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當時南邊巷子的窮苦人家晚上摸到了姚家鋪子的米鋪, 打的當然是鋪子里糧食的主意。只不過糧食沒摸到,人先輩米鋪的護院給抓住了。米鋪倒是沒有用私刑,而是直接把人送到了衙門。 如今揚州的各大衙門都為了大旱的事情焦頭爛額, 哪有功夫親自審理這種日日都有的偷盜糧鋪事件,所以這件事就直接落到了衙門的文書吏目那里。 一般來說, 這些本鄉本土出身的文書吏目還是會做事留一線的。特別是如今進來的都是城南最窮苦的人,這些人身上什么油水都沒有, 催逼的過分了也沒有用, 最多把人給逼死而已。 而且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這些人要真是出了人命, 誰知道會不會記恨在他們身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們家有人不要命了大街上拿菜刀和他們拼命, 那可怎么辦? 損人可以,但是一定要利己, 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些精明的老油子可不會做。 不過如果有利益,損人也就無所謂了——姚家米鋪的交代, 一定要讓這些‘刁民’好看! 姚家米鋪的掌柜是東家從湖州派過來的,自然也不在乎本鄉本土,送上白花花的銀子直接與管這件事的要害人物道:“非得讓這幫刁民受到教訓,不然到時候全須全尾地放回來,人以為咱們的米鋪是想進就能進的呢!要告訴后頭的人, 這些人就是榜樣!” 財能通神,這些官府里的小吏見了銀子眼睛就放光,自然是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 “那是當然了,那些刁民盛世乾坤就敢行盜匪之事。如果不嚴厲一些,以后的百姓有樣學樣,那衙門還做不做事了,朝廷的威嚴又何在呢?” 這些小吏沒有長久關著這些人,因為如今衙門的牢房也供不起糧食了。這些人又沒有家人來打點,到時候難道白供他們吃飯——又不能讓他們餓死在牢房,不然又是一筆糊涂賬。 所以干脆就動刑!據說每人打了二十大板。 二十大板聽起來不多,打板子還有五十大板、一百大板的呢。但是就是這種挑不出毛病的用刑最要命——這一切要看動板子的人怎么下手。 要是真的往實在地方打,手上力氣下的足。不要說二十大板了,就是十下板子那也能廢掉一個人。 這也是衙門里這些小吏做手腳的好地方,有些出錢了的就輕輕打,哪怕是一百大板,人抬回去養幾天也就好了。像這一次一樣要求對方不好過的,就算只有二十下板子,那也要命! 而事后也說不出什么來——一切都是按照律令來的呀!該重罰的就重重的來,該寬容一些的就寬容一些。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你們還想做什么!不滿官府嗎? 反正那些想要偷糧食的人抬回家后就陸陸續續出事,有的人挺了兩天,挺不下去就死了。有的人脊椎骨斷了,人卻活了下來,只不過以后后半生在床上度過,對于一個貧苦的家庭來說,這還不如死了干凈。 是的,在揚州這個繁華富貴的城市,有整個帝國最揮金如土的人群。但與此同時,愛城南最貧困的地方,也有這種因為錢,活著不如死了的人家。 所有挨了板子的人,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養了幾日慢慢好了起來。 這樣的話,只要人不是傻子,都該知道衙門里的人是故意下了重手??墒撬麄優槭裁匆室庀轮厥??一想就知道了,姚家米鋪必定是出力了的。而想到這一點,所有人都憤怒了。 南邊的幾條巷子趙鶯鶯并不熟悉,應該說她就連太平巷子后面的堂子巷都沒有去過,更不要更南邊的巷子了。 “南邊亂的很,壞人多,你們都不要去?!蓖跏鲜沁@么和家里的孩子這么說的,包括已經是大男孩的趙蒙,可見她對南邊巷子的看法。趙鶯鶯不是一個沒事找事的,當然不會跨進南邊幾條巷子。 