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而送走許顏華后,劉昭熙便猜到周氏和良妃的意思,幸而他早就在重生后開始籌劃,此時只是按計劃進行。 劉昭熙晚間和皇上談天時,也說起過許顏華,那也是皇上第一次從劉昭熙嘴里聽到勇毅侯府大姑娘的事,皇上先是反應了一下,這才想起來。 哦,便是與商戶抱錯了的那個,后來勇毅侯還專門為了她向自己討了個女學的入學名額。 而皇上對于這個侯府大姑娘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因為她,勇毅侯從萬家得了百萬資財盡皆獻上,緩解了朝廷國庫銀兩緊張,安置不了之前養的那么多兵的事。 按照劉昭熙的說法,這侯府大姑娘似乎是個好的,性子討人喜歡,還能和小六兒玩到一起去,想想這孩子能夠被抱錯后在商戶里長了十來年再回到侯府,必也是個有運道的。 和這樣的人交往也沒有壞處,她又難得入了劉昭熙的眼,做個玩伴兒也湊合。 對于運道和命數這種玄而又玄的事情,皇上有些深信的,加上侯府大姑娘又比劉昭熙年紀大些,所以皇上也沒有想那么深,只憑著這些,對于許顏華的印象倒是不壞。 而至于勇毅侯夫人進宮的事,皇上也是知道勇毅侯和四皇子走得近的。 早年為了不受世家的制轄,朝堂各方勢力的平衡,皇上一向對于選進宮的世家女給予高位,卻不肯讓皇子出自世家女的肚皮,唯有良妃生的四皇子算是一個意外。 當初他寵幸良妃時,勇毅侯府還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勇毅侯還靠著周家扶持,并且良妃本人也是庶女,偏她肚子爭氣,沒寵幾次就懷上身孕,生下皇子。 皇上兒子少,每一個子嗣都珍貴,孩子生下來自然就得好好養著。哪怕他更重視貴妃所生的六皇子,對其他皇子不怎么用心,但是該給的也從來只多不少。 因后來三王之亂時給了勇毅侯出頭的機會,勇毅侯成為朝中武官里的實權派,四皇子說起來算是諸多皇子里背景最厚的一個,他自己再怎么聰慧出眾,皇上再不肯親近良妃,對于四皇子始終也是淡淡的。 對于四皇子的安排,他自己有幾分能耐,皇上為他設想的路便是將來能為劉昭熙分憂的賢王,然而究竟劉池瑞能不能不辜負他的期待,還需要再觀望看看。 “四哥是顏jiejie的表哥,將來顏jiejie會嫁給四哥嗎?可是我不想讓顏jiejie做我四嫂?!?/br> 劉昭熙坐在皇上的龍榻下首,搖晃著小腿問道。 其實不用問,劉昭熙也大概能猜到,皇上并不會太反對阿寶嫁給四皇子。 “呵呵……你不是覺得勇毅侯大姑娘不錯嗎?為什么不愿意她當你四嫂?” 皇上綴了一口手里的“太平湯”,苦的不由得皺起了臉來,好笑的問道。 這太平湯,說起來還是劉昭熙從浮山寺里越昶手里挖來的。 自從確認了周澄便是上輩子的鐵面道人后,劉昭熙往浮山寺又走了幾次,他與周澄相談甚篤,一方有招攬之意,另一方也有自己的謀劃,自然一拍即合。 并且周澄還和劉昭熙練手,以宮廷一百八十道御膳打賭,贏了越昶那個饞老頭,讓他進宮為皇上診脈,開了一劑太平湯的方子。 診完后越昶便在宮里胡吃海喝吃的肚子滾圓,劉昭熙知道了越昶的喜好后,也時常派人從宮里做了類似佛跳墻的名菜送去浮山寺投喂。 “我喜歡顏jiejie,可礙不著不喜歡她做我四嫂啊……” 劉昭熙嘀咕了一句,他現在的年紀還小,說什么非她不娶也不合適,只能再拖幾年了。 “你顏jiejie本就是你四哥的表妹,親上加親自然是好的?!?/br> 皇上倒是寧愿劉池瑞娶勇毅侯的大姑娘,本來勇毅侯就是劉池瑞的舅舅,兩人私下來往也密切,勇毅侯的心思皇上也能猜到一些,便是勇毅侯不嫁女兒,也還是劉池瑞天然的親眷。 況且劉池瑞目前看起來沒有如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硬傷,又出息上進,世家們未必不愿意將女兒嫁給他,與其讓劉池瑞娶了別的世家女,再添一份助力,不如就還是成全他們更好。 