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王氏見他果然一點不勉強,不由得十分歡喜,又用公筷拼命幫他夾菜,只將一只碗都堆得冒了尖兒,牧清寒吃的倒不如她夾得多,埋頭苦干一番之后,碗中飯菜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漸漸增多,不由得耳邊飛紅。 杜文見狀笑出聲,杜瑕也有些忍俊不禁。 卻說牧清寒見阿唐竟將自己的換洗衣服帶來還愣了半晌,只沒奈何,盛情難卻,便住下了。 如今文人講究率性而為,肆意灑脫,關系親昵的密友也常常一同游玩,出入同行,夜間又抵足而眠,何況賞月之后已是深夜,王氏夫婦也實在不放心叫他一個人回家。 其實當代夜市盛行,僅有三更到五更之間略有停歇,卻也有人走動,而繁華處幾乎更是不夜城,牧清寒又有健仆阿唐跟隨,安全自然無憂,不過關切罷了。 杜文的屋子里除了紙筆書墨之外,別無他物,空蕩蕩的,又有一只陶罐插著幾支花兒,倒是略有些意趣。 杜文并不因為家貧而扭捏,只笑著說:“比不得你家,且將就一夜吧?!?/br> 一時王氏送了新的被褥來,牧清寒道了謝,原想親自動手,哪知竟是什么都做不好,笨手笨腳的,好好被褥硬是叫他抖成一團。 杜文見后大笑,便把他攆走了,說:“大少爺暫去一旁歇息?!?/br> 牧清寒見狀也笑個不停,跟在旁邊打下手。 說老實話,牧清寒活了這些年還真沒睡過這樣硬的床,住過這樣不講究的屋子,可實在奇怪,他躺上去之后不過一時片刻,竟就睡熟了…… 牧清寒走后,杜瑕果然跟父母兄長說起要叫他注重身體保養,勤加鍛煉的事。 原本杜文不以為然,哪知幾日后王氏與趙氏說話,聊天時意外得知門前街上有一位秀才去省府參加鄉試,剛進考場不過一日就被人抬了出來,高燒不退,人事不醒,如今還在求醫吃藥,不知日后如何呢。 都是家里有學生的,聽了這事如何不驚駭!就是肖秀才也把這件事情說與眾弟子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素日我總說要如何保養,你們卻不聽,如今出了這事,好歹長些記性吧!沒得日后好容易得了功名,卻是個病秧子,上頭又如何會委以重任!” 眾人聽后紛紛變色,這才重視起來。 只說鍛煉身體,這群書生卻是十有八九沒經歷過,他們平日里只是端坐書房,何曾考慮過這些!因此冷不丁的要練,卻不知從何練起,眾人就都發愁。 又有一位叫石仲瀾的師兄不大高興,背地里小聲嘟囔:“我等是讀圣賢書的,最看重儀表風范,如何能叫我們與那些武夫一般,刷槍弄棒,豈不叫人笑掉大牙!” 不少人紛紛附和,卻也有另外一位師兄素性沉穩,沉聲道:“話不好這樣說,做些個八段錦、五禽戲之流倒也無礙,難不成你也想叫人從考場里抬出來?” 他身邊的學生也點頭,道:“洪清師兄說得有理,且圣人言隨心所欲,率性而為,咱們又不作甚壞事,何懼旁人言?再者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強身健體也是正道,石兄未免謹慎過頭……” 卻說杜文也正犯愁,心道就算是什么八段錦、五禽戲自己也不會呀,難不成因著這點小事還要再去請教一回先生? 正想著,卻聽旁邊牧清寒笑道:“你卻癡了,阿唐素來勇武,什么不會?來日下了學,叫阿唐好好瞧瞧你,你與我一同練習也就是了?!?/br> 杜文聽后大喜,笑說果然是自己糊涂了,身邊可不就有現成師父?果然是騎馬找驢…… 后面杜文當真跟著去了牧清寒位于東城區的家,但見好一座黑漆雕花大門,光是墻怕不有兩人高,里面竟是個三進的大院子,百轉千回,處處游廊抄手,幾多跨院,又有假山水池,內中一汪荷花開的正艷,清香撲鼻,端的是高門大戶。 