但是這些南邊的巷子,除了一些撈偏門的壞人外,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貧窮無法在揚州其他地方立足的普通老百姓。 大概也是因為窮困吧,這些人在面對外面的人的時候往往更加團結,好像只有抱團才能保護自身一樣。而且也是因為團結,他們大都具有一種揚州別的地方人家沒有的狠勁兒。 現在出了這樣的事兒,南邊幾條巷子立刻就炸鍋了!他們難道是想偷東西的嗎?老天爺不讓人活,這些抬價的糧商不給人活??!而且人已經被捉住了,送到衙門里去他們也認了,這背地里使陰招算什么么? 欺負他們窮嗎! 這也就是姚家米鋪了,他們外地來的,哪里曉得南邊幾條巷子的狠人不好惹。只當時一群窮鬼,既沒有錢有沒有關系,有的只是一條爛命——可是在這世上,窮人的命值錢嗎? 至少在他們眼里是不值錢的。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就是因為只有一條命了,這些人最豁得出去!反正老天不讓他們活了,那他們也絕不讓那些把他們逼上絕路的人活!。 所以姚家米鋪在‘懲治’了那幾個‘刁民’之后的幾日,一開始還洋洋得意來著。沒想到第四天的早晨,小伙計一打開門就看到烏壓壓的一片人頭。一開始還以為是來排隊買糧食的呢! 后來一想才覺得不對!姚家米鋪的糧食比別的糧鋪要貴,優勢在于他們不限量而已。所以這清晨時候人都是擠到別的米鋪去買糧食,要等到別的糧鋪今日的量賣完了,他們這邊才漸漸有生意。 這些人確實不是來買糧食的,這些人是揚州城最南邊的窮苦人。 “叫你們掌柜的管事的出來!” “賠命賠命!我大哥死在這些jian商手里,他們非得賠命不可!” “老天爺不讓人活也就算了,但是你們這些披著人皮的也不讓人活,你們還是人嗎?” ...... 吵鬧非常,很快看熱鬧的也聚攏過來了,把甘泉街這一截堵的水泄不通。 掌柜的不知道厲害,也不怕這些人。只不過一邊讓護院和伙計驅趕人群,一邊派了機靈的小伙計去到衙門請人——也是真怕這人越聚越多,一時火氣大真的沖擊起糧鋪來。 要知道人一多什么亂子都容易出,而且這些亂子是絕不會講道理的。而依靠幾個護院幾個伙計,那絕不能和烏壓壓的人群對抗。這個掌柜的雖然不太懂揚州這邊的具體民情,可是他既然被他東家派來做掌柜,自然也是知道一些常識的。 只不過他這件事還是做的遲了,或者說他沒有想到南邊幾條巷子的‘刁民’真的這么‘刁’。他們根本不是來討要說法的,也不是來和糧鋪放刁撒潑,然后得一些好處,他們是來鬧事的,也就是為了鬧事,并不圖什么好處。 也可以說,姚家米鋪倒霉就是他們最大的好處。 于是場面混亂起來,先是米鋪被人沖了進去,有人在鋪子里打砸,也有人趁機帶了一點糧食走?;镉媯儾簧?,這時候都不敢上前。沒看到那些護院的好手們上去了么,可是雙拳難敵四手啊,還是被打倒在地! 還有掌柜的也是,他本來已經躲在后面了,但還是被沖進來的人找到。沒有人想背上人命官司,于是這掌柜的沒有死,只是肋骨被打斷了兩根——此后他再也不敢在揚州出門了,這件事后很快回了湖州。 鬧完事,這些人立刻揚長而去。等到官府的衙役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就只是姚家米鋪一片狼藉而已,至于所謂的刁民,自然是一個都沒見到——唯一抓到的是想要渾水摸魚,在城南的人走了之后來米鋪里摟糧食的左近人家。 其中還有太平巷子的人呢! 昨晚上麥瑞娘給趙家說了這件事,趙鶯鶯晚上就沒睡好。一直在做夢夢見各處亂了起來,百姓都去沖擊糧鋪,沖擊大戶,然后連他們這種只不過是小有余糧的人家也不放過。 然后她就被噩夢驚醒啊。 就算知道揚州絕不至于如此,趙鶯鶯也不免擔憂起來——她知道,現在還不是最難的時候! 按照正常的發展,揚州城內糧食再進一步緊缺的話會引起大問題的。不要說官府了,就是富戶也會想辦法。實際上八大鹽商里的程家已經開始在城外施粥了,其他的幾家也一定在計劃這件事。 然后就是外地調運糧食,最后挨過最難的這一兩月。事情迎刃而解,至少揚州城里很快會恢復。 