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我們的愛豆都跟他有一腿、福氣滿皇朝、(獵人同人)獵人之預見
羸政哈哈大笑,一掃以往的郁悶與憋屈。 吃飯的時候,李季陽還是喋喋不休:“呂不韋家的丑聞如今遠近聞名……聽說他夫人也跟著……還有他小妾……?!?/br> 羸政就給他夾菜:“對……你說的太好了!” 呂不韋這么被人拖累,他早已警惕,察覺到這是一個陰謀,在民間的聲望都成了負數這讓他十分恐慌。 他自己以大義的名義暗中想方設法的控制秦國,但是就這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名聲就臭不可聞了,很多門客都紛紛告辭離去。 呂不韋怎么可能認命? 命人查詢流言蜚語的來源,這邊也開始清查文信侯府,落礙早就收拾了東西逃之夭夭,只可惜,他還沒出咸陽城大門,就被羸政的人抓住了,直接關回了宮里的地牢。 外面已經沒人能找到落礙了。 柳老四沒能扛得住呂不韋的清查,他跟他的媳婦都被抓了起來,一家子分開關在籠子里。 “說,那個人是誰?”呂不韋陰沉得看著這一家子下人。 “老爺,不知道??!”柳老四哆嗦著回答:“那個人只是家里諸多門客之一,小的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 “你不說,老爺我就每一天殺你一個兒子?!眳尾豁f指著籠子里關著的六個柳老四的兒女“當家的你說??!”柳家的可以不在乎柳老四,但是她在乎的自己的兒女。 “小的真的不知道??!”柳老四一個大男人一個勁兒的求饒:“老爺,要是早知道,小的還不跟您邀功??!” “那他長什么樣?”呂不韋坐在一邊,問柳老四。 “長得又高又大,說話也粗聲粗氣的,有一把子力氣……?!绷纤膶⒙涞K的身形形容了一番。 只是呂不韋府上不只有出謀劃策的謀士,也有一些武力驚人的猛士,這些人是呂不韋打算安插進軍隊的,這些年一直在找機會,可惜,軍中防范甚嚴,沒安插進去,反倒是擔當呂不韋的貼身護衛的時候居多。 “這些都不重要,再想想!”呂不韋覺得這個太籠統了。 “真的想不起來了!”柳老四就差指天發誓了。 “將他小兒子丟進油鍋里?!眳尾豁f一指旁邊燒的冒煙的熱油鍋。 “不要啊老爺!”柳家的在籠子里伸手求饒:“老爺,老爺!奴婢想,奴婢有話說!” “你說吧?!眳尾豁f示意動手的人先住手,陰沉沉的看著柳家的:“你若是說的好,老爺還考慮給你們一個全尸,說的不好,老爺我剁了你們喂狗!” 第334章 秦羸政五年 “那個人剛來的時候,頭發很好,可眉毛胡子卻稀稀落落的,有一次奴婢落了東西在屋里,轉回去取,聽他跟柳老四喝酒,喝多了就說……就說胡子是被人給剃了,眉毛是被人給薅了!”柳家的咽了咽口水:“他還說他進過王宮!” 呂不韋手里頭的酒樽掉到了地上! 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個他原本是要進獻給王太后的男人,落礙! 呂不韋在第二天早朝之后議政殿的時候,就神不思蜀,等到了議政殿散了,李季陽留下來吃飯,羸政準備看奏折的時候,他還沒走! 甘晶跟張平怕他為難國主,就留下跟李季陽扯皮,主要是甘晶和張平朝李季陽要水泥,一個說要修路,另一個則是想問一問能不能順帶的修建房屋? “當然可以了!”李季陽就怕他們走,拉著他們倆解釋水泥解釋的那叫一個詳盡??! 再有王頜老將軍問邊防那邊的水泥能不能優先調過去:“怕入冬后上凍就不能開工了?!?/br> “這個小子會讓人專門去辦這件事情,以后軍中的水泥單獨找人運輸?!崩罴娟枌叿澜ㄔO其實很支持,只是覺得現在修長城太早了,因為若是以后打殘了外族,再修長城的話,還得往外擴。 