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書迷正在閱讀:步天綱、男神個個是學霸[男團]、生了五四三二一、[綜]我的日常果然有問題、田園小酒師、我是jian妃我怕誰、天生不是做和尚的命、重生七零年代農家女、殺人游戲之謀殺感應、欲謀不軌(nph)
而那頭,趙紅英已經瞪著眼叫袁弟來滾蛋了:“你還待這兒干啥?滾回袁家去!回頭我就叫衛民跟你離婚!趕緊滾!” 袁弟來光哭不吭聲,說啥都不動彈。 宋衛民端著稀粥進了門診廳,看都沒看袁弟來一眼,只蹲下身子喂臭蛋喝粥。他太小了,平時多半是喝米湯的,好在醫院的粥熬得又稀又爛,他倒也能吃下去,就是胃口不好,吃了沒幾口就蔫蔫兒的閉上眼睛睡過去了,那模樣別提有多可憐了。 “媽,臭蛋啥時候能好?”宋衛民憂心忡忡的看著兒子,心里揪著疼。 “去問醫生?!壁w紅英懶得跟著蠢貨說話,給臭蛋調整了一下睡姿,好讓他躺得更舒服些。 宋衛民起身去問了醫生,被告知最好能留院觀察,畢竟孩子太小了,才半歲的小人兒,外面日頭又毒,來來回回的只會讓病情惡化。至于還要不要掛吊瓶,得回頭再看情況,所以才更應該住院。 把醫生的原話告訴趙紅英,宋衛民縮著肩膀等候發落:“媽,你說咋辦?” 趙紅英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住院?!庇种噶酥冈軄?,“立刻滾回去,別在這添亂!” 袁弟來還不想動,宋衛民拽了她一把:“聽媽的,先回去?!?/br> 沒辦法,袁弟來只能一步三回頭的先離了醫院。 萬幸的是,臭蛋身子骨還算結實,送來的也不算太晚,住了幾天醫院后,漸漸好了起來。完全康復當然不可能,醫生開了藥,也叮囑了有反復再送醫。 辦完出院手續后,他們總算是回了家。 宋衛民想的是,這事兒總算是結束了,以后一定要仔細點兒,別再來一次了。 可趙紅英顯然不這么想:“離婚吧?!?/br> 袁弟來正想接過臭蛋,乍一聽這話,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宋衛民也嚇懵了:“媽!媽你說啥???臭蛋還那么小,他不能沒有媽??!” “不想讓臭蛋沒媽還不容易?再娶一個?!?/br> 眼看這是懂真格了,宋衛民趕緊拉著袁弟來給他媽跪下了:“媽,弟來她知道錯了,她……我和她以后都會好好照顧臭蛋的,你放心?!?/br> “我放心?那她的心呢?人是嫁過來了,心還落在娘家呢!趕緊滾!” 宋衛民急得都磕頭了:“媽,求你了,我不想離婚。爸,爸你倒是說句話??!我不離婚,除了這事兒你們說啥我都答應!” 老宋頭瞅著旱煙沒有作聲,半晌才說:“紅英,要不再給一次機會?”離婚到底不好聽,再說他也覺得袁弟來不是故意的。 趙紅英冷冰冰的說:“我沒給她機會嗎?一心惦記著娘家人,在她眼里她媽她弟她侄子,哪個都比臭蛋金貴!還給啥機會???這么惦記娘家,趕緊回去??!” “媽,我保證這是最后一次,如果還有下一次,我一定跟她離婚!”宋衛民苦苦哀求著,“真的是最后一次!” 趙紅英看了他好一會兒,扭頭叫宋衛國拿紙筆:“我說你記。從今天起,如果她袁弟來再敢幫娘家一星半點兒,立刻跟宋衛民離婚,哪怕給一粒糧食,幫一點活兒,都離婚!”不是她狠,而是稍微留點兒余地,只怕袁弟來就敢再犯。 袁弟來哭得整個人都在哆嗦,可她不敢反對,只能狂點頭,問啥都說好。 宋衛國趕緊都記下來,完事了又叫老三簽了字,低聲勸他:“不想離婚你就看牢一點,可別叫她又犯了?!?/br> “不會的,我保證不會的?!彼涡l民咬牙簽了字,扭頭沖著袁弟來說,“這是媽給你的最后一次機會,也是我給的,再有下一次,你就真的滾回娘家去!” 袁弟來哭瘋了,捂著臉跑了出去。 沒人去追,都清楚她是不敢離婚的,老袁家可沒那么好心,今天要是她真離婚了,頭一次想打死她的,絕對是袁家的人。 事實上,袁弟來只是想跑出去緩緩,可不知不覺的還是來到了袁家。她走到門口,正好院門是虛掩著的,剛想進去,就聽到里頭傳來高聲抱怨。 “媽!你叫我說你啥好?讓你別去找她,你答應的好好的,咋又去了?你說你去找她干啥?