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節
書迷正在閱讀:寵夫守則、風云入畫卷、強勢纏愛:權少情難自控、重生之天運符師、王爺嫁到:反守為攻、全宇宙最后一只貓、[綜]跟我告白的人精分了!、全世界都知道你暗戀我、入骨相思君可知、這劇情有問題[穿書]
想著那么大一筆嫁妝,呼啦啦的往國公府還回來,又好像是不想做這門親一般,巨門侯就道:“你那媳婦,一看就是沒家底的,你娘的嫁妝,倒不如借給她撐一撐場面,反正最后也是回到你手里?!?/br> 大戶人家說是不用媳婦的嫁妝,那也是因為自家底子厚,要底子不行的也全靠媳婦嫁妝養著,說得明白點就是媳婦帶著嫁妝到了夫家,那一切都是夫家的了,律法上只說合離斷親能拉回嫁妝,可沒說姻親存在期間不能用媳婦嫁妝。 說不用,那也都是自由心證的事,巨門侯是一點不擔心那么大一筆嫁妝能被陳郄吞了去。 這般好說歹說著,最后巨門侯心滿意足的出了國公府。 等著上了馬車,走了半截,才反應過來,他好像是來阻止這門親事,來問責劉喜玉的,怎么就被人家忽悠出了門? 再一回想起因過程結果,巨門侯就忍不住道:“你大哥身邊那個叫無為的,油嘴滑舌,可不是什么好東西!竟是讓我把正事兒給忘了!” 張仲嘉在旁邊沒吭聲,心想我早就想開口了,可你一個大嘴巴說來說去就沒給我開口的機會,這哪是無為油嘴滑舌,大哥悄無聲息地引開話題也厲害,活該了你。 這會兒也不可能再回去了,巨門侯嘆了口氣,“還好,不過是提親,還早著?!?/br> 張仲嘉在旁邊翻白眼,覺得自己親爹下回去估計也是被忽悠出門的命,也就讓他跳,再跳瞧著今日自己大哥的態度,那親也是娶定了。 第173章 親疏 楊氏等著兩父子回來,聽巨門侯那么一籮筐的話,雖是也覺得這門親事不好,但心里也松了口氣。 這也算是劉喜玉第一次這么把話說得明白,他姓劉,日后不會跟自己兒子爭族長的位置,世子位就更不放在眼里。 許這樣想對一個當后娘的而言有些大逆不道,可實在是劉喜玉的身份復雜,要劉喜玉姓張,好好的當著巨門侯的嫡長子,楊氏自認為她連想都不會多想,只盼著幾個孩子能兄弟互相扶持一輩子,她又不圖著孩子光宗耀祖,沒有爵位她的兒子一樣能有自己的前程。 可偏偏就不是,劉喜玉姓了劉,自己夫君又是一副慈父心腸,念著被抱到國公府去的大兒子,又非給自己兒子請封了世子。 弄得劉喜玉的身份尷尬,自己兒子的世子位也尷尬。 說來要恨也恨劉家那些旁支的心太大,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別夠著脖子望,非要弄出些丟人現眼的事情出來,攔著不許劉喜玉進族譜讓人笑話。 這事兒現在還是笑話,要繼續掰扯不清下去,在未來遲早會鬧出麻煩來。 現下倒是好了,劉喜玉有心重新開新族譜,要能撇開那些個劉家人,看那些劉家人怎么后悔去。 也虧得劉喜玉到底是擰得清的人,楊氏想著,就勸著巨門侯道:“大郎的性子,夫君也知道,做事哪有我們插手的余地。再者他到底姓劉,不管我們當父母的多cao心,那也要尋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才行?!?/br> 巨門侯哪不知自己兒子的德行,就嘆道:“早該聽你的?!?/br> 可聽也沒用,老公爺從來都是個獨斷專行的人,連外孫都直接用搶用騙的,哪還在意女婿的意思,楊氏也心疼劉喜玉被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公爺養大,也虧得隨了他娘,長得好看,一身氣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至于性子不太圓滿,可性子這個也不算什么大事兒。 也就是因這般,才讓巨門侯心里更舍不得,想著這本是自己兒子,要是還姓張,這長的就是張家的臉了。 楊氏就道:“要妾身說,這事兒從大郎那入手,肯定是不行。要心里沒想明白,大郎也不會讓媒人去傅家提親。傅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想也知道這里頭的規矩。