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書迷正在閱讀:為夫就是喜歡撩你、愛你不是渾閑事、男神,筆記借我、把男主養成了反派boss腫么破、豪門蜜婚之嬌妻在上、穿越之醫女毒妃、我家鏟屎官萌萌噠、方狗蛋變形記、主角每天吐血三升[穿書]、綜武俠之筆誅天下
第25章 楊玉環之妃子無恨(十) “這既可當做他們平時的訓練,讓他們免于懈怠,也可獻禮于陛下和娘娘,作為陛下寵愛娘娘的一樁美談。這是兩得其美的事,怎能說是勞民傷財呢?”李林甫詭辯的本事真真是了得,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 但是經過前世的慘痛教訓,玉環比上一世謹慎多了,可不會再那么容易被他三言兩語糊弄了去?!懊勒劇??恐怕是惡名吧! 任何軍國大事,都不能和統治者的享樂聯系在一起。否則這個人不光會被當世的百姓罵,也會在歷史上遺臭萬年。此事若是傳揚出去,陛下只會增加一個“昏庸好色”的罪名,自己會被罵做“禍國妖妃”,一如前世一樣,哪里來的“美談”? 李林甫的用意雖然是在討好自己,但是他的主意,損害的是陛下的威望和自己的名聲,于他自己無礙。 李林甫見貴妃不說話,以為她被自己說動了,就坡下驢地把這件事情定了下來,“娘娘放心,這件事交給老奴去辦,絕對辦得漂漂亮亮的?!?/br> 玉環暗中腹誹:可不是漂漂亮亮的嘛!飄亮地把自己摘出去,把禍水潑向別人。但是面上卻不動聲色。反正他也蹦跶不了幾天了,且先由著他吧!也免得讓他警醒。 李林甫見貴妃不說話,以為她是默許了,心下歡喜。開始小心翼翼地套話。 “天氣日漸炎熱,不知陛下和娘娘可有些許不適?近日藍田采出了一些上乘的冰玉,老奴尋摸著若是讓將作司制成擺件和貼身掛件,置于室內或掛于身上,也可給陛下和娘娘消解些暑氣!” “李相看著辦吧!就因為天熱,這些日子陛下和本宮才一直在大明湖畔游玩。水邊稍微能涼快些?!?/br> “水邊雖涼快,但濕氣也重。不知陛下最近可有不適之處?”李林甫不動聲色地打探明皇的消息。 “還好。我們日日歌舞飲宴,倒也其樂融融。陛下很精神,并未有任何不適。只是懶得召見外臣罷了。國家大事,還需李相多多費心了?!?/br> 玉環何嘗不明白李林甫在套話打探明皇行蹤?這jian賊還真是警覺。不過明皇肯定不會露出什么馬腳讓他察覺的。大概是這廝的政治敏感度著實比較高吧!就故意遞話給他,順著他的意思做戲。 李林甫聽到明皇近日歌舞升平的,沒心情管外面的事,就放心了。又攀談了幾句,將荔枝送到長生殿,恭恭敬敬地告辭。 稍晚,明皇來到長生殿,聽玉環說了李林甫的行為,也感嘆他的警覺。以前自己真是瞎了眼,讓一條嗅覺這么敏銳的狗留在身邊,他若與自己一心,自己自可實現無為而治;但他若與自己不一心,這不是給自己刨坑嘛! 還好玉環貼身侍女的事情提醒了他。再聯想到玉環那天對自己的開解。這么想來,玉環不只是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福氣,也給自己的江山帶來了福氣??! 十日之后,明皇派出調查李林甫的人回報消息,把這些年李林甫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隔絕諫官、罷黜人才、殘害政敵的事情調查了個十成十,只有當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的案子,能查出來跟李林甫也有些關系,但是事情過去太久,事情已經難以查清了。 這件事讓明皇對李林甫真正起了殺心。當年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雖然經過查證,確實有不軌之心。但是他們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殺了他們之后,明皇就后悔了。 