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皇帝是怎么選妃的,可以透露一下嗎?] [功臣勛貴外戚。]她回復,[也有皇帝看上的民間女子,多為貌美者。] 不停有人問問題,林聲晚無法一一回復,只得在樓里留言,[大家提出的問題,我都會慢慢講到,不要急。] 一時間,這個帖子蓋起了近百棟樓——不管什么人,對富貴人家的生活總存有一份好奇,而古代富貴人家的生活?那更好奇了!前幾年北緯周公子大戰易燁卿透露出的“上流社會”讓天涯群眾們看得實在不過癮,林聲晚所說的如同古代版上流社會一般,大家想知道她們是如何社交、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家具、說什么話。當然,他們不會以為樓主真從古代穿越過來,這位“聲聲慢”mm,想來應該是某歷史系專門研究唐史的學生,只是她的話太肯定太有代入感,讓人不知不覺忽略這個問題。 忙到晚上,林聲晚連“唐朝女孩的穿衣打扮”都沒說完,期間不停被人打斷,還好有個[只看主樓]按鈕,不然她恐怕連自己的樓也找不到,直到楊嬸來做飯,她才疲憊地揉揉自己的眼睛,和網友們說再見。 然而離開電腦的她沒想到,這個帖子火得出人意料,一夜之間出現好幾個相似的聯動貼《生活在宋朝的體驗》、《我在秦朝是怎么生存的》……,可惜這些帖子差不多照搬網上的文獻,絲毫沒有聲聲慢身如其境的體驗,反過來倒為《唐朝》帖子增加熱度,其中就有李時,他是一名歷史系學生,本科學的西方歷史,但對華國特別是盛唐的歷史十分感興趣,無所事事時也會逛一逛海角論壇,看到這個熱帖標題,他來了興趣。 這位樓主所說的許多細節沒有出現在史書上,但按照他所學過的歷史稍微腦補一下,就會發現樓主說的基本上有所根據,她隨口說了句邢窯瓷器的花瓶名字,盡管沒在網上找到,李時卻在圖書館里尋找西安附近地方志時留意過,有一個小村建造邢窯,出產的正是類似的花瓶模樣。這本地方志只在他們學校圖書館有,憑借書證登記后才能借走,他看到這條線索猛地回想起來,在線詢問圖書管理員關于這本書的訂閱記錄——最近三年,只有他一人借過。 諸如此類的細節比比皆是,樓主說有一年大旱,她住在自家莊園里,農人們要到山上挑水,十分辛苦,李時注意到那座山的名字,正好有個老同學住在西安那邊,將信將疑地打電話問起,對方竟然說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那輩,山里的確有口井,十幾年來水位下移,早已經不出水了,這事也是聽老人說的,他并沒有在意,李時問起想了半天才想起來,至于還有誰知道,對方肯定地說,“村里的老人們或許了解?!?/br> 難道樓主住在西安?這也不是沒可能,可是調查那么多文獻資料,就是為了到海角論壇炫耀一下? 李時總覺得奇奇怪怪。 向他這樣的歷史專業人士并不少,他們或多或少按照自己的知識儲備解讀這個帖子,詫異地發現樓主說的大多都是有所依據的,哪怕沒有文獻資料證明的部分,也沒有文獻資料可以反駁,混跡在海角論壇的歷史專業人士不少,他們好奇心一起,開新樓逐字逐句地為樓主的話找文獻資料佐證,一連開了好幾個聯動貼,險些驚呆圍觀群眾。 [有必要嗎?]大家哭笑不得,[當看個樂子不行嗎?] [老實說,你們是不是有點認真過頭了?] [等等,你們的意思是,樓主說的都是真的?我還以為是她在史料基礎上編造的?。?/br> [這得查多少文獻啊,我去,東南西北的文獻資料都有,還有村里的地方志,島國的博物館圖錄,論文,考古資料……我驚呆了。] [有很多文獻都是不外傳借不到的,問題來了,樓主怎么找到的?細思極恐Σ(゜゜)] [細思極恐Σ(゜゜)+1] [港真,這不會是個騙局吧?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詭異的氣息。] 然而,林聲晚關掉電腦后繼續做作業,絲毫沒有察覺到論壇的驚濤駭浪。 第二天當她登陸論壇,簡直目瞪口呆。 ※、22.《清平調》 林聲晚萬萬沒想到, 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帖子,居然能蓋上那么多層樓, 甚至整個海角雜談板塊首頁都被相關的帖子所占據, 此外, 還不斷有人站短她, 其中好幾家專賣唐制漢服、珠釵發簪的淘寶店甚至想出錢讓她打廣告——這走勢不對??! 