非得給咱們招禍才高興???她幫了啥忙?啥都沒幫上!” “我就說了沾上她準沒好事,哄你說幫你干活,還沒兩天就跑了,還連累咱們家扣了那么多天的工分,能換多少糧食??!回頭老宋家再鬧上門來……唉,那個災星!” “咱媽就是耳根子軟,叫人哄兩句就不行了?!?/br> “就是!媽你也太心軟了,你以為她袁弟來是真好心?回頭還不定咋鬧心呢!算我求你了,別再摻合了?!?/br> 袁家兩兄弟輪流教訓著袁母,一疊聲的責怪她不該跟袁弟來沾上邊。 一聲聲、一句句,透過虛掩的院門全傳到了外頭,傳進了袁弟來的耳朵里。 明明是三伏天,卻凍得她手腳冰涼,好像連心都被凍住了。在外頭站了半天,直到最后,她也沒勇氣推門進去,只是抱著胳膊一步一挪的回了老宋家。 袁家那頭,絲毫不知道袁弟來曾經來了又走了,只逼著袁母答應以后再不跟袁弟來來往。 “好好好,我答應,你們說啥我都答應。我明天就下地賺工分,以后再也不跟她說一個字!” …… 從那日開始,袁弟來就安分多了,別說回娘家了,她哪兒都不去,就上工和回家兩點一線。平時見了誰都不吭聲,整個人都蔫蔫兒。見她真的改好了,宋衛民高興極了,又看臭蛋一天天長大,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結實得不得了,就更覺得未來有希望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過去了兩年。 這兩年里,第七生產隊年年都是頭一個交公糧,年年都被評為先進生產大隊,當然也落不下趙建設這個先進大隊長。 唯一叫人奇怪的是,隊上的知青越來越多了。不止他們大隊,整個紅旗公社,周邊的其他公社,甚至其他縣里的公社都接收了大批的知青。那些知青年歲越來越小,頭一批還有好幾個二十出頭的,后來這些干脆都是十五六的,一副小孩兒長相,分到隊上后,只知道嘰嘰喳喳到處亂轉,一干起活來,各打各的不中用。 趙建設愁壞了,雖然這幾年收成不錯,家家戶戶多少都攢了點兒余糧,可也不能拿辛苦掙來的糧食養這些閑人吧?要是他們愿意好好干活也就算了,大不了先欠了回頭秋收了還,可這些人明顯心不安穩,成天瞎晃悠不說,還有女知青打扮的跟個花蝴蝶似的,不知道究竟是來干啥的。 有了對比才想起第一批知青的好來了,自打知道回城無望后,他們就老實了很多,也愿意干活了,經過差不多三年的歷練,里頭最嬌氣的女知青現在都把農活練出來了。 權衡再三后,趙建設給知青領頭人曾慶華安排了新任務:“我們到底都是泥腿子,不比你們都是從大城市來的知青。這樣吧,你給新來的那些人做做思想工作,要讓他們知道,干活才能分到糧!” 曾慶華苦笑連連,大隊長不知道內情以為知青都是一樣,可他卻知道里頭差別大了去了。 他們這一批,也許在隊上的人看來是嬌生慣養了點兒,可甭管怎么說,那也都是評比出來的先進知識青年。下鄉支農這事兒,是他們主動要求的,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鄉下會那么艱苦,可說到底也是自己求來的事兒,在熬過最初的那道坎兒后,倒也慢慢安定了下來。 新來的那些知青就不同了。他這幾年雖然一直待在紅旗公社里,可也經常跟家里人通信,知道現在形勢變了,聽說連裙子都不能穿了,稍微亮色的衣服也不能穿了,還有嚴查家庭成分的,要是貧農還好些,那些知識分子可算是倒了大霉了,曾經對他很好的恩師,據說舉家離開了市里,下落不明。 家里人反而慶幸他走得早,說他們這一批分的地方都還不錯,起碼都是吃飽飯的地兒。越到后面就越要看運氣,有些人直接被分到了最南面,還有人去了西邊高原上,跟家里相距萬里之遙,別說見面了,連寄信都難,至于回城,做夢吧! 看著趙建設期待的目光,曾慶華把到了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只重重的點頭:“好的,我回去就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一定完成大隊長給予的任務!” “好,這事兒就交給你了,要是需要隊上配合,盡管開口!”