即便帝王心堅如鐵石,但他畢竟也是一位父親。一日失三子,也是人間慘劇。但是如果這件事中有別人的影子,即便難以查明他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明皇也再難以忍受他的存在。而且既然有如此親近的大臣參與其中,難保其中沒有什么隱情。這更讓明皇感覺不堪回首。 然而還未等明皇有所布置,李林甫就自己遞上了一個把柄。 李林甫在探得明皇沒有對他起疑之后,就把陰鷙的目光盯上了太子李亨。這是除明皇外唯一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人。雖然他在朝堂勢弱,但是他有大唐正統繼承人的身份在,對自己始終是個威脅。 太子李亨年逾三十,早已有監國之權。按理說明皇不愿理事,應該把政事托付于太子才對。但是因為李林甫深得帝寵,一直總攬朝政大事,根基深厚,太子李亨也不敢明著搶權。 自古父未老而子少壯,都是皇家大忌。蓋因父親死后,太子就能馬上繼位為皇。是以李亨雖為大唐名義上的繼承人,但在政事上并不敢放開手腳。也因為這個,李林甫對向明皇告李亨狀這件事一點都不含糊,有一點事就告,捕風捉影也要告。 李林甫一直派人監視著太子府的動向。這次發現太子和太子妃的兄長韋堅見面之后,韋堅又去見了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而皇甫惟明之前彈劾過自己。 李林甫覺得這是一個打倒太子和政敵的良機,即刻羅織證據,奏報明皇韋堅身為皇親國戚兼刑部尚書,卻與邊陲大將勾結,意圖擁立太子。李林甫相信此事過后,李亨即便不被打倒,也會脫層皮。 按明皇以往的心態,自然是要敲打一下李亨,處理掉李亨的部分追隨者。但是現在,在明皇心中李林甫已經涉嫌害死了自己的一個太子和兩個兒子,現在又意圖害死自己的另一個太子,實在是其心可誅。只是太子確實歲數大了,難保會忍不住對皇位的渴求。明皇暫時還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一并削弱下李亨的勢力。 玉環敏銳地察覺到明皇心中有事。李林甫的背叛對他造成的影響已經過去了,玉環對照前世的記憶,發現前世的這個時間段李林甫告過太子李亨,逼死了他的太子妃和三品良娣,就知道了明皇在愁什么事情。 前世的李亨好幾次被李林甫害死,后來又與楊國忠不和,而李林甫和楊國忠又是因為明皇的寵信而存在,不只與他爭奪朝政大權,還屢屢設局構陷于他。李亨長期生活得小心惶恐,跟明皇之間產生了很深的隔閡,以至于最后“安史之亂”后,李亨聯合陳元禮處理掉楊國忠之后,又逼死了自己。即便這樣也沒完全讓他信任明皇。 按照菡若在現代社會了解到的一點史實,李亨后來逼明皇退位,他在亂世中繼位,寧愿相信權臣和內侍也不愿相信明皇,導致明皇郁郁而死,他自己也一直被權臣和內宦掣肘架空,身為帝王卻不能真正放開手腳做事。也是一個悲劇。 此生的玉環見過李亨幾次,對他并無惡感,高力士也說他仁孝恭謹,應該是個不錯的孩子吧!也許所有的太子都是權臣的絆腳石,李亨和李林甫的關系是敵對的。若是李亨能與明皇一條心,不怕李林甫會作出什么幺蛾子來。 玉環知道自己并不會有孩子,所以她愿意幫明皇修補一下父子關系。畢竟明皇剩下的孩子中也挑不出個更適合做太子的來了。 于是這天玉環就對明皇說,宮中寂寞無聊,自己膝下沒有孩子,能不能叫幾個小孩進宮來陪她玩幾天。孩子總是最易牽動人的感情的。他們甫一離開家,總會提起長輩。到時候自己再看情況發揮好了。 玉環向來做事有分寸,明皇一向都是慣著她的,何況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叫哪家小孩進來呢?李瑁的第一個排除。剩下的不是太小,就是去了封地,最合適的也就太子了。