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程夫人忍俊不禁:“早幾年我不認識侯爺的時候您這么說我還信,如今這么說我可是半點也不信了!” “侯爺看似紈绔,實則孝順又懂事,正直又忠義,從他平日對您和芙兒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br> “想當初剛知道芙兒要嫁給侯爺的時候我還有些不放心,現在才知道……這世上也只有侯爺這般男兒才配得上芙兒,旁人……都不如他?!?/br> 她說著搖頭嘆氣,聲音里既有遺憾又有埋怨。 埋怨的自然是自己的兒子,遺憾的是沒能娶到唐芙這個兒媳。 長公主原本就有些話想要跟她說,只是覺得自己到底是個外人,這話從她口中說出來不一定合適。 但現在說到了這里,她略作猶豫便決定還是說一說,想來程夫人就算聽不進去也不會氣惱。 程夫人見她想跟自己說些體己話,便將下人遣退了出去,只與她二人留在房中。 下人走后,長公主才道:“當初珺兒與芙兒的婚事許多人都覺得來的莫名其妙,太過突然,只有我一點也不吃驚,因為在那之前,珺兒就已經傾慕芙兒多年,只是因為她與程大人有婚約在身,所以未曾打擾罷了?!?/br> 程夫人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神情難掩驚訝,知道長公主還沒說完,就沒有貿然開口。 長公主繼續道:“你別誤會,芙兒那時并未與珺兒私下里有什么來往,一切都是我們珺兒一廂情愿而已?!?/br> “珺兒傾慕芙兒,但是也知道世道嚴苛,他但凡露出一點端倪讓人察覺,對芙兒都是一場無妄之災,所以他自始至終什么都沒說,把一切都藏在了心里,在芙兒即將成親的時候,甚至避走京城,想要離開這個傷心地?!?/br> “直到后來程大人和唐老太爺相繼出事,他在途中知曉,心中擔憂,才匆匆折回?!?/br> “也算是老天爺沒有虧待他,看到了他那些年的心意,讓他機緣巧合之下在未涼山救了芙兒,這才有了后來的姻緣?!?/br> 程夫人露出恍然的表情,點了點頭:“難怪侯爺婚后對芙兒這般好?!?/br> 她之前怕傅毅洺只是看中唐芙的皮相,娶了她也不會善待她。 后來見傅毅洺把唐芙捧在手心里寵著,真心真意地待她,這才松了口氣。 原來這位傅侯爺并不是婚后才對芙兒好,而是之前就已情根深種,娶了芙兒對他來說是得償所愿,所以他才會如此珍視,將芙兒如珍似寶的寵愛著,數年如一日。 “說實話,即便是我這個親祖母,也沒想到他會對一個人這么好?!?/br> 長公主道。 “所以這次程大人為了芙兒受傷,珺兒心中雖然感激,但怕是也難免多想,在程大人面前說話行事難免有些不妥之處,昨日也不知跟程大人說了什么,讓他……” “長公主可不要再提這個了,”程夫人打斷道,“昨日之事我已問過墨兒,確實與侯爺無關,是他自己不小心牽動了傷口罷了?!?/br> 長公主笑了笑:“我自己的孫兒我知道,他雖不至于跟程大人動手,但言語方面怕是不大順耳,許是說了什么不中聽的話。程大人謙謙君子,自然不會跟他計較?!?/br> 程夫人汗顏:“他算什么謙謙君子……若真是君子,當年又怎么會把未婚妻子和寡居的母親扔在京城?” “芙兒的父親為了我們母子丟了性命,他不思回報不說,還險些害的芙兒落入賊人之手。若不是侯爺救下芙兒,今日芙兒還不知陷入何種境地!” 這正說到了長公主想說的地方,她拉過程夫人的手,溫聲道:“夫人這話就錯了,倘若程大人不是君子,又真的對唐大老爺的恩情不思回報,前幾日又怎會冒著生命危險救下芙兒呢?” “他有此舉動,正說明他并不是那忘恩負義之人,芙兒在他心中還是有分量的?!?/br> “既然如此,夫人為何不想想,當年他為何忽然一聲不吭的消失,一藏就是兩年呢?” 程夫人微怔,神情有些茫然。 “我問過他,他說自己只把芙兒當做meimei,并無男女之情,所以不想成親,就藏起來了?!?/br> “可這是理由嗎?因為這個他就可以扔下我們不管了?他的擔當和責任呢?” 長公主拍了拍她的手背,嘆道:“我幾次與夫人見面,都聽夫人說起當年唐大老爺于雪地里救了你們的事,每次夫人至少都要說上兩三遍,強調唐家對程家有恩,你和程大人如今的性命都是唐大老爺用他的命換來的,你們欠了唐家的,欠了芙兒的?!?