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節
學院會員都具有投票資格,只要他們看過該電影。 那《桃花扇》都沒有全球公映,如何確保超過6000名學院會員看過電影? 學院有2家影院在三周的時間里持續放映所有獲提名的電影,方便會員們觀看……學員的會員分散在全球,不是所有會員都會去看,就算去了,也不可能剛好看見《桃花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國這邊還要給所有學院會員寄送一份《桃花扇》的電影光碟。 這項工作很耗費人力。 在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后,最終公布獎項前,就得完成的工作。畢竟還要給學院會員們留出寄送選票的時間呀——更扯的是,你寄過去的電影光碟別人不一定會第一時間觀看!為什么華國方面對《桃花扇》拿獎的信心很大,因為今年和從前不同,《桃花扇》是安妮主演的,安妮不僅拿了很高的全球票房,有了亞瑟·康普頓背書,評論界對她的演技是認可的。 起碼,安妮的新片,大家愿意看一看不是嗎? 《桃花扇》在華國首映時,也吸引了好萊塢不少人參加首映禮。 僅僅華國票房就有6。1億美元,學院會員們就憑借這一點,對《桃花扇》也有好奇。 但是拿最佳外語片嗎? 奧斯卡青睞的可不是商業大片,就拿奧斯卡最佳影片來說,80%以上的提名電影都符合以下特征:票房中規中矩,影片質量上乘有明星參演,針砭時事現實意義強,還得商業片不明顯。 一部在華國就拿了6。1億美元票房的電影,誰能相信它不是又一部《黑寡婦》式的商業大片?學院里可有不少老頑固,幸好所謂的獎項公關不是要拿到所有的選票,50%的第一排序投票,就能決定獎項的歸屬。 奧斯卡實行的是“偏好投票制”,用5部入圍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來說,會員不是要從中選出他認為能得獎的電影,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給5部電影排序。 如果有50%的人,將《桃花扇》排在了第一喜好,最佳外語片就選完了。 當然,通常在第一輪投票,不管什么獎項,很少會有50%以上的壓倒性勝利……那就繼續選唄,沒有電影的第一喜好超過50%,就淘汰掉本輪第一喜好票數最少的電影,把淘汰電影的選票按照其第二喜好分配給剩下的4部電影,再重新排序。 這一過程,會重復到其中一部影片拿到50%及以上的票數。 今年獲得提名的其余4部外語片,沈銘找人分析過,大熱門是意大利電影《卡波的誘惑》。從1947年第20屆奧斯卡開始頒發“最佳外語片”起,意大利共獲得過13次該獎,法國則以12次獲獎排名第二。 奧斯卡的評委很青睞這兩國的影片,本屆意大利和法國的電影再次獲得提名,《卡波的誘惑》的導演羅伯托·巴拉斯執導的影片,在11年前就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卡波的誘惑》是羅伯托精心準備多年的又一沖奧片,博彩公司也認為《卡波的誘惑》拿獎機會最大,評論界呼聲也很高?!短一ㄉ取纺锚劦目赡苄院苄?,一來它的華國票房已經證實了它是“商業片”,二來它是華國電影—— 為了爆冷拿獎,安妮和沈銘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除了韋恩斯坦的公關,安妮希望伯恩和凱文都能幫一把,兩家公司都想拿《桃花扇》的海外發行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安妮主演”對全球票房絕對有幫助! 大家利益一致,為什么不擰成一股繩呢? “華納買下了《危險關系》的海外版權?!?/br> 伯恩的下一句話,就讓安妮臉上的笑意頓了頓。 “是剛剛買下的?” 伯恩點點頭,“從《危險關系》進最佳外語片9人小名單起,華納就和片方在談判,直到最近……法國制片方想把《危險關系》賣個高價,拿到最佳外語片是他們的籌碼?!?