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節
有可靠證據表明,annie從3年前就在‘助學’,她設立的獎學金捐助已經幫助了很多學生。 為什么會是她走紅? 她長得很東方,行事卻又很西方。你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很多好的品質:努力、智慧和善良。她為什么會成功?她在華國京城影視大學的圖書館接受采訪時,邏輯清晰,言語簡明深刻,她就算不是明星,也會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 就像所有‘美國夢’里的英雄,annie代表著華國夢……” 我妮還助學了?! 很多人關注,《時代周刊》里的專訪也有了華語翻譯版。就連安妮的粉絲,也是第一次知道她在助學。很多人都還記得,安妮在梨園戲院表演時,表示會捐出收入——人們以為就是捐贈那一筆收入而已,哪知道安妮已經默默展開“助學”三年了! 一點報道都沒有。 從來沒有一條新聞提過。 安妮也沒在任何場合提過。 她每年都會出席一些慈善晚宴,捐款的數目并不少。除此之外,她還在“助學”,沒有對外公布,自然沒有接收來自社會的資金……安妮在自己掏腰包,而不是像某些明星,大張旗鼓搞什么慈善基金會,利用自己的名氣募捐到的錢不是小數目,那些錢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誰也不知道! ——所以,我妮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可愛? ——不喜歡這樣的妮妮,那又還有多少明星值得我們喜歡? ——她讓我們如此喜愛,乃至自豪,我們又可以為她做什么?! 看電影吧。 去看電影! 《黑寡婦》的票房,不是還差800萬美元破記錄嗎? …… “這不可能!” 《黑寡婦》的票房已經沒有余力了。 德克就等著安妮公司在華國刷票房了! 只要刷了票房,就會被德克抓住,那德克絕不會輕易放過這個丑聞。安妮已經嚴重威脅到嘉利,德克不會在掉以輕心,能阻擊下安妮的發展,他不會手下留情! 可是安妮的公司并沒有刷票房,哪怕只剩下兩天《黑寡婦》就要全球下映,哪怕還差800萬美元的缺口,對方也沒有搞小動作?;蛟S,他們是第4或者第5的票房排名不是那么看重。德克有點遺憾,多么好的機會呀。 然而,《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赫然就是安妮!這本雜志有多大的影響,德克再清楚不過。它不會讓中產讀者群去看《黑寡婦》,但它會刺激到華國人的爽點——驕傲敏感的民族呀,如果連《時代周刊》都認可了安妮,華國觀眾還會把安妮推開嗎? 原本不看漫改片的華國觀眾,會走進電影院。 原本已經看過《黑寡婦》的影迷,會重溫一遍。 不需要有太多的觀眾受到影響,只要區區800萬美元票房,安妮就取得了勝利,她將超過嘉利創下的16。9億美元的票房紀錄,踩著嘉利上位——德克甚至不能指責對方刷票房,《時代周刊》,該死的《時代周刊》,為安妮提供了最適合的幫助! ------題外話------ 嘿嘿嘿,晚安~ 第378章 最終票房 無力回天。 嘉利和德克看著《時代周刊》,從內心涌上來的無力感幾乎將兩人擊潰。不早不晚的,偏偏是這個時候,安妮成為了《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時代》還派人去華國專訪——訪談就刊登在這期刊物中,《時代》將安妮說成了眼下華語娛樂圈的第一人,言辭間又表示安妮挾裹著亞洲的人氣要成好萊塢第一人。 《時代》從來不拍娛樂明星的馬屁,只能說文章的撰寫者真的是如此認為!嘉利氣得不行,好萊塢從來沒有第一人的說法,再怎么紅的明星,也不可能完全掩蓋掉其他人的光環。 “她只是個黃皮女人!” 當著德克,嘉利沒有罵安妮是“黃皮豬”,但她的言詞同樣不友好。 德克皺眉:“你可以不尊重自己的對手,但你應該正視,安妮現在和你站到了同一競爭水平?!?/br> 辱罵能解決問題嗎? 辱罵只能顯示嘉利的幼稚和愚蠢。心里再討厭一個人,放在心底討厭也不妨礙,非要說出口,嘉利的情緒管理實在太差了!也是,嘉利近幾年事業順利沒有阻礙,一旦遇到點不如意,嘉利抗壓能力低的缺點就容易暴露。 “我們沒辦法再做什么嗎?” 嘉利還有點期待。 德克敲碎了她的美夢: “是的,我們無法再做什么,哪怕安妮的團隊現在為她刷票房,都能合理的掩飾過去?!?/br> 《時代周刊》成了助推器,現在《黑寡婦》刷票房都會理直氣壯,娛樂圈要的就是一個遮羞布,有了《時代周刊》的特殊對待,刷出來的票房公眾也會當成是真的! 何況,《時代周刊》是真的會漲票房,至少在華國,票房漲到什么樣德克無法判斷,800萬美元會很容易實現! …… “安妮上了《時代周刊》!” 這個消息,讓京影的師生不知道該用哪種表情看待安妮。與安妮同一屆,已是大四新學年。從大三起,表演系的學生就能在外面接戲。安妮的同班里,有幾個也小有名氣,包裝出道的宣傳語都是“安妮同班同學”。但別管是看著安妮入學,如今早已畢業的師兄師姐,還是安妮的同屆,或是后來考入京影的后輩,誰能超過她? 安妮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京影的師生們早已意識到這點。 那些慕名考入京影的小年輕們,心里何嘗沒有坐著有朝一日要和安妮比肩的夢……可她比所有人都走得快呀,華國媒體追逐她的新聞,為了制造關注,可以前恭后倨,一會兒夸她,一會兒黑她。 可笑的是,《時代周刊》真正看清了她。 