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節
“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是……伊萬杰琳·庫伯!” 伊萬杰琳驚喜交加。 這位年近五十的女演員是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的肯定。她的演技一直飽受贊譽,有兩次提名奧斯卡都陰差陽錯與獎項失之交臂,第三次提名終于拿獎了,這個獎項真是實至名歸,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伊萬杰琳在臺上泣不成聲。 安妮小聲道,“看起來阿曼達運氣不太好?!?/br> 拿獎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的,阿曼達推掉了《黑寡婦》選中的片子,當時肯定是充滿信心。哪知道入圍了“最佳女主角”卻遇到了伊萬杰琳。伊萬杰琳本屆的表演實在太亮眼了,適合的角色,沉淀多年的演技仿佛美酒般醇香,本屆的最佳女主角頒給其他提名者都會被質疑,唯有伊萬杰琳,是實至名歸! 這種對手很恐怖,安妮希望自己明年也不要遇到。 abc真是毫無節cao,鏡頭一直流連在阿曼達·約翰遜臉上,試圖拍到阿曼達失態的鏡頭。 “哦,真是太可惜了?!?/br> 電視機前,現場,社交網絡上,都在充斥著同一種想法。 阿曼達·約翰遜好可憐呀,推掉了《黑寡婦》,也沒有換來一個奧斯卡影后。這是人氣和獎項的雙重失利了,沒辦法,人生處處是選擇,不到答案揭曉時,誰也無法預知是不是選錯了! “現在,我們將為所有觀眾,所有嘉賓揭曉,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有:丹麥電影《叢林之舞》,意大利電影《卡波的誘惑》,比利時電影《光榮悲歌》,法國電影《危險關系》,以及華國電影《桃花扇》,普華永道已經將投票統計結果送到我手上,信封里裝著的名字就是本屆最佳外語片獲得者……請大家一起欣賞電影精彩片段?!?/br> 誰會得獎? 《危險關系》和《卡波的誘惑》都是大熱門。 《桃花扇》上躥下跳,卻被大部分人視為陪襯。 如果不是安妮主演的華國電影,奧斯卡可能都不會讓它入圍吧? 為了收拾和關注度,奧斯卡越來越沒有節cao了。 …… “一定要拿獎啊,華國電影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鏡頭里,安妮的表情十分專注。 不知道有多少人,守了幾小時的頒獎禮,就是為了這一刻。安妮在大家心中是戰無不勝的,華國電影也需要這么一個獎項。 會拿獎嗎? please! 《桃花扇》拍的還不夠好嗎?! 華國電影一定能一舉打破奧斯卡的排外和偏見。 電視里,頒獎嘉賓拆開了信封,他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wow,得獎的是——《桃花扇》,恭喜!” ------題外話------ 晚安,誰說我要卡文的……站出來,起碼親我兩下才能原諒你! 第421章 最好的禮物! “oh,oh——” 頒獎嘉賓拖出長長的尾音,“這是華國電影,第一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座獎杯等你們很多年了,歡迎加入奧斯卡大家庭!” 明明是奧斯卡的排外性,被頒獎嘉賓一說,現在《桃花扇》拿了獎的事兒陡然變得溫馨起來,人精太多了! “真的拿獎了?” 瞿逸飛也不信。 華國電影拿歐洲電影節還行,奧斯卡么,每年都是陪跑的。 今年《桃花扇》被提名,瞿導想的也是為了北美上映做宣傳。他知道沈銘在公關這件事,但靠公關就能解決一切的話,華國電影也不至于在奧斯卡上顆粒無收了……哈維·韋恩斯坦就熱衷于將華國電影引進北美,但哈維也沒能替華國電影拿下一個“最佳外語片”的獎項! 這次沈銘還是找的韋恩斯坦,為啥以前不行,現在就行了呢? 是因為安妮……因為有了安妮! 