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節
她與殿下之間的感情,就是殿下的妻妾都沒有發現,遠在他國之人又是如何得知的? 難道說,在殿下身邊,有軒轅攝政王的人不成? 不!絕對不可能? 一個jian細真能近身到與殿下朝夕相處,那在軒轅小王爺被綁到魏國時,那軒轅攝政王恐怕就命令jian細直接要了殿下的命了。 所以這樣隱秘的事,軒轅攝政王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那東突梟太子與其嫡子之間的秘密,也是攝政王告訴你的不成?”小詞又問。 希兒同樣點了點頭,就在這時有人走了進來。 “殿下,城門封鎖,咱們恐怕暫時出不了城了?!北緛碓诰瘸龅钕轮畷r,他們要帶著殿下馬上離開魏國都城,可是殿下卻是反對,說留在城里比出城更安全。 希兒聽言點了點頭,“我知道了,想辦法把小詞jiejie送出城,咱們在敏城會和?!?/br> “殿下不和我們一起走?”來人皺眉問道。 這位小殿下,雖然才五歲,卻是極有主意的,一言一行簡直讓他們捉摸不透。 希兒搖頭,“一起走目標太大,魏國國都會封門,但絕不會封太長時間,到時候你們將小詞jiejie送出去,我自然會有辦法和你們會和?!?/br> 希兒說著話,換上了一個破破爛爛的衣服,乍一看就像一個叫花子,而希兒也確實要扮演的,就是一個叫花子。 “我走了,你們不用跟著我,記住一定要把小詞jiejie送到敏城?!闭f完,希兒便離開了。 有人道:“真的不用派人在暗中保護殿下?” 277 “真的不用派人暗中保護殿下?”有人問。 最終,能做主的人還是搖了搖頭,“不用了,殿下信不過咱們,咱們跟著殿下,確實目標太大,殿下能自己想辦法逃出皇宮,咱們就應該相信殿下?!?/br> 沒錯!誰也沒想到魏國皇宮戒備森嚴,希兒就憑自己的本事逃了出來。 軒轅曜曾打算讓魏國的暗探不惜一切代價救希兒,而他這樣的打算,也是沒有多大成算,畢竟有陳文武皇甫梟守著希兒,兩個人不是吃素的,絕不會讓希兒逃脫。 可是希兒憑著自己裝瘋賣傻的能耐,還有林啟神醫的配合,竟然就輕而易舉的出宮了。 這是暗探沒有想到的,同時殿下要獨自離開不準別人跟著的時候,想到殿下的能力,他們最終還是答應了。 且說,希兒為什么非要獨自離開,因為他確實不相信這些人,他能看到眾人的好感值,自然也看到了里面一個不忠于他的人。 其實這些人并不能算得上對他忠心,他們忠心的是軒轅,而不是他這個軒轅小王爺。 因為終于軒轅皇室,所以他們的好感值都在五十之上,但唯一一個人的好感值,僅僅才達到了二十。 二十是什么意思,那是根本就沒有把他當成主子看,希兒不知道這人會不會害他,但是他不得不防。 原來魏國沒有父母依靠,比起這些暗探,他更相信自己,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決定自己想辦法逃離魏國,不接受任何人的幫助。 很快!希兒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不僅陳文武等人找不到他的下落,就是軒轅曜的人也找不到。 陳文武手中沒有了籌碼,與軒轅談判的事情自然不了了之,不僅如此,他還要千方百計將小詞救回來,如今小詞在軒轅手中,他反而成了掣肘的那一個。 沒有了希兒,然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沒有停止,五月底的時候,燕國突然對晉國出兵,十萬大軍兵臨晉國邊境,出其不意襲邊,打開了晉國的邊境門戶。 而讓眾國嘩然的是,燕國境內的十萬大軍并不是燕軍,而是取道燕國的軒轅軍,軒轅與燕國合縱,頃刻間天下皆知。 一場席卷整個天下的戰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 同年六月,軒轅攝政王王駕親征,七月王駕抵達邊境楊門關,而誰也不知道,身為攝政王妃的六娘,也跟在其中。 早在希兒消失在眾人視線之中時,六娘便決定前往邊關了,她總覺得,希兒就躲在魏國的某個角落,等著她去接他。 “王爺,咱們什么時候動身入魏國?”六娘對軒轅曜問道。 “等你的替身到了?!避庌@曜回道。 軒轅曜一直有替身,他要入魏國,就必須用到替身,而六娘雖然隨軍出征是機密,但很難保證其他探子沒有探查到,所以為了保險期間,只好等到替身來了再動身。 六娘知道急也沒用,不安排妥當,他們很有可能有去無回。 帳外,謝睿書求見。 278 謝睿書一直呆在邊關,希兒在邊關丟了之后,他也很自責,這次見了攝政王和六娘之后,他說道:“王爺娘娘,屬下想進魏國,親自將小王爺迎回來?!?/br> 謝睿書已經猜到,他們兩人多半要冒險進魏國的,所以他才來說這些話。 然而軒轅曜確實不答應,“你留在邊關,邊關的局勢你清楚,我和六娘離開之后,你正好為我們掩護?!?/br> 謝睿書搖頭,“正因為要掩護,所以我才要進魏國,我是小王爺的舅舅,王爺派我親自入位救人這合情合理,我去了,別人便不會想到王爺和娘娘也會去?!?/br> “我在明,王爺娘娘在暗,那么你們在魏國找人也會順利一點?!?/br> 謝睿書分析的有理有據,軒轅曜無法反駁,但是若讓謝睿書在明處的話,他怕謝睿書有去無回。 六娘道:“大哥,不用如此。入魏國太危險了,母親就只有你這么一個兒子,你若是有什么意外,我沒辦法和母親交代?!?/br> 她和謝睿書其實沒見過幾次面,但她能感覺的到,謝睿書真的很疼她。 就像當初在京城的時候,她要為希兒做準備,說謝家需要一個閣老,謝睿書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 后來出了變故,謝家一家離開了京城,謝睿書依然沒有放棄,而是棄筆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