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節
她頓了一下,“倒是你,你呢?對了,我這次打電話回家,你奶還問你了呢,我說你跟我一起,也過得很好?!?/br> 李佳慧一拍腦袋,這段時間忙得跟陀螺似的,就把給家里打電話的事情給忘了。錢倒是每個月都會匯一筆回去。 也不知道爸媽收到了沒有。 何文娟一看她就知道她忙得忘了,雖然很羨慕李佳慧每天都能出去跑,但是何文娟也知道,出去跑是很累的。而且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她比不得李佳慧,但是只要努力,她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因此沒什么好自卑的。 “沒關系,那一會兒給家里打個電話吧?!?/br> 作者有話要說: 稍后二更,女主快要出來了,感覺你們應該要想她了,哈哈哈哈哈。聽了親們的意見,覺得后期人物塑造的確是有些寡淡,所以李佳慧和何文娟姐妹兩人的章節就多了一些。不過這只是一個引子。引出當世的一個現狀,女主這會兒自然在努力升級打怪了啦啦啦~ 第200章 李佳慧點了點頭, 姐妹兩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 不過李佳慧現在完全就跟以前不一樣了,這一個多月的歷練,李佳慧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人。 她雖然年輕, 可是在部門之中被人信任,并且一開始的確是有人對她的身份和能力提出質疑,可是后期打臉讓李佳慧瞬間爽了。 只要是被她揪出來的人, 就算不是邪魔,那也絕對有問題。 特別是沿海發達的地區,趁著這段時間時機大好, 越來越多的人聚到了一起, 尋找發財的機會。 有人走正道,自然有人走邪魔外道。但凡有點苗頭,李佳慧都不會放過。 “奶, 我挺好的,您不用擔心,我跟文娟姐還在一起呢。這可是金飯碗呢。奶,您不知道,我跟文娟姐……” 李佳慧示意了何文娟, 何文娟微微蹙眉, 卻還是點了點頭,李佳慧就說了,“我們現在都是國家戶口了?!?/br> 那邊李老太眼不花耳不聾的, 一聽就驚著了,剛想問咋回事,就聽她孫女兒說道:“奶,這事兒您可別出去亂說?!?/br> 李老太忙不低的答應了,自己寵愛的孫女兒有出息了,老太太的眼睛直接就瞇成了一條縫了?!昂?,好,奶啥都不說?!?/br> 村子里就一臺電話,在村子里的小賣部,就有其他老太太圍在一起,打趣李老太啥事兒不說,李老太把嘴巴一抿,就是不說的模樣,引得大家又打趣了兩句。 見人家的確是不愿意多說的樣子,大家伙兒這才沒多問了,心里卻嘀咕了,有啥事兒不好說的,這村子里有人過得好,也有人過得不好。 自古以來,一個村子里的村民對外都是抱團的,如果有人在外面發跡了,少不得要帶著村子里的鄉親一起發財。 見李老太捂著不說,就有人說風涼話了。 “李家嬸兒,有啥不能說的,我看不如說出來大伙兒個出個主意?!?/br> 李老太一聽,臉色就沉了一下,不過她活到了這個歲數,哪里不知道這些人心里的想法?自家還在村子里住著,也不好跟她們把關系給搞不好了。 就笑了笑,“有啥不能說的,不過是小孩子臉皮薄,剛才沒掛電話,怕她不好意思,我家佳慧說家里不用給她相看人家了,說是廠里的一個長輩給介紹了一個人,那人還是國家戶口呢!金飯碗!” “啥?有這樣的好事?” 有人心思就更加活泛了,畢竟誰家沒個未婚的姑娘呢,就算自家沒有,小叔子大伯子或是娘家兄妹家也有啊。 因此紛紛伸長了脖子說道:“哎喲,那感情好啊,佳慧是在什么廠里???那廠里真那么好?那長輩家里還有沒有其他未婚的男青年???” 這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那長輩很喜歡我們家佳慧。也是巧合。