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可能沒有演技、櫻桃唇、庶女桃夭、被迫成為太子寵臣、重生民國嬌小姐、生而為貓,我很快樂[快穿]、狗狗我啊,很幸福呀[快穿]、我穿回高二后決定躺平、上交天災基建系統后、全星際都在幫小皇帝破殼
她神色大窘,閉上眼睛裝睡,不管他怎么鬧她,堅決不吱聲。 他這回笑出聲了,給她掖好掙扎的時候弄亂的被子,放下帳簾。 銅鉤微微晃動,搖曳的燭影中,他俯身把她攬進懷里。 這么好的娘子,得抱著睡才能安心。 隔著一層礙事的被褥也要抱。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裴英娘就醒了。 翻身一看,床榻旁邊空落落的,李旦已經起身出去了。他的錦被蓋在她腳上,壓著她的被褥,防止她睡著時迷迷糊糊踢被子。 窗前的杏花落了一地,忍冬拿著小笤帚小心翼翼掃走花瓣,聽見層層錦帳里頭有動靜,出去催熱水。 不一會兒半夏端著銅盆、澡豆、牙粉進來,服侍裴英娘晨起。 她漱口洗臉,坐在梳洗床里等著瓊娘為她梳髻。 瓊娘捧著花釵、鳳首步搖簪子,讓她挑選。 她打了個哈欠,“梳個牡丹髻好了?!?/br> 牡丹髻是她讓瓊娘比照著時下的男式發髻和女式發髻發明的新式樣,頭發全部攏起,盤至頭頂,以彩絳纏縛,發髻形狀像暮春時盛開的牡丹花。 牡丹髻簡練整潔,高貴典雅,不必簪環裝飾,只需要在發髻上戴幾朵珠花,簪一朵新鮮花卉就行。 瓊娘笑瞇瞇道:“今天娘子要進宮拜見二圣,還是穿翟衣,戴花釵罷?!?/br> 裴英娘怔愣片刻,不是說好三天后進宮么? 剛好李旦掀簾走進東間,高大的身影落進銅鏡里,她叫住他,看著鏡子,“郎君,今天要進宮?” 當著一屋子婢女的面,隔了半間屋子,不好意思大聲叫他阿兄。 一聲郎君喊出口,房里霎時靜了一靜,屋外的鳥鳴聲也變得渺遠。 李旦抬腳走到梳洗床前。 裴英娘沒回頭,兩人的視線在銅鏡里相接。 他掀唇微笑,藏在寬袍大袖里的手因為無法抑制的快樂而微微蜷起,“不急,用過朝食再出發?!?/br> 作者有話要說: 注明一下:開水菘菜的具體做法參考了某本專業菜譜書,沒有照搬,重新組織了一下語言。 明朝有種流行的高髻叫牡丹頭,文里說的牡丹髻有點像它。 第137章 一碗冒著絲絲甜香的藥羹送到跟前。 裴英娘接過碗, 認命的一口口喝完, 不然李旦又要親自動手喂她喝。 其實藥羹挺好喝的, 酸酸甜甜, 苦澀味很淡, 像煮開的果汁。 她把一干二凈、不留一滴藥羹的碗翻過來給李旦看,“喝完啦?!?/br> 他表情嚴肅, 這才點頭示意半夏去廚下傳飯。 她嘆口氣,靠到他身上。 他坐得筆直,正好當個靠背。 “阿兄,我要喝多久???”她伸手揪他幞頭底下垂著的帛帶玩,“不會要天天喝吧?” 他垂眸看她, 明明知道她故意裝出天真模樣,撒嬌讓他心軟, 還是不自覺放輕聲音哄她,“先喝著, 等奉御下次為你診脈,我讓他換個方子?!?/br> 溫香軟玉主動往他懷里撲, 烏溜溜的眼睛盯著他看, 他哪能硬得下心腸。 因為要進宮,怕來回不方便, 朝食沒有湯水, 夫妻兩人并排而坐,食案上一道炙羊rou,一道燒鵝, 一道竹雞,一盤蒸鮮魚。另有四樣時鮮,兩盤茶食,兩盤果點,四盤蔓菁、腌菜。