探知了皇上的心意后,劉昭熙便開始行動了,隔了沒兩日,便有山野異人由靈臺侍詔引薦,向皇上獻上了一尊rou太歲。 傳言rou太歲能夠“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雖然古籍上未免有夸大成分,但是這是個稀有的好東西,是確定不移的。 挖到rou太歲的人,自然是劉昭熙安排的,那尊rou太歲在上輩子應該是三四年后才會被挖出來的,而當初最先挖到rou太歲的農戶,卻因懷璧之罪而闔家滅口。 現在劉昭熙提前找人將它挖了出來,也為免后來因此物而平生事端,害了無辜人的性命。 因為獻上了難得的rou太歲,皇上一時之間龍心大悅,賞了獻太歲者一個八品的官職,令其在太常寺做個明堂丞。 這獻太歲的異人名叫周天壽,也是有來歷的,是個能人,據說常年修行,能觀人氣運,會演算天機,還懂一手堪輿之術。 當初他經過發現rou太歲的林子時,就關起紫氣沖天,似有祥瑞出世,果然挖到了這尊rou太歲。 又有傳言,此人曾經在民間游走時因大雨而路過一戶人家暫住,臨走前囑咐這戶人家即將遠行的次子,讓他三日后再走。 那戶人家的所有人都只當他是胡言亂語,沒有理會,次子還是照樣離開,誰知道第三日上,這家的老父突然過世,臨死前沒有見到小兒子最后一眼。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周天壽躲雨時就觀這家氣運,三日內定要辦喪事的,這才臨走前出言提醒。 關于周天壽的傳說倒是還有不少,似真似假眾說紛紜,直到他被皇上賜官后,還有不少人慕其名而來,想讓異人看氣運,推算前程。 劉昭熙也慕名前往,拜訪了周天壽,沒有透漏身份,誰知道周天壽剛看了他第一眼,就說他有貴人之相,必是龍子鳳孫,竟將劉昭熙出身各項說的差不離,關鍵還說他身上有大兇之兆。 原本劉昭熙還不信,可是他還沒等回宮就在路上莫名的驚了馬,差點從馬上摔下后,回來后有人報給皇上,聽的皇上一陣心驚rou跳,還來不及命人找來周天壽拷問,當晚劉昭熙就莫名的發了高燒。 這一病劉昭熙就病了三五日也不見好,因之前劉昭熙健健康康,突然生了病加上周天壽的話,總是讓人心里有點邪門的。 皇上召見了周天壽,周天壽早有準備,也不害怕,只說自己可以獻上一策扭轉六皇子的兇兆,只是需要他耗費二十年的功力,并且還需要一引子。所謂的引子,就是與六皇子相差七歲之內的兄弟,必須得過了二十歲方可成婚。 這引子很奇怪,但是周天壽設了三途陣作法后,焚燒了符紙另六皇子服下,六皇子轉日就真的病愈了。 這神乎其神的事由不得皇上不信,寧可信其有不能信其無,那據說耗費了二十年功力的周天壽,做法后吐出一口心頭血來,自稱再也不能泄露天機了。 因此事不宜張揚,所以皇上賞賜千金給了周天壽,以封其口,宮里其他人也只知道六皇子病了一陣,其他的一概不知。 這周天壽自然是劉昭熙的人,他上輩子與此人有過接觸,故而知道他的底細。 其實周天壽原名叫李為期,只是幼時跟著一道士在外面游蕩了幾年,后來道士死了他便靠坑蒙拐騙過日子,聲稱自己得了高人指點,有異術,平日里更是裝得一副飄飄欲仙的高人做派,說到底只是個故弄玄虛的江湖術士罷了。 周天壽此人上輩子還真靠一手騙術糊弄了不少人,揚名后被劉池瑞招攬,與劉池瑞一同參悟所謂的混世方,那些陰邪的童男童女做祭,也是他主持的,還負責幫劉池瑞練滅世方上的丹藥。 因周天壽裝模作樣很有一套,而且上輩子跟著劉池瑞為禍多年,干了不少壞事,劉池瑞死后他也不得善終,被阿慕使人一樁一件的都審問了出來,連同底細都查的一清二楚。 曾經十幾年前周天壽在沛地以李為期之名娶過妻子,卻因替一篤信長生不老之術的貴人煉制紅丸丹藥,一不小心吃死了人,被人追殺,因嫌棄妻子拖累,親手扼死妻子以求自己脫身。 因這事兒周天壽改名換姓再不入沛地,所以當劉昭熙率先派人找到了周天壽時,一直靠這個把柄拿捏著他,連同他的身份一同起底。 一旦揭露出周天壽便是沛地李為期的底細后,他的那手騙術便糊弄不了人了,因劉昭熙誘以重利,故而周天壽最終選擇與他合作,外面那些傳言,也是劉昭熙幫他散播的。 