倒不如讓妾身去尋傅家大夫人說說,看這親事該如何才好?!?/br> 劉喜玉上面沒有靠譜的長輩,楊氏覺得除了自己也沒別人能替他打理婚事了,所以在婚事上應該也有一些發言權。 畢竟劉家其他人可沒誰這么好心不說,就劉喜玉的外祖母娘家,從血脈上來講,就已經遠了,再遠一些也都不算親近,請來保媒都要掂量掂量。 巨門侯一臉感慨,握著楊氏的手,“要多辛苦夫人了?!?/br> 楊氏露出一抹淺笑,“這本也是應當的,夫君說這話就見外了?!?/br> 一家人,可不就不說兩家子話? 要傅家大夫人說,楊氏這個后娘做得已經夠好了,特別是在劉喜玉還被改姓繼承了國公府之后。 換一般不想麻煩的繼母,過繼出去的兒子跟她都沒了關系,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都不如不做。 也就楊氏,做得是半點不差,整個京城連背地里都說人閑話都說不出半句不好來 。 這好可跟段家那位的好完全不一樣,做什么都坦蕩蕩的,該送衣襪鞋的時候送衣襪鞋,該送禮的時候送禮,一年四季就沒有忘過的時候。 特別是自己兒子那也教導著跟劉喜玉兄弟情深,而不是跟段家那位一樣跟著前頭生的來個天壤之別,踩著兄弟做人。 但這并不是楊氏能插手劉喜玉婚事的底氣,傅家大夫人笑盈盈道:“夫人也知道,現下的小年輕們,做事兒可沖動,少不得要嚇我們這些老東西一跳?!?/br> 說是老,楊氏其實也還沒滿四十,因保養得宜,說是三十五下也有人信,也就傅家大夫人連孫子都有了,的確當得一句老字。 不過傅家大夫人這么說,楊氏也只能認老,文官跟勛貴都不一線的,也分不出什么高低貴賤來,誰能奉承誰去,就應和著道:“夫人說的就是?!?/br> 她也有點埋汰劉喜玉太亂來了,傅家大夫人這話倒也沒說錯。 傅家大夫人聽出這弦外之音,就道:“這親事,說起來都讓夫人笑話。之前小公爺來第一回,我都沒敢見人,不知道小公爺貴足踏賤地,到底想干什么?!?/br> “等著后來老爺回來,”傅家大夫人看了楊氏一眼,“說是求娶我家表姑娘。我家老爺當時都沒有同意,這門不當戶不對的,如何能成?何況小公爺頭上還有老公爺在,小輩想成親了,那也該長輩的上門來說才是。夫人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傅家大夫人這話,有兩個意思。 一個意思是劉喜玉頭上還有個老公爺在,那才是正經兒長輩,您還得靠邊站;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這親事并不我家求的,而是劉喜玉來求的我家,我家可是知規矩明道理的人家。 這話說來說去都是劉喜玉做事不謹慎,楊氏也只得表示了羞愧,“小輩無狀,讓夫人笑話了?!?/br> 這么好一門親事,上無老下無小的,傅家大夫人可不會覺得笑話,這明顯是天上掉餡餅了,自己小姑子的女兒合該有這門好親事。 傅家大夫人就道:“都是小輩自己的心思,也沒什么笑話不笑話的。年輕時候,誰還不犯兩回渾?” 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的,一副不跟小輩計較的語氣都讓楊氏都不知道該怎么好說話了,唯有繼續順著話道:“也虧夫人心胸寬廣?!?/br> 傅家大夫人沒理會這明顯拍馬的話,繼續道:“等著第二回上門,小公爺就說了,老公爺不管俗事里的事情,這按照規矩也就只有自己請媒人來提親?!?/br> 這話楊氏可就不好點頭了,這明顯是說劉喜玉沒把他們當長輩看,或者說傅家并不覺得巨門侯府日后會是自己親家。 傅家大夫人再一次提醒了楊氏明白巨門侯府跟吳國公府的區別,才又道:“不過小公爺從未在朝廷里任職,又少時住在山上,少與人往來,說是這說保媒的人并不太好請,就只得請了官府里的冰人來。我想著,這也是這么個道理,倒也不好多說?!?/br> 多說就顯得自家多熱切了,女方從來都得矜持一些的才顯得好。 這也是個虛話,沒在朝廷里任職,上面沒長輩cao持的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