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澆完了水,將木桶運回來擺在樹林里,避免被陽關照射之后朽壞,再用竹筒替換接水,周敏站在旁邊的空地上打量著一家人這幾個月的成果,心情不由舒暢起來。 弄完了之后,兩人就打算回去了。但周敏之前取水的時候便發現了,這一片被燒過的荒坡上,別的植物都還沒有復蘇,但已經有不少蕨類在這里扎根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當地叫做苦蕨菜的一種。這會兒才抽出嫩嫩的苔,葉片還沒有長開,卷在一起形成一個灰撲撲的突起。 別看這東西看著不起眼,名字聽起來也讓人不想奉陪,但只要處理得宜,味道卻是不錯。 所以周敏便打算掐一些回去。 石頭對她的這種行為非常不解。對他來說,白米飯和rou才是好東西,這些漫山遍野都是的野菜,反倒沒什么好在意的。不是日子過不下去,村里也很少有人會去吃他們。所以見周敏如此興奮,自然難以理解。 不過不理解不要緊,只要照著做就是了。反正周敏要蕨菜,他只要幫忙去掐就可以了。 兩人一起動手,再加上這里的苦蕨菜數量著實不少,到最后竟然弄到了一大捆。主要是石頭太實誠了,覺得既然要摘,那就多多益善,結果就成了這樣。 然后就輪到周敏犯愁了,這么多,扔了可惜,但吃——一家人就算連著吃一個星期,估計也吃不了那么多吧? 后世周敏倒是聽說過蕨根粉,但那是用地下挖出來的陳年蕨根熬成的,這種新鮮水嫩的蕨菜根本沒用。她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將這些蕨菜都泡起來。 萬山村這里的泡菜,應該叫做酸菜。 做法非常簡單,將生菜洗凈之后,放在燒得guntang的熱水里汆一下,不需要煮得熟透,只要表面燙死了就可以。然后將之封入壇子里,用一塊石頭壓住,如果有之前的酸湯水最好,沒有就把煮菜的水倒進去,然后密封發酵,過個十幾天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無論是用來炒菜還是涼拌,滋味都是一等一的好。 所以回家之后,周敏就開始收拾蕨菜了。因為蕨菜表面有一層細絨毛,所以她直接拿井邊去反復清洗,將能夠除去的部分沖掉,剩下的也就沒什么大礙了。 接下倆的工作則是由安氏接手,畢竟她做這些小菜是最拿手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生活又重新規律了下來,每天上山去看看地里的莊稼,然后繼續在旁邊開墾新的土地,時不時從山林里發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帶回家,日子過得忙碌而踏實。 轉眼就到了五月初五,端陽節。 安氏一大早起來,就去河邊采了菖蒲和艾草回來掛在門口,周敏則是將昨晚和好的面拿出來,預備蒸饅頭。 她本來是要蒸包子的,但沒有新鮮rou,素菜包子她并不覺得自己能做得好吃,只能罷了。反正饅頭吃著還扛餓,要是嫌口味單一,再炒菜就是了。 等她將面揉好切塊,石頭也已經燒好了火,將鍋架在了爐子上。周敏連忙交代,“石頭,放點雞蛋在下頭,等饅頭蒸好,雞蛋也就熟了,省得再費一道火?!?/br> 石頭應聲去拿雞蛋,但走了幾步,又回頭問她,“阿姐,煮幾個?” 雖然周敏一早就說過那些雞算是他的,生下來的蛋也由他處置,但除非是安氏或者周敏做,否則石頭平時自己不會多吃一個雞蛋。拿去鎮上賣也好,用來孵小雞也好,吃掉也好,全部聽憑安排。 周敏想了想,道,“今天過節,不用節省,一個人三個?!?/br> 再熬點粥,就著饅頭,雞蛋和咸菜,早上這頓飯也就可以稱得上豐富了。 石頭將雞蛋放進鍋里,加了水蓋上蓋子,沒一會兒水就開了。周敏在鍋里放上一個鐵絲扭出來的三腳架,然后將擺滿了饅頭的籠屜放進去,再放好蓋子開始蒸,二十分鐘左右,饅頭和雞蛋就都熟了。 