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心里是委屈的。父親以前從來都很寵她,可是祖母來了,他就容不得自己在祖母面前放肆。 不過姜天佑心里還是體貼姜清玉的,也不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讓她受委屈,就對姜清萱等人說道:“天色也晚了,你們都先回去歇息?!?/br> 又看了姜清玉一眼:“你也回去?!?/br> 姜清玉早就想回去了,聞言立刻就起身站起來要走。卻被姜天佑叫住,語氣也有點不大高興起來:“怎么不跟你祖母行禮作辭?沒有規矩?!?/br> 姜清玉只好轉過身來,不情不愿的對姜老太太屈膝行禮,說道:“祖母,孫女告退?!?/br> 姜老太太冷眼看她,嘴巴翹著,很不高興的樣子。行禮的姿勢也不對。 不過她也沒有說話,只對她點了點頭,就算是她知道了的意思。 隨后姜清萱和姜清云也都對姜老太太行禮作辭,姜老太太也都對她們點了點頭,看著她們帶著丫鬟走了。 姜天佑看到姜清婉沒有走,就問她:“你怎么還不走?” 他好幾年沒有見到姜老太太,也想和她單獨說說話。但沒有想到姜清婉竟然是個這樣沒有眼色的,還沒有走。 姜清婉還沒有說話,姜老太太就先道:“婉姐兒往后就跟我住在這松鶴堂里。碧梧院那里,先給她留著,等她大些再去住?!?/br> 姜天佑聽了,心里就覺得很震驚。 這可足見母親心里有多喜歡姜清婉了。但他明明記得以前幾次回去,母親都很不喜歡姜清婉,跟他提起她的時候語氣也都是不耐煩的樣子,但是現在...... 姜天佑看著姜清婉。 燭光下的姜清婉看著面色溫潤白皙,泛著柔光,就如同是一件上好的白瓷器。面上的神情看著也很沉靜平和,說是個世家大族出來的女兒都是有人信的。 她對著姜老太太和姜天佑屈膝行禮,輕聲細語的說要回房。 姜老太太允了,叫了兩個丫頭送她回西廂房。姚氏也拜辭離開,剩下姜老太太和姜天佑坐在明間說話。 姜老太太和姜天佑說了府里姑娘教養的事。 “......我以前也不知道她們是怎么過來的,但今兒我冷眼瞧著,玉姐兒固然是倔強任性,該有的教養一點都沒有,就是萱姐兒和云姐兒,看著也小家子氣,上不得大臺面。要知道女孩兒可都是家里的嬌客。往后給她們尋個有權勢的好親家,對你的仕途也有助力。你現在畢竟是個伯爺,比不得以前在甘州鄉下的時候。府里也要有個規矩,這樣才能世代傳家?!?/br> 姜天佑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一節。主要是他太嬌慣著姜清玉了,什么事都由著她的性子來。哪怕她逃學不讀書,他聽了也只是呵呵一笑,從來不去管教她。還覺得她這樣的性子好。至于姜清萱和姜清云,他是很少在意的。 這些年他被孟姨娘籠絡的心里也確實只有他們母子女三個人,旁的人都不怎么放在心上。 不過現在聽姜老太太這樣一說,他就覺得深以為然。 他也明白母親以前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后來也是因為祖父丟了官職的緣故,這才一家人回到了甘州老家。但他知道母親在調養女孩兒的事上很有經驗。他的親meimei,姜老太太的親生女兒,現在就是宮里的惠妃,生了兩位公主。 于是他就說道:“總歸是兒子以前不懂得這些事,所以才耽誤了她們。不過好在現在母親來了,有您調、教她們,她們肯定都會有出息的?!?/br> 姜老太太喜歡聽這樣的話,面上帶了笑容。