太子家的長子李豫的孩子已經五歲了,李豫有幾個弟妹也是□□十來歲的樣子,剛好叫來一起玩兒。 于是明皇一直詔令,李亨就乖乖地把家中的小孩子都送來了。 幾個孩子剛來的時候還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有些害怕??墒怯癍h是什么人?她身體里可是住的菡若,這個經歷過現代社會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人,帶個把孩子還是不在話下的。 玉環果斷放棄了貴妃繁復的裝扮,換上色彩艷麗便于行動的衣衫,給孩子們講上古神話故事,講民間的一些風土人情,帶著他們游湖、釣魚、編花環、做風箏、玩燒烤……和孩子們玩熟了之后,玉環才能想辦法用他們來拉近明皇和太子的感情。 這個時代先生教孩子的都是詩書禮儀,父母很重視在子女面前的威嚴,很少有親自教他們的,何況成天跟他們一起玩兒?不出兩天玉環就跟孩子們打成一片了。孩子們在宮中比在自己家還自由暢快。 明皇作為爺爺,對自己的孫子和曾孫也是很溺愛的??从癍h和孩子們的相處方式,也覺得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成天樂呵呵的。 這天,玉環帶孩子們玩游戲。贏了的人可以讓明皇幫他實現一個愿望。李亨聰明伶俐的孫子李適贏了。 可愛的李適眨巴著眼睛走到明皇面前,滿臉孺慕之情地看著明皇,期期艾艾地問道:“皇祖爺爺,我什么愿望你都能實現嗎?” “嗯~~大部分都能實現吧!”明皇看著李適可愛的小模樣,摸摸胡子笑呵呵地說道。 “那您能讓我的太子爺爺頭上的白頭發變少一點嗎?我看他整日里愁眉苦臉的,長了好多白頭發,比皇祖爺爺您的白頭發都多了?!?/br> 明皇一愣,繼而覺得鼻子有點酸。兒子的白發比父親多是什么滋味?可見李亨這孩子平時受到的煎熬比他想象的還要多。但是他卻從未向自己告苦過。 其他幾個大點的孩子嚇得臉都白了,趕忙上前阻止李適。 “皇爺爺,適兒年紀太小,口沒遮攔,您不要介意!” “無妨?!?/br> 明皇揮了揮手,止住了他們。 第26章 楊玉環之妃子無恨(十一) 明皇愧疚之心大起。他本來就不懷疑李亨,只是因為帝王權術存有些許疑慮,再想到李林甫的奏報,深覺自己以前做錯了。本來只是平衡朝堂以防萬一的舉動,竟白白便宜了一個老奴!難道自己的龍子龍孫還要在一個奴才手里討生活嗎? 明皇神色變幻。半晌之后,撫摸著李適圓溜溜的小腦袋,對他輕聲說道:“你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你的爺爺其實也是個孝順孩子。你放心吧!過幾天皇祖爺爺就讓你的太子爺爺不再愁眉苦臉了,高高興興的好不好?” 小李適眼睛一亮,大聲道:“好!皇祖爺爺真好!”“吧唧”就趴在明皇的臉上親了一下。 明皇一愣,好久未曾感受到如此真切的親情了!親切地親了親李適的小臉蛋。 事情進展的比玉環計劃的還順利。 兩日后明皇趁李亨來接孩子的機會將他偷偷召進御書房,將李林甫的罪證一一交給李亨。望著李亨不可置信的神情,明皇捋著胡須得意一笑。 “李林甫是你的政敵,也是砥礪你的磨刀石。朕少時經歷過無數腥風血雨,才敢說能把這江山坐穩。你自出生起就在太平盛世,沒受過大的挫折。朕就把李林甫交給你來處理。證據已經在你手中,朕不會出手。你如果處理不好他,就說明你缺乏為君的能力,以后也就不用再做太子了。朕希望你無愧于朕的期望?!?/br> 李亨伏地長跪,“兒臣定不負父皇的期望?!?/br> 李亨一直以為明皇對自己的忌憚多過愛護。甚至在被李林甫屢次逼迫的時候還隱隱埋怨過他,覺得他對寵臣比對自己這個血脈至親都要好。 前幾天送孩子們來宮里,李亨還擔心是不是自己那里引起了父皇的懷疑,孩子們被送進宮為質的。他不太相信只是貴妃想要找幾個孩子玩這種話。