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書迷正在閱讀:步天綱、男神個個是學霸[男團]、生了五四三二一、[綜]我的日常果然有問題、田園小酒師、我是jian妃我怕誰、天生不是做和尚的命、重生七零年代農家女、殺人游戲之謀殺感應、欲謀不軌(nph)
商量了一天都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當天晚上,他們索性就是在院子里打地鋪的,三個女知青則暫時住到了灶間里。 等第二天,趙紅英去城里找閨女了,趙建設領著參觀團在隊上晃悠了一圈,又把人送出去了,回頭一看,好家伙,知青點依舊維持著被野豬撞過的原樣,尤其是那個大窟窿瞧著就嚇人,說不準啥時候整面墻就塌了。 而十個知青,因為昨天得了趙建設的允許,說不用下地了,今天索性就或站或坐的待在屋子前的空地上,束手無策的看著快塌了的屋子。 趙建設簡直被他們給氣樂了。 可沒等他開口,其中那個年歲最小的女知青先看到了他,眼前一亮沖了過來,張嘴就問:“大隊長,我們啥時候能回城???” “回城?”趙建設很想說,他比誰都盼著這些知青早點兒滾蛋,可他更比誰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起碼最近幾年都不用奢望了。 “對對,回城。我、我們就是想家了?!迸嗟皖^紅著臉說道,她其實也羞愧了,畢竟這一批知青全都是先進知識分子,沒人強迫他們下鄉,都是主動要求的??赡莻€時候,誰也沒有想到農村會那么苦。 然而,下鄉容易回城難。當初主動請纓時,人家都夸他們思想覺悟高,夸都夸了,現在吃不了苦不想干了,那性質可就變了。 趙建設沉下臉:“你知道你這算什么嗎?只想過好日子不肯干活,你這是好逸惡勞,是驕奢yin逸,是地主做派,是資本主義做派!” 女知青嚇得臉都白了,剛想開口辯解一下,趙建設已經從她身邊走過,徑直走到那群知青面前,冷著臉一一掃視了過去。 “我不管你們之前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多能耐,我只想告訴你們,想吃飯就干活,知識分子并不比農民高貴??!”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趙建設一點兒也不想他們留下來??涩F在的問題是,這是上頭的命令,最早的幾批還是主動要求下鄉的,只怕不出兩三年,就該變成全國性強制要求下鄉了。偏偏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嬌生慣養的,以為下鄉是來游玩的?指望隊上的人白養著他們?就算隊上的糧食夠吃,可憑什么呢?哪怕是其他生產隊缺糧了管上頭借,那也是要還的。這年頭,哪里都不養閑人。 眼見知青們被自己唬住了,趙建設略緩了緩語氣:“我知道你們都是作為先進知識分子下鄉支農的,既然這樣,就要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干活賺工分。這幾天你們也看到了,咱們生產隊有糧食也有rou,可你們有工分嗎?分給你們的口糧是記在賬上的,等秋收后都是要扣除的,如果還有富余可以給你們分rou??裳巯驴磥?,你們賺的工分連口糧都不能夠?!?/br> “還有回城的事兒,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們,那是絕不可能的!你們是紅旗公社接收的第一批知青,可絕不是最后一批。我希望你們能早日適應,努力干活,不會的可以問可以學,知識分子嘛,能比老農民還不如?等到時候,第二批、第三批知青下鄉了,你們就是領頭人,要帶著后來者干活,要手把手的教導他們!” “行了,該說我的我都說了,你們年紀也不小了,擱在我們隊上都該成家了。好好想想吧,接下來的日子該怎么做?!?/br> 趙建設說完這些就走了,留下一群面若死灰的知青們。 沒法回去了嗎?那就……努力適應吧。 有時候,有希望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兒,一旦絕了后路,反而更能坦然接受眼下的生活。再一個,第七生產大隊真的不差,給他們的口糧足夠每頓都吃個八分飽了,至于味道,真不能強求。 