小碟子里盛著甜醬、豆豉、辣醬、芥末之類的調料。 李旦執筷子的手頓了一下,昨晚她說要做新鮮菜式,今早食案上的菜就換了一大半。 他夾起小碟子里薄如紙的羊rou片,蘸了些豆豉,細嚼慢咽,柔滑細嫩,沒有絲毫腥膻味。 確實比蒸煮的好吃。 至于時鮮,他慢條斯理,一筷子接一筷子,矜持地吃完一大半。 裴英娘默默記下他愛吃的。 李旦很少表達自己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一般只要他不主動開口表示反感,就是喜歡的意思了。 但是也有例外,他明明不愛吃甜,她以前遞給他的那些醍醐餅、紅綾餡餅之類的,全是甜膩膩的茶食,他一聲不吭都吃了。 好幾次看他事后一杯接一杯喝茶解膩,她才看出來他其實吃不了太甜的東西。 用過朝食,楊知恩那邊已經套好車。 說好三日后進宮,昨晚裴英娘連夜吩咐家奴往宮里送新鮮菜蔬。今早李治起床,吃到開水菘菜,果然喜歡,問清是她送的,等不及后日,直接放話,不僅催促李旦和她進宮,還把其他人也叫上。 圣人臨時突發奇想,誰敢抱怨?一個個從溫暖的被窩里翻身洗漱更衣,匆匆挑選好禮物,乘車趕往蓬萊宮,等著新婚夫妻進宮。 裴英娘和李旦不慌不忙。 今天她不能騎馬。知道她嫌棄乘車顛簸,半夏和忍冬往卷棚車里墊了一層又一層厚氈子,她上車后便往軟枕上一趴,伏榻瞌睡。 她最后還是沒換翟衣、花釵,穿一身尋常的鴨頭綠花綾半臂,縹色襦,杏黃裙,梳牡丹髻,耳畔墜鴉忽,腕上籠鑲金玉鐲,扣金臂釧,肩挽螺青色底蓮池鴛鴦織金披帛。 著裝家常,樣式簡單,但衣裙俱是上好衣料裁制的,細看之下可以看到裙褶間光華閃耀,如潺潺的水波,貴氣內蘊。 一般新婦拜見翁姑,心里必定七上八下的,她一點都不緊張,只當和平時進宮探望李治一樣——不,不一樣,這一次李治和武皇后肯定會頒下賞賜,其他宗室皇親都得有所表示,作為兄嫂的李賢夫婦和李顯夫婦也要送禮。 她也要回禮,但那是日后的事了,誰讓李旦是年紀最小的皇子呢? 先前舉行婚禮時,新婦送給宗族的的禮物早就送過了,婚禮后不必再送。 至于規矩什么的,她更不用擔心。 嫡幼子媳婦,只要不出大錯就夠了,用不著和身為宗婦繼承人的嗣子媳婦那樣端莊大方,面面俱到。 嗣子媳婦的日子委實難過,一個個都在苦汁子里泡著,不知泡到何年何月才能揚眉吐氣當掌家婦。頂著重重壓力就算了,但凡沒做到盡善盡美,就得被整個宗族的人挑剔。 太子妃裴氏這些年兢兢業業,友愛妯娌,孝順二圣,謙遜得體,溫柔勤謹,宮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連嚴厲的武皇后都挑不出她的不足來。 然而太子再三鬧出爭端,裴氏的隱忍辛苦,俱都是一場空。 眼下輪到房氏接裴氏的班,李賢不甘居于人后,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據說他已經多次當眾責怪房氏,怨她比不上裴氏識大局。 李旦不需要裴英娘為他掙一個王妃賢德恭順的虛名,他不稀罕。 裴英娘也沒打算效仿裴氏、房氏。 她神態放松,心態更放松,進宮的路上,靠著車廂軟榻上的錦緞軟枕打了個盹。 半夢半醒時聽見卷棚車慢慢停下來,金吾衛上前盤查。 