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我們的愛豆都跟他有一腿、福氣滿皇朝、(獵人同人)獵人之預見
這么一來,他們這么些人就猶如野馬被套上了繩子,行動絕對不自由了! 剩下的時間,他們帶著牛羊趕路不方便,蒙恬直接說了:“我們皇帝陛下手下你們的禮物了,但是他轉手就上次給了我們,所以這些牛羊,都本將軍宰了,給大伙兒吃個rou啃個骨頭!”匈奴人:“……!” 結果火頭軍不愿意了:“將軍,這牛羊太瘦了,沒多少rou,凈是骨頭!都不值得一吃!” 匈奴人:“……!” “這大夏天的吃牛羊rou上火,不如養在后頭的牧場里,養好了再吃,今天天氣熱,不如喝點綠豆湯?里頭讓人多放點冰塊,正午執勤、巡邏的一人多給一個棒冰消暑……?!备睂⑻嶙h:“使節團的人看著……穿的也挺厚哈!也給點冰棒,路上含著吃,到驛站就好了?!?/br> 匈奴人:“……!” 這是夏天??! 邊關竟然有冰! 而且不是單、獨、給、主、將、使、用! 那意思是,連巡邏的小兵都能使用冰來消暑! 那他們呢? 連單于都不能在夏天用上哪怕一塊冰! 要不怎么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翻譯官帶著他們一百人的使節團,走在寬闊的水泥大道上,護衛三千人,將一百人圍得厚厚的! 但是水泥大道那叫一個寬敞??! 兩邊楊柳依依,遮陽避光涼爽,趕路也不怕曬著。 匈奴人一路驚奇不已,看到大路仿佛沒有盡頭一樣,一個個鵪鶉似的,心里覺得單于的打算怕是不成了。 到了第一個驛站就更傻眼了! 因為驛站都是接待軍中和官員的地方,李季陽將每一個驛站都打造成了小城池的模樣,這里又靠近邊關,所以是第一等驛站,更大,簡直就是個城池! 偏偏里頭都是秦軍! 據說這些都是“驛卒”! 他們到了地方,已經是太陽要落山的時候了。 于是進了驛站,發現驛站每一間屋子都很好,都有放置冰鑒,涼爽,通透,洗漱,更衣后,翻譯官們發現這些匈奴人竟然只有兩身換洗的衣服,而且都不怎么新鮮了,料子倒是不錯,竟然是素縞的,只是這玩意兒,好像是家里有孝的時候才穿的吧? 他們竟然不懂這個,不過素縞的確是很涼爽……能不涼爽么! 驛站有規定,有驛站之地,均設驛丞。 掌管驛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但是不入品。 可是驛丞也是精心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借著拜見的功夫,仔細看了看這些使節團的人,晚上別人都休息了,他就派人出去送信了……。 使節團的人還在一路吃驚一路忐忑的走在秦大道上,咸陽城已經接到了消息。 “……使節團身穿魯地所產上品素縞,又有替換衣服,均為羅、綺、錦等,看其材質,均系原趙地特有……?!?/br> 羸政讓人將這份密報給大臣們看了一圈:“諸位卿家,怎么看?” “匈奴人并不會紡線織布,他們跟原來的趙國也打了許多年的仗,有些趙國特產無可厚非?!备示Э催^了后評論發言:“只是,自從我大秦平定了趙地,就豎起了堅固的長城,這都多少年了?他們就算是有些存貨,如今也該……?!?/br> 眾人都納悶兒。 其實這個時候,越是昂貴的布料越需要精心養護,不能捂著,會生蟲,因為全都是純天然制作,連染色都是草木汁兒;不能潮濕,會發霉和腐爛! 洗的時候不能太用力,但是還要洗干凈……。 各種不方便不說,古代的染色劑因為是純天然,過幾遍水就褪色了,所以貴族們的衣服都是一整治便是幾大箱子,其實真正能上身穿超過一年的都少! 平民們的就不同了,幾乎都是原色,又自家織的厚實,倒是不用精心養護那么麻煩。 “所以,他們那里有中原人!”蒙驁老爺子立刻就斷定了:“而且這中原人,恐怕還是個貴族!” “不錯!”王頜老爺子也道:“匈奴人那里就算是有會紡線織布的婦人,他也沒桑麻,蠶繭,怎么織?唯有帶著大量東西過去的貴族,給他們一些,以求得庇佑!” “恐怕不止是一個!”羸政卻道:“而且那些人,日子恐怕也不好過了,匈奴人的衣服都是半新不舊的,他們來大秦,肯定穿戴都是最好的,他們都這樣了,那些貴族恐怕也沒什么新的東西給他們了,這樣的人在匈奴也沒什么大用……?!?/br> 眾人一想,可不是么! 匈奴人特別狼性,他們講究的是弱rou強食,聽說冬天里如果遇到了雪災,最先被丟進風雪里凍死的就是老人和弱者,其次是女人,最后是孩子! 青年和壯年人,反而要努力存活! 