奧斯卡不是被上千萬美元的公關費打動了,是安妮身上所代表的價值若干億美元的龐大利益,如蛛絲般滲透到了好萊塢。 瞿逸飛一下子明白。 “瞿導,我們拿獎了?” 段宏萬眼巴巴看著瞿逸飛,他聽見嘉賓說是《桃花扇》,卻又不敢信,希望有人幫他證明。 “拿獎了!走,上臺領獎去!” 瞿逸飛讓所有主創都上臺領獎,“最佳外語片”不是頒給某個人的單獨獎項,是對電影整體質量的肯定。 為什么不上臺? 這可是華國電影第一次拿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桃花扇》肯定要被記入華國影史的,這一幕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華國電影拿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概是,華國電影在世界影壇上,終于獲得了平等的機會? 頒獎禮現場,只要不是情商為零,完全不顧及公眾形象的嘉賓,都及時送上了掌聲。 “why?!” 《危險關系》劇組認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是意大利電影《卡波的誘惑》。 《卡波的誘惑》則認為自己拿獎是穩cao勝算。 一同入圍“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方,沒想到今年奧斯卡真的打破常規,將“最佳外語片”頒給了華國電影。omg!華國人會拍什么好電影,資本cao縱了奧斯卡,令人蒙羞的奧斯卡……《危險關系》的導演情緒激動,甚至懷疑《桃花扇》的團隊買通了負責統計奧斯卡選票的“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是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多年來一直負責統計奧斯卡選票,在頒獎嘉賓上臺后,普華永道的工作人員才會將獲獎者的信封送給頒獎嘉賓,這中間是絕對保密的——那又怎樣,普華永道很專業,不代表它不會出錯??!2017年第89屆奧斯卡,普華永道就送錯了信封,將最佳女主角的信封送給了頒發最佳影片的嘉賓,嘉賓念出《愛樂之城》的名字,整個劇組主創都跑上臺領獎,連獲獎感言都說了,才發現搞錯了,原來得獎的是《月光男孩》! 事后,普華永道直接負責此事的兩名副總辭職。 一定就是這樣,普華永道今年更過分,它為《桃花扇》偽造了統計結果! 這些念頭,充斥在《危險關系》導演的腦子里,事前希望很大,甚至斬釘截鐵告訴瑪麗昂·賽杜,《桃花扇》拿“最佳外語片”的機會幾乎為零……打臉來得又快又直接,導演承受不起。 他漲紅了臉。 雙手還得鼓掌。 幸好滿臉絡腮胡拯救了他難看的臉色。 但是心里真憋屈??! 《危險關系》的女主角瑪麗昂心里也不舒服,安妮等人已經站到了臺上,abc的鏡頭死死黏在安妮身上,安妮主演的華國電影打破常規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華國的媒體會怎么寫瑪麗昂看不見,但是北美這邊的媒體,肯定會大肆吹捧安妮。 包括歐洲的媒體。 只是一個“最佳外語片”,或許明天的有關報道,還要超過拿到“最佳女主角”的伊萬杰琳·庫伯。 嘉利也在鼓掌,她臉上的笑恰到好處。 她討厭主辦方的安排,將她和阿曼達·約翰遜還要安妮放在一起。 嘉利也不喜歡阿曼達,她和阿曼達都是金發尤物,兩人的戲路相似,嘉利在出道之初,就是打著“小阿曼達”來宣傳的。后來她越來越紅,這種印象也沒有消除,阿曼達拒絕《黑寡婦》后,凱文·費奇第一個想到的替補人選就是嘉利。 當然,比起阿曼達,嘉利更討厭安妮。 阿曼達畢竟大了嘉利十來歲,再過兩年嘉利能接的電影,阿曼達可能就年齡偏大了不合適。 可安妮比嘉利還幾歲,卻快要把嘉利·梅爾文逼得無路可走。 她一邊咬著后槽牙微笑,一邊低聲問身旁的德克: “她的電影是真的會延期吧?” “devin·poon接替了伊凡,這有點出乎意料,不過短時間內,華納不容易找到合適的男主角了?!?