盯著電腦屏幕發了會兒呆, 她果斷地關上海角論壇, 打算等網友們冷靜下來再出現, 隨后打開a站, 研究一番錄音軟件和音樂專欄, 她纏上古箏假甲, 試彈一曲, 練練手感,發到網上的第一首詩歌她不打算出風頭,所以選的一首現成的《清平調》。 李白的清平調是七言樂府詩歌,盡管詞不一樣,但曲調固定, 她用自己的話——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中古漢語念一遍, 不禁感嘆這位大詩人的才氣, 林聲晚關緊房門和窗戶,坐到古箏前, 指尖輕動, 樂聲如流水般潺潺動人。 她試唱幾遍, 找到感覺后用昨天買的麥克風錄下, 連接錄了三次,得到三個有著細微差別的版本。如此她還不太滿意,打電話請陶淺幫忙找人做后期,報酬好商量,并將一個最滿意的母帶用郵箱發送過去。 陶淺收到郵件后,不禁好奇地下載附件點開,音質不太好,應該不是在專業錄音棚里錄的,然而古箏的曲調她卻從沒聽過——難道是自己寫的?——而聽到歌聲,她眨眨眼睛,有些困惑。 這是哪一省的方言? 她又讀一遍郵件內容,林聲晚說的很清楚,這首歌是李白的《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那首,陶淺不禁樂了,你家《清平調》長這樣? 笑歸笑,答應人家的事得做到,她作為cosplay圈少見的專業女攝影師,手頭上有不少圈內人脈,正好她曾經結識過兩位古風音樂社團的成員——古風音樂社團和cosplay圈關聯緊密,不少歌曲海報乃至mv都是找coser做的,他從企鵝號里翻出這兩位成員的賬號,先找一位名氣小的問問,被客客氣氣地拒絕,抱著一絲希望問問圈內知名的古風歌手,對方說社團有后期成員,但想先聽一聽母帶。 “不用做得很好,她只是發到網上玩玩,”她轉告林聲晚的話,“背景雜音什么的去掉就行?!?/br> 把歌發過去后,正好工作室來了位顧客,陶淺這個攝影師責無旁貸地上去拍攝,兩個小時過后,才精疲力盡地回到自己辦公室里休息。 說是辦公室,其實更像雜物房,除卻角落的一座米色沙發,其它地方堆滿漫畫、小說、攝影設備和游戲光盤,往上一吹就能抖落出一層灰,她一頭栽進沙發里閉目養神片刻,方坐到電腦面前。 沒曾想一打開企鵝,音響頓時傳來無數個“滴滴滴滴”,好像足有幾百人找她一般,嚇得她趕緊叉掉,愣了一會兒,才重新打開。 “清平調?也是古風歌曲?那我們社團接不了?!?/br> “等等,這曲子誰譜的?” “我靠這發音厲害啊?!?/br> “人呢人呢,姐們唱歌這人你認識嗎?” “回話回話回個話啊?!?/br> 陶淺是真不懂這群搞音樂的,她滿肚子疑惑幾乎要從臉上蹦出來,喵喵喵?這歌很好聽嗎?我怎么不覺得呢? “是我一個好朋友,”臨到嘴上她突然想起保密協議,話到口邊轉了個口風,輕描淡寫地回答,“怎么?唱得很好?” “怎么說呢,”葛樂白點擊重放按鈕,斟酌著詞句對她這個外行人解釋,“我們做古風歌曲的,古風古風,古風到底是什么,誰都沒辦法說清,現在我們圈里挺亂,大家都是愛好……”他握住手邊大茶杯喝一口水,繼續打字,“你朋友這個古風,很獨特?!?/br> 最初做古風歌曲的這一批人,一開始都是懷著對它的熱愛,目的很單純。期間為了追求古韻,葛樂白查過不少資料,發現完全復古根本不可能,因為這些音樂早已沉寂在歷史長河之中——這不是他們可以做到的,要靠考古學家這些專業人士。而且就算拿出來,放到現代也未必會有人欣賞,畢竟時代的審美不同了。 陶淺這首歌的出現,讓他非常驚訝。雖然只有一架古箏,可流轉的曲調,與現代流行音樂、與島國音樂迥然不同,聽到它,會聯想起陽關三疊、梅花三弄這些古曲,而那幾乎聽不懂卻自成韻腳的歌詞,說句老實話,簡直不像這個時代的產物。 放在網上或許沒多少人欣賞,但不能以此否定它的價值。聽完這首歌,葛樂白靈光一閃,腦中涌現出許多將這曲調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的片段,只要略一修改,便是幾首好歌。 “你有她的企鵝號嗎?”他催促著問,“聯系電話?” 陶淺詢問林聲晚后,將她新申請的企鵝號發給葛樂白。 林聲晚原以為他想要交流一下后期調音的事,沒想到對方第一句話居然是,“這首歌你賣不賣?” 有沒有搞錯?一開口就問賣不賣? 面對情商如此之低的人,她干脆利落地回復兩個字,“不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