《時代》認為安妮是眼下的華娛第一人,她的確是。 《時代》還認為,安妮會是將來傲視好萊塢的人……她會是嗎? “郭院長,您可收了個好學生??!” 郭院長經常聽見這句話,安妮是鑲嵌子啊華語娛樂圈最亮的那顆星,她一次比一次成功,京影的其他老師,只能對郭院長如此感慨。 可哪一次,也沒有如今真切。 不是大家崇洋媚外,重視外媒的看法。 《時代周刊》美國版逼格太高,從來沒有一個內地的明星上過美國版的封面,而這一期的封面就是安妮,雜志還給了她版面不小的專訪。 封面那背景,就是京影的圖書館,任何一名師生都認得出來。 郭院長能說什么? 沒有人能替安妮規劃事業路線啦,起碼京影對安妮來說已經是小苗。母校不能為安妮事業增添幫助,反而是安妮的名氣在推廣京影。從學校建立到現在,京影可沒有人上過《時代周刊》。 “走得太快了……” 郭院長是既高興,也擔心。 高興安妮被認可,擔心安妮走得太快根基不穩,擔心她被外媒捧得太高。 不過郭院長很快又高興起來,除了《時代周刊》的報道讓他高興,還有安妮這一學期多數時間要在學校呆著,郭院長終于系統地替安妮整理下表演課程——她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東西,與表演的理論相互印證,郭院長認為安妮專心搞一份畢業論文,會是一篇有用的東西,對所有學表演的人來說。 畢竟,像安妮這樣,一路合作大導演的,郭院長也不認識其他。 還有《黑寡婦》,安妮這部電影的票房太恐怖了。郭院長有點愁,安妮是個正面例子,太成功了又叫京影的學生們很狂熱,新生們都浮躁的聽不進去課,恨不得也有大制作垂青,轉眼就紅成第二安妮。 可能嗎? 安妮要是遍地可尋,也不會被《時代周刊》認可。 就說《黑寡婦》的票房吧,十幾億美元折合華幣多少錢? 郭院長看待問題的視角和京影的學生不同,學生們固然有羨慕嫉妒,也有驕傲??! 學表演的,影視學院的,我們這類人除了混娛樂八卦雜志,原來還能上《時代周刊》的。安妮給了一個正面的例子,讓京影的學生能挺直腰桿……咋說也比什么滬戲、西影的強啊,你們厲害,咋不見你們的校友上《時代周刊》?! 厲害的安妮,屬于京城影視學院。 《黑寡婦》看過沒有? 別管看沒看過,咱去再看一遍行不行?!稌r代周刊》說安妮背后站著潛力無窮的華國市場,說得沒毛病呀,那就讓好萊塢,讓全世界瞧一瞧,有華國當后盾的安妮有多么強。 “貢獻張票房,安妮主演的電影就破記錄了!” “現在是安妮拍好萊塢電影破記錄,早晚會是華國電影破記錄,我說你們導演系、編導系的,能不能爭一口氣,將來拍出能叫世界影壇喜愛的華語電影?” “走,再刷一遍《黑寡婦》去!” “特效的確是很棒,但我們國內的特效如今也挺厲害了,我們為什么拍不出《黑寡婦》這樣的商業片?” “傻不傻,華語電影不是輸在特效不好,而是全球的發行渠道,是掌控在好萊塢幾大公司手里。安妮的華語電影上映時,華國的票房差嗎?可不論是《九香》還是《愛未眠》,都沒能全球上映,我們缺的是渠道!” “發行渠道……” 電影是一種文化輸出,美國靠好萊塢電影,將自己的文化和社會價值觀輸向全世界。 華語電影缺的就是發行渠道,所以不管是宏萬院線,還是沈銘個人,要想讓華語電影真正走向世界,就得有自己的渠道。 京影的學生們雖然年輕,卻也知道這關鍵處。 安妮在《時代周刊》上的訪談,讓京影的學生們開始考慮更多。 這是意識的萌發,許多人一大把年紀都渾渾噩噩,至少京影的學生們在思考! ——當然,先幫助安妮把票房紀錄破了,才是首要大事!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拿不下影史票房第1,可以先拿下第4啊。 第4名就是比第5名好聽。 …… “我妮真是666!” “點一萬個贊,也難以形容我的激動,《時代周刊》美國版封面,第一個華語女演員。請允許我用女演員來稱呼妮妮,她不是淺薄的女明星,她是專業的演員!” “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啊,怎么忽然就上《時代周刊》了?” “我妮又不是那種半桶水響叮當的小明星,有個風吹草動恨不得發通稿吹上天,我妮低調努力,《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選她也很正常啊,完全正能量?!?/br> “大家的關注點都是《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多么難得,只有我一個人喜歡的訪談的內容嗎?如果不是《時代周刊》披露,我不會知道安妮已經默默助學三年。她完全可以高調的花這筆錢,訪談里說三年500萬美元,數額每年都會增長。如果安妮是高調的一次性捐出500萬美元,折合華幣3500萬,會引起轟動的吧?明星們都喜歡這種轟動,安妮卻拒絕了高調……樓上說的沒錯,《時代周刊》不刊登安妮,還要刊登誰?安妮才是滿滿的正能量,從出道到現在,她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優秀,我也越來越喜歡她!” 助學這個事,真的太加分了。 一直沒有曝光,卻被外媒披露。訪談里說的很清楚,《時代》的記者跑到安妮出生的c城,機緣巧合,才把這件事挖出來。也就是說安妮也不想在《時代》上曝光……她不打算用“助學”來換名聲。 安妮成為《時代周刊》美國版封面人物,以及刊登在周刊上的訪談,在華國網絡掀起了巨大的影響。安妮的粉絲們驚喜,也為安妮驕傲,感同身受,為自己喜歡這樣的安妮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