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我們的愛豆都跟他有一腿、福氣滿皇朝、(獵人同人)獵人之預見
“你說文信侯那本書???我看過了,寫的確實不錯,但那是他手下門客東拼西湊起來的,雖然看似精彩可不能細研究,這一細看就有問題了!” “《呂氏春秋》是好,可他那都是前人的智慧,我們秦國有更好的東西,他都不知道!” “文信侯??!我知道,那本書鬧的可大了!” “一字千金嘛!我當時沒那么好的才華,要不然我就去改了,可惜,沒那個能力呀!”“老夫家押了重注,家里幾個孫兒的聘禮、幾個孫女的嫁妝可全了!” “我家也壓了不少,可惜,賠了!都怪文信侯,沒那個能力就別忽悠人??!” 各種各樣的話題,有高星的就有不高興的,有嬴錢的就有輸錢的人,反而是讓各國使臣覺得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聽說秦國立了王太弟,怎么沒見到?” 不能在呂不韋身上做文章,只能在王太弟的身上討論話題了。 各國傳承也很重要,但是除卻少數時候,大家都是父傳子,沒幾個兄傳弟的,而且那些兄傳弟,也是極少數是自然狀況,更多的是宮廷爭斗下的產物。 秦國如今國力鼎盛,若是能鬧內亂,那簡直再好不過了! “別說你們了,我們都沒怎么見過,立秋祭奠之后,就沒見過了!” “想見王太弟?別做夢了!” “王太弟那是誰想見就見的嗎?” “聽涇陽君他老人家說,長得特別像昭襄王?!?/br> “第一次上殿的時候,涇陽君傻呵呵的喊他則哥哥呢,我們都聽見了!” “王太弟過了年才六歲,不過據說挺聰明的,但是被國主保護的很好,挺多人家想靠上王太弟,都被國主收拾了?!?/br> 各國使臣對“王太弟”和“文房四寶”都特別感興趣,果然如羸政所料,壓過了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事件。 這讓嬴政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而甘磊他們則對羸政的成長很滿意,果然是當國主的料! 不過很快,羸政就到來了,并且,帶來了扶蘇。 小家伙兒跟他哥穿著差不多的衣服,他哥的是金線繡成的,而他的則是銀線,除此之外,無論是頭冠還是衣服樣式,都是羸政的縮小版。 倆人往一起一站,說是父子都有人信! 李季陽看到這樣的哥倆兒偷偷一笑,這是他跟趙姬提起來的兄弟裝! 還有兩套,一套是他加上羸政和王太弟的衣服,他跟羸政的都是金線繡,扶蘇的是銀線。 一套是加上了王太后,基本上繡織的花紋一樣,就是所用的繡線不同。 趙姬還在搗鼓另一套衣服,加上兩宮太王太后,和小李信,這樣更像一家人了。 羸政帶著王太弟小扶蘇高調登場,介紹的時候,也很直接,王太弟??! 說的可輕松了,就連秦國的臣子也有點吃驚,國主好利索??! 諸侯國的使臣們也特別驚訝,這么明目張膽??! 席宴開始了,李季陽照舊將趙估公子揪了過來。 那些質子都想混過來,可惜,除了趙估公子,別人秦安君是一個都沒搭理! 燕太子丹對此很是想不通,他這幾年沒少有動作,可都是無功而返,尤其是對秦安君的示好,他不僅沒有接受,甚至連禮物都給退了回來! 那些禮物真的都是他精心挑選,昂貴的配得上秦安君的東西! 可是他對趙估公子那叫一個好??! 趙估公子已經長了個頭,身體也高大了許多,不過還是比李季陽矮一點。 關鍵是趙國并不怎么照顧這位來當質子的趙估公子,趙王如今坐穩了王位,開始展現出他昏庸的一面了,趙國如今宮廷內奢靡,舉國卻艱難度曰。 可是他們想求見趙估公子,被拒絕了,原因是自從趙估公子來了秦國,他們趙國連看都沒看過他,更是讓他自生自滅,甚至算計秦國的時候,也沒想過人質的安全! 所以李季陽寧愿攔著他們不讓見,卻對趙估公子很照顧,可以說,趙估公子居住的質子府,不是所有質子之中最大的,但是可以說是所有質子府里最好最舒服的質子府! 只可惜,質子們想找趙估公子聯絡感情,都不得其門而入。 “最近在干什么?”李季陽覺得趙估公子很有趣,每日就是看書。 “估想寫一本書?!壁w估公子問什么說什么:“想寫一本關于史事的書,如今有了筆墨紙硯,比起刻刀更加好用?!?/br> 說起這個話題,趙估公子的眼睛晶晶亮。 李季陽聽完若有所思:“你想寫一本史記?” “對!這個名字很好,就叫‘史記’了!”趙估公子笑了,露出嘴邊兩個小酒窩。 “你這是想學……咳咳……想法不錯,想法不錯!”李季陽本來想說“你這是想學司馬遷??!”可是后來想到,司馬遷是漢朝的,這會兒還是戰國呢! 不過如果是他的話,也不錯,這孩子心思純凈,來了之后幾乎是鉆進書里了,阿政派人去趙國打聽過了,這位估公子名不見經傳,生母早逝,在趙王宮就是個小透明。 說是趙王胞弟,不過是因為生母早逝,被趙國王太后養過幾曰罷了,名字是歸在趙國王太后名下,算作養子。 不過也幸好是歸養在趙國當時的王后名下,這孩子才沒餓死。 “您也支持嗎?”趙估公子看著秦安君。 “支持,不過你要從什么地方開始寫呢?”李季陽逗他:“三皇五帝離現在可遠了!”趙估公子皺了小眉頭:“那個,只能從傳說入手,例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等等,三皇五帝,殷商交替,周天子等等?!?