/br> 德克比較有信心。 既然這部電影是要沖擊奧斯卡,主要目的是讓安妮拿“最佳女主角”,那男主角的人選就要十分慎重了。奧斯卡認可的,又不會搶走安妮風頭的實力男演員,尼古拉斯是個很好的人選……但尼古拉斯是caa的客戶,當了多年票房毒藥,caa還沒放棄的客戶,尼古拉斯必須要回報caa的人情。 沒有了尼古拉斯,等華納再尋覓到合適的男主角,電影肯定趕不上明年奧斯卡。 嘉利此刻的笑容終于真誠了幾分。 她刻意忽略掉了最本質的問題,為什么要讓安妮的電影推遲上映,推遲參加奧斯卡評選?她不愿意承認,安妮要沖擊奧斯卡的事讓她和德克如臨大敵,潛意識覺得安妮拿獎的機會很大,才會阻礙她沖獎吧! 安妮崛起的勢頭太猛了,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黑寡婦》的票房奇跡就奠定了安妮在好萊塢的咖位。 caa也沒辦法把安妮打壓下去,嘉利不能讓奧斯卡拒絕安妮,只能讓安妮遲一年再沖擊奧斯卡——還沒有正面決戰,嘉利·梅爾文就怯場了! 頒獎嘉賓將獎杯放到了瞿逸飛手里。 對方是很想放到安妮手里的,不過這是最佳外語片,是非英語電影意外的奧斯卡“最佳電影”,不能因為安妮名氣最大就將獎杯給她,起碼要對電影本身有尊重,交給導演是最合適的。 瞿逸飛的手都在抖。 有人曾稱瞿逸飛是華國最會拿獎的導演,他拿過的獎項很多,一個“最佳外語片”,又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瞿逸飛的激動,是因為這個獎項的開創性! 他不是第一個拿過此獎的華語導演,但他是第一個華國導演。 這部電影的所有主創,都是土生土長的華國人。包括葉萱在內,沒有人更改國籍,沒有來自寶島和hk的演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華語電影,人們的印象就是hk電影和寶島電影。提起華語電影節,hk的金像獎和寶島的金馬獎是華語電影最好的肯定,金雞百花獎算什么?華國內地的電影更是排不上號,拍攝手法老舊、題材古板、演員臉譜化、劇情老套無新意,這些是華國內地電影被詬病的地方。 華國電影起步并不晚,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電影承載的東西并不僅是票房。 當社會經濟和人們的思想都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時,華國電影的禁錮也在解除,導演們茫然失措,不知道要拍什么樣的電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嘗試。 瞿逸飛也在不斷的嘗試,調整著自己的拍攝手法,努力讓自己的電影和國際接軌。 直到《桃花扇》,他終于調對了頻道,電影被奧斯卡認可了……這意味著華國電影踏入了國際主流!歐洲三大電影節說的再怎么高大上,多年以來世界電影業的中心一直在美國,在好萊塢,在奧斯卡。 科學界里一個獎最有名——諾貝爾。 電影節里一個獎最有名——奧斯卡! 《桃花扇》拿下了奧斯卡! 華國電影第一次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開創性的得獎經歷,讓見多識廣的瞿逸飛一時也說不出話來。他早忘了之前準備好的得獎感言,因為也沒想到真的能拿獎,不過是準備了一些公式化的獲獎感言…… 瞿導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倒是沒有人笑話他。 那些得獎人基本上都情緒激動呀,剛才伊萬杰琳·庫伯還是有兩次提名的人,當真正拿獎時同樣泣不成聲。 現場嘉賓,全球看奧斯卡頒獎禮的觀眾,就看瞿逸飛哽咽道: “這是最好的禮物!我們的電影,華國的電影,這是最好的禮物……謝謝大家喜歡《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