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鎮遠大將軍
良久,那俠都只是面無表情的坐著。我頓悟,這是害羞了,誠然現在該害羞的是我,可忘乎禮數從水中救人的卻是他,想到此處不由也紅了臉頰縮回錦被中。 晚間這一回浴桶烏龍倒也算是件幸事,俠自知我現在是如何如何,便起身枯坐了一整夜。 我自獨享了一夜的雕花錦床,順勢也解了最近趕路的周身疲乏。 于是第二日一早,便見俠眼底有了青痕一片,是人瞧了都知是整夜未睡,甚是愧疚,我悄然走上前想要討好,卻被他冷聲拒絕,只抬手理了理自己未有褶皺的衣衫,像是在等待什么。 才吃完早飯,老管家便來恭請俠。 說是探花郎又來催,可怎乃身子骨實在太柔弱,不易親自前來。我抬手剝了顆脆皮核桃,打破了這方的寧靜,俠微微皺了眉,回絕了管家,說是現在藥引還未到。 我白了白他。自是那老管家年事已高未能聽出這話中意思,也能知道,他這廂來請人怕是請不成了。他卻要弄個藥引說辭,來以此掩飾自己醫術不高。 見管家已離開,俠坐下意欲跟我分吃核桃仁。 我收了核桃仁:“且不說你要如何救探花郎,可現在已有兩日,我都未能見過朋友,還不知他們生死,你是不是也該跟我講講你救人的法子了!” 俠不以為意收回了手,點點頭。 原來那探花郎無病,只是為避人耳目才裝病,將任職生生拖沓到現在。 而府內御醫卻都不知,日日給他開著甚是稀罕的藥方,待時日一多這無病之人便也有了幾種怪病,需得每日服湯藥,才能緩解癥狀,只是上不得朝堂與奏章,成了藥罐子。 我聽到這才有些恍然大悟,將核桃仁攤在俠面前說:“那你剛剛說的藥引子又是什么?” 他輕輕笑了。 伸手拿了顆核桃仁放在口中咀嚼覺察味道不錯,他轉頭說道:“那你可知梁煜,平生中最怕的是誰?”話落間打量我一番,搖頭道:“想來你不知,也自然不用提那鎮遠大將軍的事,姑且你還是再剝顆核桃吧?!?/br> 誠然他說的我的確是不知。 我收了手,將剩余的核桃仁拿回來。 俠見狀有些詫異道:“你可知核桃仁吃多了并不補腦?” 我昂了昂頭冷聲道:“你既是不告訴我,那也別吃核桃仁!” 說是朝廷黨派分三塊,一是梁煜,勢力遍布大小吏房。第二個就當屬開國侯,雖然已年近八十高齡,但承蒙天恩得了個極聰明伶俐的孫子接掌朝中安插的各方勢力,所以勢力仍與梁煜不相上下。 至于這第三個人并非是文臣,乃是武將。率領親兵和十萬鐵騎常年駐守在關外,保得一方安寧。而他也是這三股勢力中唯一肯效力皇帝的,所以被梁煜痛恨,被開國侯孫子彈劾,卻憑借手中的軍權,和屢戰屢勝的功績,在朝堂可以獨占一面。 聽到這我也想起晏修遠曾說過前線戰事吃緊,便問:“他就是藥引?可這將軍遠在邊關,總不能為了梁煜率鐵騎到金陵,更何況他又為什么幫我救人,沒有理由!” 可俠不以為然,將核桃仁盡數吃盡,才拿起錦帕擦了擦手,對我淺笑,又推過來一整盒核桃,起身背對我說:“沒有理由,那便給他一個?!?/br> 我不知他如何打算,只是看著面前的一整盒核桃,心中略有不甘,但為了能夠救出欒溪忍了。 同時,院中傳來聲響。 我剝開第一個核桃后對著俠喊道:“探花郎來了!” 才剛躺在床榻上閉目而息的俠睜開眼:“仲靈,你去外邊剝核桃......” 我抱著食盒呆了呆。是以探花郎對我不是外人,便上前怒道:“你不要太過分,這一食盒核桃仁算是你的報酬!” 但報酬歸報酬未免打擾他的計劃我還是去了屋外,剝著核桃仁,看著屋內兩個夸夸其談的人,心中不免有些不快,只希望俠可以快些想辦法讓將軍救出欒溪,我也好趁機將仙緣提上日程。 相國府內,一名加急趕來的小廝,匆匆握著密信進了內院。只是梁煜接過密信后臉色卻很是不好,晏修遠,這小子命還真挺硬的。 好端端的皇妃也能為他出宮門,皇上是真長大了!虧了他及時安排人攔在了官道上,不然壞事了,這個人必須立刻除掉。 但所幸兩個讓他日夜未免的人,都已被抓進上清密牢,梁煜燒了密信便抬手想要人去領賞。 可小廝未走,并在梁煜轉身的同時噗通跪在地上。原那夜他們伏擊,遺漏了一名紗衣女子,難免刺殺欽差的事會被泄露出去,因不抵對方,未能抓回女子。梁煜聞言怒目轉身,萬萬沒想到,兵敗至此,拿起一旁卷書打過去,毫無儀態大罵:“你們這群飯桶!老夫還能再指望什么,連個女人......連個女人都抓不??!” 小廝捂著被打痛的頭,未敢出聲。 但事情已經出了不解決他也會受牽連,梁煜懶得看小廝,猛搖折扇道:“回去告訴你們師爺,抓不到人就去死!” 話落間挺著圓潤的肚腩冷哼離開。 小廝見狀擦了擦汗,才怯生生說:“遵命,這次一定不會負相國的期望?!?/br> 待探花郎與俠的話聊完時,我面前的一食盒核桃也終變成核桃仁。 探花郎與來時一臉急事匆匆大不同,如今反倒是如沐春風般的清閑,臨到門口還恭敬俯首作了揖。我捧著食盒站在涼亭,對此人愈發的琢磨不透了。 反觀俠卻不同,先是簡單的對探花郎點了頭便抬手命我過去送核桃仁,儼然一副天子樣。若不是之前見過皇帝,怕是還真的要被唬住了,也不知那探花郎是不是也如此。 待我送去一整盒核桃仁俠才告知說,邊關吃緊了,估計不出五日鎮遠將軍便揮師金陵,討要軍餉,到那時梁煜便自顧不暇,哪里還會有心思再關著欒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