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整頓
吳維在九月初回到了的里雅斯特就任帝國海岸要塞防衛司令部總司令和海軍陸戰隊司令一職。 馬克西米利安大公雖然對于皇帝削減他手上軍事指揮權的作法十分不滿,但和皇帝一樣,對于這位比他們小了十好幾歲,對于他們現在地位沒有任何威脅的幼弟還是相當寬容和照顧的。 況且吳維現在是哈布斯堡家族里公認的“天才”,另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賺錢方面,對于權力的角逐不怎么感興趣。 哈布斯堡帝國除了在抵御奧斯曼土雞入侵時表現出很強的戰斗力外,在歷史上似乎就沒有打過什么勝仗。奧地利帝國能夠擁有目前的地位和地盤,基本上有賴于特蕾莎女皇這位老奶奶的聯姻擴張手段。 在歐洲的歷史上,哈布斯堡帝國就基本上不能算是一個軍事強國。在1740年的王位爭奪戰期間,還輸給了當時很弱小的普魯士,最終被迫割讓了西里西亞地區。 奧地利帝國擁有三千五百多萬人口,陸軍的裝備也不是很差,但是在戰場上的表現,要遠比法國和俄國差得多,只比皮埃蒙特人要強一些。很令人奇怪的是,奧地利帝國到現在都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兵役制度,保守而頑固的陸軍也沒有建立起高效的指揮體系,軍隊的編制龐大臃腫,指揮系統龐雜而混亂。 另一個主要的問題是來自帝國國內二十多個民族的士兵混雜在一起,卻不管這些部隊的民族結構。這在平時是沒有問題的,士兵們都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不會因語言問題而引起指揮不靈。但到了戰時,大量最新征召入伍的農民可不是誰都能聽懂指揮官所說的話,這就造成了整個指揮系統的崩潰。 吳維在接管海軍陸戰隊的指揮權后,第一個動作就是將原來的兩個陸戰旅拆解成了三個旅。他認為后世的三三制陸軍編制更為合理,實際上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里已經為基本戰術編制作了很好的解釋:在未來的戰爭中,一個基本的戰術單位要承擔兩個方向的任務,即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一支預備單位要隨時準備投入到主要目標的戰斗之中去。 這就是各國陸軍采用三三制編制的原因和優點,吳維雖然不怎么理解這些理論,但后世所有國家的陸軍編制都采用這種三團、三營、三連式的編制自然有它的道理。 主要的改動是在團營級編制方面,奧地利帝國依然采用的是拿破侖戰爭期間所延續下來的習慣,每個步兵團下轄四個步兵營,每營下轄有四個步兵連。吳維把這些步兵團的編制改成了三營九連制,多余出來的部隊就用來組建成新的部隊。 雖然他也在向弗朗茨皇帝和雷納大公極力在推薦這種新的陸軍編制,可是卻被皇帝和雷納大公毫不猶豫地給拒絕了。 海軍陸戰隊的兵源主要來自于卡林西亞、濱海省和達爾馬提亞地區,其中德意志人和克羅地亞人占到了一半多,其余的是斯洛文尼亞人、意大利人和馬扎爾人、塞爾維亞人。雖然民族成份復雜,但在指揮上卻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就是吳維在部隊的訓練之余,以為士兵們傳授工業技術為名,在陸戰隊中強行推廣德語教育。由于他向這些士兵們許諾,在退役后,會安排他們進入自己的工廠里務工。為了自己將來的工作,這種職業培訓式的德語教育在士兵中間很受歡迎,很少遇到抵觸。 后世也許是受英語版歷史書的影響,吳維一直認為奧地利帝國的民族問題是個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但在親身經歷后才發現,在這個年代,經過多年培養的各民族貴族軍官對于帝國的忠誠毋庸質疑,他們對皇帝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忠誠甚至超過了德意志人。 在1848年的大革命期間,克羅地亞人保護了皇室的安全,哈布斯保家族正是依靠克羅地亞的部他,平息了維也納的暴動,另外則是依靠伏依伏丁納地區德意志化的塞爾維亞人組成的部隊,平息了匈牙利的內亂。 相對于部隊里的馬扎爾人和意大利人,吳維則比較喜歡更為忠誠和勇敢的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 以吳維目前的影響力,根本無法說服陸軍部里的那些保守的頑固派們會改變陸軍編制,他只能鉆空子,利用新興的帝國海軍正在發展的時機,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帝國海軍的港口和基地都設有衛戍部隊和要塞守備部隊,名義上這些要塞守備部隊是歸海軍司令部指揮,但實際上各要塞司令部的人員任命卻由陸軍部掌管著。吳維就任要塞和海岸守備部隊總司令后,首先要拿回來的是人事任命權。 這需要做好與陸軍部翻臉的準備。 在吳維有意識地擴充下,海軍陸戰隊一個師的編制擴大到了三旅九團,再加上師屬炮兵團、運輸團、警衛偵察團、工程營等輔助部隊,人員的編制超過了24000多人,都快趕上了駐烏迪內的帝國陸軍第8軍的人數了。雖然這引起了陸軍部不少的抗議聲,但在馬克西米利安大公的支持和雷納大公的默許下,這支部隊絲毫不為所動。 很快,建在科佩爾島上的陸戰隊訓練營以嚴苛而在帝國內部聞名,每天的訓練量比山地步兵還要大,對于一些來自于蒂羅爾和卡林西亞山區的新兵來說,最可怕的訓練應該是5公里的武裝泅渡。 科佩爾訓練營設在遠離城市的海島上,整個訓練營的建筑物主要是鋼筋混凝土或是磚木結構的,規模很大,營房、餐廳和各種訓練場地、設施齊全。相比于陸軍部隊,陸戰隊的食物供應要豐富得多,面包、黃油、雞蛋、rou食、魚和牛奶,每天居然還會提供兩包咖啡和一根巧克力棒。 吃的好,就表示吃的苦要多得多,這世界上什么好東西也不會是白得的。 陸戰師第一任師長科魯澤少將幾乎每天都會準時站到了訓練營地的大門口。 于是,士兵們每天早上的枯燥而艱辛的訓練是從例行的負重長跑開始的,他們需要在十分鐘之內沖上將近300多米高的山頂,經過短暫的調整后,又要繼續扛著自己的武器和全部裝備跑回營地。 之后的早餐時光是幸福而短暫的,接下來的整個上午,絕大多數人又陷入到了痛苦的深淵。各種身體和技戰術訓練,包括搏斗、耐力和攀登、快速挖戰壕掩體等項目都讓人精疲力竭,唯一好一些的是騎自行車訓練。下午的訓練大部分是在水里時行的,主要是游泳、海灘涉水和泅渡,每次當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之后,在傍晚收隊時還要邁著整齊的步伐,大聲唱著《沖向海灘》的軍歌,走回那座在大門上方懸掛著“陸戰隊天生就是為了迎接死亡”巨幅標語的營地,每次看到標語上的單詞都會讓一些人在內心里感到有些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