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可能沒有演技、櫻桃唇、庶女桃夭、被迫成為太子寵臣、重生民國嬌小姐、生而為貓,我很快樂[快穿]、狗狗我啊,很幸福呀[快穿]、我穿回高二后決定躺平、上交天災基建系統后、全星際都在幫小皇帝破殼
本書由 再回首恍然如夢 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大唐第一公主》 作者:羅青梅 文案: 爹不疼娘不愛的裴家十七娘,一朝成為武則天的養女,她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爺爺是皇帝,她爹是皇帝,她哥哥是皇帝…… 她丈夫是皇帝,她兒子將來也是皇帝——總之,她全家都是皇帝。 誰說帝王家沒有真情? 注明: 1、無血緣關系 2、這篇文中李治是腹黑,和武則天是真愛,喜歡李弘、李賢的親勿入 3、yy之作,內容純屬虛構,人物年齡、關系、性格均有改動 [提示]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請大家不要在文下拉踩對比其他文章,也請不要在其他文章底下提起此文,謝謝理解! 內容標簽:情有獨鐘 穿越時空 青梅竹馬 甜文 主角:裴英娘,李旦 ┃ 配角:武則天,李治,李顯,李賢,太平公主 金牌作品簡評: 穿越到了唐朝,成為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養女,裴英娘表示壓力很大。效仿兄長李旦明哲保身,靜觀其變,還是放開手腳,積極參與朝政?裴英娘膽子小,首先選了前者,然而世事多變,自保不易,她干脆拋下顧慮,毅然走向一條不一樣的榮寵之路。 大唐盛世,輝映千古。作者描寫細膩,劇情流暢,重新解讀歷史人物的同時,盡量貼合史實,大唐的繁華盛世躍然紙上。高宗李治的塑造尤為飽滿,有血有rou。不慌不忙間,將大唐宮廷皇室的感情生活娓娓道來,尤其是對父女、姐妹、親人之間的親情描寫極為感人,值得一讀。 ================== 第1章 上元元年,政通人和,百姓阜安。 因為仰慕中原的繁華昌盛,各國商人、留學生、學者、僧人匯集京師長安,絲綢之路溝通東西,人文、物資薈萃于此,李唐帝國國力強盛,聲威日益煊赫。 這年孟秋時節,在尊唐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竇皇后為太穆神皇后,太宗李世民為文武圣皇帝、長孫皇后為文德圣皇后的同時,高宗李治皇帝稱天皇,武皇后稱天后,并稱“二圣”。 此后,朝中官員和民間百姓便以“天帝”、“天后”稱呼二位圣人。 因高宗李治衰弱多病、秉性懦弱,武皇后垂簾參政,逐漸大權在握。 武皇后精明強干,機智敏捷,命人編纂上千卷各類書籍,著《列女傳》、《樂書》、《臣軌》,大興科舉,提拔寒門文士,在民間的聲望越來越響亮。 臘月二十五,長安,金城坊西北角,裴宅。 日暮西垂,寒風凜冽。庭前幾株勁瘦的枯木在稀稀落落的雪中撐開虬曲的枝干,最干凈的雪白,襯著最疏狂的墨黑,憑添幾分詩情畫意。 雪花飄入長廊,撲在臉上,化成冷冰冰的水珠,像淌了一臉淚。 裴英娘時不時伸手去抹,一張粉嫩的小臉蛋,被雪花弄得濕乎乎、黏答答的。 