如今也算是求仁得仁,既有名聲又得了萬貫家財,并且周天壽還可以借用耗費二十年功力從此不能泄露天機為借口,再不用擔心暴露底細。 盡管暫時劉昭熙不能在皇上面前透漏自己想娶阿寶的意圖,但是拐彎抹角的另尋契機,也一樣能夠拖延幾年,足夠他再繼續努力,成功抱得美人歸了。 劉昭熙這邊按照計劃一步步的籌劃著,而皇上拒絕讓劉池瑞現在定親,聽其意似乎是要拖個幾年,不僅劉池瑞和良妃心里惴惴難安,就連勇毅侯也摸不著頭腦,心里有些不安。 皇上一個不同意,便打亂了兩邊多年的謀劃,勇毅侯盡管頗有野望,可是到底不敢賭上身家性命堅持己見,只能暫時歇了心思。 并且勇毅侯心里也在想著,恐怕是皇上不樂見他兩家聯姻后,他就徹底的站在四皇子身后了,有親事一回事,但是卻不能繼續親上加親,將來影響立場。 所以勇毅侯失望之余,很是安穩消停了一陣子,為了暗中向皇上表明自己沒有別的心思,勇毅侯連四皇子都暫時疏遠了,兩方都做好了準備,若是皇上一直不同意聯姻,他們就只能另尋蹊徑。 勇毅侯準備多觀望幾年,好在嫡女不愁嫁,世家貴胄中有時候嫡女的作用比不成器的嫡子還重要,他還可以將女兒嫁入其他世家做冢婦,一樣再添一門助力,如周家般互為倚仗。 而且除了許顏華,勇毅侯手里還握著許宜華,幾年后等四皇子娶了正妃,橫豎還有側妃的位子,到時候送上一個養女,恐怕皇上也不好多說什么。 良妃本意是打算讓勇毅侯幫劉池瑞走走別的路子,讓他太學結業后最好能跟著辦一門差事,有個正經差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觸政務了,將來也能近水樓臺被皇上看入眼里。 如今這打算也要延后了,只是勇毅侯始終還是劉池瑞的舅父,便是沒有兒女結親這層關系,勇毅侯作為朝廷重臣,有他在,四皇子還是能有個依仗,所以還依然需要拉攏著。 但是現在兩家無法聯姻了,良妃只能把眼光重新放在其他世家名門之后的身上,指望著將來再為劉池瑞尋一有力的岳父做支援。 作者有話要說: 啊下一章開始時間線就要往后延幾年了,終于小六不用再有心無力了~~ 另外我看了評論,感覺大家其實還是有誤解。為什么顏華作為一個成年人,不拉攏著宜華,反而和她交惡,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她早就知道,里面的矛盾根本不能調和,不是說表面搞好關系就沒有矛盾了。 他們身在侯府,如果顏華拉攏宜華,就得放棄很多屬于自己的東西,府里不會以她為主,把宜華拔升到和自己一樣的位置,平起平坐才能和諧相處。家里或者外面有什么好東西,哪怕周氏不偏心宜華,也是得兩人平分吧?不然宜華不樂意啊,就等于侯府嫡女的榮光分給了宜華一半,憑什么呢?明明顏華才是侯府嫡女,卻和養女完全一個待遇了,加上養女還比她熟悉環境,養女生來就在侯府,所以無論是從小的老師還是教養,都好過顏華,兩人起點就不一樣啊,顏華這種情況下會被宜華比到泥地里,還要與她搞好關系,憋氣不憋氣啊。 一個嫡女一個養女,待遇上如果不分主次,就等于說顏華吃了虧,下人們和外人也會看輕她,等于兩頭大。而不可能存在著既和宜華交好,又能顯出她才是嫡女,讓宜華甘心低頭的方法,如果宜華不低頭,就等于顏華處處要受制約了,雖然可以說顏華可以努力處處把宜華比下去之類的,但是哪怕她一無是處,她就該是侯府的嫡女,憑什么還得再出一把力繞個圈自證明自己呢。 我不知道自己說明白了沒有,女主如今靠著硬壓也把宜華壓下去了,因為她強勢,就是周氏也鬧騰的煩了,默認她的位置,目前的現狀都是她自己爭取來的,面對偏心的娘,先入為主的宜華,顏華的態度如果不強,在侯府肯定要憋屈死啊。 ☆、67 卻說良妃也沒有想到, 這為劉池瑞另選佳婦, 不僅挑花了眼, 還一氣兒耽擱了五年都沒有動靜。 因皇上沒有松口讓四皇子和五皇子說親,兩人如今年歲將將二十了, 不僅是良妃著急, 便是五皇子的母妃常婕妤,也是呆不住了。 隨著幾位皇子年紀都已大了,二皇子早在成親后封為靜王, 三皇子封為成王,這二人也領過幾個混日子的閑差, 但成王因腿疾之顧常年暮氣沉沉,靜王又好酒后鬧事, 更為皇上所不喜, 所以二人都只能算是宗室閑人。 