問了姜天佑府里有沒有教念書認字的女先生,教女工的繡娘,知道有女先生,不過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眾人都不怎么用心學,且還沒有教女紅的繡娘,她就皺著眉頭說道:“這如何使得?雖然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大戶人家的女眷都要掌中饋的,不認得字怎么成?這念書的事情一定要立個規矩。再有,要請個繡娘回來教她們女紅。這婦工可是頂頂要緊的?!?/br> 姜天佑應承了下來,說明兒就叫人去請。 姜老太太想了想,又說道:“明兒你讓人往宮里遞個牌子罷。我也好些年沒看到秀兒了,心里很想念她。這次過來我還給她帶了紅棗和牛rou干,她以前最喜歡吃了?!?/br> 秀兒就是姜惠妃。她閨名姜蘊秀。 姜天佑也應了。又聽到姜老太太在說著:“等見了秀兒,我同她說一說,看能不能請個宮里的教養嬤嬤來教一教咱們家的這幾位姑娘禮儀上的事?!?/br> 若由宮里的教養嬤嬤來教姜家的女孩兒那可是再好也沒有的了。傳了出去,旁人不但要艷羨,肯定也想聘娶這樣的一個兒媳婦回去。而且肯定都是高門大戶的人家。 姜天佑滿心歡喜,心里越發的信服起姜老太太來。 母子兩個人又說了一會兒閑話,姜老太太就提到了來的時候在太原府郊外遇到強盜的事:“......那個時候若不是得那位大都督出手相助,只怕母親那個時候已經死了,如何還能見到你?明日你叫人備一份厚禮,過兩日我親自登門,去見見那位大都督家里的女眷,重重的謝一謝她們?!?/br> 姜老太太心里打的主意其實很好。 崔季陵救了她們,于情于理她確實都該親自登門去謝一謝的。不過最重要的,她還是想借著這件事和崔家攀攀關系。 那可是大都督,管著天下的兵馬,手中是很有實權的。還是靖寧候。而且姜天佑現在所在的京衛指揮使司是直接歸大都督府轄制的。崔季陵可以說是姜天佑的頂頭上司了,肯定要同他搞好關系,對往后姜天佑的官職升遷都有幫助。 姜天佑卻不明白姜老太太的這份苦心。反倒聽到是崔季陵出手救了她們之后,臉上先是震驚的神情,后來就是愁苦的神情。 他心里既感激崔季陵救了姜老太太等人,但是欠了崔季陵一份這樣大的人情,他還是很不樂意的。 往后再見了崔季陵,該怎么樣對待他?還要對他說感謝的話。 只要想一想那個場景他就覺得受不了。 他就同姜老太太說道:“母親,不瞞你說,這個崔季陵,其實我是很看不慣他的。想必你已經見過他了吧?長的白白凈凈的,又清瘦,哪里有武將的樣子。他先前只是寧王府里的長史。也就只能算是個寧王府里的管家,替寧王處理一些和朝廷有關的瑣碎事,日日拿筆桿子的一個清瘦文人罷了。他的meimei是寧王第三個兒子的妾室?!?/br> 說到這里,他聲音壓低了一些:“您也知道,現在的這位爺原是庶出,還不得王爺的喜歡。后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這個崔季陵竟然投筆從戎,統兵打仗的時候次次身先士卒,就跟不要命了一般。倒是很打了好幾次大勝仗。后來王爺仙去了,他竟然用了手段殺了世子,扶持現在的這位爺做了寧王。后來的事想必您都知道了,這位爺攻下京城,做了皇上,發妻也死了,就扶了崔季陵的meimei做皇后。崔季陵竟然就做了大都督,還封了靖寧候的爵位。但其實我們這些武將心里都不大瞧得上他的,覺得他只是個小白臉。也就是皇上偏信他,才會讓他做了大都督。若不然,他算得什么?都未必打得過我們的?!?/br> ☆、第15章 夜半閑話 姜清婉和姚氏正坐在西廂房的臨窗木炕上說話。 