但是這一次不會,這一次還有后續的大水,很多事情就有了新的變故。 吃過早飯之后,家里的婦女都坐在了一起做活兒——這也是最近一些日子的習慣,也是日子太無聊了,一家人說說話還好一些。 王氏嘆了一口氣,小聲道:“昨日麥瑞娘她娘的話我也聽到了,今日早上外頭買菜知道的更多。這件事姚家米鋪本想嚴懲人家的,但是法不責眾,而且人家都一哄而散了,怎么指認?最終也只能不了了之?!?/br> “這本來也不關我們家的事,我們本本分分過日子,把這最難熬的一段熬過去就是了。但是我聽說,這一次最南邊的人帶起了一個榜樣,城南別的地方的人家也起了心思...之后恐怕會更加不太平了?!?/br> 趙鶯鶯和趙蓉蓉互相看了一眼,都沒有說話。 這種事情很好理解,現在的情況是有的人沖擊糧鋪最后沒有懲罰,想也知道一些人肯定會動心的。餓肚子是多難受的事情啊,而伙同人群,仗著人多去搶劫糧鋪簡單輕松,官府也不管,這該怎么選擇很難嗎? 王氏看了幾個孩子一眼,下定決心道:“這些日子你們都不要出去了,買菜之類的我和你們奶輪流去。還有蓉姐兒,你仔細盯著芹姐兒,絕不能讓她出門?!?/br> 趙蓉蓉連忙道:“娘,芹姐兒其實很懂事的。雖然愛玩兒愛出門,但是只要和她說明外面不適合出去,她就會乖乖呆在家了?!?/br> 趙蓉蓉說到底也是實話,王氏心里知道,于是也稍微放心了一些。 趙鶯鶯雖然心里也擔憂,但她表面上卻不會顯露出來加深家人的擔心,于是岔開話題道:“娘,我看外面蔬菜越發昂貴的了,而家里還有不少綠豆,不然這兩日我們自家發豆芽吃吧?!?/br> 豆芽也能算是蔬菜,不過他們自家就有條件做。而且這些日子蔬菜越來越少,就算有也是蔫嗒嗒的。王氏也覺得想吃一些脆生生水靈靈的蔬菜了,只是一直沒得買——其實也是有的,只不過她舍不得花那個錢。 趙鶯鶯這樣一說倒是提醒了她,對??!他們可以發豆芽。 只不過王氏不大擅長發豆芽,平常吃豆芽都是買的。這也是為什么之前她一直沒想起來發豆芽的原因,而且連帶著方婆子也不太會發豆芽,所以發豆芽這件事還得找人幫忙。 王氏很聰明,她沒有去找別的人,而是直接去了王婆子家?,F在外面多亂啊,弄不好就有人盯著他們家。而在別的人吃飯都吃不飽的時候,自家還玩花樣吃東西,這些人說不準就要打上自家的主意了。 可是王婆子家就不同了,她家可比趙家有錢的多,自然不會圖謀趙家那三瓜倆棗。而且去找王婆子一定也能把這件事解決,王婆子或許不會發豆芽,但是她家是有人服侍的!專管著廚房的婆子都有兩個。人家專門做飯的還能發不好豆芽? 事情果然很順利,王婆子聽說王氏來了立刻出來前廳見她。又聽王氏只是問她借人幫忙發豆芽,一拍大腿笑了起來:“之前還說呢,現在的揚州城就是有錢都買不到好菜,一把子小青菜都曬卷了葉子,做出來也不好吃了。侄媳婦想的周到,你說我怎么一時也把這發豆芽忘記了?” 王氏笑道:“我平常還做飯呢,只不過因為一般不家里發豆芽就不記得這件事,還是鶯姐兒提醒。何況您了,您可是從來不進廚房的。做飯的人不說,您怎么知道!” 王婆子一面笑著點頭,一面讓對小紅道:“小紅,你去叫廚房的吳媽過來?!?/br> 吳媽是一個胖胖的婦女,似乎很少被叫到前廳,所以有些拘謹。聽王婆子和王氏問起發豆芽才滔滔不絕起來:“發豆芽我當然是會的,這個活兒不難!我小時候我娘還靠給人發豆芽做過買賣呢!” 發豆芽是一件看著很簡單的事情,不久是把綠豆扔在水里面,然后換換水,過一段時間就有豆芽吃了。其實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一般人發出來的豆芽味道和賣相都不好,遠遠比不上外面賣的。 吳媽則是重點說了兩個訣竅:“一般人都知道發豆芽要在暗處,就只拿了塊布遮著,這哪里夠!最好是把豆芽發豆芽的盆子放進箱子里。不然出來的豆芽發硬發紅。味道還發苦!” “另一個就是要在發豆芽的器具里面,豆子的上面壓一個不輕不重的東西。有東西頂著,這些豆芽想往上長,這就要生的更粗更壯!為什么一般人家自家發的豆芽沒有外頭白白胖胖,很多都是不知道這個?!?/br> 王氏也是不知道的人之一,聽了之后贊嘆道:“我就是不知道的那個,總也發不好豆芽,如今算是知道緣故了!