往外擴就往外擴吧,實在不行,長城可以多修幾層,一層一層的把中華大地圍起來,看起來也安全點。 而呂不韋對羸政說的話卻是:“那次臣帶來的內侍們,可還活著?” “當然活著了?!辟溃骸岸及才旁凇髮m御膳房的柴房那里劈柴燒水呢!” 呂不韋一噎:“那那個叫落礙的內侍呢?” “誰?”羸政揣著明白裝糊涂。 “……就是那個……嗯……冒充內侍的男人?!眳尾豁f憋著氣詢問:“可還在?” “在吧?”羸政不確定的扭頭問貼身內侍姜:“那個人在嗎?” “回王上的話,在,介于他還沒受腐刑,已經重新給他過了刑,如今正在柴薪房當差?!?/br> 姜內侍很明確的告訴他們倆,落礙還活著,而且這次是真的當了內侍,就在柴薪房里當差,其實就是劈柴的。 他不是長相高大嗎? 他不是有把子力氣嗎? 正好,閹割了之后,差不多好了就丟去柴薪房劈柴。 因為劈柴是用斧頭的,在宮里這屬于利器,所以柴薪房在冷宮一角,周圍的禁軍也多,連冷宮都不許柴薪房的人出去。 呂不韋這個憋屈??! 李季陽跟諸位大人們聽了之后,看向了呂不韋,得瑟半天就為了讓人記起他曾經想帶個男人進后宮? 呂不韋憋屈的告辭走了,這些人一看他走了,也紛紛跟國主再見。 等人都走了,李季陽看了看嬴政,羸政十分無辜的看了看李季陽,倆人同時心有靈犀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呂不韋,該! 到了盛夏,農田鋤過雜草之后,水渠建設一日千里,還有各個秦道也要修,不過李季陽跟羸政提議:“不如等水渠修完,讓許義跟鄭國勘測咱們秦國所有的道,然后我提供修路的水泥,讓他們繼續修路。各國移民都有空閑,只要有活干,有口吃的,他們不會鬧起來,就夠了?!?/br> “那你……這可是需要大量的糧食供應……?!辟钦嬲佑|了政務才發現李季陽對秦國的支撐,是無可取代的。 呂不韋為什么三番兩次想要他當乘龍快婿?就是因為李季陽那高深莫測的師門給與他的支持。 秦國國庫的糧倉為什么沒有空? 那是因為一旦糧倉出現空倉,就有外來的糧食補滿。 秦國國庫的錢倉為什么沒有空? 那是因為一旦錢倉里少了錢,就有外來的黃金補滿! 鹽倉全都是大粒晶瑩飽滿的鹽巴,以及細如粉面的精鹽。 王宮里更是吃的用的不缺,這也讓羸政有機會拿自己的私產做人情,要么給官員們一些賞賜,要么給平民們一些實惠,如今他這個國主雖然剛成人,但是治下之民一個個沒有不說他好的! 他怕這樣下去李季陽會撐不住,這可是一個國家的人口,不是一個城池的人口。 他為他做的已經夠多的了。 “糧食有的是!”李季陽想了想:“我有師門支撐?!?/br> “可是就算是有師門,也供不起秦國整個國家的人口消耗??!”羸政現在就怕李季陽瞞著他,家業都給他填進窟窿里,讓他做好人,自己受委屈。 “你放心吧,我那個師門……不是一般的師門……你只要記得,好好當你的國主,我等著看你統一天下!”李季陽說的特別煽情。 羸政熱血沸騰,那句“我等著看你統一天下”簡直說到了他的心里! 盛夏的到來不禁讓水渠工程越建越快,也讓氣溫升高了不少,每天都有大批的綠豆被拉到工地上熬成綠豆湯給大家消暑,偶爾還有大冰塊子放到鍋里,那樣的話,綠豆湯最后舀出來都是涼絲絲的! 在外面天氣炎熱,但是在高屋建瓴的大殿之上卻不用冰塊也能有過堂風,還很涼爽! 目前秦國主要建設水渠,還有邊防的長城。 李季陽每日就是輸出各種東西,糧食,布匹,鹽巴,還有茶葉。 前三樣是基本生活所需,后一樣是專門賺錢的,如今茶葉成了高昂消費品,各國貴族都以飲茶為享受。 不愧是后世三大飲料之一??! 呂不韋最近不知道在忙什么,每日神神秘秘,在也不留戀議政殿,而是一到時間就回家,李季陽通過微型監控器看過他,發現他招了不少文人墨客,每日汲汲營營,他在編書! 