/br> “但他們等不及了,因為今年的大熱門是意大利電影《卡波的誘惑》,所以制片方把海外版權賣給了華納,希望得到華納的幫助?!?/br> 安妮已經理清了頭緒。 所謂意外就是發生的很突然。原本以為《卡波的誘惑》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現在看起來又增加了一部《危險關系》。 但這并不意味著,華納會全力支持《危險關系》拿獎,盡管華納沒有拿到《桃花扇》完整的海外版權——又有什么關系呢?《桃花扇》在華國的票房表現力,讓華納和迪士尼都很看好它的全球票房潛力! 果然,伯恩也怕安妮多想,趕緊解釋道:“公司會分散一部分精力幫助《危險關系》,但我個人看好的是《桃花扇》,親愛的,你應該相信自己的表演……也相信我們的友誼?!?/br> 兩人的友誼? 從《夢中婚禮》,到安妮與華納合作的新片,都是伯恩·戴維森牽頭落實的項目。友誼的堅固來自于利益,安妮對伯恩的說法深信不疑。 華納的利益當然很重要,很多時候華納的利益就等于伯恩的利益。 當兩者相碰撞,并且不沖突時,伯恩的個人利益肯定又高于公司利益。 “祝我們友誼長存!” 安妮的手和伯恩緊緊握在一起,兩人相視一笑,有些話不必說的太明了,已然心知肚明。 …… 安妮見的人是伯恩·戴維森,沈銘則去見凱文·費奇。 兩個ceo的見面不像《黑寡婦》簽約時那么劍拔弩張,特別是在安妮確認出演《黑寡婦2》后,凱文對沈銘的態度很客氣。凱文不反對幫助《桃花扇》運作一些選票,安妮越紅,《黑寡婦》的續集會越穩當。 凱文雖然是漫威ceo,是漫改片制片人,經常為評論界所鄙視……并不代表他在影視圈的人脈很差。他這樣切切實實能搞出票房的制片人,自然有很多業內人士想要讓凱文欠下人情,欠凱文人情的也不少——凱文不會把所有的人情都花在安妮身上,所謂獎項公關,不是挨個對6000多名學院會員游說,只需要讓一些德高望重、人脈深廣的資深會員點頭,選票就會輻射到該會員能影響到的范圍。 “《桃花扇》拿獎的可能性被博彩公司低估了?!?/br> 凱文攤手,“他們帶著偏見看待華國電影,或許會被現實狠狠抽一巴掌?!?/br> “《卡波的誘惑》質量的確不錯,但奧斯卡不僅是看質量……” 被提名,就是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沈銘才不會對其他提名電影相讓。難道《卡波的誘惑》導演是羅伯托·巴拉斯,大家就該把“最佳外語片”拱手相讓嗎? 瞿逸飛又不比巴拉斯差,瞿導在歐洲電影節也備受肯定,唯有奧斯卡一直抗拒華國電影,華國電影在北美的確屬于小眾,瞿逸飛的名氣才不如羅伯托·巴拉斯。 只要那些學院會員肯摒棄偏見去看《桃花扇》,沈銘個人覺得《桃花扇》的整體質量比《卡波的誘惑》高,就從演員來說,參演《桃花扇》的已經是華語頂配演技陣容! “其實,你可以說服戈頓導演……” 什么樣的咖位,交往什么樣的朋友。 阿方索·戈頓的人脈必然也是頂級的,如果能游說他幫忙,《桃花扇》拿獎的可能性又大了。凱文話說到一半兒就住嘴了,戈頓是沈銘母親的緋聞男友,或許沈銘覺得不合適? 說真的,沈銘還真的沒有找過戈頓。 倒不是覺得別扭,“最佳外語片”而已,戈頓那邊如果只能開口一次,沈銘會把機會留到安妮真正沖奧時?!短一ㄉ取窙_奧只是熱身運動,安妮個人拿小金人才是沈銘更看重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有您的幫助,《桃花扇》拿獎的機會已經很大了?!?/br> 同樣,亞瑟·康普頓還是學院會員呢,他的影響力也不小,但沈銘能去公關對方嗎? …… 伯恩和凱文這種,是電影公司的人脈。 那和安妮合作過的3個好萊塢導演,也是人脈呀。 除了阿蘭·勒孔特,今年最佳外語片同樣有法國電影《危險關系》入圍,阿蘭是法籍導演,也有其自身推辭不掉的人情,安妮就不必去找阿蘭,讓對方為難了。 潘文華倒是很支持。 潘文華的電影是唯一拿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不過該片是華語電影大范疇,卻并非代表華國參賽。 “華國電影該拿這個獎了?!?