這幾天又怕孩子們遭遇什么不測,又擔心孩子們舉止不當惹怒了父皇和貴妃,忐忑不安,難以安眠?,F在明皇乍然跟他說這種話,還將李林甫的罪證交給他處理,他一時感動涕零,深藏心底多年的父子情頃刻迸發。 原來,父皇是看重自己的!原來,父皇一直對他懷有很大期望!想到兒時的濡慕時光,想到父皇頂住武惠妃和朝臣的壓力讓他做了太子,還給他改名為“亨”,“亨運暢通”的“亨”……他決不能讓父皇失望! 李亨確實沒讓明皇失望。 他在朝堂上的勢力不如李林甫,就從民眾入手。先是在民間傳播李林甫貪贓冀州河道撥銀,導致洪水泛濫淹沒良田,造成魚米之鄉的冀州發生饑荒的事,等李林甫反應過來已經人盡皆知了。京中確實不斷涌來災民。 李林甫想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災民引至荒郊毀尸滅跡,即便李亨保住了數十個災民,他也可以說是李亨買通貧民陷害他,對他構不成威脅。京兆尹是他的爪牙,在這件事上對他全力配合。但是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進京述職時帶了兩千兵士駐扎在城外,剛好人贓并獲。 災民一聽京兆尹不是幫他們解決問題,而是準備坑殺他們,頓時群情激奮,奮起反抗,打死了幾個騙他們出城的官卒,綁起了京兆尹和他的屬官,在皇甫惟明手下士兵的護送下,來到大理寺敲響了萬民鼓。 大唐自建國以來就設立了萬民鼓,非普通民眾遭受奇冤極枉不能敲響,自建國以來還從未敲響過。 鼓聲咚咚,傳遍宮城內外。此事一起,滿京嘩然。即便李林甫貴為丞相,也不可能再壓下去,沒有人敢再徇私結黨,與之為伍。大理寺丞不敢懈怠,第一時間派遣差役前往李相府。李林甫所做之事不僅瞬間傳遍朝野,還以最快的速度傳向全國各地。 李亨早已率太子府親兵伏兵在李相府外,防止李林甫逃脫。待大理寺官員一到,即刻控制住了李林甫,把他關入大理寺收押,李氏子孫成人者全部緝拿,婦幼全部關于相府不得外出。 李亨于大朝會上奏報明皇:李林甫枉負圣恩,貪瀆枉法、徇私舞弊,導致冀州饑荒,后為掩蓋罪證意圖坑殺災民,天怒人怨,不死不足以平民憤。請求判處極刑。明皇準奏。 李林甫一輩子愛算計別人,本以為這次可以搞倒了李亨,從此高枕無憂,沒想到陰溝里翻了船 短短幾日間,李林甫從一代權傾天下的宰相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李林甫一系的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安祿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邊將也密切關注京中局勢,以待下一步動作。 按照前世的情況,“安史之亂”要十年后李林甫去世后才會暴發。彼時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史思明為邊關大將軍,兩人本應相互節制,卻狼狽為jian,沆瀣一氣。 現在的安祿山剛剛升任平盧節度使,才堪堪將平盧完全把控在自己手里。史思明也只是個正五品的果毅都尉,還沒啥影響力。 李亨本來想一口作氣把李林甫一系的人全部拉下馬,但是明皇給了他四個字:安定為上。李亨就明白了。跟李林甫有來往的人太多了,;貿然處理會引起朝局動蕩,處理他們不能太急,要徐緩圖之。 于是李亨沒有揭發李林甫其余的罪狀,而是傳出話來,說李林甫因為鬧出冀州饑荒才被處理,以往與他有交往的人,只要沒牽扯進饑荒一案的,不會隨便追究他們的責任。京城內外李林甫一系的官員全都松了口氣。他們開始重新找大腿抱。明顯太子得勢,抱不著明皇大腿的人,就改抱太子的了。 李亨并沒有全盤拒絕他們。除了確實違反過國家律法的人,他們之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明哲保身才稍與李林甫來往,并不是罪大惡極的。