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可能沒有演技、櫻桃唇、庶女桃夭、被迫成為太子寵臣、重生民國嬌小姐、生而為貓,我很快樂[快穿]、狗狗我啊,很幸福呀[快穿]、我穿回高二后決定躺平、上交天災基建系統后、全星際都在幫小皇帝破殼
殿外琵琶、箜篌、羌笛、羯鼓齊奏,教坊舞伎配合著悠揚的曲調,翩翩起舞。 李旦低頭,看著裴英娘,內殿燈火通明,她的臉像最上等的美玉,散發出淡淡的光澤。 “好?!?/br>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唱禮官的祝福禱告聲響徹大殿。 龜茲樂人們全神凝注,曲調驟然變得奔放密集,激昂熱烈。 席間眾人紛紛放下銀筷酒杯,肅然起敬。 明亮的火光中,千余名頭戴面具的舞者呼喝著奔入廣場,整齊的腳步聲震得席案上的酒杯不停打晃,聲震云霄。 儺戲開始了。 驅儺儀式盛大隆重。 青衣畫褲的是儺母,朱衣畫褲的是儺翁,二人裝扮成鬼神。其余一千多人是儺鬼。 儺鬼們手舞足蹈,動作夸張詭異。 這是在表現驅趕疫病、惡鬼,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順遂平安。 “令月,十七……”李治下意識看向身邊。 往年每次儺戲開演,兩個小娘子都會嚇得瑟瑟發抖,撲進他懷里撒嬌。 他一手一個,摟著姐妹倆,安慰哄勸,兩人才敢大著膽子繼續觀看驅儺儀式??吹胶ε碌牡胤?,又一頭鉆進他的袖子里。 依偎著強大的父親,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抬起袖子,禮服寬大的幾層袖衫掃過席案,但并沒有人順勢抓著他的袖子躲到他懷里求庇護。 李令月和薛紹的席位在武皇后旁邊。 李令月滿臉含笑,不僅不怕場中青面獠牙的儺翁儺母,還饒有興致地觀看儺舞,和薛紹有說有笑,品評今晚的歌舞。 裴英娘臉色有點發白,看著狀若瘋癲的儺翁儺母的目光十分畏懼,又忍不住想看。 李旦知道她素來怕驅儺儀式,臉上不動聲色,面無表情,但手臂卻攬在她腰間。 兩個小娘子都長大了,有人保護關懷,不必事事依靠父親。 李治收回袖子,長嘆一口氣。 他收斂惆悵之色,叫來老內侍,含笑道:“把準備好的面具取出來?!?/br> 作者有話要說: ············ 本章守歲的內容參考《隋唐五代史》分卷中的《習俗史》,部分句子、詞語有摘抄。 ············ 關于瓷器部分的敘述,帶有強烈個人觀點。初唐的制瓷技術水平還不夠,初唐宮廷的皇子皇妃們日常一般不用瓷器。 宋朝時瓷器備受追捧。 ············ 個人觀點: 唐朝崇尚富麗堂皇,敦厚飽滿,明朗健康:就是有錢,就是富裕,就是豪放! ········ 宋朝崇尚清新淡雅,文靜自然,簡約高雅:就是小清新,就是文雅,就是有氣質! ········ 明朝注重金彩結合,是唯一一個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的講究還多的朝代:就是這么明sao! 第131章 內侍把面具送到裴英娘手上。 青面儺鬼的面具, 陰森可怖。但是滿室燭火映照, 殿外歌舞喧騰,面具拿在手里,不僅沒那么可怕, 彩漆勾畫的眼睛還顯得有點可愛。 她把面具扣在臉上,半夏幫她系好絲帶子。 “怕不怕我?”她仰臉看李旦, 故意做出張牙舞爪的姿勢。 李旦拍拍她的發頂, 也在侍從的幫助下戴上面具。 兩人對視幾眼,都覺得對方戴面具的樣子很好玩,一起笑出聲。 另一邊的薛紹、李令月、李賢、房氏和李顯、趙觀音等人都在內侍的示意下戴好面具。 李治是頭一個戴上面具的。 眾人看圣人要與民同樂, 齊聲贊頌,紛紛找宮婢討來面具戴上。 李治站起身, 侍從緊緊跟在他身旁,想攙扶他。 他揮揮袖子,侍從連忙躬身后退。 李治走到大殿前, 站在一盞碩大無比的羊角燈籠下。 四面燈火輝映, 他的身影像連綿起伏的龍首山一樣巍然屹立,朝李令月和裴英娘招手, “過來?!?/br> 姐妹倆正彼此端詳對方臉上的面具, 聽到李治傳喚,嬉笑著走到他身邊。 