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不是迪士尼請動了亞瑟,是電影的預告片打動了亞瑟,他擔心安妮為了一時的人氣選錯了漫改片,這個顧慮在預告片后消失大半……卻燃起了亞瑟觀影的興趣。 活到他這個年齡,行事由心,選擇看什么電影不用別人質疑。亞瑟順從自己的心意跑來參加了首映禮,他不是喜歡這種熱鬧,而是喜歡這種能第一時間看到電影的場合。 電影開始了。 短短幾分鐘的,已經彰顯了派蒂·杰金斯的拍攝風格。她細膩而不拖沓,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男導演的大開大合,請她拍超級女英雄漫改片,簡直太適合了。 “如果《驚奇隊長》請派蒂來執導,票房不會那樣難看?!?/br> 亞瑟也看了《驚奇隊長》,那畢竟是年輕的奧斯卡影后布麗主演的,不過布麗顯然不適合演這種爆米花電影,《驚奇隊長》既沒有口碑也無票房,選錯一次劇本,奧斯卡影后也被這錯誤拖累不輕! 電影的票房失利不是布麗的錯,但影迷不會罵導演手法不對,他們只會記得布麗拍了一部爛片。 電影的前幾分鐘,飛快交待了“娜塔莎”的身世。 小姑娘一晃成了少女。 冷漠的蘇俄少女出場了,她十分漂亮,看起來只有15、6歲,不是安妮的身材幼齒,是她演出了少女感。 “她擅長演少女?!?/br> 亞瑟看了安妮的所有作品,包括《九香》和《愛未眠》,安妮的演的“香雪”和“小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少女,前者虛榮,后者叛逆……安妮都將她們演的很傳神。亞瑟并不認為這是本色出演,看她在公開場合的表現,安妮有著不符合她年齡的聰慧。 她在生活中,和電影里完全不同。 那不是本色演出,是安妮的演技在起作用。 到了《黑寡婦》,安妮年紀長了兩歲,一開始卻要演15、6歲的少女娜塔莎,這可不是單純靠化妝能辦到。她出現在鏡頭里,整個人就在向觀眾傳遞一種信號,展現了她在電影里的年齡。 “從小接受訓練的少女特工,就該是這樣?!?/br> 她的眼神不會太機靈活潑,她又不是備受父母寵愛的小姑娘,15歲的娜塔莎連人都殺過了,她不會像尋常的少女角色一樣出場。 你能從她眼睛里看見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成熟。 天真是有,卻埋的很深很深,不會被人窺探到。像雪一樣美好的少女,卻是政府訓練出來的特工。 這個角色安妮演來沒有一點違和感。 亞瑟在意整部電影的節奏,更在意安妮的表現,她去年演的《黑寡婦》,當時已經21歲了吧,在娛樂圈也摸爬滾打三年了,卻還能駕馭這樣的角色……上帝對安妮的容貌是偏心的,更偏心的是她演戲的靈性。 有的演員不是不夠努力,他們欠缺了一點天賦,需要靠很多作品累積才能摸到演技的殿堂。有的人被上帝青睞,演戲對他們而言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領悟力和創造力,以及獨一無二的感染力——亞瑟最直觀的,就是安妮所具有的感染力,簡簡單單幾個鏡頭,她就能把角色傳達給觀眾! 電影用的是倒敘加插敘手法,娜塔莎的少女時期只要短短幾個鏡頭,她很快就成了獨擋一面的女特工。 在她和托馬斯扮演的試飛員相親后,才不斷倒敘,將她在“bwo”訓練營中的往事披露。派蒂把電影的節奏掌握的很棒,這些倒敘和插敘沒有影響到故事的主線,沒有讓亞瑟感覺混亂。 清晰的故事脈絡,不辜負漫改片的特點。 不需要太復雜的故事情節,也不需要深沉的講述手法,漫改片要的就是簡單直接,讓觀眾感覺到酷、爽,感覺到酣暢淋漓……這一點,漫威一直做得比dc好。