/br> 李季陽想到了一個保住這個孩子的想法:“那好,筆墨紙硯,我明天就讓人給你送去,不過每日寫書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個時辰,你需要運動一下了,比我都弱?!?/br> 這倆人其實半斤八兩,都是偏瘦弱的體型。 李季陽每曰還能來回上朝,跑跑跳跳,他也不嫌累,可他知道,趙估公子卻每曰都坐著看書,吃飯看書,睡覺前也要看書! 他不應該叫“估”,應該叫“書”,趙書公子才對! “呵呵……?!壁w估公子靦腆一笑,又露出了小酒窩:“估知道了?!?/br> 羸政看他們聊得開心,有點小酸,不過難得小陽看重一個質子,再瞅一瞅那邊眼巴巴看著他們的各國質子,心里好受了許多。 酸的不止他一個,他心里平衡多了! 就在秦國王宮正熱鬧的時候,文信侯府也在熱鬧。 第378章 呂不韋之死 李季陽將筆墨紙硯當做了羸政的生辰禮物,羸政拿出來震懾了諸侯國的使臣。 也算是將東西的所有權交給了羸政,只要他想,這筆墨紙硯他怎么辦都成。 趁著大家都在過除夕,內城空虛的時候,呂不韋一家子喬裝打扮,分批混出了內城,往外城而去,只是走到半路上,呂不韋重病難愈,他咽氣了! 呂家人頓時亂成了一團麻,被人發現了! 又被遣送回了文信侯府。 當天晚上,文信侯府一陣哭聲! 幸好他們家只有秦安君府一個鄰居,不怕吵到別人,而秦安君府是草根出身,對于過除夕沒那么多講究,才沒覺得晦氣。 除夕宮宴進行得很順利,諸侯國使臣對秦國的強大更加心驚。 而羸政仿佛還覺得不夠,給各國的雖然還是豆腐的一些制作方法,但是給各國國主的私人禮物,卻是一整套的筆墨紙硯,而且是特質的筆墨紙硯,不僅制作精美,使用上也是獨樹一幟,因為那墨里面添了不少香料,花香味兒。 別看女里女氣的,但是在戰國時代絕對是有市場! 甚至羸政還跟各國使臣談了談,出口筆墨紙硯的問題。 但是他們來之前沒聽說筆墨紙硯的事情,現在也不敢做主,都紛紛告訴回去跟自己的國主說這件事情。 有眼光的不止是秦國,各個諸侯國也有有識之士,他們都能看到筆墨紙硯的前途,故而行色匆匆的離開了秦國。 他們前腳剛走,后腳文信侯府發喪! 歷史上,羸政并沒有給呂不韋什么死后哀榮,可現在不同了,羸政是勝利者,而呂不韋已經死了,秦國的爵位是不能世襲罔替的,所以羸政收回了文信侯的爵位,但是該給呂不韋這個先王救命恩人的待遇,那是一點都沒有打折扣! 不僅親自致奠,甚至還有文武百官跟著一起去! 那架勢,浩浩蕩蕩,李季陽覺得不像是去致奠的,倒像是去示威顯擺的! 呂家人哭聲震天,來了國主也沒用,現在家里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侯爺一死,連爵位都沒有了! 羸政甚至還夸獎呂家人有孝心! 李季陽看到他的樣子,下意識的哆嗦了一下。 從文信侯府出來,嬴政就光明正大的去了秦安君府,文武百官也跟著去了,這是秦安君府第一次這么熱鬧,卻借的是呂不韋之死的光。 不過秦安君府很有規矩,那種規矩是跟文信侯府那種暴發戶不同,他們那里頗有一些高壓政策的意思,而秦安君府卻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那種規矩。 而且因為第一次見到這么多大人,家里的人都很怕出丑,因為他們見到了文信侯府的那些人的下場! 人雖然被賣了出去,可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尸! 怕死了都! 這些大人們問什么他們只管搖頭,也不回答任何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 讓文武百官覺得,秦安君府的規矩特別好,特別嚴! 怪不得國主經常來呢,他們想了一想自己家的下人,一個個臉色都很不好看。 但是嬴政很高興,甚至很高興的跟甘磊他們明目張膽的看了一下秦安君府的雪景。 李季陽喜歡雪景,但是這地方雪站不久,雪景能欣賞的也就那一個月。 所以下雪之后,家里除了一些人走的小道,別的地方時不需要打掃的,故而秦安君府的雪景很好看,帶著一些冷清和孤傲,眾位大臣認為有點像秦安君本人。 秦安君就很高冷,輕易不參加政務,但是他一參加政務,保證有人倒霉! 前有王綰大人,后有呂不韋呂相國,文信侯府跟他是鄰居,結果就倒霉的家破人亡了。 所以大家對秦安君更加敬畏了! 呂不韋是在正月里發的喪,大禮祭拜之后,出了殯,找了塊好地方,就下葬了。 嬴政給親自寫了個碑文,這事兒就算過去了,呂不韋下葬后的第二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李季陽就問羸政:“呂不韋,就這么死了?” “嗯?”嬴政抬起頭:“那還活著?” “他身體挺好的呀?還生病死的?文信侯府不缺藥材?!崩罴娟栁宋亲樱骸暗古_的呂不韋也比一般人有錢,太醫請不了,好大夫不缺?!?/br> “可是他缺藥?!辟α?,給李季陽夾了一塊羊排:“文信侯府的人,都是跟呂不韋一樣,重利,輕義。我讓人高價購買文信侯府儲藏的藥材,尤其是貴重藥材,他們很厲害,能用蘿卜弄成人參的樣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