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心
剛和媳婦聊的很開心。我們聊的話題是錢的問題,以前經常因為消費觀念而爭吵,她不攢錢,不管錢,只花錢。比如買衣服,買了很多,夏季結束了又買四五條裙子,明年不穿了,舊了。我說她應季的衣服得買夠,她卻常常重復買一類的衣服,而有得季節的衣服該買了反而把衣服錢花完了。 今天達成了共識,美麗是外物,應季是衣服的主要意義,遮蔽身體,保暖。得體是社交的需求,所以不追求美麗。首先是應季,保暖蔽體舒適,其次是得體,出席各個正式場合得有相應的衣服,居家和休閑類的衣服得有。這樣就好。 為什么能達成共識,可能是她辭職以后心放穩了,沒有那么多的焦慮需要通過購物來緩解了,她的愛好即將變成職業,也就是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她的修行時間足夠,居家收拾和帶孩子也能安排的開,所有在做的事都是她愿意做和喜歡做,想做的事,時間也打對好了,生活就順暢了。 此外,在今天把所有的積蓄花光了以后,自己一下子好像去了負擔,由此可以感覺到。錢真是外物,拋去吃穿的基本生活需求外,多的部分真的會帶來負累。比如說,原來掙2000塊的時候,青菜豆腐也好吃,只要保證營養足夠,吃的東西可以很省錢,但是當掙到一萬五時,好像非得吃的高端一點才能對的起自己的收入和付出,衣著也是一樣,除了出席正式場合不得不盛裝以外,追求更好的款式,料子,固然也沒錯,如果生活本身富裕,也不必刻意去追求穿的差,可以體驗但無需掛懷。 見識了好吃的,還有更貴的更好吃的,見識了名牌的版型,一般的再也看不上,到這個階段還算可以。怕就怕此后的生活全部在追逐這些外物里了。須知外物再好,也只是裝扮這個rou身,rou身終將會消亡,用全部精力去裝扮她,得到外界的羨慕嫉妒和評價,于你本身而言,并不能有多少的增添。物為用,如果它能給我帶來的東西,比如接觸更大的世界,更高的見識和平臺,也可以去增添。但人往往會在追求的過程中迷失在五色之中。老子說的好,五色令人迷,五音令人耳聾。迷了聾了,忘記自己最初要得到這些東西的本心,忘了本來的目的。 我始終追求的是永生,我要對我所在的環境有足夠了解,所以我要學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時政,知道我在哪。我要對自身有足夠了解,所以我要學習心理學和佛學,知道我是誰,我是什么,我在干什么。我要可以走的道路有足夠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我要廣泛的學習宗教學和歷史,這兩種學科,前者從世界的構成的解讀,指明了一些方向,后者從歷史發展的規律可以看到一些未來的路線。我要知道我去哪。 我現在選定的方向是修行,因為我讀了萬卷書,而沒有行萬里路,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可以選一個方向走下去了。至于會走到哪里,我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