哪能有那么好多青年呀,我家佳慧也是遇上了,還沒答應呢,這不剛見面,說人家男方人挺好的,就是以后如果嫁過去離家遠了點?!?/br> 這話剛說出來,大半打了退堂鼓。 是呀,自家有閨女兒的誰樂意閨女兒遠嫁??? 娘家在一個村子的還有照看不好的呢?更別說是遠嫁了。誰家閨女兒不是娘肚子里掉下來的rou? 當初,一些不心疼閨女兒的人家自然除外。 “話說回來,你們家佳慧這次找的是啥工作,啥廠啊,在哪兒呢?” “在燕京呢?!?/br> “燕京??!” “別又跟上次何家的一樣……”有人潑冷水,被李老太狠狠的剜了一眼,說起何菊香這個事兒,李老太心里就感激俞老太“大義滅親”。不過說大義滅親,似乎也算不上。 何菊香跟俞國強已經離婚了,俞家顧念姑娘們的名聲,沒把這事兒張揚出去。如今那些家里有心的,都已經把姑娘帶回來了。 沒回來的這會兒也嘀咕上了,就算是去做不干凈的事情,按理說也能匯錢回來???可是這都過去一年多了,半分錢沒看到…… 不過他們又不能找俞家說話,而何家,早半年前就搬走了。實在是受不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事兒跟何家沒關系,可是人就是一種容易遷怒的動物。 何菊香跟俞國強離婚了,不再是老俞家的人了,她作出這樣的事情,她的兄弟姐妹臉上自然無光。鄉親們找不到何菊香,就把氣撒到了何家人身上。 何家人受不了這氣,自然就舉家搬走了…… 那人被李老太狠狠瞪了一眼,頓時才發現自己說了酸話,就有些訕訕的。 李老太轉身就走了,腳下就跟帶了風一樣。琢磨著就覺得這事兒還得去跟俞老太嘮嗑嘮嗑,反正跟東山村也不過是幾步路的事情。 李老太來家里的事情,俞老太正在家里喂豬呢,見李老太過來了,也沒停下手,就見李老太手里提了雞蛋還自家種的葡萄。 “呂jiejie,你喂豬呢?!?/br> 俞老太喂了豬,這才把飼料桶給放了下來,又用葫蘆瓢往水缸里面舀水洗了手,解下圍裙,把葡萄接過去了,雞蛋卻沒接。 “我自家也養了雞,干啥還拿這東西?!?/br> 李老太知道俞老太這人實誠,說不要那就是真的不要,半點都不虛的,也沒有跟她客氣。 “看你這一臉喜氣洋洋的,咋了?你前幾天還說佳慧往家寄了好幾次錢,今兒來是那孩子打電話回來了?” 李老太眼睛一亮,對俞老太豎起了大拇指?!翱刹皇菃??那孩子回家打電話了?!?/br> 說著她就嘆了一口氣,“當初要不是你跟俞溪那孩子,我們家佳慧還指不定咋樣呢?!?/br> 俞老太倒是十分平靜,“這都是佳慧命好。我們也不過是盡人事而已。老妹你千萬不要放在心上?!?/br> 俞老太越是這樣的態度,李老太就越喜歡俞老太,總覺得她跟其他的老太太不一樣。她把李佳慧在電話里面跟她說的事情跟俞老太說了一下。 老太太也是人,需要跟人傾訴,順帶點炫耀的心理,李佳慧在電話里面說她現在在為國家工作,捧上金飯碗了,老太太說著,一雙眼睛就瞇了起來,整張臉都皺成核桃了。 因為俞老太算是救了李佳慧一次,因此李老太對她十分信任,一來二去的,兩個老太太這段時間常常坐在一起嘮嗑。 畢竟他們兩個村子離得不遠。 俞老太其實能理解,只是她孫女兒夢里跟仙人學了法,她孫女兒會飛她說什么了? 也是她足夠沉穩,這段時間韓老太來的少了,因為韓梅梅的情況不太好,現在身體虛弱的上個樓梯都要大喘氣。 中專都輟學了,背后少不得被人議論,說一個姑娘家,不能念書,找不到啥好工作。不過見過韓梅梅的都覺得,別說是工作了,韓梅梅能有人要就不錯了。 這年頭娶妻少數是兩情相悅自己談起來的,大多數還是熟人親戚介紹,娶媳婦兒很多都是為了后代。就韓梅梅這個樣子,誰能保證她能平安生產? 別到時候孩子生不下來把命給搭上了,兩家都結成仇了…… 不過好在韓梅梅年紀還小,韓家倒是也不著急。只是到底韓老太也跟著憔悴了不少,就連串門也少了。 “媽,我們回來了?!?/br> 李老太剛走,俞老太就看到周秀蘭回來了,俞老太一看到她就忙走了過來,第一句就是,“小溪回家了沒有?” 