李治一手一個, 拉起她們的手,“我們也去驅儺?!鳖D了頓,淺笑著說, “驅走疫病,明年一定能無災無病,事事如意,五谷豐登,國泰民安?!?/br> 隔著面具,他的笑聲聽起來有些模糊。 父女幾人順著臺階走到廣場中。 李治的腳步穩健從容,一點不像一個久病之人。 裴英娘和李令月差點跟不上他的步子。 李賢、李顯、李旦、薛紹和其他大臣、學士緊隨其后,唯有武皇后端坐在內殿中,含笑看眾人玩耍。 廣場上的舞者立刻把幾人圍在中間,舞得更賣力了。 李治教裴英娘和李令月跳儺舞。 總結就是,隨便跟著舞伎們的舞姿抬抬胳膊,踢踢腿,做出驅趕的動作就行。 薛紹很快湊到李令月身邊,亦步亦趨地跟著她,生怕她忘乎所以,磕碰到肚子。 裴英娘感覺到身后一道影子壓過來,扭頭看過去,戴著青色面具的高大男人平靜地注視著她,面具底下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眸,柔情似海。 別人都在跳舞……李治在跳,李賢和李顯一邊互相翻白眼,一邊在跳,連那些頭發花白的老學士都像模像樣抖抖手臂,跺跺腳,花枝亂顫,唯有他一動不動,衣袂在滿蘊濃郁香氣的朔風中獵獵飛揚。 她抿嘴一笑,挽起李旦的胳膊,把他拉進人群里,另一手勾住李治的袍袖。 “谷桿大于牛腰,蔓菁賤于馬齒。人無饑色,食加魚味?!彼迩迳ぷ?,跟著曲調念誦《驅儺詞》,勾勾李旦,再扯扯李治,催促兩人跟著他一起念。 父子二人搖頭失笑,一板一眼詠唱,抑揚頓挫,韻味悠長。 裴英娘的聲音越來越輕,最后不好意思念了。 她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念,李治和李旦才是和著曲調、韻腳在唱??! 嗓音鏗鏘,如金石相擊,和聲琳瑯。 果然是博學強識、家學淵源的貴公子,隨口唱幾句驅儺詞,也這般高雅。 守歲顧名思義,需要守到三更時候。 子時正,太極宮正門的城樓上敲響辭舊迎新的鐘聲,咚咚的鼓聲同時響起,全城鼓樓由北向南,從朱雀街向東西的方向,鐘鼓聲如潮水一般擴散蔓延,漫過整座盛世繁華的長安城。 大臣、學者們紛紛離席,拜倒在李治和武皇后面前,齊聲贊頌二圣賢德英明,天下太平,物阜民安。 舞伎、內侍、宮婢、護衛,嘩啦啦一大片,數千人朗聲高呼君主圣明。 數十丈的火焰搖擺舞動,送出一縷縷馥郁甜香。 裴英娘站在李治身側,耳中聽到的,是山呼海喝、震耳欲聾的贊美,看到的,是宮人們發自內心恭祝的笑臉。 這一刻,整個天下,九州黎庶,萬里山河,俱都拜伏在他們腳下。 她不由得一陣心潮澎湃,忍不住抬頭看李治。 李治迎風而立,居高臨下,望著臺階下貌似畏懼恭敬、實則各有思量的大臣們,神情冷冽,無悲無喜。 武皇后和他并肩而立,唇邊隱隱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 作為共同執政的二圣,這對帝后身上有太多秘密,沒有人能猜到他們到底在想什么。 他們曾是最親密的夫妻,最默契的盟友,最恩愛的眷侶,最后因為權勢漸行漸遠,疏離冷漠。 即使感情仍在,也回不到當初的兩情繾綣了。 手背忽然一暖,沉思中的裴英娘回過神。 李旦握住她的手,低頭看她,眼神關切,“冷?” 她鼻尖微酸,點點頭。 李旦抬起寬袖,把她罩進袖子底下,擋住凜冽的寒風。 他身上依然有淡淡的墨香味,她從小聞到大,很熟悉這股味道。 她下意識回握他的手,往他懷里靠緊了些。 不論世事如何變幻,他們不會走到那一步。 第二日,便是新年的元旦之日。 每年元日,含元殿舉行盛大莊嚴的朝會典禮。這一天蓬萊宮正門丹鳳門將會開啟,文武百官,萬國來賓,身著華麗禮服,陸陸續續走進丹鳳門,順著龍尾道拾級而上,爬上高聳軒昂的正殿。 二圣接受群臣朝賀,賜下椒柏酒、屠蘇酒、膠牙餳,加官進爵,封賞功臣,君臣同賀新年。 元旦互賀新年過后,老百姓們走出家門,歡慶佳節。 廣場、郊外、曲江池畔,處處歡聲笑語,人頭攢動。 全城出動,萬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