面粉不是頂好的那種,本來就帶著一點灰色,蒸出來的饅頭自然也就不是街上賣的那種雪白的顏色,但味道卻半點都不差。周敏夾了一個給石頭“試試熟了沒有”,結果他幾口就下肚了,臉上還帶著幾分意猶未盡之意。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別說石頭,就是周敏自己,一頓飯不吃三碗都打不住。畢竟他們每天都要上山下地,做的是體力活,消耗自然不是城市白領能夠比擬的,胃口當然也更大。 前兩天安氏才說過,家里的米已經快不夠吃了。 那還是跟冬嬸家賒來的呢。雖然冬嬸說過好幾次不用還,但周敏卻不可能真的厚顏答應。她的打算是等土豆熟了之后用土豆去還,這樣冬嬸家也能換個口味,明年的種子也就有了。 這些土豆,周敏寄予厚望,是打算等村里人看到收成之后,賣種子給他們的。價錢會比縣城里更便宜一點,用米來換也可以,而且不用大老遠的跑去買,想來會有不少人感興趣。玉米也是一樣,不過成熟要等到七八月份,暫且不提。 好在剩下的米再堅持一個月應該沒問題,到時候土豆也就應該成熟了。 饅頭這種新產品得到了一家人的一致贊譽,周敏蒸得已經不少了,卻還是吃了個干干凈凈。就連石頭也難得一見的靠在墻板上,露出幾分饜足之后懶洋洋的神態,撫著肚皮不愿意動彈。 周敏將最后一口粥喝下去,拿起放在旁邊還沒剝開的雞蛋遞給他,“再吃個雞蛋?” 石頭有點動心。雖然說吃飽了,但一個雞蛋總是有地方塞下去的。然而一人三個雞蛋,這是周敏的份,他吃了,周敏自然就少了。所以石頭猶豫了一下,還是搖頭。 周敏直接把雞蛋塞進了他手里,“拿著吧,我吃不下了?!币娛^要推,又道,“再說雞蛋又不是沒有了,要吃明天再煮就是?!?/br> 雖然知道明天多半不會再煮雞蛋,但石頭卻還是接了過去。 他有點慚愧——要阿姐讓出吃的給自己,又有點歡喜——阿姐只給了自己。 懷著這種矛盾的心情,石頭將這最后一個雞蛋吃了下去。因為已經吃飽了,不用著急,所以他吃得那叫一個細嚼慢咽,好像能從這簡單的雞蛋里品出山珍海味的滋味來似的。 吃飯的時候,天上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早上已經上過一次山,周敏便決定今天暫時休息。 去冬嬸家串門的時候,發現冬嬸竟然在綁粽子,周敏不由十分驚奇。因為村子里好像沒有哪家種糯米,她本來以為粽子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才買了面粉回來蒸饅頭,卻沒想到,完全是自己想差了。 因為冬嬸面前細篩子里盛著的,分明是黃黍米。這種米跟糯米一樣有粘性,吃起來口感也很不錯,用來包粽子完全沒問題。最關鍵的是,村子里不少人家都種。 知道是自己鬧了個烏龍,周敏便對冬嬸道,“差點忘了今天還要包粽子。嬸嬸疼我,借我點兒米,回頭就去弄?!?/br> “別回頭了?!倍瑡鹦Φ?,“你就是有了米,這粽葉也不是一時就能得的。我早想到你們家不會準備,這里已經有你們的份了。在這兒給我幫忙包完,回頭煮熟了送你一半?!?/br> “用不了一半?!敝苊暨B忙道,“給我兩提就可以了?!?/br> 冬嬸包的粽子,十個捆在一起作一提,兩提就是二十個,足夠一家人吃一頓,周敏自然不會貪心。 所以到了下午,周敏就提了兩串粽子回家。有了粽子,晚飯自然不用做了,至于下粽子的東西,周敏,直接將自己之前蜜漬的杜鵑花和槐花取了出來。粽子在里面滾一圈,吃起來又香又甜,還帶著一股鮮花的氣息。當然,這樣的好東西,少不得又分出一些送去了冬嬸家。 …… 過了端午就該插秧了,田里堆了肥之后重新平整過一次,起了寬壟,之前插下去的秧苗已經長到了巴掌那么長,□□之后扎成把,散亂的丟進田里,然后就可以夏天開始插了。 水稻要插得又快又整齊才好。