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圣城(二)
“流浪在底格里斯河畔,想起了錫安山,我哭了……” 早在公元135年,猶太國覆滅,猶太人被羅馬帝國的執政者們驅逐出了自己的家園,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故國,夢想…… 這種持續了一千八百年的夢想居然始終沒有破滅,也是一個奇跡! 現在,“猶太軍團”沒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這座圣城,在錫安山腳下,舉行了一場小型的閱兵慶祝儀式。 畢竟他們是在德國人的領導下重新回到了這片故國的領土上的。 另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波蘭戰役之后,帝國陸軍居然組建了一支二十五萬人的猶太兵團,其兵員以征召的原俄國地區猶太人為主。 帝國政府規定,如果有猶太青年參軍,其家庭將會享受帝國國民的同等待遇,這在戰時則意味著在食物配給和生活資料分配方面的優先條件。這也是生活在波蘭和烏克蘭地區的數十萬猶太青年積極報名參軍的一個主要原因,只有自己在戰場上去拼命,也能免于自己的家庭在戰爭中遭受饑餓。 維克多皇儲有一種很奇怪的論點,就是把說德語的猶太人看作是信仰猶太教的德意志人,他們的財產和公民權利也受到德意志帝國法律的保護,另外就是皇儲一直在公開支持猶太人的復國運動。 正因為如此,在這個普遍反猶和排猶的基督世界里,作為天主教保護者的哈布斯堡帝國的皇帝卻被許多猶太團體看作是猶太人的保護者,當然,一些麥國的猶太團體則認為德國人此舉這是在利用全世界的猶太人。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一千二百多萬的猶太人,他們主要生活在東歐,另外就是麥國有大約二百多萬的猶太移民,看樣子德意志帝國并不愿把他們排除在外。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在后世,一個以猶太人所創立的理論和開始以猶太人為主所建立起來的紅色帝國現在反倒成了迫害猶太人最瘋狂的國家。 帝國在1875年所頒布的認定以德語為母語的猶太人為德意志民族的《猶太人民族法》的好處在于在歐洲的猶太人中間掀起了一股學習德語的熱潮。實際上原來在德國境內的猶太人并不多,在原來的德意志地區生活著大約三十五萬的猶太人,由于原來弗朗茨皇帝對猶太人的優柔政策,生活在原奧匈境內的猶太人多一些,大約有七十五萬左右。 原來德意志帝國境內的猶太人也就只有一百多萬人,但在東歐,在波蘭、加利西亞、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卻生活著超過750萬的猶太人。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族群了,加起來比捷克人都還要多。實行了三十多年的《猶太人民族法》的好處就在于至少現在生活在歐洲的一百五十多萬猶太青少年大多都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而且對于德意志帝國有一定的認同感。維克多大公唯一令東歐的猶太人領袖感到很不滿的是,他勸說德奧地區的猶太領袖和大拉比們修改了奉行了數千年的生活習俗,去掉了不食豬rou的條文。 皇儲認為,只有猶太人改掉這一生活習俗,才能更好地融入歐洲社會,并被廣大的基督徒所接受,不再受到排斥和迫害。 他的觀點最終被帝國的猶太領袖和大拉比們所接受。 而東歐地區的領袖們則認為德意志地區的猶太人已經變得不夠純粹,可是當麥國的猶太團體也更改了這項宗*教規定后,這已經變成了大勢所趨。 反正帝國陸軍后勤部門才不管你的信仰,照例供應的是豬rou火腿,愛吃不吃! 英國人的防御重點在蘇伊士運河,德奧帝國并沒有按照英國人所預想的從利比亞向埃及進軍,而是選擇了以更近的敘利亞和外約旦作為前進基地。中東英印軍總司令米爾恩上將手上兵力不足,他手上只有東拼西湊的不到6個師的兵力,卻要抵擋數十萬德軍的全面進攻。 而駐埃及的北非英軍總司令艾倫比上將卻拒絕再向中東派出更多的援軍。 此時,整個北非英軍只有12萬多人,在德國人來了之后,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英國人正在加緊從印度和馬來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抽調軍隊,但這需要時間。由于兵力不足,米爾恩干脆放棄了近東一線的防御,把兵力集中在波斯灣一帶,背靠著海軍的支援。在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相繼失陷后,斯特魯海軍上將認為短期內自己的艦隊已經無法在東地中海與德國艦隊抗衡,干脆把艦隊主力撤到了印度洋上的亞丁,在亞歷山大港之保留了一支以驅逐艦為主的輕型艦隊。 有種種跡象表明,德國人的全面進攻就要開始。 特魯多他們站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運輸車隊旁,前面的一座橋梁被英軍給炸毀了,工兵部隊正在進行搶修。大馬士革在昨天已經被帝國匈牙利軍團的部隊給占領了,幼發拉底河一帶的英軍聞訊后開始向伊拉克境內大舉撤退。 向蘇伊士運河沿岸的進軍就變成了一場艱苦又無聊的長途行軍。 士兵們拿出自己攜帶的干糧,一邊吃東西一邊等待工兵部隊修通道路。由于太餓了,有的人甚至吞下了平常兩頓的口糧。軍士長布勞恩看到后,帶著嘲弄的口氣對那幾個人大聲說道:“你們盡管把身上所帶的食物都吃掉好了,反正到蘇伊士還有5天的路程,只有到了那里,你們才能領到新的口糧!” 帝國現在急于在這一地區修建鐵路和公路,第一為了今后更好的控制這一地區的經濟,更重要的就是急需這里的石油資源。 越來越多的波希米亞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所組建而成的工程兵部隊被派到了這里,帝國陸軍并不相信招募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斯洛文尼亞人、意大利人的戰斗力,專們把他們編成了二線的工程兵部隊。帝國陸軍的精銳以德意志部隊為主,但部分克羅地亞步兵師也享有精銳部隊的待遇。 中東軍團被分成了兩大部分,一支沿向外約旦、西奈半島,直撲蘇伊士運河區,另一支則在大馬士革略事休整,等待輜重、彈藥、食品等重要的補給物資運到后,繼續向英軍盤踞的伊拉克和波斯灣沿岸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