漫威的電影,可能口碑上不如dc,但在票房上,真是全方位吊打dc的作品。 dc總喜歡在漫改片里加入一些深沉的元素,《蝙蝠俠》系列收獲了口碑,對觀眾來說暗沉沉的頗為壓抑……影迷們想看“蝙蝠俠”酷帥狂霸拽,不是來看人性黑暗的。 托馬斯穿軍裝讓人耳目一新,他遵循組織的意思和安妮飾演的娜塔莎“相親”,娜塔莎剛剛結束了一個任務,將漁網襪脫下,外面披上了顏色暗沉位置的大衣。 她的掩飾身份是一名女書記員,在法院工作。 顏色暗沉的大衣遮不掉娜塔莎的美,整個咖啡廳的男人都在看她。 阿列克謝不習慣別人的注視,他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合,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相親對象會是一個如此美麗的女人。這樣的女人,應該屬于政府高官,陪同他們出席那些重要的社交場合,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不是出現在普通的咖啡廳,和他見面。 阿列克謝覺得自己沒戲,但出于禮貌,他仍然和娜塔莎走完了相親流程: “工作還好吧?看起來有點忙?!?/br> “書記員不被重視,工作卻很繁瑣,很無趣的日常,沒什么好說的?!薄人f著這樣的假話,鏡頭閃現的是她將任務目標冷靜殺死,又從重兵包圍下逃走的畫面,這才是她平常的工作,刺殺和逃亡,的確很無趣不是嗎? 阿列克謝感覺到了對方的敷衍。 也是,想必不是真心來和他相親的,是扛不住組織的壓力。 娜塔莎想到這是組織的“任務”,努力將比暗殺任務還難辦的相親進行下去: “你呢,試飛員是一個需要勇氣的職業,翱翔在藍天時,你感覺過害怕嗎?” 在40年代,普通人很少接觸飛機,更別說用于作戰的飛機了。試飛員是一個榮譽和危險并存的職業,阿列克謝以自己的職業驕傲。 “害怕是不可避免的,當你堅信自己在從事的工作對國家和人民有益,那就會有勇氣了……從高空往下看,景色很美?!?/br> 娜塔莎輕輕攪動小勺,露出向往: “真羨慕??!” 羨慕什么? 鏡頭閃現,娜塔莎背著跳傘裝置從兩萬英尺的高空一縱而下,飛機在她身后墜毀,半空中爆炸。而娜塔莎離地面越來越近,終于順利打開了降落傘…… 這段戲處理的很討巧。 一邊是應付相親,說著嘴不對心的假話,一邊卻穿插著娜塔莎有多么牛叉的鏡頭。 她的心不在焉和敷衍,和閃現鏡頭里的利索果斷形成強烈的反差。 亞瑟眉頭舒展開,剛才還將15、6歲的少女演的毫無痕跡,現在又成了慵懶美麗的成熟女人。不僅是咖啡館的客人會偷看她,明天電影全球公映,所有的影迷都會看她——現在的娜塔莎,應該是25歲以上的年齡段,電影里,安妮一下子就跨越了10歲的年齡差,轉換的如此自然,看不出一點點生硬。 這不是技巧性的表演,是安妮把“娜塔莎”這個人物給吃透了,她了解這個人物的狀態,精準抓住了少年期的“娜塔莎”和成熟后“娜塔莎”之間的差別。 “再見,阿列克謝同志?!?/br> “再見,和您的聊天很愉快?!?/br> 兩個人的相親,算是無疾而終。雙方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必須結婚,對于這次相親,娜塔莎漫不經心,阿列克謝則不報任何希望。 娜塔莎走在街頭,雪花落在她肩上和帽子上,她走入了一條小巷。 也走入了回憶中。 1931年,15歲的娜塔莎加入了“bwo”特工組織,在一個叫“紅房”的地方進行訓練。 …… 安妮美成這樣。 不不不,不是美,是從骨子里透出的冷漠。 這太帥氣了! 喏少奈覺得被人用手勒住了喉嚨,從電影一開始,從安妮演的“娜塔莎”出場后,她就有了這個感覺! 