這當然不是強迫癥患者疾病爆發,而是因為等到水稻成熟收獲的時候,如果長得十分整齊,那么鐮刀下去,刷刷刷機留能割下來一片。但如果參差不齊,那就會大大耽誤收獲的速度。 所以最優秀的莊稼把式,插出來的秧苗,那就跟國慶大閱兵的軍隊似的,橫看豎看斜看都在同一條線上。 普通人做不到這樣的神乎其技,也有自己的辦法。在開始插秧之前,冬叔和齊老三兩人在田的兩邊拉了一條線,眾人就比著這一條線插秧,大致上總不會相差太多。等到距離遠了,再將線往前挪一下。 插秧的速度要比之前育苗快得多,所以當然不可能再坐著小板凳慢工出細活,對于每個人的腰力都是個巨大的考驗。如此忙上一天,整個人就會感覺站都站不直。哪怕經驗再豐富,這一點都是免不了的。 萬山村的水田不算多,平攤到每家每戶,也就是忙個幾天就能完事了。聽說南方那些全是水田的地方,當地的人多少都有點兒佝僂腰的毛病,就是因為插秧插出來的。 不過周敏對這種不知道來源的傳說持懷疑態度。 插秧對于萬山村的孩子們來說,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因為它好像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在這之前,漫山遍野都是鮮花盛放,但在這之后,那些開放的花朵盡數凋零,而山上的各種野果則是陸續成熟。 對孩子們而言,大山著實是一片取之不盡的寶庫,里面藏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足夠他們撒歡一整個夏天。這也是山里的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了。 周敏和石頭,論年齡的話,勉強還能蹭在孩子堆里,但實際上,兩人都已經是半個勞力,已經開始為地里的收成cao心,自然就少了時間去尋摸這些吃的。 周密自己倒是無所謂,反正作為成年人,雖然她承認自己仍舊重視口腹之欲,但不至于像小孩子一樣看到什么就饞。如果上山的路上能碰到好吃的,她也不會放過,但不至于專門去找。 但石頭卻不一樣,雖然每天的飯不少吃,但肚子里卻好像總也塞不滿,對這些能吃的東西,自然也非常感興趣。 反正現在地不多,也算不得太忙,不耽誤事的情況下,周敏索性讓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不過事實證明,周敏實在是小看了石頭。他雖然嘴饞,但卻并不吃獨食,不管找到什么東西,都會帶回來跟周敏一起分享。這樣一來,周敏也能一飽口福,自然更不會阻攔他了。 水稻種下去之后不久,就到了雨季。 在雨季到來之前,周敏機智的將地里的白菜給全部收了起來,只在地里留下三四株,用來育種。否則每次種菜都要去縣城買種子,太麻煩了。村子里都是自家留種。 因為澆了很多泉水下去,這些白菜吃起來更加香甜,周敏將其中大部分都送去了鎮上邱家,又換了幾十個大錢回來。 從鎮上回來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 天簡直像是漏了個窟窿,一天到晚嘩啦啦的下雨。周敏連上山取水澆灌作物都省了,畢竟這種下法,不澇著就算好事了,再澆水決不可取。每天大部分時候都待在家里無所事事,周敏就把丟下很久的女紅又撿起來做了一下。 這么長時間,她的技術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一件像樣的東西都沒做出來,也著實令人嗟嘆。 不過,在安氏看來,這不過是因為周敏的心思沒放在這上面罷了。 她對此自然是有些不滿的,但面對周敏這個孩子,她又擺不出母親和長輩的款來,就連教訓她,也覺得有些底氣不足,索性就隨她去了。反正等到要用的那一天,她自然會知道女紅的重要性,到時候沉下心來學,也不遲。 雨一下起來,地里的雜草也跟瘋了一樣的長。 