想通了之后,知青們倒是乖覺了很多,商量了一下,很快就決定去請教別人,起碼先把房子給修好?,F在天氣熱是還好,等冬天呢?哪怕留了一條縫,都能凍死人。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知青們終于放下了原本的傲氣,努力忘掉過去,開始逐漸適應新的生活。 …… 農村真得很苦,這一點宋菊花有絕對的發言權。 她本身不算很聰明,讀書成績也不好,只是硬逼著自己學習,為的就是能留在城里。像現在,她每天就待在百貨大樓里賣布,風吹不著雨打不到,甚至都不用干體力活兒,比在地里刨食輕松太多太多了。 這天下班后,宋菊花拎著兩斤豬rou,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她的兩個兒子都三歲了,牙口好得很,上回趙紅英送來的豬rou,一半包了餃子,一半做成了燒rou,兩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昨個兒還問她,啥時候還能吃上rou。 城里別的都好,就是副食品供應太少了,一個月就三兩rou票,夠干啥的?不過,今天倒是能叫他們敞開肚子大吃一頓了。 因為宋菊花的婆婆已經處于半退休狀態,從今年年初起,就變得格外清閑。每天早早的下班,先去托兒所接兩個孫子回家,再生煤餅爐開始做飯燒菜,兩個孫子最愛吃她做的飯菜了。 宋菊花剛走到家門口,就聞到了飯香味,忙開門進了廚房:“媽,慢點兒燒菜,我拿了rou回來?!?/br> “哎喲,那么大的一塊rou,這得有兩斤吧?”程母放下鍋鏟,接過兒媳婦兒手里的rou,“親家母拿來的?” “嗯,她說她又打到野豬了?!闭f這話時,宋菊花也有點兒懵,最開始她是真的被唬住了,可等趙紅英走后,她越想越不對勁兒,以她對她媽的了解來看,她媽要真有這個本事,還不得三天兩頭往山上跑?那以為咋就沒見著野豬rou? 程母倒是沒想那么多,她只光顧著高興了:“好好,那我這就做燒rou?!?/br> 聽著動靜就等在廚房的程茂林和程修竹小哥倆,這會兒是一蹦三尺高,嗷嗷叫著在飯廳里打轉:“吃rou嘍!吃rou嘍!” 宋菊花怕他倆又要拆房子,剛想出去叫他們別鬧,就被程母攔下了:“你也是,咋不叫親家母來家做客呢?這樣好了,下回你休息,叫勝利帶你回娘家一趟,騎車去。對了,你就沒問問娘家缺點兒啥?咱不能老占便宜不回禮,沒這個道理!” 對于這個兒媳婦兒,程母是咋看咋滿意。長得好看嘴還甜,工作又認真,一口氣就給她生了倆大胖孫子,娘家那頭還實在。不像其他農村媳婦兒眼皮子淺,親家又只知道打秋風。 這有來有回才好相處嘛! 宋菊花笑了:“我媽現在只稀罕我那小侄女喜寶,叫我弄些輕薄透氣的布,好給喜寶做兩身衣裳?!?/br> “那你要放在心上,趕緊托人弄去。對了,柜子最頂上的那個抽屜里有兩包糖,小妹上次回娘家帶來的,說是給茂林和修竹吃的。你下次帶回娘家去,小孩子都愛吃糖?!?/br> “好,謝謝媽?!?/br> 有rou吃總是一件叫人高興的事兒,更別提過幾天又能回娘家一趟了。算算日子,宋菊花也有小半年沒回去了,就是她男人程勝利有些不解,晚上回屋時,問她:“丈母娘真那么能耐?還能打得過野豬?” “那可不是?!北M管這時宋菊花已經確定她媽在吹牛了,可她還是繃住了,鎮定自若的說,“我媽能耐著呢,聽說隊上給她開了表彰大會,戴大紅花發紅勛章,對了,公社還獎勵了一個簇新的搪瓷缸子?!?/br> 見程勝利都聽傻了,宋菊花又說:“你在單位里咋樣?我四哥去年就升職了,你可得努力了,好好干,我和兒子們可全指望你了?!?/br> 聽著這話,程勝利只覺得心里特別舒坦,應得那叫一個痛快:“你別急,再熬一熬我就能升職了,一定叫你們娘仨過上好日子?!?/br> “嗯,我和兒子們都等著?!?/br> …… 過了兩天,宋菊花托人弄到了一塊好料子,帶上程母給的兩包糖塊,跟程勝利一道兒回了娘家。 拿到料子的趙紅英稀罕得不得了,展開來就往喜寶身上比劃。 時隔小半年,宋菊花只覺得小侄女又長開了不少,五官更靈動了,居然這么早就開口說話了。 喜寶其實并不太喜歡開口說話,她是屬于很文靜很沉得住氣的性子,不過也得看具體情況,這會兒看到奶奶拿了塊漂亮的布在她身上比劃,她立馬就樂了,拍著小手咯咯笑著:“奶!” 