周秀蘭的面色微微白了白,“還沒呢,這都半年過去了,學校又來催了一次。大概是想小溪回去參加期末考試呢?!?/br> 俞溪離開的時候還是剛放暑假,眼下又入了冬了,可不是半年了嗎?只是俞溪一點動靜都沒有,也沒給家里打電話。 作為家里人,周秀蘭和俞老太都十分著急,王彩琴和凌小君都問了好幾遍。凌小君的兒子已經牙牙學語了,有時候周秀蘭看到他都會出神。 “你也安安心,俞溪那孩子有分寸??隙ㄊ怯惺裁词虑榈R了?!?/br> 俞老□□慰說道,她心里的擔憂半點都不比周秀蘭少。只是作為長輩,她是家里的主心骨。她就覺得,主要是周秀蘭三個孩子都不在身邊,所以才會這樣吧。 等到了自己這個年紀也就習慣了。這些年,自從孩子們都各自到城市里發展事業以后,雖說偶爾回來,但是俞老太都讓他們不要兩邊跑。 安心的奮斗,而俞芳芳時常帶俞薇薇和俞俊杰回家來看她,她也不覺得有什么,孩子大了,就跟雛鷹長大了一樣,遲早要放手的。 這方面,俞老太有“經驗”。 不過望著媳婦兒一臉憔悴的模樣,俞老太有些心疼,“這次來了就在家多休息幾天,別回去了。陪陪媽,???” 周秀蘭想了想,也就疲憊的應了。第二天又去了一回娘家,聽說周玉蓮的丈夫羅飛翔失蹤了? 周玉蓮哭哭啼啼的,兩歲多的兒子都不管。全靠張愛仙這個做外婆的哄著,周金虎兄弟幾個在家里實在是待不下去了,陸續的帶著媳婦兒出門打工去了,孩子都扔家里讓張愛仙帶。 張愛仙哄了這個,那個哭了,哄了那個,這個哭了,簡直就亂成了一鍋粥,周秀蘭被孩子們的哭得腦殼更疼了。 她二哥一家這些年也陸續出去了,沒回村子里來住,考上了大專的周明利念書去了,二哥兩口子也去市里去了。 第201章 侄女兒周玉竹這些年攢了不少錢。再加上二哥兩口子的積蓄開了一家小店, 專門給人打家具的,也有的是打好的家具。因此回來就更少了。 當然,周老爺子兩口子更是成天不見人。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周秀蘭縱然是知道究竟怎么回事,她也不好說。 幫著張愛仙安撫了幾個孩子,屋子里總算是安靜了。 張愛仙早就沒了以前那副愛搭不理的模樣,見了周秀蘭, 臉上都帶了幾分討好和苦澀。 “秀蘭啊, 你回來了,你看嫂子也沒啥好招待你的, 家里亂糟糟的,讓你笑話了。你大哥這還沒回來呢,你, 要不你幫我看著幾個孩子,我去做飯, 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在家吃了午飯再走吧?!?/br> 這大半年時間, 愣是叫原本心高氣傲的張愛仙整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己的親嫂子, 周秀蘭是了解的。 張愛仙原本就不是一個大氣的人, 或許也是因為她大哥在村子里靠著老爺子的一點威望, 當個小官,她大嫂也跟著抖了起來。 不過周秀蘭倒是不在意這些, 別人什么性子不是她能控制的, 只是不喜, 又不想老太太為難,所以周秀蘭回娘家并不多。 以前最多也是一個禮拜來回一趟,吃個午飯就走了,更別說現在俞家一家都不在家,住到了市里去了。 爸媽都不在家,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周秀蘭要不是偶爾想起,也不見得能回一次娘家。 誰知道原本熱鬧的娘家小院,竟然露出了幾分頹廢之勢。她緩緩嘆了一口氣,在她嫂子希冀的目光之下點了點頭。 又從自己帶的一包糖果里面抓出了一小把,遞給自己的這些侄孫,侄孫女們。 孩子們一看到糖,就立即乖巧的圍了過來,比之前追雞攆狗嘰嘰喳喳的看上去要乖巧多了。 周秀蘭沒孩子在身邊,這段日子過得不算太好,也不是她矯情,以前在鄉下她還有活兒要做,再說誰家不是這么過來的? 孩子長大了,要展翅高飛了,做父母的總要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