李季陽想到前些年呂不韋就在收攏各個文人名士,那個時候恐怕他就有這個意向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他是想給自己弄個更好的名聲,想給自己這商人的身份提一提,例如,編個書! 在這個時代,書本稀少的時候,著書立傳是一個捷徑。 而且有利于平民,若是歷史上,他就是想謀求篡位的基石;但是現在,他想挽回自己的聲譽。 李季陽看到這里,他有了一個不太文明的想法……。 立秋的時候,秦地豐收,多虧了李季陽提供的糧種,都是空間出品的優良種子,不生蟲子,長得也大,谷穗飽滿。 交過稅糧之后,大家又把借了糧店的糧食還上了,而他們本身也沒剩下多少糧食,怎么辦呢? 到壩上打工去吧! 全家都上陣,水渠修建的十分順利。 李季陽已經快要一年都沒見過許義了,這家伙在義渠那里住了下來,家里的人都許久沒見過他了。 秦國豐收,其他國家去沒有秦國這么幸運,因為他們發現沒有了平民之后,各國貴族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到了秋天連稅糧都減少了。 尤其是韓國,幾乎十室九空,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逃難到秦國去尋求出路。 甚至是有小貴族,忍受不了大貴族的剝削,舉族搬遷到秦國,他們有錢,花大價錢買了秦國的國籍,在秦國安家落戶。 大貴族沒有了小貴族支持,有的大貴族分崩離析,變成了無數個小貴族,然后又被別的大貴族欺壓,然后再來秦國……。 依此類推,等韓國之主發現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 連稅糧都收不上來了! 于是各國憤怒了,憑什么秦國就那么得天獨厚??! 各國之間蠢蠢欲動,魏國跟別的國家相比,要好上許多,嬴政即位之后,真心交好的第一個國家就是魏國,燕國那是迫不得已,魏國才是他真心交好的國家。 盡管魏國給了秦國二十座城池,但是秦國也給了魏國在災荒之年珍若生命的糧食。 秋收之后還有草原的外族來犯,卻被巍峨的城墻給驚呆了! 水泥的確是個好東西,建筑的城墻橫平豎直,原來古代的城墻是有一定坡度的,結果用上水泥青磚之后,那城墻筆直筆直的,別說上馬蹬墻了,人都沒辦法蹬上去! 本來還有缺口可以沖擊一下,結果現在長城連成一片,猶如巖石一樣的城墻讓人望而生畏敵人在墻下,秦軍在城上,用秦弩直接射殺,那叫一個痛快??! 沒損失一兵一卒,就打了個大勝仗,匈奴單于為此氣的都吐血了! 不過其他國家的就沒那么幸運了,燕國是打了一次守城戰,才攔住東胡的進攻。 而趙國那邊的月氏也不是省油的“登”,幸好趙國有廉頗和李牧那樣的大將,不禁將來犯的月氏打了回去,還繳獲了月氏不少的牛羊馬匹,讓趙國緩解了一下國內的壓力。 反正各地各國狼煙四起,有扛得住壓力的就保住了國土,有扛不住壓力的只能割地,各地流民都直奔秦國而來,如今他們不管怎么看秦國,秦國現在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于是羸政有點趁亂打劫的讓人好好安頓各國涌來的流民,各國可能也發現了,自己國家人口的流逝,一個個都派了使臣來秦國,要求秦國看好自家大門,不能什么人都往秦國境內放。 這個時候天氣已經飄雪了,很多人都不怎么走動了,李季陽聽到楚國的使臣提出這個要求,氣得不得了,直接就開口諷刺:“要不是實在過不下去了,誰會冒著嚴寒非要遠走他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