但是四皇子和五皇子卻不一樣,自太學結業后,沒過兩年就都在朝中領了差事,辦的都不錯,所以這幾年往二人身上靠, 想把女兒嫁過去的世家勛貴著實不少, 卻因皇上一直壓著他們的婚事, 只能繼續干瞪眼。 勇毅侯這里也是同樣的愁,四皇子終究是男兒,他的婚事可以拖著,但是自家嫡女的婚事卻拖不得, 直到兩年前勇毅侯看皇上的態度一直沒變,知道許顏華是徹底嫁不成四皇子后,便與周氏一道為她相了個親事,想與陽寧侯舒家結親。 原本舒家大郎在的時候,勇毅侯是不會考慮舒家二郎的,不能繼承家業的嫡次子可入不得他的眼,可是前幾年舒大郎染疾,久治不愈而過世了,原本的嫡次子身份也就起來了。 但是偏偏在兩家都商議的差不多的時候,舒二郎莫名生了怪病,身上的皮膚如魚鱗一般簌簌往下掉,因他的病癥臉上不顯,所以舒家藏得嚴嚴實實,準備瞞下來。 只是舒二郎卻在去文會時,莫名其妙的落了水,被救起來時衣衫不整,皮膚上的問題因而被人發現。 原本勇毅侯還在猶豫這親是不是繼續結,在考慮舒二郎的病癥有沒有治愈的可能,但是周氏卻是不肯,她既不能接受陽寧侯這般不光明的欺瞞,也不肯將女兒嫁給舒二郎這種染疾的,這不是害了女兒嗎? 況且半個京師的人都知道了舒二郎的毛病,他們還把女兒上趕著嫁,縱然陽寧侯府是在勛貴中排第一的,但是他們也不能賣女兒那個份上,怎么能丟得起這人。 因周氏強力拒絕,還拉上許顏華的舅舅周在桐一同反對,考慮到各個方面,勇毅侯只能也跟著拒絕了。 這樣一來,許顏華的婚事就耽誤下來,導致她年紀十六,即將女學結業了,還沒有訂婚,要成為京師貴女中的”剩女“了。 “你一會兒磕頭誠心一些,仔細向佛前誠懇的許愿,求她給你一份好前程……” 周氏囑咐著許顏華,推她和許宜華一道在菩薩前跪拜求簽。 她也是愁,周氏風光了半輩子,誰知先是被商戶人家抱錯了孩子,栽了人生第一個大跟頭。 現在女兒又面臨著大齡“剩女”的問題,似乎所有的不順節點都在許顏華這個女兒身上。 同時周氏她又是最好面子的人,最怕女兒被人扣上一個“嫁不出去”的帽子,到時侯被人說在臉上丟了份兒,只能急的帶著許顏華和許宜華一同去寺里燒香拜佛了。 在又捐贈了湛山寺兩千兩銀子的香油錢后,周氏在大殿外,抬眼看著兩個纖細的身影一同跪在蒲團上,終是嘆了一口氣。 實在不行,周氏是想把許顏華嫁回周家的,許顏華怎么也不可能真的沒人要,只是門當戶對的人家,多是嫡次子或者不是長房的嫡子,入不得勇毅侯的眼里。 偏偏勇毅侯不愿意再度與周家聯姻,而京師符合勇毅侯相女婿的條件的嫡長子,又不是一抓一大把的,所以一時半會兒年貌相當的真不好找,所以周氏只能焦急的廣撒網之余,寄希望于神佛了。 當年她在湛山寺求了百年未出的鳳頭釵的簽,一時風頭無兩,雖然解簽大師關于“鳳命和貴子”的話太過招搖,為免多生事端,這些年她和勇毅侯誰也沒有說出去,但是心里都是當做一回事的。 誰知現在別說“鳳命和貴子”了,就連嫁出去都不容易,這簽到底靈是不靈呢,倒是讓周氏有些心虛了。 當初解簽的大師早已云游,罪魁禍首找不到了,現在就連勇毅侯都有點失去信心,這些東西玄而又玄,說不得是胡謅的呢? 周氏卻不肯死心,她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沒有個好姻緣,便想著再讓二人親手求個簽試試。 之所以許宜華也在,又因許顏華婚事未定,便是周氏想為許宜華打算,勇毅侯也不同意,理由就是宜華是養女,怎么能在嫡女為落實婚事時先行議婚? 所以許宜華也同許顏華一般,一樣未知前程,而且處境比之許顏華更加艱難些。 她已于去年女學結業了,比起許顏華還在女學里上學,許宜華的同學婚事都已經塵埃落定,便是也有在室女,也只是婚期未到,要在家里繡嫁妝,不便出門交際了。 幸而許宜華早已是女學詩社的社長,又是孫師傅的關門弟子,在女學里以全優的成績結業,有她的珠玉在前,繼任社長竟是久久選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