她躬腰縮肩,一手攥著高齒木屐,一手提著六破紅綠間色裙,小心翼翼穿過花園的回廊。錦襪踩在冰涼的地面上,涼意透過柔軟的絲帛,鉆進腳心。 她冷得直打哆嗦,目光越過高高的圍墻和宅邸之外更高的坊墻,眺望著遠處義寧坊的方向。 西域來的胡人大多選擇在長安西部居住,義寧坊是長安最西邊的里坊,自然而然成為胡人們的聚居地。 義寧坊里的胡人多,因此那里修建有始建于貞觀年間的波斯胡寺,有胡商信奉的火襖教舉辦塞襖會的襖祠,有摩尼教的教徒,有皈依猶太教的可薩人,有數不清的高鼻深目、絡腮胡子的胡商,有妖嬈嫵媚、雪膚碧眼的胡姬。 據說,裴英娘的生母褚氏現今住在義寧坊中。 雪落無聲,寂靜中,隔壁院子忽然傳來一陣“噼里啪啦”的劇烈響聲。 裴英娘回過神來,墊起腳探出長廊,看到幾根翠綠色的長竹竿在風中搖擺,每根竹竿頂上系著一面色彩鮮明的幡旗。 那是幡子,佛經上說能夠避苦難,得福德。每年大年初一,長安家家戶戶都會立起幡子,為家中年幼的女郎、小郎君消災祈福,祈求長命百歲。 裴家的幡子卻不是為十七娘裴英娘豎的。 再過幾日就是新年,婢女們在試竹竿的長度合不合適,郎君裴拾遺上朝前特意吩咐,要為十郎和十二娘豎幡子,她們不敢怠慢。 裴英娘遙望著幡子上繁復的花紋,十分羨慕。 上輩子她父母早逝,從小在各個親戚家輾轉長大,沒有享受過被父母疼愛寵溺的滋味。 這一世成為裴家十七娘,本以為能夠彌補這點缺憾,沒想到卻攤上一個嚴厲冷淡的阿耶,長到如今八歲,她從沒得過裴拾遺的好臉色。 倒是她那對血緣上不知拐了多少道彎的從兄和從姐,被裴拾遺當成眼珠子一樣珍視。 裴十郎和裴十二娘雖然是寄人籬下,但一應吃穿用度,比正經的裴家嫡女裴英娘好多了,兄妹倆住著裴府最寬敞的院子,使喚著最多的使女僮仆,穿最好看的衣裳,吃最精致的事物。 要不是深知裴拾遺個性迂腐,裴英娘真的要懷疑從姐和從兄的生母是不是和他有什么牽扯。 “十七娘,娘子喚你呢!” 婢女半夏急匆匆追上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有娘子護著您,您怕什么?” 裴英娘連忙捂她的嘴,“別嚷嚷,我把十兄的腦殼砸破了,阿耶會打死我的!” 裴英娘把從兄裴十郎給打了,原因很簡單,裴十郎故意砸了她的鴨花湯餅。 一大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面片湯,撒了芫荽和細蔥,湯底是乳白色的羊rou湯,面片是玲瓏可愛的鴨子形狀,她還沒吃上一口呢,就被裴十郎給摔了。 當著她的面,砸她的飯碗,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仇加上舊恨,裴英娘忍無可忍,隨手抓起一顆小石子,往裴十郎跑遠的方向砸。 本來只是想撒氣的,結果裴十郎偏偏好死不死,非要停下來回頭朝她做鬼臉。 金風玉露一相逢,裴十郎的額頭上頓時多出一個坑,被石子蹭破一大塊油皮。 裴十郎身嬌rou貴,當場哭得驚天地、泣鬼神,躺在地上干嚎。 聽到吵嚷聲趕過來的裴十二娘見狀,說裴英娘心思歹毒,想打死她的哥哥:“你等著,等叔父下衙回來,我馬上去叔父跟前說理,讓叔父好好教訓你一頓!” 裴英娘平時謹小慎微,什么都沒做,裴拾遺就看她不順眼,現在她把寶貝疙瘩裴十郎打了,可想而知裴拾遺會怎么對待她。 