/br> “我與夫人并非朝夕相處,都對這件事知之甚詳,如雷貫耳,想來程大人與您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更是日日聽您教導,少說也得聽了千八百遍了吧?” 程夫人大概明白了她要說什么,面色漲紅。 “這本來就是事實,他那時候年紀小,我怕他忘了,這才時時刻刻提醒他,難道……難道因為我說的多了,他心中厭煩,就能借機躲藏逃避婚約嗎?” 長公主搖頭:“無論是什么原因,程大人這么做自然都是不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br> “但是夫人,這恩情和其它感情是一樣的,別人主動給你的,和你開口管別人要來的,是兩碼事?!?/br> “同樣的道理,程大人自己記在心里,和你一再強調逼著他記住,也是兩碼事?!?/br> “凡事過猶不及,恩情太重,就成了負擔,尤其是夫妻之間,恩情大過了夫妻之情,對于被施恩的一方來說,日子就沒法過了。因為他要一輩子背負著償還不清的債務,每日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張自己虧欠了的臉,晚上睡前最后一眼看到的也是這樣一張臉,心里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我欠了她,即便睡去了這份債務也躺在自己身邊,一刻不得輕松。這樣的日子,時日長了只會讓人覺得還不如死了吧?” “死”這個字讓程夫人心頭一凜,想到程墨之前險些命喪山賊刀下,又想到他前幾日受的刀傷,指尖下意識瑟縮了一下。 難道在他的墨兒心里,也覺得還是死了更好嗎? 長公主放在她手背上的手稍稍收緊,道:“我這輩子活到現在,別的本事沒有,自認看人還是準的?!?/br> “程大人的確做錯過事,但他本性不壞,絕不是什么忘恩負義之徒?!?/br> “這樣一個孩子,若是真的走上歧途,著實是有些可惜了……” 程夫人原想留長公主和唐芙用了飯再走,但傅清宸還在家里,他們不放心,便在晚膳前回去了。 公主府因為之前那場大火燒毀了一部分,近日正在修繕,長公主便搬來武安侯府暫時與唐芙和傅毅洺同住了。 傅毅洺知道他們今日要去程家,原以為用不了多久就會回來,哪想到一等就等到現在,見到唐芙后少不得抱怨幾句,諸如“為何這么晚才回來”,“說什么了要這么久”。 若不是長公主還在這里,估計還要問問有沒有跟程墨單獨相處之類的。 唐芙耐著性子回答了,最后又反過來念叨他,怪他在孩子面前胡說,害得她和長公主今日在程家丟了好大的臉。 傅毅洺一聽傅清玥竟然把自己昨日的話當著程墨和程夫人的面說了,差點沒氣死,當場就要教訓他。 傅清玥卻仰著小臉道:“可爹爹你昨日就是說舅舅是笑暈過去的啊,為什么你能說?我就不能?” “我又沒當著人家面說!” 傅毅洺怒道。 傅清玥秀氣的小眉頭一皺:“爹爹以前教我不能背后說人是非,那你昨日是在背后說人是非嗎?” 傅毅洺:“……我……他本來就是自己笑暈過去的,我怎么就背后說人是非了?” “那為什么不能當著舅舅的面說?” 不到四歲的孩子完全不明白其中道理,又繞回了最初的問題。 傅毅洺:“……” 第97章 宮中,慶隆帝的身體在淮王逼宮謀逆之后更加不好了,每日有大半時間都昏睡著。 這日他醒來精神尚好,就叫來了太子,說是有些話要交代他。 昏暗的寢殿里彌漫著藥汁的酸苦味道,他讓人去將窗戶全部打開,太子忙阻攔。 “父皇身子不好,太醫說了見不得風,更受不得涼,您若想透氣讓人打開一扇半扇的也就是了,可不能全都打開,不然吹壞了身子可怎么是好?” 慶隆帝搖頭,想抬起胳膊擺擺手,卻發現這個動作對自己來說已經很是吃力了,于是索性不再動彈,只開口說道:“朕的身子已經這樣了,吹不吹風都一樣,與其關著窗戶悶的難受,不如開窗吹吹風透透氣,能讓自己舒坦些就舒坦些,順心一日是一日?!?/br> “父皇……” 太子喉頭微哽,更多勸慰的話卻也說不出來。 身為太子,時常陪伴在慶隆帝身邊,除了太醫和慶隆帝本人之外,就屬他對他的病情最清楚。 慶隆帝的病情雖重,但原本還可以再撐幾個月,此前故意在朝堂上露出病重之態不過是為了讓淮王相信機會稍縱即逝,不把握的話就來不及了。 