所以雨水稍微一停,村民們便立刻抓緊時間到地里去除草,免得它們將營養都吸走,地里的莊稼反而長不好。 不過齊家的地不多,倒也不算特別著急,有的是時間將那幾畝地從頭到尾細細的鋤一遍。而地里的草收拾起來,還可以拿回來喂兔子,倒是十分實惠。 兩個月時間過去,那八只小兔子活下來七只,每天要消耗的草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量,而石頭卻還打算趁著天氣不算太熱,再配種一次。 經過半年時間,現在齊家的雞舍和兔舍里顯得非常熱鬧,每次路過的時候,都能夠聽見小動物們發出的各種聲音,而每天早上,周敏也都能夠聽著雞鳴聲起床。 下雨除了令人討厭,讓地里的雜草長得更猖獗之外,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地里的作物快要到了掛漿的時候,下雨水分足,這漿水才足夠飽滿,收回來的莊稼自然也更多。除此之外,雨后也是山里各種蘑菇冒出頭的時候,村里的孩子們提著籃子進山,往往都能帶回來滿滿一籃子各色蘑菇。 在齊家,采蘑菇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自然落到了石頭身上。 雖然兩人一起經常行動,但周敏也不能不承認,石頭對這片山的了解遠勝自己,而且在山里行動也比自己更靈活。這種差事交給他,是最合適不過的。 于是在這段時間里,齊家隔兩天就能吃上一頓蘑菇。 周敏最喜歡的是一種掰開之后會滲出奶白色漿液的蘑菇,這種漿液生的時候嘗起來會讓舌頭發麻,但做熟了之后,味道卻是非常好,令人百吃不厭。 炒蘑菇煮蘑菇燉蘑菇……周敏甚至還特意讓齊老三宰了一只雞來搭配。 但再好吃的東西,除了白米飯之外,這么頻繁的吃都容易膩。 好在雨季也差不多結束了。 第34章 豐收的喜悅 周敏家的土豆成熟了。 原本長得十分茂盛的土豆苗逐漸干枯, 只剩下幾根光禿禿的桿,夾雜在已經長起來的玉米地里,顯得非常刺眼睛。 在這些苗完全枯死之前, 周敏背著背簍去將剩下的綠葉都割了下來。 上回的菜賣完了之后,周敏也沒有把錢攢著, 而是轉頭就買了一頭豬仔。村子里有人養母豬, 豬仔通常都是村民們捉去養, 周敏早就提前打招呼定下, 上個月生的豬仔,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可以捉回來了。 養個四五個月,等到過年的時候, 也就應該上了膘,可以宰殺年豬了。 而養豬需要消耗的野菜和糧食,可不是幾只兔子能夠比得上的, 必須要提前準備。這種土豆的葉苗它也一樣吃, 自然不能浪費,統統都要收回來。 而后選在一個大晴天, 齊家全家人一起上陣, 去收土豆。 此前一直不被周敏允許下地的齊老三終于被解了禁令, 于是成為了這一次挖土豆的主力, 負責用大鋤頭將土豆挖出來。而安氏排在他身后, 負責用小鋤頭將他挖過的地方細細的掏一次, 以免遺漏了土豆。 ——周敏這是從之前石頭去別家地里散山藥的事情里吸取的教訓, 雖說那么大一塊地,多少總會遺漏一些,但盡量收得干凈一點,不留給撿便宜的人,不是更好? 尤其她這些土豆將來可都是要賣給村里人的,要是人家自己到地里來扒拉一下就能找到,誰還會買? 才出了幾天的太陽,地表的水分都被蒸發得差不多了,鋤頭輕輕一拍,泥土便都碎了,圓滾滾的土豆堆在一起,周敏和石頭就端著撮箕跟在后面,將土豆拾起來。 因為齊家沒有任何畜力可以幫忙,所以這些土豆撿起來之后,都是裝進挑籮背簍里,裝滿之后就先送回家去,然后再回來繼續。 本來按照周敏的安排,齊老三抬挑籮,她和安氏背背簍,石頭就留在這里繼續撿土豆,順便看守東西。但第一次裝滿了之后,石頭卻死活不肯答應,非要搶著去送土豆,讓周敏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