趙建設就覺得城里人可能都這樣,看著第一批知青改好了,他對后來這些也抱有極大的希望。慢慢學,慢慢練,總能把農活干好的。 曾慶華帶著任務回去了,一回到知青點,先把最早的九個人叫到一邊開了個小會,把趙建設說的話重復了一遍,這才說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你們都在看新來的那些人笑話,畢竟咱們以前也是這么過來的,天天叫苦,那不還一樣得干活嗎?現在,咱們熬出來了,該輪到他們了??涩F在的政策跟當時不一樣了,作為老知青,咱們真得帶帶他們?!?/br> 曾經最嬌氣的女知青舉手問:“曾大哥,你說咱們還能回城嗎?” “回城?”曾慶華還沒開口,另一個知青就笑了聲,“你自個兒想想,城里一批批的往外送人,咱們還能回去嗎?” 女知青不說話了,低著頭揉了揉眼睛。 曾慶華也說:“我聽說,今年光是紅旗公社就收了一百號人。至于以后的事兒,誰說得準呢?做好最壞的打算吧?!?/br> 最壞的打算,就是一輩子留在這里。 如果真是那樣,還真得好好考慮一下了,他們不該在從知青的角度看戲,而應該想想,咋樣才能叫那些新來的趕緊安分下來,努力上工賺工分,數著日子盼秋收、盼分rou,盡快把城里的生活徹底拋到腦后。 …… 外頭一直在變,老宋家倒是優哉游哉的過著小日子,他們家往上數十八輩兒都是貧農,也就是建國以后才過上了吃飽飯的好日子,這幾年年景好,攢了些糧食下來,預備著萬一鬧饑荒了,好當救命糧。 就在又一批知青被送來后,喜寶端著個搪瓷缸子,坐在院門口,眼巴巴的望著村道盡頭。 知青太多了,原本的知青點早就不夠用了,所以趙建設又安排人造起了土坯房??蓻]想到的是,剛接收了一批又來一批,只能再度擴建,虧得現在是農閑,全體社員都動員起來,每個屋子都做成大通鋪,爭取好多住些人。 又因為好多知青連煤餅爐都不會燒,更別提鄉下土灶了,趙建設考慮到之前發的糧食消耗特別快,干脆又弄了個大鍋飯,只管知青,不管社員,還開了后門叫趙紅英去幫著做飯,記整工分。 今天是第一天,趙紅英想著到時候肯定忙亂,就沒帶上喜寶,給她蒸了一碗蠶豆,叫她乖乖待在家里。 喜寶把搪瓷缸子放在膝蓋上,里頭還有一小半香噴噴的蠶豆,時不時的抓起一個往嘴里塞,然后再繼續望眼欲穿的看向村道盡頭。 終于,趙紅英回來了。 “奶!”喜寶高興的跳了起來,撲到了趙紅英懷里,“奶,我今天乖乖的,你下午帶我去上工好不好?我保證不吵?!?/br> 趙紅英一把將喜寶抱起來,親香了一口:“喜寶真乖,奶奶給你煮蛋蛋去,你先玩著?!?/br> 生火做飯,順便在上頭擱了兩個白煮蛋,趙紅英是干慣了活兒的,趕在家里人回來之前就把飯菜做好了,又把白煮蛋放到涼水里擱了會兒,摸著不燙了這才撈出來塞到喜寶肚子上的小兜兜里。 喜寶拍了拍鼓鼓的小兜兜,笑出了兩個小梨渦。 這時,外頭有了動靜,喜寶跑出去一看,頓時更高興了,邊跑邊叫:“媽,奶給了我兩個蛋蛋,我分你一個!” 說著,從兜里掏出了個白煮蛋,硬是塞到了張秀禾的手里。 第030章 家里的孩子們漸漸都大了, 對于大人們來說,減輕的負擔還真不是一星半點兒。這不, 現在家里需要照看的孩子就只剩下了仨, 毛頭喜寶和臭蛋。 毛頭是個愛鬧騰的,一刻都坐不住, 想當初他還不會走路的時候, 就能在院子里摸爬滾打。等能走穩當后,更是徹底撒歡了, 全大隊再也找不出比他還能耐的孩子,上樹下水無所不能, 比他親哥強子還能耐。 相對來說, 喜寶和臭蛋就乖多了。 這倆都是安靜乖巧的孩子, 喜寶親近張秀禾和趙紅英,不過因為工種的緣故,她多半時候還是跟在比較空閑的趙紅英身邊?;旧隙际悄棠倘ツ膬? 她就跟到哪兒,除非奶奶不讓她出門, 那她就乖乖的端著搪瓷缸子坐在院子門口,盼著奶奶回家。 臭蛋比喜寶還乖,他只粘袁弟來一個人。興許是當年的那場高燒太嚇人, 哪怕已經過了兩年之久,袁弟來還經常半夜里突然被嚇醒,非得摟著臭蛋才能睡著。也因此,袁弟來從不放心他一人留在家里, 無論去哪兒都抱著、背著,這對母子倆才是真正的形影不離。 