在趙紅英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喜寶終于在前兩天學會了叫“奶奶”,不過多數情況下她還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的,除非有人故意誘導她說話。 趙紅英就是最喜歡哄喜寶說話的人,不過有了前次的教訓,她已經深刻的反省過了,決定在喜寶懂事之前,都悠著點兒。這會兒,比劃了一下后,她只哄著喜寶說:“好看不?給喜寶做新衣裳好不好?” “好!喜寶!” “來跟奶奶說,好看?!壁w紅英格外有耐心的哄著,當然嘍,她要是沒耐心的話,也不可能哄喜寶說了那么多的“rourourourourourou”。 “喜寶!好看!” “對對,奶奶的喜寶喲,最好看了,全生產隊就沒有比喜寶長得更好的?!壁w紅英每次夸起喜寶都聽不下來,這回還有宋菊花在呢,她就拿眼瞧著,“菊花,你說是吧?” 宋菊花暗暗叫苦不迭,正月那會兒,為了夸喜寶,她險些沒夸到嗓子干,好在到底有過一回經驗了,她又是帶慣孩子的,伸手把喜寶攬在懷里:“是啊,喜寶長得可真好看,真洋氣。對了,姑姑給你帶了糖塊來,你吃不?” “吃!吃……”喜寶剛要順勢說出她最擅長的一句話,趙紅英立馬開口打斷她:“吃糖!喜寶吃糖!甜甜的糖塊!” 喜寶有點兒懵,看看趙紅英又瞧瞧宋菊花,她本身并不認生,因此這會兒哪怕宋菊花抱著她,她也不會哭鬧,就是滿臉的疑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宋菊花叫程勝利把兩包糖拿出來,因為怕喜寶太小噎了著,特地拿去灶間敲成了小塊,拿了一塊指甲蓋那么大的塞到喜寶嘴里,剩下的家里其他孩子自然會解決的。 “喜寶,這是糖,甜甜的糖?!壁w紅英生怕她還惦記著rou,趕緊又哄她??上矊毭χ蕴悄?,真沒工夫說話,只癟著嘴腮幫子一鼓一鼓的,吃得高興極了。 大概是覺得安全了,趙紅英又去看料子,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才說:“這么好的料子,自個兒裁衣服糟蹋了?;仡^我去城里找裁縫做兩身衣裳,喜寶穿上城里人做的衣裳就更像城里娃兒了?!?/br> 事實證明,趙紅英格外得有眼光,裁縫做的小衣裳格外貼身,加上料子顏色正,又輕薄透氣,喜寶穿上后高興地不得了,高聲叫著:“媽!媽!好看!” 這個媽,顯然是在叫張秀禾。 張秀禾剛在院子里給毛頭洗了澡,正午太陽大,洗澡不容易著涼。這會兒,聽到喜寶叫她,趕緊給毛頭套上衣服,抱上就走了進來。 趙紅英差點兒沒忍住翻白眼:“你看著喜寶,我回屋拿個東西?!被匚莘隽艘粔K處理布,塞給張秀禾,“給毛頭好好做兩身衣裳,正經的衣服褲子,不要麻布袋!” 說真的,趙紅英承認自己偏心喜寶,可她真沒虐待毛頭:“好東西沒少吃,比喜寶吃得還多,咋瞅著就跟那老袁家的人一樣?!?/br> 其實,毛頭身上rou也不少,可他整天套了個麻布袋,瞅著就跟叫花子一樣,實在是多看一眼都難受。尤其兩個孩子放一塊,就像以前的地主家小姐和長工兒子似的。 第022章 曾慶華站在知青點前, 愁得抓撓腦門。 作為知青里年紀最大的一個,又是大隊長趙建設指定的領頭人, 他這樣發愁已經很久了。這時, 離野豬撞破屋子又過了好幾日,村里的rou香味終于盡數散去了, 然而他們知青點的屋子卻還沒修好。 咋修???無從下手??! 說來, 那天他們被趙建設好一通教訓后,當時是下定了決心, 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難好好過日子??蓻Q心這玩意兒,就跟太陽底下的泡沫一樣, 眨眼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等趙建設一走, 他們幾個一商量, 咋辦?尋個人去隊上找幾個熟手幫忙修房子?可叫誰去呢? 誰都拉不下這個臉。 試想想,他們可是堂堂知識分子,下鄉來支援農村的, 要叫他們低頭跟泥腿子們求教,那還不如自個兒擼起袖子干呢。泥腿子們能行, 他們咋就不行了? 事實就是不行,面對泥墻上那個碩大的窟窿,他們連從哪兒開始都不知道。懵了半天后, 太陽就落山了,一天又過去了,可他們還是毫無進展。 接下來,他們索性就陷入了原地踏步中。因為前頭野豬撞的那一下, 只是撞破了臨村道的這面泥墻,并不是把所有的房子都毀了。三間土坯房,只有最外頭那間遭殃了,一開始他們怕半夜里房子塌了,不敢住,看了兩天覺得問題不大后,女知青們先搬了回去。