牧清寒被兄長送到陳安縣避風險,除了阿唐之外,還有幾名得力小廝和一名中年管家。只是牧清寒一貫不大耐煩有人跟著,這些人就都留在家里,平時只做灑掃采買、迎來送往的活兒,這會兒杜文剛一進門就有人端茶送水遞手巾,忙而不亂。 這些都罷了,喜的是院子后面竟有專門的演武場,當中一色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又有整齊劃一的細紋防滑,兩旁列著刀槍劍等十八般兵器,又有箭靶弓弩等物,杜文不由得看的入了迷,又上去摸了幾回,嘖嘖稱贊。 第二十一章 因杜文之前毫無基礎,日后也不打算考武舉,阿唐就先叫他增強體質,又耍了幾遍八段錦與他瞧,只說每日早晚練上幾遍對身體甚好。待這個練熟了或可換五禽戲,再學些簡單的拳腳也就妥了。若是方便,再習些個騎射更佳。 杜文都一一答應,到底心癢難耐,硬叫牧清寒耍一把架勢給自己開開眼界,牧清寒倒也不扭捏,將場上十八般兵器都一一舞了一遍,最后又開弓射箭。 但見那牛角大弓竟被他拉了個滿開,嘭一聲躥出一支鐵箭,如流星般狠狠扎入幾十步開外的箭靶,箭尾兀自在空氣中嗡嗡顫動。 杜文看得眼花繚亂,滿目艷羨,不住的喝彩,又不由得伸手去摸那張弓,只覺得怎的就這般威武。 牧清寒笑著把弓遞過去:“你也試試?” 杜文還來不及回話,就覺得雙臂猛地往下一墜,連帶著他整個人都往前踉蹌了一步,好懸沒摔倒。 他不由的吃了一驚:“好重!” 方才見牧清寒面不改色就拉滿了,他還以為沒什么分量,哪知竟險些出丑。 牧清寒笑道:“這算什么?阿唐慣用的弓足有這個兩三倍重,我竟只能拉開到三分!” 杜文聽后直搖頭,連連嘆氣,小心的將弓還給他,喃喃道:“不敢想,不敢想?!?/br> 虧他方才也想射一箭過過癮,誰知兩只胳膊抱著都費勁,更別提單手開弓…… 唉,看來自己果然很該重視一把了。 回去之后,杜文不免又把這樁大消息說與家人聽,十分眉飛色舞:“他瞧著也是穿道袍【注】的,哪知竟是個練家子!尤其那桿白蠟槍,沖刺抹挑,真是耍的水潑不進!又是好臂力,那弓那般沉重,他竟都能拉滿了……偏他才思敏捷,書房里也好些個行軍布陣的兵法書籍,要我說,便是文武舉都考得!” 杜瑕聽后咯咯直笑,對牧清寒也有些刮目相看,畢竟時下重文輕武的風氣頗為嚴重,讀書人中甚少會拳腳,而聽杜文的口氣,牧清寒于武一途竟也相當出色,果然難得。 如此這般幾天之后,王氏等人眼見著杜文雖然忙碌,可精神卻更勝以往,不僅氣色好了,就連飯也能多吃半碗,不由得十分感激。 只說如此一來,杜文難免更加早起晚睡,杜瑕生怕他撐不住,便面色凝重地反復囑咐,只把杜文聽的耳朵都起了繭子,白日里便與牧清寒抱怨。雖說是抱怨,可語氣中卻難免帶了點兒不經意的炫耀和洋洋得意。 如今他跟牧清寒也熟了,慣會開玩笑,牧清寒就擂了他一拳,只說他在故意刺自己。 兩人正一同笑鬧,卻被石仲瀾看見了,當即虎著臉呵斥道:“學堂之中豈是爾等嬉笑玩鬧的地方,成何體統?!庇值闪硕盼囊谎?,再看向牧清寒之時,眼中更帶了幾分輕蔑,又面帶譏諷的與旁邊人說:“到底是商戶之子,上不得臺面?!?/br> 眼下商人之子雖然也能參加科舉,可到底出出身差了些,就是當今圣人偶爾決策有失,還會被那些個惹人煩的御史當堂跳出來叫板,說些個什么“豎子不足與謀”“寒門小戶”等抄家殺頭的話,只把圣人氣個倒仰。 偏圣人以仁孝治國,性情也謙和,不好拿這些人怎么樣,每每苦笑無言,于是民間竟也漸漸傳開,把這些成了極為刻薄尖銳的侮辱人的話語。且就連圣人也不曾如何惱火報復,因此被罵的人往往也無可奈何。 