也正因為在孩子們身上花費的精力少了,大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上工,去賺工分,日子自然也就越過越好了。 早在今年開春,趙紅英就一直惦記著她那幾分自留地。因為政策的緣故,每家每戶分到的自留地都少得可憐,就算宋家人口多,那分到的地也不算多,而且七零八落的,分散在各個路邊墻腳。因為家里的糧食夠吃了,她就盤算著種點啥新鮮玩意兒,好給喜寶添些零嘴。 國家倒是不禁止農民在自留地里種點啥,不過這年頭種子難買,弄來弄去就這么零星的幾樣,不是白菜蘿卜就是土豆紅薯,再不濟就是玉米絲瓜之類的。趙紅英特地托了人,才弄到了一些蠶豆、花生種子。 這兩樣可比先前老宋家種的土豆紅薯難伺候多了,也虧得現在家里多半孩子都去上學了,留下的這仨,都不難帶,哪怕是小時候最折騰人的毛頭,最多也就是見天的撒歡,不到飯點見不著人,倒是不用大人cao心了。 說起來,趙紅英最感謝的就是公社小學了,只要花一點錢,就能叫老師幫著帶孩子,還能教孩子認字寫字,太劃算了。如果可以的話,她真希望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念到初中畢業,省心省力,孩子將來也能過得好一些??上?,她這個夢想注定只能是夢想,誰叫家里傻子多呢? 這天,忙完知青點的活兒,趙紅英帶著喜寶往自留地那頭去。蠶豆已經收獲了大半,算算日子,花生也快好了。 趙紅英走在前頭,手里拿了個大竹籃子,她打算再去摘一些蠶豆,晚上給喜寶加個菜,蠶豆炒雞蛋。 到了地頭,趙紅英先回頭瞧了瞧,喜寶落后了她兩三步,捧了個搪瓷缸子,正邁著小胖腿吭哧吭哧的跑了過來,找到了老早以前就放在地頭邊上的大石頭,坐定,掀開蓋子,開吃。 白白胖胖的喜寶頭上戴著個小草帽,草帽底下還有個白色的棉帶子,正好繞過她的圓下巴,她身上穿著淺綠的短衫半截褲,露出了蓮藕般的小胖胳膊,這會兒正捧著搪瓷缸子吃得歡快呢。就連白嫩的小腿也晃啊晃的,看得出來,吃得確實很高興。 這幕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趙紅英原本想著,天氣越來越熱了,想叫喜寶乖乖待在家里,別出門了,就算不用下地,地頭這邊也沒個遮擋啥的,既曬又熱??上矊毑桓赡?,偶爾留她在家還好,次數一多,她就睜著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委屈巴巴的看著趙紅英:“奶,我也去,帶我?!?/br> 趙紅英能咋辦?帶唄! 好在喜寶確實很乖,只要奶奶不離開她的視線范圍,她就能一直乖乖的坐在指定的位置上,偶爾吃一口搪瓷缸子里的好吃的,抬頭看一眼奶奶,嚼巴嚼巴小嘴,吃完后繼續再抓…… 搪瓷缸子是趙紅英前兩年打野豬得來的獎勵,上頭印著“婦女能頂半邊天”,她覺得這缸子跟喜寶襯極了,索性就給了喜寶。正好,搪瓷缸子輕,又耐摔,最適合孩子不過了。當然,喜寶用了有兩年了,也沒見她摔過一回,每回都是捧得穩穩當當的,只有等坐下來時,她才會掀開蓋子,慢悠悠的吃著里頭的小零嘴兒。 今天的小零嘴兒是五香蠶豆,喜寶吃得噴噴香,時不時的抬頭看一眼在地里干活的奶奶,笑得眉眼彎彎。 趙紅英沒耽擱太久,今天的日頭有點兒大,生怕曬壞了喜寶,她只匆匆摘了一籃子蠶豆,就招呼喜寶可以走了?;仡^路過自家那一片花生地時,又下去瞧了瞧。 蠶豆種子不多,自然種的也就不多了。不過她運氣好,弄了不少花生來,家里最大的那塊自留地里,全種上了花生。對了,就是曾經出過大個頭紅薯的那塊地。趙紅英開春那會兒,播種澆水時,每次都不忘捎帶上喜寶,想著這回種出來的花生鐵定又大又好。而且花生有個好處,跟紅薯一樣,沒收獲前都埋在地里,外人不知道地底下是個啥情況。至于收獲以后…… 雖然家里傻子多,可在經歷了宋衛國那事兒后,全家上下都老實了很多。想來,這回沒人敢再出去瞎叨逼吹牛了。 去了菜地,又回了趟家把蠶豆放好,趙紅英瞅著時間也不算早了,該去知青點做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