所以她要趁著裴拾遺還沒回家、城中坊門還沒關閉的時候,逃到義寧坊去,找她的生母褚氏。 褚氏和裴拾遺從小青梅竹馬、耳鬢廝磨,本是一對恩愛眷侶。多年前因為家族之間的紛爭,褚氏提出和離,裴拾遺礙于面子,不肯答應。 褚氏一不做二不休,翻出一把匕首,架在裴拾遺的脖子上,逼迫裴拾遺寫下《放妻書》。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拿到《放妻書》后,褚氏收拾嫁妝,飄然離去。 幾個月后,她把襁褓中的裴英娘送到裴家門口,留下一句“此乃你裴氏女”后,再次消失。 裴拾遺對褚氏又愛又恨,這份復雜的感情投諸到女兒裴英娘身上時,卻只剩下厭惡和冷漠。 裴英娘知道,不管自己怎么乖巧聽話、孝順知禮,阿耶都不會喜歡她。 既然如此,那她和生母褚氏一樣,也離開裴家好了。 半夏揪著裴英娘的袖子不肯放,“十七娘,你是裴家女郎,外頭市井腌臜,哪是你能去的地方?再說,坊門就要關了!” 長安城的幾條主干大道實行宵禁,每夜有金吾衛來回巡邏。日落時分坊卒關閉坊門,各里坊居民不能出入,直到第二天清晨坊門才再度開啟。 裴英娘聽到遠遠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眉頭一皺,枉費她一番心機,竟然還是被人發現了! 她不慌不忙穿上木屐,涼涼地掃半夏一眼,“你是真想看到我被阿耶打死嗎?” 半夏臉色一白,瑟縮著縮回手,一跺腳,昂起下巴,“十七娘快走,我幫你攔著她們!” 裴英娘沒有猶豫,一頭鉆進漫天的風雪之中。 她到底是多活一輩子的人,雖然上一世只活了區區十幾年,但加上這輩子,怎么說也能算個成年人了,當然要比小孩子冷靜些?,F在她懷里揣著幾塊金餅子,大概有七八兩重,一兩金差不多能換五千文銅錢,就算尋不到褚氏,她也不至于流落街頭。 她吸吸鼻子,想表示出對裴拾遺的不屑:你不喜歡我,我以后也不要你這個阿耶了! 嘴巴是撅著的,眼神是倔強的,心里卻委屈得不得了,這一世她真的想當一個好女兒,想和阿耶撒撒嬌,想滾在阿耶懷里鬧鬧脾氣…… 裴府的女主人張氏急得手足無措:“十七娘呢?還沒找著?” 婢女站在廊下,搖搖頭,“娘子,到處都找過了,沒找到女郎?!?/br> 張氏揪著廊前花盆里養的一朵牡丹花,把花瓣揪得零零落落,撒了一地,“哎呀!真是造孽!不就是頭上蹭破一塊皮嘛!在那兒喊打喊殺的,看把小十七給嚇成什么樣了!” 婢女小聲道:“婢子方才瞧見十二娘領著人去后院了,還帶了幾個健奴?!?/br> 張氏柳眉倒豎,“她反了!十七娘是我們家的嫡女!” 越想越覺得怕要不好,急急忙忙讓使女為她穿上高木屐,“我得親自過去看著,不能讓十二娘欺負小十七!” 張氏是裴拾遺和離之后續娶的正妻,多年無所出,跟裴英娘說不上有多親密,但裴十郎和裴十二娘和她的關系更疏遠,她當然偏心裴英娘多一點。 才剛走過甬道,對面走過來一個頭梳螺髻、穿著體面的婢女。 婢女神色惶然:“娘子,圣人親至!” 張氏大驚失色,差點一個趔趄,多虧婢女眼疾手快,把她扶穩了。 “什么?圣人不是在東都洛陽嗎?怎么往咱們家來了?” 據說廢后王皇后和蕭淑妃死前曾日夜詛咒武皇后,兩人死后,太極宮夜夜鬧鬼。 武皇后忌諱鬼神之說,大部分時間和圣人李治住在氣候溫暖的東都洛陽,太子李弘留守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