家的,可那些出家的,哪個不是把以前當紅塵往事,哪怕看到親人,也會直接叫‘施主’,哪像您這樣,把家把孩子隨時掛在嘴里?!?/br> 趙硅和林正在旁邊贊同的點點頭。 張松沒想到平時看著不怎么精明的三個人,今天突然都開竅了,不過想到如今他們都不是和尚,說出來也無妨,再說以后住在一起,總會知道的,就說道:“告訴你們也無妨?!?/br> 然后就看到三人三雙亮晶晶的眼睛,張松心里暗罵,這三個家伙就是閑著沒事想聽故事罷了,不過還是松了一口氣,說道:“我以前是娶過媳婦的,我那媳婦是我自己求來的,成親后兩人和和美美,小日子過的也不錯,可誰想到,后來她有了身子,卻在生產的時候遇到了難產,拼了一天的命,給我留了個孩子,就撇下我們爺倆去了?!?/br> 張松說完,嘆了一口氣。 三人不知道其中還有這隱情,頓時有些無措,林正只好硬著頭皮安慰道:“所以你就因此而出家了,實在對不住,張叔,引起你的傷心事了?!?/br> 誰知張松卻反駁道:“我怎么可能因此而出家呢,慧兒才剛出生,我抱著她,她那么小,我要出家了,誰給她吃給她喝給她喂奶。我答應過她,會好好把我們的女兒養大,看著慧兒出嫁的!” 呃?眾人沒想到是這個答案,王大胖忍不住問道:“那你現在怎么成和尚了?” 張松說道:“我閨女十歲的時候,我們村來了個寡婦,她會蘇繡,手藝特別好,我想讓我家閨女跟她學,可人家不白教,要五兩銀子。 我那時一個帶著孩子種地的,哪有這么多錢,可我又不甘心,慧兒她從小沒娘,等說親的時候,肯定會被別人說四角不全,沒娘教導,是個短處,可她要會蘇繡,有個本事傍身,能自己賺錢,哪怕到了婆家,人家也得高看一眼。 所以我就想著怎么弄那五兩銀子,當時我和一個野寺的大和尚比較熟,他那個寺非常小,只有他自己和一個徒弟,他平時帶著徒弟出去騙些香火錢,不過他那徒弟比較笨,不大會說話。他就想拉我入伙,我本來不想同意,可他說這個來錢快,又不犯法,我當時實在缺錢,就去給他幫忙了,后來,大和尚圓寂后,我就成了那寺的住持?!?/br> “所以說,你是個假和尚!”王大胖說道。 “那又怎樣!”張松說道。 確實不怎么樣,現在大家都不是和尚了,真的假的無所謂,三個人心道。 林正卻有些羨慕的說:“你閨女有你這個爹,真好!” 趙硅和王大胖聽了也不由露出一絲羨慕,平民百姓,有幾個父親能為女兒做到這樣,要是兒子還差不多,可是想到他們這幾個從小被丟在寺里的,唉,兒子也不行! “那你閨女的,你來這里了,她一個人在家行嗎?”林正不由關心道。 說起女兒,張松頓時得意道:“我閨女就是聰明,跟著學了兩年,就學了個七八成,后來孫家繡莊的孫夫人招繡女,我閨女就選上了,如今在孫家繡妝,人家管吃管住,月錢都升到一兩了。我每個月去見一次?!?/br> 趙硅王大胖林正聽了,頓時羨慕的了不得,一兩月銀,他們哪怕找到活,一個月的工錢都沒這一半,不過三人也知道,這是繡工極好的繡女才有這個價,旁人壓根想都別想。 三人忙對張松恭喜,張松心里也開心,說:“我閨女今年已經十五了,說親的媒婆都快踏破門檻了,都知道娶了我閨女就等于娶了個金疙瘩,我看如今誰敢說她沒娘?!?/br> 趙硅年紀大,看的事也多,對張松舉了舉粥,說“張老哥正好趁機好好挑挑,挑個佳婿,大侄女有這份吃飯的本事,以后到了婆家,也沒人舍得讓她下地干活,一輩子都是在屋里不用出去風吹日曬的?!?/br> “就是這個理!”張松端著粥和趙硅的粥碰了一個,笑著說。 ……… 第二日,張松接著去擺攤算命,趙硅去了田莊,王大胖和林正接著去城里找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