李旦是嫡出皇子,又是新婚后第一次入宮,金吾衛笑著恭賀兩句,利利索索讓開道路。 沿著縱街一直往北,到含涼殿時,二圣端坐當中,李賢、房氏,李顯、趙觀音,李令月和薛紹都到了,陪坐左右。 內殿珠翠環繞,一進殿滿眼寶光閃耀,和武皇后來往比較多的宗室皇親們都來了。 沿著高高的石階拾級而上前,李旦伸出手。 裴英娘抬頭看他,意識到他要牽她走。 以前也常牽的。他個子高大,她小時候個頭只到他腰那兒,和他一起走路時很難跟上他的腳步,有時候走著走著就看不到他的人影了。 有一次她追得氣喘吁吁的,以為要跟丟了,走到前面一看,李旦站在臺階前,背對著等她,待她緩過氣,一言不發牽起她的手,帶她去內殿。 長大后就不讓他牽了。 現在成親了,他又要牽她…… 裴英娘想了想,還是把手遞過去了。 等他們進殿時,一屋子的人抿嘴看著他們笑。 手拉手進宮的少年夫妻,這份柔情蜜意,著實難得,任誰也說不出難聽的話。 李治和武皇后相視而笑,把兩人叫到跟前,細細端詳一番,“不錯?!?/br> 李旦甚少當眾感情外露,沉著平靜一如往昔,但眼角眉梢笑意縈繞,一望而知心情十分好。 裴英娘梳起婦人發式,五官樣貌還不脫少女氣,云鬢如漆,臉頰紅潤,眼神明澈有神,大大方方任眾人打量,氣色也很好。 李治心下稍寬,命人將早就準備好的寓意吉祥的賞賜搬出來,笑容慈愛,招手讓兩人上前,一手拉一個,正色道:“旦兒,十七年紀小,以后她有什么想不到的地方,你要多擔待幾分?!?/br> 等李旦點頭應承,又看著裴英娘說,“出閣以后就是大人,持家之道,為父教不了你,好生照拂好自己。旦兒交給你了,夫妻倆以后有商有量,互相謙讓,別急躁用事?!?/br> 她莞爾,恭敬道,“英娘明白?!?/br> 武皇后也說了些勉勵祝福之語,接著是跑來湊熱鬧的長輩們。 郎才女貌,一對璧人,天生地設之類的話聽了一耳朵,一一見過,禮物收了幾大車。 琉璃翡翠,寶石盆景,翠玉珠寶,大多是石榴、葡萄、蓮蓬、萱草、鴛鴦之類的樣式圖案,取多子多福之意。 其中淮南大長公主的禮物依然是一只鈿螺琵琶,裴英娘看到李令月悄悄撇了撇嘴。 千金大長公主送的禮物最為闊氣,其他人送金鈿是一副副送,她大手一揮,直接送了一箱子,雖然箱子不大,但是打開朱漆描金箱蓋,霎時光華折射,差點晃花裴英娘的眼睛。 當然李治和武皇后賞賜的禮物是最精致貴重的,其中一架琉璃嵌云母屏風,光是鑲嵌的夜明珠就有數十顆,沒人敢和帝后爭先。 人都見過了,李治打發走其他人,只留小夫妻倆、李賢夫婦、李顯夫婦和李令月夫婦陪著用膳。 裴英娘不得不同情一下千金大長公主他們,一大早突然被召進宮,陪坐半天,送了一堆禮物,說了一車吉祥話,午飯還沒吃呢,又被趕走了…… 李治召他們來,不會就是想讓她多收點禮物,多聽幾句夸贊吧? 飯菜食案陸陸續續送到殿前,李令月和裴英娘的坐席并排,特意挪到她身旁,小聲問,“八兄對你好不好?” 她抿嘴笑,李旦就坐在她旁邊,李令月問的話他聽得一清二楚,這叫她怎么答? 當然只能答好。 她余光看見李旦坐得更端正了些,點點頭。 李令月盯著裴英娘看了又看,確定她沒有言不由衷,“那就好,英娘,八兄要是敢欺負你,我幫你出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