和其他粉絲比起來,她至少早了10小時看到《黑寡婦》。 這是一個殊榮。 喏少奈認為自己制止田中太輝的行為不需要回報,她也沒有幫上忙,田中太輝拿的是水不是硫酸……但這個行為,讓她能來洛杉磯參加《黑寡婦》的首映禮。 安妮為她準備的,是僅此于主創的位置。喏少奈稍微轉下腦袋,就能看見安妮本人,隔了有兩排吧——但她不知道該看安妮,還是該看大銀幕。 杜比劇院的音效太棒了。 “娜塔莎”的聲音好聽的要命! 喏少奈覺得那是安妮的原音,又不太確定,“娜塔莎”說俄語時,就是地道的蘇俄人。大部分時候她是說英語的,作為一個女特工,她要出行在各種場合,如果身份偽裝是英國人,她的口音就帶著倫敦腔……喏少奈覺得自己耳朵快懷孕了。 她明明想多偷窺下安妮本人。 電影的劇情緊湊而精彩,銀幕上的安妮是冷艷的女特工,不是改變著面目接近目標,還要和托馬斯演的試飛員談一場由組織安排的“戀愛”,第一次見面的相親后,娜塔莎并沒有引起重視。 直到她接到命令,必須和阿列克謝結婚: “這是命令,阿列克謝要成為你的丈夫,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喜歡你盡快完成這個任務?!?/br> 這就不太好辦了,第一次見面,她全是敷衍對方,顯然阿列克謝同志對她的印象不太好。 迄今為止,還沒有娜塔莎完不成的任務。 當她認真起來撩漢,簡直連自己都害怕——于是喏少奈就看到了預告片里精彩的一幕,娜塔莎決定給阿列克謝加深印象,她開走了阿列克謝的飛機,在士兵手持武器的包圍中,打開駕駛室的門跳到了地面。 當她把頭盔揭下時,風將她滿頭紅發吹亂,她用手往后一梳,整個杜比劇院都響起了吸氣聲。 是的,這個鏡頭太美了。 派蒂完全懂得觀眾想看什么,不僅電影里包圍著“娜塔莎”的士兵們看傻了眼,杜比劇院里見多識廣的首映禮嘉賓,也覺得很震撼。 嘉利·梅爾文緊抿著唇。 她不愿意承認,安妮的美貌和風情,好像在快速的綻放。 不同的角色帶來不同的風情,硬朗的軍裝,能讓安妮的美更突出。嘉利扭頭一看,果然哈什爾也滿眼驚艷——觀眾也會被迷住的,好萊塢也會被這個華裔女人迷住,簡直太糟糕了! …… 電影結束時,亞瑟閉目回味了一會兒,才合上了速記本。 整個劇院都是掌聲。 思維沒有放空過,一直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對于一部漫改片,這就算是很大的成功了……而且,今天來參加首映禮的,根本不是普通的觀眾,大家都是圈里人,對電影的好壞有自己的判斷力! “我覺得票房不會差……他們的掌聲這樣熱情,肯定是真心的?!?/br> 托馬斯喃喃自語。 他不是天真,還相信圈子里有真心,他也是第一次看見電影成片,發現自己還能帥成那樣,托馬斯有點手足無措啊。 ------題外話------ 晚安,(づ ̄3 ̄)づ 第370章 票房怎么可能差! “票房怎么可能差!” 托馬斯整個人都在發燙,極度的興奮感將他籠罩,電影里他和安妮手牽手著從飛機上往下跳,飛機爆炸像在放煙火,槍林彈雨的極致浪漫——托馬斯都快燃燒起來了。 他作為男主角,知道電影里那些鏡頭是怎么拍的,但當它們被后期處理過,加上了特效又剪輯過,托馬斯看到成片覺得很燃……男主角都這感覺了,難道觀眾還會不喜歡?! 他興奮的轉過頭,像一匹剛在跑道上拿了冠軍的賽馬。杜比劇院里掌聲雷動,或真或假,所有人臉上都有笑容。 “哦,凱文,電影簡直該死的棒!影迷會買票的,票房會大賺的……” “你怎么想的?說真的,你請安妮來演‘黑寡婦’,這個選擇真是冒險,而你賭對了!” 凱文受到了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