但也不會看重他們。真正有才者,都被李林甫擠出了朝堂。 李亨上奏明皇,請求重新發出招賢令。上次明皇發出招賢令,希望從民間搜羅人才,精通一技者即可為國家所用,被李林甫以野無遺賢打發了。 現在李亨不想重用李林甫留下的那些人,就要廣泛招納民間的人才。在李林甫掌事時期被打壓的那些人才終于看到了出路,紛紛找人舉薦或自薦。李亨對這些人才的才干進行考核后,加以妥善任用。 李林甫一系的官員違反過國家律法的罪行都逐步被揭發,李亨挨個進行處理。安祿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邊將有犯案者依律處理,其他也逐步降級,爾后被人替代。李林甫之案對大唐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快在平穩的過渡中被消除。 李亨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英明果決,極為能干。在朝野間有了“賢太子”的贊譽。 半年之后,朝堂大定,大唐又恢復了欣欣向榮的盛世局面。朝中人才濟濟,君賢臣明。 這半年中,玉環每月初、十五都要招明皇的兒媳、孫媳和子孫輩的孩子入宮住幾天,明皇跟玉環一起,也增加了很多與子孫輩相處的機會。明皇的子孫們也把這事作為一個橋梁積極與明皇溝通感情。孩子們喜歡跟玉環玩,也都很仰慕明皇這個曾經平息朝局動亂、開創了一代盛世的皇帝長輩。宮規法度不再能成為使皇家親情淡漠的借口,高高的宮墻不再能阻住皇家的血脈親情。 改變最大的是李亨。自從明皇將李林甫一案交給他處理,并在此事前后對他多有指點之后,李亨一改以往敏感多疑、謹慎隱忍的樣子,每天都要來給明皇請安,得了些什么好玩意都第一個送到宮里,但凡遇到大事都要向明皇主動稟報,重要的朝臣任免都要經過明皇的允許。 明皇對他的關心愛護使得他自信起來,他現在可以毫無忌諱地在朝堂大展拳腳,但絕不會自作主張,該請示的地方都會主動請示。 既然明皇對他表達出了關愛,他不介意多做一些事情來消除皇家父子間不可避免存在的隔閡。也許,他們會成為皇家歷史上難得的既能保住皇權又能保住親情的兩代帝王! 玉環成了皇族所有人都最為敬重、最為喜歡的貴妃。即便她年紀不大,但李亨對她以母侍之,皇孫和皇孫女們見了她都親切地稱呼“皇奶奶”。這是嫡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玉環的轉圜推動,用每月初一、十五和孩子們的聚會推動成人間的感情,這一代皇室成員的感情不會這么融洽,他們彼此間也不會有這么信賴,不可能在皇家這個親情最淡漠的地方享受到天倫之樂。 這一切都得益于這個天降瑰寶般的楊貴妃呢! 朝堂上人才濟濟,后宮穩定。唯一不足的就是丞相位的空缺。老一輩的賢相如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年紀老邁,相繼過世。丞相位置又不同于別的職務,有專才就可以。成為作為朝政上的“總管”,必須有縱覽全局的能力,要能輔助君王或太子作出有利于國家未來的決策。 明皇和李亨遍察賢才,仔細篩選,最后確定了幾位賢徳人士輪流為相。這幾人正是韋見素、崔圓、房琯、崔渙等人。 明皇和李亨都不知道,這幾人正是前世李亨繼位后輔佐他抗擊“安史之亂”的幾位賢相。 為了防止再出現李林甫的惡例,明皇規定,自此以后大唐所有丞相任期不得超過三年,并寫入朝政法度,防止因為君王偏信小人而導致jian臣專權。 第27章 楊玉環之妃子無恨(十二) 對明皇來說,以前重用李林甫只是因為皇家父子間素來的猜忌而采取的平衡之策。在發現李林甫背叛了他之后,他就摒棄了這個方式。玉環又設法打破了他們父子間的堅冰,父子間的互動中親情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