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濟南星火
三月十五日,正當南方大亂時,南京天系軍經過軍隊整治后,重新制定番號,配備了更多新式裝備和新式大炮即為滑膛平射炮,半自動步槍和手榴彈,這三種物品由現軍科部研制而成。朱鴻宇將大多數瑣碎的政務轉移給行政院,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完善物理化學知識和制定新的教科書。令教育部官員不解的是四書五經幾乎全部不見蹤跡,主要以開放的文學作品,和一些所謂的各定律,各物理化學知識。 明軍天系軍十萬人,地方軍隊勤王軍四萬,北上收會直隸北部清軍地區并將南京改革的要求在當地全部實行,當地民眾有喜有憂。 四月十五日,進擊山東。 朱鴻宇已經想好戰略:聯合大西,夾擊大順。 朱鴻宇多次派遣使者,起初張獻忠并不同意,但是由于漢中爭奪戰的失敗,張獻忠被迫同意。 四月二十日,明軍全面收復山東南部。大順軍占領了山東西部。兗州府外,明軍駐扎地,望著這輪月亮,明軍北軍指揮使裔良偉不禁回想起日月混黑的南京大戰,南京戰斗結束的前夜也是月亮很亮。 “報大帥!”一傳令兵進來。 “念?!币崃紓フf。 “大順軍已到達濟南以西茌平,濟南府以北禹城,沾化,武定也有大順軍出沒,山東北方皆被占領,濟南朝不保夕!” 裔良偉深思起來,濟南戰略意義,經濟和政治意義重大,濟南平,大順軍就無法真正的控制山東。而大順軍在清軍北逃時在保定伏擊清軍,清軍打敗,大順軍氣勢更旺,之前八月至十一月清軍西征時一敗再敗的頹勢不在現?,F與吳三桂現對峙于山海關。大順兵峰正盛,現在派少量騎兵占領濟南,風險很大。 “奪取濟南!”裔良偉一躍而起?!懊瞵F有的部隊立刻進行土地改革和收銀發元,三日之后立刻北上,不得延誤!新編第十三師立即北上!奪取濟南!” 大順軍隊士氣高昂,二十三日奪取濟陽,二十六日奪取高唐,欲與北軍會師于齊河。 大明騎兵迅速穿過山東中部丘陵,日夜兼程,不曾歇息,半途有很多馬兒累得口吐白沫,不得不修整,但短時間后又繼續前進。 五月一日,飛馳的大明騎兵沖進濟南城,在濟南府衙門豎起大明軍旗。 五月二日,大順會師,二十萬大順軍士氣高昂,濟南府以西,大順軍行至城下。 南京明軍騎兵一萬七千,八千槍騎兵,九千普騎,均躲在城內,不過“明”字旗高高飄揚。 對于能夠擊敗清軍精騎的明軍,李自成不得不重視,此時他率二十萬大軍與清軍英親王阿奇格所率清軍精騎兩萬騎大戰,卻將劉宗敏,劉芳亮所率精銳大軍前來阻止明軍北上,自然是有所企圖,防止明軍分羹華北。 劉宗敏,劉芳亮原本在陜西被清軍打敗,現在對于明軍更是小心謹慎,明軍大旗揮揚,卻不見人馬,更是不敢出擊。 明軍濟南騎兵統帥羅國臣,原遼東關寧鐵騎軍,參與過山海關大戰,后因為吳三桂投清而毅然離開,曾任關寧軍百戶長,身經百戰。對大明忠心耿耿。他深知騎兵只有勇猛沖殺才能入清軍般四兩撥千斤,十三戰十三勝使得五十萬順軍土崩瓦解。所以經過朱鴻宇批準,這些騎兵的家人分得的土地是當地其他普通務農者的四倍,當兵者的兩倍。兵餉雙倍且獨立用現銀支付,這隊騎兵滿編三萬,一萬兩千在湖廣平叛,這一萬七千有余就被派往北方。 這個新編第十三師師,被朱鴻宇給予了極大地厚望,被命名為一個在古代非常吉利的數字:13。番號第十三騎兵師,又稱天奔師。 五月四日夜,騎兵盡數出城,繞過順軍正面營,悄悄埋伏在了順軍南大營。此時,劉芳亮正在東大營,劉宗敏此時在南大營,思考如何拿下濟南。 號角聲響,劉宗敏身著戰袍,從虎椅上一躍而起,驚呼道: “敵襲!” 大順軍精銳皆在南營,南營士卒紛紛奔跑出帳,但許多都被亂槍打死。 大明騎兵策馬狂奔,槍聲如雷,撕破夜空。劉宗敏騎上大馬,高聲命令,大順軍隊立刻重整旗鼓。騎兵直接沖進去左砍又殺如入無人之境,刀光閃,羅國臣身披金甲,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明軍騎兵由于人頭賞銀,一個個殺紅了眼,羅國臣沖入將帳院,正遇到被護衛簇擁的劉宗敏,劉宗敏策馬手持影舞蛇矛,與羅國臣互相砍將起來,兩人即刻大戰五十回合,羅國臣猛地手持大刀砍下來,劉宗敏用矛去擋,那銀棒被砍斷,劉宗敏虎口震裂,正當羅國臣要去一刀割下劉宗敏人頭時,后軍傳來鳴金號角聲。 是城內守軍報告,估計順軍已經回過頭來,整軍進攻濟南府。 但是羅國臣老死都沒想通一個事實,鳴金,便是濟南喪失的喪鐘。 他知道自己是孤軍奮戰,卻不知道自己鳴金,便徹底的向順軍展示了自己城內軍隊極少,無法與順軍正面作戰的事實,更有人指出,他如果有大局意識,則更不該在夜間偷襲而是在白天進攻,否則順軍不知道明軍敵襲,更加不敢貿然出擊,就會為裔良偉中軍爭取時間,從而使濟南少一些收到摧殘。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羅國臣率領軍隊連夜撤回順軍大營,這次偷襲,羅國臣部死傷七百有余,而順軍死傷六千,士氣大減。 五月八日,促使二劉全面發動濟南戰役的導火索傳來,清軍英親王阿奇格和清軍統帥多爾袞,衛輝總兵祖可法三面夾擊,大敗順軍,順軍一瀉千里,于清軍在延慶,懷來,長安三戰三敗,北京附近,清軍獲得了主動權,李自成受傷。 這讓二劉迅速感到明軍的可怕,較之四天前明軍襲擊更加驚恐。但是,劉芳亮,劉宗敏二人胸有成竹:明軍騎兵為主,野戰為優勢,其二明軍遠離明軍補給線,因為河南之前大旱,清軍又縱火焚燒,這里更是沒有糧食。裔良偉再著急,最快的軍隊和補給隊五天之后才能到達濟南府。 濟南,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