先前姜清婉和姚氏拜辭姜老太太,出門之后姚氏原是要回留香園的,但被姜清婉拉到了西廂房來坐。還叫個小丫鬟在門口看著,等老爺出來的時候就叫她們。 小丫鬟應了一聲,盡職盡守的站在門口看著。 姚氏就問姜清婉:“婉婉,你是不是有什么話要對我說?” 不然為什么不讓她走,一定要拉她過來? 姜清婉只笑,不說話,拉著姚氏看西廂房里面各處。 先前姜清婉跟姜老太太說想跟她住在一起,早晚陪伴她,姜老太太很高興,立刻就叫了幾個丫鬟婆子把西廂房收拾出來。又叫了丫鬟婆子去碧梧院里面將孟姨娘給姜清婉備好的衣裳首飾,錦褥床帳都搬過來。 這些丫鬟婆子手腳倒是很快,都已經收拾好了。 一明兩暗三間屋子,也沒有用槅扇門隔開。中間是個小小巧巧的明間,左手邊做了書房,用一架透雕葡萄紋的花罩隔開,上面掛了米黃色的簾幔紗帳。右手邊有一架紫檀木座繡折枝玉蘭鳥雀的屏風,繞過屏風,就能看到一張小小的填漆床。上面懸了粉色的綢帳。 地方雖然不大,遠比不上她上輩子的閨房,可好歹比她在浣衣局時的屋子要好。 在浣衣局的時候她都沒有單獨的屋子。一間逼仄的屋子,一條大通鋪,好幾個人睡在一起。夏天的時候,屋子里還會有一股子酸臭味。 所以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好了。 小丫鬟用填漆茶盤捧了茶上來,姜清婉就和姚氏坐著喝茶聊天,偶爾轉過頭看一眼窗外。 院子里有一棵玉蘭樹。玉蘭花初春的時候就會開,潔白如雪的花朵綻放在枝頭,幽香陣陣。等到花落了,葉子才會生出來。倒是跟傳說中的彼岸花一樣,花葉永不相見。 現在已經是暮春時分,玉蘭花早就開過,枝頭都是碧綠的葉片。微涼的夜風吹過的時候,可以看到葉子在枝干上輕輕的搖擺著。 上房的槅扇門還是關著的。不過透過糊在槅扇上的高麗紙,能看到里面燈燭熒煌,十分明亮。 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說些什么話,都過了這么些時候還沒有說完。 姜老太太還是在和姜天佑說崔季陵的事:“我在甘州的時候也聽人說起過,寧王軍中有個人,既是謀士,又是元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說的就是這位崔侯爺吧?說句大不敬的話,若沒有這位崔侯爺,皇帝的位子未必能輪到現在的這位皇上來坐。從古到今,你聽說過有王爺打到京城,做了皇帝的嗎?這可是頭一份。照我看,這位崔侯爺本事是盡有的,你心中不可這樣的輕視他。要知道現在他的爵位比你高,還是大都督,你只是他的下屬,若真惹惱了他,往后會有你的好果子吃?往后再不可如此了?!?/br> 語氣很嚴肅,姜天佑只得應了下來。 母子兩個人又說了一會子閑話,眼見已經到二更天氣了,姜天佑就起身拜辭。 姜老太太知道他明天還要到京衛指揮使司去應卯當值,就沒有留他,叫桃葉去開門送她。 桃葉應了一聲,走過去開了槅扇門,正要轉過身去請姜天佑,就看到姜清婉和姚氏從西廂房走了出來。 “父親?!苯逋駥煊忧バ卸Y,面上帶著得體的微笑,“您要回去了?” 就叫小丫鬟去點一盞燈籠過來,送姜天佑回去:“今夜沒有月色,路上黑。女兒讓人提著燈籠給您在前面照路?!?/br> 今兒是初三,上弦月,這個時候早就下山了。雖然有星子,但星光也不足以照亮路。 姜天佑見姜清婉竟然這樣體貼的叫丫鬟提著燈籠給他照路,想想自己以前是很少想起過這個女兒的,看著她的目光不由的就有幾分愧疚起來。 正要說話,這時桃葉扶著姜老太太過來,看到姚氏還在,就問她:“你還沒有回去?” 