就見牧清寒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撇開長腿往那邊跨了兩步,兩只眼睛死死地瞪著對方。 他身材欣長結實,遠比一般同齡人要來到高大,對上幾個師兄竟也絲毫不落下風。又因常年習武,氣勢逼人,石仲瀾等人本能地退了幾步,回過神來之后臉漲的通紅! 牧清寒卻嗤笑一聲,眼神轉向輕蔑,扭身就走,好似與他們對峙便是浪費時間。 石仲瀾這些人平時也都是被人捧大的,如何受得了這個?也都惱了,便都漲紅著臉,在他后面踮著腳,張口閉口之乎者也斥罵起來。 牧清寒為人何等肆意瀟灑,最見不得這種打嘴仗的,這會兒活像連背影中都透著一股蔑視,對身后諸事并不理睬。 那幾個師兄越發丟臉,臉上幾乎要滴出血來,始作俑者石仲瀾更是被氣得頭腦發昏,須知他這種不將人放在眼中的態度最可惡! 因著杜文和牧清寒來之前,學堂內就屬他年紀最小,且也頗為機敏,很得老師看重,說最多三兩載便可下場一試,于是幾年下來更加洋洋自得,十分驕傲。 哪知一朝來了兩個小師弟,竟比自己更小些,且一個底子就很好,又素來傲慢,不大搭理人;另一個底子雖差,可進步神速,著實叫人膽戰心驚,就連先生也屢屢不掩飾對他的贊賞。 這可叫順風順水的石仲瀾如何受得了? 況且這幾日冷眼瞧著,先生又叫大家學那些個武夫做派,豈不是正遂了姓牧那小子的意?今日對方見了自己也照舊一副死人臉…… 是以石仲瀾頭腦一熱,竟俯身抓起地上的石子,朝牧清寒后腦勺砸去。 杜文卻是邊走邊回頭,見狀大驚失色,大喊當心。 牧清寒不慌不忙,只把頭微微一偏,那帶著尖銳棱角的石子就擦著過去了,又飛出去不過三兩步遠便啪的一聲掉落在地。 他站定,轉身抱手冷笑出聲:“手無縛雞之力,還想偷襲?” 這話確實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就連最近幾日剛開始鍛煉的杜文也有些赧然。 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幾個師兄除了比較穩重的洪清兩人之外,那五個都嗷嗷叫著撲了上來,亂作一團。 牧清寒只把杜文往旁邊一推,叫他不要添亂,便抬手撩起袍角掖在腰間,舒展胳膊,弓身迎了上去。 但見眨眼工夫,場中便拳腳亂飛慘叫連連,唯三沒動手的洪清、霍簫與杜文都目瞪口呆,著急的不得了。 只是他們也實在插不上什么手,杜文年歲也小,上去之后怕真的只能裹亂,三個人只得扎著手在旁邊拉架,又大喊別打了,別打了。 牧清寒自打來到陳安縣城,其實心里一直憋著一股氣,又擔心兄長安危,又恨自己無用,十分苦悶,索性今日一并發泄出來。 不過眨眼功夫,那五位師兄就都叫他打翻在地,衣服皺了,發髻散了,有幾個人臉上也青紫交加,活似打翻了醬缸。 這么大的動靜根本瞞不住,聽到聲響的肖秀才自前院匆匆趕來,剛一進門兒就被驚得瞠目結舌:但見幾個得意門生在地上成了一堆的滾地葫蘆,站著的三個這幾個也是驚慌失措,與平日文質彬彬的情形簡直…… 他的書院里何曾這般過! 作者有話要說: ps,試問哪個意氣風發的小男孩兒上學期間沒打過架呢!不打架的童年不是好童年!沒一起打過架的同學不是好同學,哼唧! pps,【注】文中出現的“道袍”,并非宗教中道教人士穿的那種道袍,而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出現時間頗長的一種男子服飾,穿著者分布很廣,社會階層沒有嚴格限制,但是因為相當大的比例袖子非常寬大,勞動群眾和武人穿的比較少,會給人一種文縐縐的印象,這里杜文說的意思是,牧清寒看著也時常寬袍大袖,挺文生的一個人,誰知道武力值這么強悍。 