那時雖然慶隆帝就已經猜到淮王有不臣之心,所以才會定下這樣的計策,但心中多少還抱著些希望,希望只是自己多想了,他乖巧的小兒子依然是那個懂事聽話又孝順的孩子,不會真的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 可事與愿違,淮王不僅真的上鉤了,而且還當著他的面說出了那些誅心之語,之后為了逃走更是放了一場大火,使京城損失慘重,死傷無數,至今仍到處都是哭喪之聲。 更遑論他后來得知傅毅洺已經成功攔截了淮王,卻為了救自己的夫人而又將他放走了。 消息傳來時慶隆帝當場嘔出一口鮮血,暈死過去,直到翌日才醒。 也虧在他當時急怒之下暈了過去,不然以他那時的怒氣,怕是會立刻讓人去砍了傅毅洺的腦袋。 慶隆帝醒來后雖然仍舊惱怒,但已經冷靜了許多,只是一直不肯見傅毅洺而已。 期間長公主也來了幾次,他亦是沒見,這讓許多人覺得武安侯府就此要失寵了。 太監總管在前幾日的逼宮事件中被淮王刺死了,如今伺候在慶隆帝身邊的是他生前認的干兒子,也是他親手□□出來的徒弟,名叫劉順。 劉順親自帶人將房中所有窗戶都打開了,又對其它幾個內侍使了個眼色,讓他們都退了出去,只自己留在房中伺候。 新鮮的空氣流通進來,慶隆帝深吸一口氣,看了看窗外碧空如洗的藍天,終于露出了多日來的第一個笑容。 “天氣真好啊,往日這個時候宮中一定會舉辦一場春宴,有時只是宮里自己人聚一聚,有時是邀百官命婦同往,十分熱鬧,今年怕是辦不了了?!?/br> 他一死,大周國喪將至,天下禁宴,四海禁舞,等喪期過了,這春日便也過了,自然也就辦不了什么春宴了。 太子眼眶微紅,低聲道:“等父皇病好了,咱們在辦夏宴秋宴冬宴,四時皆可,便是不在春日又如何?” 慶隆帝最疼愛的兩個兒子一是淮王,另一個就是太子。 雖然因為淮王年紀小,他更寵愛一些,相比之下對太子就有些嚴厲,但對于一國的儲君來說,這本就是應該的,越是如此就越是證明他從未動過易儲的念頭,這也是為什么即便其它幾位王爺都看不慣淮王,覺得慶隆帝偏心,但太子卻從不嫉妒的原因。 太子自幼聰慧,不輸淮王,也知道慶隆帝之所以寵愛淮王,并非全是因為他是幺兒,主要還是淮王自己本身多才多智,在幾位皇子中十分出彩。 相比起來,他的其他幾位兄弟就顯得過于平庸,不僅才學一般,而且還多少有些好逸惡勞,心胸狹隘的缺點。 所以與其說慶隆帝偏愛淮王,還不如說是他們自己不爭氣,什么都比不上淮王,這才被忽視被斥責被嫌惡。 太子身為慶隆帝唯一的嫡子,才思敏捷又胸懷寬廣,仁智而又不至于過分寬厚,御下有方,寬嚴并濟,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只要他自己不犯太大的過錯,慶隆帝就絕對不會起易儲之心。 既然如此,他又為何要嫉妒淮王,為何要受那幾位兄弟的挑撥與淮王爭個你死我活,最后讓別人坐收漁翁之利?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子待慶隆帝反而最有幾分真心,此刻聽他說出這樣的話,心中一陣難過。 慶隆帝笑了笑,清咳兩聲道:“什么宴會朕都參加不了了,但你今后的日子還長,可以幫朕多看看這四時盛景,有空畫幾幅畫燒給朕,朕知道你書畫都還不錯,拿得出手?!?/br> 太子正要應下,卻見他又搖了搖頭:“算了,你登基后事忙,哪有那個時間,還是讓阿珺那臭小子給朕畫吧,讓他每年都給朕畫一幅,要是哪年忘了,你就治他的罪,狠狠揍他一頓!” 太子微怔,心里明白他這是原諒了傅毅洺,不打算追究他放走淮王的事了,但是讓傅毅洺作畫……這…… 慶隆帝見他面露不解,笑問道:“你是不是跟旁人一樣以為阿珺不擅書畫,是個空有一腔力氣的莽夫?” “那倒不是,”太子道,“兒臣知道武安侯是有大才的,不然蜀中匪患以及這次……這次宮變,他不會應付的如此自如?!?/br> 太子跟隨慶隆帝多年,對傅毅洺的了解自然也比旁人更多,知道蜀中匪患以及這次平定叛亂都是他在背后出謀劃策,沈世安與孟五以及如今還在蜀中的諸多官員的功勞可以說都是他主動讓出去的,不然今日朝中最大的功臣還不一定是誰呢。 “只是書畫一道……兒臣確實不知武安侯有什么過人之處?!?/br> 慶隆帝蒼白的病容上露出幾分得意,顯得神采都亮了幾分:“你不知道是因為他平日的奏章總是讓下人代筆,即便偶爾自己寫也總是刻意寫的亂七八糟。至于作畫嗎……更是極少,連朕也是偶然看到過一次,才知道他在這方面竟有如此天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