這一次拜托您先給發一次,下次我自己試一試!” 吳媽是王婆子家的仆人,當然說不出一個不字。應承下來,就帶著王氏的綠豆和王婆子吩咐的自家也發豆芽下去了。 回到廚房就有一個家里雇傭的婆子湊上來問:“主家找你什么事兒?難不成是有賞賜?” 這人是王婆子雇傭的太平巷子人,她一生無兒無女,到老了沒處過活。王婆子本著在本地做好事的心,讓她在自家幫傭,甚至都住在自家了。但是又沒有讓她賣身,保留了一個良民的身份。 吳媽話不多,只是拿出綠豆給她看:“吩咐事情做而已,讓幫著隔壁的趙家媳婦發豆芽,對了,你去把櫥柜里的綠豆取一些出來,主家吩咐了,家里也要發豆芽?!?/br> 那婆子不像是吳媽一樣,她可不是外地買來的,所以在左近還有親。這些日子還偶爾去到親戚那邊接濟——她人在王婆子家里自然吃穿不愁,看到一些快餓死親戚自然要拉拔一把。 看到要發豆芽,便咋舌感嘆:“現在糧食可金貴了,綠豆還能解暑,漲價就更狠!窮人家餓的吃不上飯,這些有錢的倒是能用來發豆芽吃!” 不過也就是嘆一嘆而已,說到底她還是沾了這些‘有錢人’的光才能這樣安穩度日的。所以這樣感嘆一句,她就再也沒有別的話了。 王氏自然不能放下綠豆就走,在王婆子留客之后就陪著吃了兩杯茶,說了幾句話。 “難得侄媳婦你來一趟,多坐坐!”王婆子留的很熱情:“你是知道的,現在外頭亂糟糟,我這個老婆子哪里敢隨便出門!不要說出門了,就是去到街坊鄰里家走動也不大敢。也就是侄媳婦家,還有另外有限的幾家還敢交往罷了。你多坐一會兒,說說外頭的事兒?!?/br> 王氏心知這話是真,加上家里并沒有忙碌的事情,便笑著答應下來。 “其實外頭能有什么新聞,就算是有新聞大家也不說,現在說的都是哪家死了人,哪家糧鋪不敢開門這些?!?/br> 現在陸陸續續已經有富戶在施粥了,一般來說餓不死人的,但是吃飽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了。如果只靠施粥,人也就是餓不死。餓不死的狀態是很虛弱的,這時候容易得病,得病了不容易好。 所以最近傳出來的白事可要比往年這時候多。 王婆子看了看外面沒有一絲風的天,突然感嘆道:“這天時啊實在是太壞了!我記得我小時候八歲那一年就是遇到了這樣的年景,大旱的時候誰家都逃不過!我娘那時候沒辦法,只能把我和我姐賣了?,F在這樣來一回,我們揚州城里還算好的,周邊鄉下恐怕就要賣兒賣女了?!?/br> 王氏很驚訝,關于王婆子的傳聞里可沒有這一條,她的身世根本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娘家絕不是揚州的。 這寥寥幾句話里,雖然也沒有深入的意思,但是至少知道了來歷。原來現在太平巷子人人都會羨慕的富貴人,年輕時候獨自撐起門戶的王婆子,最早時候是被家里人賣出來的。 這和她現在養的瘦馬何其相似!有的時候事情就有這么巧合,到好像是老天刻意安排的一樣。 不過仔細想想,王婆子能從一個被賣的小丫頭混出來自由身,然后一步步發家做到如今的程度。中間艱難險阻,種種機緣巧合也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王氏很識趣,并沒有接著往下問,只不過略說著無關痛癢的閑話。等到喝完了兩杯茶,這就告辭離開。 到了家的時候她感覺到今天的天不同尋常,似乎空氣更悶一些,而且天色也暗一些——雖然不是很明顯,但很有可能是指向一個可能。 要下雨了! 這個發現不只是她有,很多人也都有。只不過大家都怕空歡喜一場,沒有叫嚷出來,只是默默望天,內心祈禱各方神明。 不知道是不是祈禱產生了作用,隨著不知道哪個院子里滴落了第一滴雨,發現的人驚叫起來。然后雨珠變大,噼里啪啦真的下起雨來。 干渴的大地迎接雨水,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第7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