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艾瓷則恍若未覺般泰然自若地翻看著劇本。 這部劇的名字叫《少年行》。 男主角韓景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曾是民國有名的年輕才子。 國破家亡之際,出于滿腔的愛國之心和少年的熱血情懷,他在二十歲時和朋友一起投筆從戎,卻在二十六歲便戰死沙場。電視劇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時間的故事, 韓景這短暫的一生沒有娶妻,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危急之時,無心個人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心里的那位白月光。 他的白月光小姐唐梨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唯有韓景為她寫過不少文章和詩詞,對她極盡贊美之詞。說她是“斯人只應天上有”,說她只是平平常常地向他投來一眼,就如同剎那間繁花盛開,他心如擂鼓,眼里心里唯余她一人而已。 不過韓景的文章里其實從未提過唐梨的名字,確認這個女孩叫唐梨,是因為韓景meimei韓雨琳的口述。 韓雨琳和唐梨曾是摯交好友,韓雨琳到現在尚在人世,是這部劇的特別顧問。 唐梨則是年紀輕輕便病死了,甚至還死在韓景的前面。但韓景不愿意接受這個現實,在他的文章里,他只愿意寫她是失蹤了,是“回去了她在天上的府邸”。 看了韓景的描述,黃導看誰都覺得缺了點什么,直到看見艾瓷。 他也形容不清楚這種微妙的感覺,但就在看見她的霎那,他的腦海里一下子就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是了,這就是唐梨。 艾瓷一目十行地把整本劇本翻了過去。 這里面的故事倒是眼熟。 雖然和記憶里有些出入,但她還是想起了這是她最近一次休眠之前的事情了。 她記得韓景,韓雨琳和唐梨她也都認識。 只是這個初見的場景,還有這些個韓景回憶里的日常點滴,怎么看怎么像是她和韓景的故事。 韓景的白月光真的是唐梨嗎? 韓雨琳為什么要把她的故事套到唐梨的頭上? 不過艾瓷暫時沒那個心思計較這出“冒名頂替”的戲碼,畢竟她一直只當韓景是普通朋友,是不是被人頂替了白月光身份她一點也不介意。 對于干一行愛一行的艾瓷來說,還是演好這個角色更重要。 不過既然這個“唐梨”其實是她自己,那演起來可就更有把握了。 只是看過了這劇本,艾瓷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唐梨是一個孤兒,艾瓷曾撫養過她一段時間。 在那個戰亂年代,孤兒實在是太多了。 唐梨能被她撿回來,得益于她身上古怪的氣運。那氣運似乎對艾瓷也會有些影響,所以她便想要好好研究一番。 而時隔近百年,又出現了一個顧庭。 顧庭的氣運和唐梨的雖然不同,但似乎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顧庭的氣運又比唐梨給她的感覺強烈得多。 這兩個人之間難道有什么關系嗎? 艾瓷攥著劇本,目光定在虛空中,眸色深深。 她回老房子休眠的時候唐梨還好好的,以她的氣運,絕不該早早病逝。 當年她離開以后,一定又發生了什么吧? 看來有機會,還是得去找一次韓雨琳。 ** 中午。 幾個副導演和黃導搬了長板凳一起坐在邊上,還有其他因好奇圍過來的人,裹著軍大衣或蹲或坐,各自端著盒飯,目光灼灼。 艾瓷環顧四周:……怎么覺得這是要在村口唱戲呢? 這種氛圍,對于根本沒演過戲的人來說,是莫大的考驗。 可艾瓷卻似乎毫不怯場,大大方方地站在場地中間。 她要試的這幕戲非常簡單,她甚至沒有臺詞。 艾瓷還在準備,突然有人在場邊叫了一聲:“下雨了?” “倒是趕巧,這一幕戲本就該下雨?!秉S導搓了搓手,很是期待。 艾瓷笑了笑:不巧,是她剛剛下的。 董婷婷的臉色則不太好看。沒下雨要演出下雨的感覺,對新人來說是很難的,誰知道老天爺這么給這女人面子。 黃導在場邊喊道:“好了,可以開始了?!?/br> 試戲正式開始。 韓景抄著手站在典當房門口的屋檐下,長身玉立,目光悠遠,他才剛剛參軍,身上還帶著那股溫潤的書生氣。 他居高臨下,視線落在煙雨蒼茫中的一柄油紙傘上,那傘撐在渺渺水霧之中,傘頂畫了一叢清新淡雅的梔子花,從拐角處悠然而出。 傘下,青色的裙擺若隱若現,小巧的足尖裹著一雙精致的繡花鞋,步履輕盈,娉婷裊裊,似一只輕靈的仙鶴,輕輕巧巧地走到臺階底下,露出一只蔥白如玉的手,提著裙擺,拾步走上階梯。 及至屋檐底下,少女收了傘,抬起頭來,一張完美無瑕的臉撞進他的視野里,眉眼似遠山含翠,櫻唇嬌妍粉嫩。 她的視線不期然與他相遇,她淺笑了一下,在這片朦朧的水霧中,有如突然綻開的煙花,奪去了全世界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