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落水之禍
水花四濺在荷葉上,卻恰好遮住了水中狼狽的我,幸得今日帶了避水珠,不然這廂等下去,怕是真要丟了性命。冥帝司嘴角抽搐不知該做何解釋,單雪繼而緩緩一笑,徑直便要走向假山,大有將此地探查一番的意思,手中的白綾更是蓄勢待發欲取人性命。 冥帝司阻攔道:“方才不是還說急著復命,這會兒便快些回了天宮罷!額......這皇宮里即便有些什么妖物在作祟,有我帝司在此也多少會收斂些,終不抵天后命令重?!?/br> 我于水中只聽得了囫圇話,但在心中還是對冥帝司感激涕零。 可那單雪卻并非只是個小仙娥,身為繆若心腹又豈能不清楚冥帝司與我的那層關系,此番越遮掩便越有什么隱情,雖然不敢確定那人真的是仲靈,但瞧著冥帝司衣服生怕被認出的樣子,這事也八九不離十,繼而收起了手中三尺白綾。錯開面前之人緩步朝著假山走了過去,待見到那一方荷花池時,心中已了然方才那落水聲是從何而來了,嘴角淺淺一笑對冥帝司問:“帝司從不出東海,于萬年駐守歸墟,何時又管起了這凡界之事?” 冥帝司心中一涼,眉頭一皺,甩了衣袖解釋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擔了個閑職,就必然要多做些事情,才算是不負天君之恩,這良心才無愧!” 單雪也未追問下去,只是對冥帝司依著品階行了個禮數方才騰云回了九重天。 待那人影消失不見,冥帝司才敢在荷花池旁喚我,生怕剛才耽誤的時間過長出了事,又擼起衣袖伸手在池里撈著,準備摸到個什么像我的物件兒便拎起看看,準備喂幾顆靈藥吊氣。 可水中不比陸地,我豎起雙耳也未聽那話中說什么,心中一急口中便吐出了個泡泡,浮于水面驚起了不大的聲響來。 冥帝司一聽急了,施以術法拉起了我。屆時我懷里捧著兩支體積碩大的蓮藕,頭上頂著一株荷花,霎是一看,竟像是荷花仙。 冥帝司嘆息,到:“虧得你沒事,不然我這仙途算是完了,歸墟也要易主!”我瞧著他興致懨懨便游了過去,浮在岸邊“別那么喪氣,昭華的為人從不找后賬,除非你是窺探繆若,亦或是動了他心尖尖上的人,不過哪種,他都會明面一劍劈了你的,再說誰會曉得你會離開東海,實屬難見,自然也不會聯想你會幫我戲弄凡人,這份恩情我銘記在心,就算以后東窗事發,斷不會讓你受連累,只是這廂嚇皇貴妃到一半,怕是會惹麻煩,還得需尋個好法子,將這一攤子禍事圓滿的搪塞過去才是!不然......日后拖泥帶水,依照那貴妃的性子,一準是要從文弱的欒溪開始,繼續暗中下局挖陷阱,我可不想重蹈覆轍,再來一次什么十方圣水了!” 冥帝司自是很無奈,卻也應下了我。 脫下外衣陪我著悄然回了佛堂,卻未留意身后泥濘的腳印。 西宮皇貴妃于床榻前見到了鬼怪,這事很快便傳進皇后耳中。 如今皇帝在病中未醒,唯有皇后主持大局,卻于夜間傳出了這等鬼話,又要她如何立威嚴?;屎笈曋鹿?,又轉頭耳語了身邊的老嬤嬤,方才確定此事為真,心中不免甚詫異,這世間還真的有鬼怪存在。 待呵退了宦官,老嬤嬤上前,說了腳印一事,從西宮荷花池直指東宮佛堂,皇后一驚今夜佛堂里不就仲答應一人,確信并非鬼怪,而是有些人不安分。 隨即換上常服梳整了發鬢,帶著嬤嬤宮女,浩浩蕩蕩奔佛堂而去,意欲借此機會能一舉除去仲靈,眸中閃著陰狠,嘴角一翹,腳下步伐便快了起來。 然我與冥帝司回來恍然大悟,這佛堂不比晚晴塢,只有一件老尼衣衫,可容我換洗一下。豈料這廂才在后堂換好了衣服,便聽到前堂冥帝司急喚著我,說是那皇后不知因何帶人往佛堂出來了,氣勢洶洶像知曉了什么,怕西宮事漏了。 忽而佛堂門被推開,我呆愣楞說道:“仲靈不知您過來,有失遠迎,只是這些女誡還未能抄完,便要急著收過去嗎?” 未等免禮一旁老嬤嬤一耳光甩過,呵斥道:“早就看出來你是個賤蹄子,竟然還敢禍亂后宮!” 我怒嗆道:“是我禍亂還是你們不分青紅皂白!你又算是個什么東西,竟敢對我動手動腳?!?/br> 皇后命老嬤嬤先退下,繼而坐上高位說:“本宮不與你爭論什么,只問你為何換衣,這佛堂外腳印又為何從西宮而來,你只要將這些疑點解釋清楚,是非曲直,本宮斷然不會讓人冤枉了你!” 冥帝司悔恨,竟忘記了這件事。我回道:“這腳印再簡單不過,白日里皇貴妃都可嫁禍于我,這入了夜豈不是更輕而易舉得手,我每日都有沐浴的習慣,如今沐浴不成,還不興換換衣服!” 冥帝司聞言嘴角抽搐,我這番強硬說辭,怕是有些頭腦的都不信。 但那皇貴妃卻是真的嚇病了,傳了四五名和尚道士在西宮做法驅鬼,陣仗十分駭人,宮女宦官人人皆傳是人瘋了。 皇后懶得與我爭論,丟下懿旨,便帶著眾人離開了佛堂。我自是不在乎這懿旨,卻怕欒溪因此會焦急擔心,讓冥帝司去帶了信,卻有了意外收獲,竟得知那皇帝老如今命不久矣,反提前了晉朝運勢,這事歸根究底是因我而起,自然也是由我去給皇帝老續命了結。 冥帝司于暗中放出了紙鳶,在心中期望天君得了消息,能速下凡界解救皇帝。 碧霧重重,明光普照,八根天柱于此屹立在天地間,撐起了重重三界。紙鳶緩緩飛升終是破了天門前的幻界,朝著天一閣方向卻被一雙修長的手指捉住,憑空幻成了封信件,玉樞真人不過才讀了兩三行,便面露難色竟是人皇崩了,饒是天君知曉,這一身傷又如何是好,繼而一抬手滅了紙鳶,卻不敢冒然扣響那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