姚氏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姜清婉就笑著回道:“剛剛是我拉了母親過來跟我說話,沒想到一說就說到了這個時候。還是小丫鬟過來跟我說老爺要回去了,我一看外面,才知道已經是二更的時候了。見天色黑,就叫小丫鬟點一盞燈籠過來送父親回去?!?/br> 三言兩句就把事情給交代過去了。 小丫鬟這時已經點了一盞燈籠過來提過來。姜清婉一見,就說她:“太太也要回去,怎么不多點一盞拿給太太呢?” 叫小丫鬟再去點一盞燈籠過來。 小丫鬟應了一聲,轉身正要去,就聽姜老太太在開口說道:“不用去?!?/br> 又轉過頭跟姜天佑說話:“這些年你和婉姐兒她娘一直分隔兩地,彼此肯定也有很多話要說。今夜你就去留香園。你們兩個一起過去,一盞燈籠就夠了?!?/br> 畢竟是自己的丈夫,還常年分隔兩地,姚氏心里其實也是想要姜天佑去她那里的。但她臉皮薄,總是不好意思開口罷了。但沒有想到現在老太太竟然會主動提起這件事。 立時滿心歡喜。心中竟然還有些害羞,低下了頭去。 姜天佑卻是微怔。 在他的心里,姚氏雖然是他的妻子,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到她那里去歇宿。 都已經三十五六歲的人了,如何比得上年輕的姑娘呢?就是孟姨娘,在床第之間他有時候都會有些厭煩了,覺得沒有新鮮感。不過孟姨娘手段多,慣會小意溫存,他心里對她也有愧疚,所以縱然偶爾會和兩個年輕的通房丫鬟開開葷,但他心里到底還是最看重她的。 但現在既然母親都開口這樣說了,姜天佑也只得答應了下來。 看著他們兩個人走出了松鶴堂,小丫鬟關上了院門,姜老太太這才轉頭看了姜清婉一眼,似笑非笑的說道:“你特地的拉著你母親和你說話,其實就是想要你父親今夜去留香園罷?” 竟然被她看出來了。 姜清婉知道姜老太太是個精明的人,既然如此,索性不用隱瞞。便說道:“母親以前雖然有時會在我面前埋怨父親,可我知道她心中其實是很想念父親的。但她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說,我就想幫她一把?!?/br> 說到這里,笑著對姜老太太行禮:“今夜的事,還要多謝祖母成全,不然肯定成不了的?!?/br> 被姜老太太一指頭輕彈在了腦門上,笑罵道:“我就知道。你的這些小手段哪里能瞞得過我去?” 語氣卻是溫和的,并沒有要生氣的意思。 她喜歡聰明的孩子,可以接受姜清婉在她面前耍一些小心眼。但要愿意對她坦白,不能將她當傻子一樣的哄騙。 姜清婉笑著恭維了她兩句,隨后兩個人又說了幾句話,便各自回屋歇息。 雖然是第一天進京,心中也明白她和姚氏往后在這永昌伯府的日子只怕并不會太好過,但心里倒是平靜的。聽著外面夜風吹著樹葉的沙沙聲漸漸的就睡著了。 不過有人卻是睡不著的。 孟姨娘坐在羅漢床上,問站在她面前的丫鬟:“你說老爺去了留香園?” 這個丫鬟十七八歲的年紀,穿了一件天青色的掐牙背心,一張容長臉,相貌生的倒也俏麗。 她名叫芙蓉,是孟姨娘特地派遣在松鶴堂里的一個大丫鬟。自然是為她所用,老太太屋里若有任何動靜,就要來告訴她的。 芙蓉點了點頭,說了姜天佑和姜老太太關著門說了好一會兒話,然后出來的時候太太和三姑娘正好從旁邊的西廂房里出來,老太太就叫老爺今夜去留香園的話。 孟姨娘聽了冷笑。 姜清婉哪里是拉著姚氏要跟她說話,分明就是特意的留姚氏下來等老爺,好最后讓老爺到姚氏那里去歇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