第二十二章 肖秀才又急又氣,當即喝住,幾個學生見他來了也十分害怕,哼哼唧唧的從地上爬起來,先生沒問也不敢分辨,只是捂臉的捂臉,揉腰的揉腰,極其狼狽。 肖秀才狠狠的瞪了他們幾眼,又掃視全場,只挑了平時最老實的杜文叫他說經過。 石仲瀾知道他與牧清寒是一波的,怕他講偏話,剛要開口就被蕭秀才狠狠一眼瞪了回去,只得訕訕閉了嘴,垂頭喪氣。 眼見著牧清寒一人打五個還絲毫不落下風,一眾師兄比他高的有,比他身架大的也有,可竟然都無還手之力,杜文正看的熱血沸騰,與有榮焉,也不屑于告黑狀。 他說的確實不偏不倚,肖秀才聽后問洪清是否屬實,洪清也無話可說,直點頭道事實確實如此。 肖秀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轉身回房,取了戒尺,叫參與斗毆的幾個學生在院中對著圣人掛軸跪成一排,挨個打手心,任誰求情都不管用。 牧清寒倒罷了,他本就體格健碩,習武所要承受的苦痛遠勝體罰十倍百倍,故而打戒尺于他而言不過撓癢癢。 可憐石仲瀾等人剛被小師弟痛揍一番,此刻尚且渾身疼痛難忍,轉頭竟然又挨了戒尺,端的是里子面子全沒了…… 打完之后,肖秀才又轉著圈兒的罵,鴨蛋青的直綴下擺在空氣中狠狠劃出幾個圈:“你們也是能耐啦,書都讀完了?文章也做好了?就有空來打架!人人都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真該叫他們看看你們何等勇武!瞧瞧一個個的,果然叫人大開眼界,我看你們明日也不必讀書啦,省的埋沒人才,就卷卷鋪蓋去戰場殺敵算了,敵人一定聞風喪膽。保不齊,趕明兒的請功折子上就有你們幾位的高姓大名呢,還做什么酸詩、破爛文章!” 真是讀書人罵人都別具一格,肖秀才說了半天不帶一個臟字兒,卻字字誅心。 那幾位參與斗毆的卻已經快把腦袋扎到地里,羞得脖子都紫了,就是牧清寒本人也有幾分慚愧,有些后悔沖動了。 這肖秀才也是神人,他問明白緣由之后,知道雖然牧清寒動手打人不大好,可畢竟是石仲瀾等幾個做師兄的有錯在先,就分別責罰: 人都叫因材施教,他卻也是因材施罰,叫石仲瀾等人連著一個月,每日早晚都圍著書院跑五圈兒,而牧清寒則是每日抄書,若是寫的不好還要打回重寫。 如此定論一出,果然人人都苦了臉,每日只應付這些懲罰就精疲力盡,也沒空再去跟對方互看不慣,書院內空前安寧。 杜瑕等人聽說之后也都大笑出聲,直道這位肖秀才實在是個妙人。 杜文也笑說:“牧兄雖寫的一筆好字,可最不耐煩抄書,萬般嫌棄,只道無趣。我欲幫他抄寫,兩人字跡卻不同的,就怕先生看出來反倒罰得更重,也只得罷了!” 自此之后一個月,他便每日下學之后先去牧清寒家叫阿唐盯著鍛煉一番,而牧清寒就在一旁抄書,兩人便相互取笑: 他笑他這么大了還被罰抄書,他又笑他這么大了,竟連弓都拉不開……倒真有了幾分這個年紀男孩子該有的活潑氣兒。 偶爾練的晚了或是天氣不好,杜文干脆就在牧清寒家中住下,而牧清寒也隔三差五便被王氏喊到家中吃飯,他亦向往這般慈母溫柔,也不似原先那樣推諉,每每答應的十分爽快,兩家人就都熟絡起來。 杜瑕本就后世來的,性格與當下女子不同,并不如何扭捏拘束,跟牧清寒往來幾回之后也覺得他是個少年君子,兩人關系竟也很好。 熟了之后,牧清寒見杜瑕真的與杜文一同讀書識字,很是佩服,又說:“meimei卻是個好學的,我自嘆不如?!?/br> 杜瑕連忙謙虛,只說寫著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