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有了馬匹和彎刀,弓箭,他們匈奴人的青壯年就能再次擁有女人和孩子,牛羊以及財富。 當然,等他老了,再遇到天災的時候,就該他去死了。 你說這叫什么事兒??! 第477章 中原的禮儀 第二個接待的使節團竟然是東胡。 他們也是一百人! 跟匈奴人差不多的樣子,不過他們遇到的是李牧。 這些將軍沒有一個好想與的,李牧干脆告訴他們,要么就輕車簡從,要么就趕緊回去吧,皇帝陛下不缺他們那點牛羊,他們趕著往咸陽走,他還怕污染他們的官道呢! 最后,跟蒙恬差不多的解決方式,牛羊留下加餐,不過李牧老實啊,給他們全都按照市價,砍一半,兌換了刀幣和圜錢等東邊的幾個部落也來人的時候,接待的就是桓騎和辛勝了。 部落帶的東西各不相同,但是秦國只允許他們帶幾輛馬車和隨從以及護衛,其余的,絕對不許他們帶。 例如匈奴和東胡的牛羊,那么多,浩浩蕩蕩趕過去,誰知道中途會發生什么事情? 不讓除卻馬匹和人的活物過境,是最低標準。 不過也就匈奴和東胡這樣,隨后到來的犬戎、婁煩、鬼方、孤竹等外族人雖然也是百人隊伍,可沒帶活物,人家帶的都是一些他們部落的特色物品來覲見。 等更小一些的外族人,例如物產十分匱乏的朝鮮,哦,這個時候,他們叫“高夷”,就來了十個人! 當聽到“高夷”的時候,李季陽還一愣,這是哪個? 但是后來才反應過來,原來是朝鮮那邊! 局夷,古民族名。 最初是位于東北亞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民族。 拜熊圖騰。復合民族高夷、高麗、高句麗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國民族,其族名族源均與華夏古代的高陽、高辛等遠古民族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族名與族源孔晁注《汲冢周書》里的《王會解》云:“高夷,東北夷高句驪?!笔侵^高夷、高句驪歸屬于東北夷民族群體。 高夷不能說是族名為“高”的東北夷民族。 理由是“成周之會”有另一個單稱“夷”的東北夷族民族若以復合民族考論,族名也是復合族名。 甲骨文中的“高”均以地名見載,字形與“京”近似。 史載高句麗世族“家家自有小倉,名之曰桴京”。 高句麗民族自稱“高句麗”,漢晉學者考證高句麗古稱“高夷”。 但是這個時代還沒有仔細區分他們,所以一概稱為“夷” 因為這個“夷”子是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 從大,從弓,會意,弓所持也。 東方之人的意思。 即華夏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稱。 自殷代分布在今山東省、江蘇省一帶。 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南方蠻閩從蟲。 北方狄人從犬。 西方羌從羊。 西南熒人,焦僥從人。 盞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 惟東夷從大,從人。 所以對于從東方來的人,秦國比對其他地方來的人態度好了許多,且因為他們帶的人少,也沒為難他們。 各個部落的使節團在大秦都跟匈奴的使節團一樣,吃驚于大秦的繁榮昌盛。 因為在行進間,總能看到在田間勞動的人們,以前他們來的時候,雖然是打仗,可也知道,田間勞動的人們很少穿衣服,因為會磨損,他們就光著! 現在,他們卻都穿著衣服! 雖然同樣露胳膊露腿兒,但是一看就是故意做成那樣的衣服! 再有,他們不僅一次路過的時候,看到了公交馬車,看到了賣冰棍兒的小販,賣冰激淋的路邊攤……。 還有報紙! 他們來的消息,竟然全大秦的人都知道了! 其實,報紙上甚至從他們沒來開始就登了消息,各種反應不一,很多人都仇視外族人。 也有一些人覺得化干戈為玉帛挺好,反正外族人有求于大秦,狠宰一頓唄! 或者一直宰下去? 可憐他們不認識秦國文字,不然早就抗議了! 這些人一路走過來,本來趾高氣昂的也都蔫吧了,本來不想入主中原的也想打進來了! 但是當他們到了咸陽城,就傻眼了! 因為神舟,停在那里太醒目了! 這些人立刻打消了心里的念頭。 進了咸陽城更是發現比外頭繁華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