男知青當然不能認慫,索性七個人擠到了一個屋里將就著住下了。 可這會兒天氣已經很熱了,巴掌大的一間土坯房里,住三四個人還勉強湊合,七個知青,還都是大老爺們,屋子里汗臭腳臭混在一起,逼得他們不得不再度把修房子一事提上了案呈。 有志一同的,大家把難題甩給了曾慶華,誰叫他是領頭人呢? 曾慶華這時也看明白了,隊上絕不會主動幫忙的,那就自個兒再試試?都是城里來的,哪個都是新手,折騰了兩天仍然沒有結果后,不得已,他只能硬著頭皮去找了趙建設。 趙建設早就等著了,他根本不像知青們想象的那么冷血,其實他一直有悄悄關注著,就看知青們啥時候服軟。到底是要待好幾年的,不趁早煞煞他們的威風,以后只會越來越難管教。 最終,趙建設仍沒叫人幫知青修房子,他找了兩個熟手,腦袋瓜聰明會教人的,叮囑耐心點兒教,寧可多花些時間,也不可能幫知青把活兒干了。 生產隊上,誰家的房子不是父子兄弟自個兒砌起來的?這三間土坯房當初沒幾天就蓋好了,只是修一面墻,當然簡單得很。也幸好,經歷了這段日子的苦熬,知青們學得很是認真,哪怕不熟練,好歹也有樣學樣知道該從哪里下手了,不至于完全抓瞎。 又過了好幾日,知青點的房子終于修好了,丑是丑了點兒,不過倒挺結實的。兩個熟手檢查過沒問題后,就回去跟趙建設報告了。 趙建設細細詢問了經過,想知道經過這事兒后,知青們有何變化。兩個熟手自是有問必答,只說男知青看著還行,雖然過程艱難了點兒,可總算把活兒都干下來了,回頭再打磨打磨,應該差不多。 可等說到那三個女知青時,兩人就卡詞了,互相瞅了瞅,到底還是說了實話。原來,被毀的那間房本來就不是女知青的,因此她們認為這事兒跟自己無關,明明是怕臟怕累怕干活,卻說的大義凜然,還嫌他們吵得慌。 在兩人離開知青點前,知青們內部的矛盾已經初現端倪,不過趙建設明顯不想插手,只等著看那些人咋作死。 …… 知青點的重建工作完成后,天氣已經很熱了,尤其今年氣溫起得格外快,日頭大,降水卻少,地里的莊稼眼瞅著越來越蔫吧了,趙建設更沒閑心管那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兒了,而是立馬組織人手開始挑水灌溉莊稼。 一天要澆兩回水,一早一晚。擱在以往,那都是挑井水用的,可因為今年降水少,井里的水位線不斷的下滑,明顯供應不上那么大的灌溉面積。 發現這一情況后,趙建設很快就又宣布,吃用還是打井水,灌溉和洗衣裳就多跑一段路去河邊。至于每天負責灌溉的社員,則需要去河邊擔水。 這么做肯定麻煩得很,畢竟水井就在隊上,而離他們隊最近的河,得走出生產隊,還要走好長一段路,其中還有一段挺陡的下坡路,當然回頭從河邊挑了水后,就變成了上坡路。這一來一回的,可得費老大的勁兒,又因為婦女力氣小,趙建設安排兩個婦女擔一桶水,而壯勞力則是一人要挑兩桶水,大家伙兒輪著來。 這么一來,勞動強度又增大了不少,不單麻煩,也更加累人了。不過,道理大家還是都懂的,以前也不是沒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就算半大小子沒經驗,也有老爹叔伯哥哥們帶著干,總歸出不了錯的。 事實上,社員們不僅要挑水灌溉,還得將家里的水缸都蓄滿水,地里的其他活兒也不能丟。從六月到七月,一年里頭最熱的三伏天,他們天天早出晚歸,前段時間好不容易養出來的肥膘,以rou眼可見的速度消了下去。 其實,也不單他們生產隊,甚至不止紅旗公社。他們這一帶所有的城鎮公社全都一個樣兒,頂著毒辣的日頭,四處奔波辛苦勞作,都眼巴巴的盼著秋收趕緊到來。 比起第七生產大隊,其他地兒才是作孽呢。救濟糧后來倒是又下發了一次,可那數量,比第一次過難關時都要少。吃不飽,加上干得多,還有就是這個天氣太遭罪了,好多人干著活兒就暈了過去,光隔壁的第八生產隊,聽說已經累趴下了好幾個。 這些事兒,都是在河邊打水時聽人說的。 他們平時打水的這條河,離自家隊上挺遠的,倒是緊挨著第八生產隊。因為每天早晚都來,不免會在打水時閑聊幾句,說一說哪個又病了,哪個累暈了,哪家斷炊了…… 虧得有對比在,第七生產隊才熬下來了。想想看,就算沒rou吃了,起碼家里的糧食是管夠的,又因為干活強度大了,最近這段日子,家家戶戶都吃撈干飯,連早飯都是分量十足的,就怕虧了身子。 再有就是,好歹前段日子剛補過,要不然只怕也得累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