/br> 美國警惕著華國,“華國威脅論”在全球都挺有受眾,警惕著華國綜合國力,又排斥著華國的文化,并且輕視華國的娛樂產業……這種復雜的心理,體現在奧斯卡上,就是華國電影每年的顆粒無收。 然而這兩年華國電影市場呈井噴式發展,奧斯卡還能再無視華國電影嗎?安妮帶著華國電影殺來了,《紐約時報》做出的預言正在實現——華國電影該拿獎了,一個“最佳外語片”而已,又不會動搖奧斯卡的根基! 趁著四處公關選票的機會,沈銘還能掩人耳目,做一些別的事。 他以名下的電影院做為誘餌,在繼續買進獅門的股份……這在好萊塢幾乎沒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切都是那么低調。 2月14日,安妮和沈銘是在飛往柏林的航班上渡過了今年的情人節。 “你的禮物在柏林?!?/br> 還有2天,柏林電影節就會舉辦頒獎禮,《桃花扇》的其他主創已經陸續抵達柏林,就等著安妮了。葉萱的電影仍然在拍攝,對于出席頒獎禮葉萱沒什么興趣,她沒有“影后”提名也不愿意去湊這個熱鬧。 但獲得提名的《桃花扇》主創都去了。 包括薛波,《桃花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瞿導希望紅毯秀上《桃花扇》劇組的聲勢越浩大越好。 “柏林電影節會是我們的開門紅?!?/br> 瞿逸飛原話如此,大導演對歐洲電影節充滿信心,至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瞿逸飛是既高興,又不敢太期待。按照奧斯卡的尿性,就算《桃花扇》被提名,也不過是給其他電影陪跑而已。 《桃花扇》這次被奧斯卡提名,更多是看在安妮的份兒上。瞿導知道沈銘在公關獎項,希望落空這種事太難受了,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評委們對《桃花扇》贊不絕口,他們渴望見到你,安妮!” 柏林機場,瞿逸飛笑得一點都不矜持。 瞿逸飛是高興啊,華國電影在歐洲比較受歡迎,那是相對奧斯卡的態度而言,像《桃花扇》這樣在展映期間獲得滿堂贊譽的,瞿導也沒有遇到過——他現在整個人都容光煥發,《桃花扇》可能要成為瞿導事業生涯迄今為止最高光的影片了,能不高興? ------題外話------ 晚安,么么噠你們 第415章 花瓶女星帶來的夢魘 國際電影節和華語電影節有什么不同? 除了媒體和應援影迷會守在紅地毯兩旁,反皮草組織的人舉著標語吶喊,也是常見的畫面——柏林的2月很冷,走紅毯的女星有時會身穿皮草現身,反皮草組織認為她們為全球女性做出了錯誤的表率,沒有買賣才不會有殺害,不會有虐待動物的行為! 安妮當然不能穿皮草走紅毯。 她情愿挨一會兒凍,也不會讓自己成為類似組織攻擊的對象。 極端者已經足夠讓人討厭了,還去招惹這種麻煩干嘛。沈銘這次請的人死死追著不放,安妮又對公眾公開了極端者的形象,他現在自顧不暇……對方會來柏林嗎? 安妮是和《桃花扇》的劇組主創一起走的紅毯。 紅毯四周有很多支持者,從她表示要出席柏林電影節頒獎禮后,追星的應援粉絲就從全球各地匯聚于此,還有一些柏林當地的影迷,就算不看安妮,今晚的柏林電影節依然群星薈萃。 安妮、高駿和薛波,還有導演瞿逸飛,制片人段宏萬,編劇南明——《桃花扇》劇組男多女少,女二號葉萱沒來,安妮一個人享受著諸位男士眾星拱月的待遇。 安妮的粉絲團和緊追不放的媒體,證明了安妮的人氣。 有人問她今晚有沒有信心拿“最佳女演員”,安妮也是毫不客氣坦言: “我正是為它而來,演技上被認可是對演員最好的獎勵!” 離開華國的安妮顯得更坦率。 記者們都笑了,安妮對外的形象一向是優雅如公主的,但她其實才20出頭不是嗎?坦率的安妮一點也不狂妄,反而讓人覺得可愛。 有個記者忽然大喊了一句: “嗨,電影很棒,加油annie!” 《桃花扇》已經在柏林展播過了,這個記者顯然已經看過了電影。他的這句話仿佛拉開了熱情的閥門,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 “加油annie!” “會拿獎的!” “你值得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