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節
“為了《vogue》,干杯?!?/br> 國內的媒體這下子都瘋狂了吧?可他們要去哪里采訪安妮?而《vogue》卻可以放出早就準備好的專訪,張莉臉上的笑容又真切了三分。 …… “張總早!” “張總早上好?!?/br> “張總您……” 雷霆影業,張總一如往常般踏入公司,卻覺得公司的氣氛比平常更熱烈。哼,以為他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么!還不是國外的消息傳了回來,之前覺得張總讓步太大的人,全部倒戈陣營,認為張總英明神武。 這些人,總覺得他是搞技術出身,對娛樂圈一竅不通,卻不想想,像他這么聰明的人,連游戲開發都搞的定,娛樂圈有什么難的?! 哼。 張總脖子上仰,一點都沒覺得自己傲嬌了。 15%的投資額很高嗎?! 又不是給別人,是給安妮嘛。 公司里的人唧唧歪歪,臉上寫著“張總是外行”,呸,以為他眼瞎看不懂呀?你們是內行,那你們培養新人時,怎么不說找兩個像安妮這樣的,什么宋雅雯,根本不頂事兒。 張總翹著小尾巴,看著大家吃癟,不得不對他恭敬萬分,心情說不出的舒暢。這種成就感和反差萌,讓他呆在雷霆影業樂不思蜀,破天荒的,他第一次不想回去搞游戲開發——哦,開發游戲有什么意思,那是他擅長的領域。就是要在不擅長的領域打得這些人落花流水,才是真正的樂趣。 秘書不??渲鴱埧傆醒酃庥衅橇?,好歹讓安妮把《斬魔》第二季給接拍了,擱現在,人家都跑好萊塢拍電影啦,又怎么會接拍電視??? “就是第三季,不知道安妮還會拍嗎?” 張總的得意戛然而止。 對《斬魔》第二季來說,當然是安妮越紅,收視率越高??砂材菁t出國了,第三季怎么辦? 張總滿心糾結。 到底是紅好呢,還是不紅好呢?可不可以就像現在這樣……想想也是太甜了,不可能的,嚶嚶嚶。 …… 京影。 京影表演系的,別管高年級還是低年級,都要瘋了。 京影有個規定,要把大二念完了,到大三才能接戲。安妮算是郭院長擔保,給特批的新生。沒辦法,要是京影真的要把安妮關在學校里,斷絕一切影視作品拍攝兩年,安妮會選擇念滬戲。 在京影上學,只是安妮充實自己和打造女神人設的一環,對她的整個演藝生涯來說挺重要,不過要讓她遠離鏡頭兩年作為代價的話,她會毫不猶豫選擇其他學校。 享受特殊待遇的壓力,都是郭院長在給她頂著呢。 郭院長又不能搞一言堂,壓力雖然頂得住,也不見得個個師生都會喜歡安妮。所幸,安妮一次比一次爭氣,先拿金雞獎又拿金馬獎,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在京影呆了四年本科畢業的表演系學生,能隨隨便便拿影后嗎? 安妮已經是入了門的,好些東西老師們教不了啦,把人關在學校里做什么?關在學校里,可拿不了影后,可當不了紅星,也拍不了好萊塢電影。 “郭老,恭喜恭喜,您這次挑的苗子可是太好了!” “郭老,安妮真的跑好萊塢拍戲了?太給學校長臉啦!” “郭老,學校有個慈善校友會……” 從學校里走過,一路上來打招呼的人絡繹不絕。遇見有吹捧太過的,郭院長就停下來,背著手一本正經說安妮還年輕,一點點小成就,大家不要過度捧殺。 “小姑娘,意志力還不堅定,你們一味的夸,她要真的以為自己有多厲害了,豈不是起了反效果?” 那確實很厲害啊。 象牙塔里的老師們再清高,也知道娛樂圈是很不好混的。安妮現在真的是京影的門面人物,享受特權也是應該的。 京影的老師們還要矜持點,京影的學生們就太躁動了。安妮都去好萊塢拍戲了,作為她的校友,同系的師兄師姐,讓大家心思不躁動,怎么可能? 安妮甚至還不是大二生! “星倫確實很強啊,竟然有這樣的資源……你們說,我是不是該去星倫試試?” 一個學姐,笑著問室友。 室友自然是拼命點頭,“我覺得不僅是星倫的資源,安妮挑男友的眼光太強了,星倫的沈總能力超強,這個大大的潛力股煥發了真正的實力,夏詩語早于安妮出道,卻與沈總失之交臂,看她轉簽到泛亞后,人氣大跌,現在也沒了大動靜,靠吃老本呢!” 安妮不是華幣,做不到人人都喜愛她。 她取得再高的成就,都會有人說著酸溜溜的話,將她的成功歸咎于“潛規則”,沈銘在金馬紅毯上放話,說安妮是他第一個喜歡的人,讓人又妒又羨。 高年級的京影表演系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了影視劇拍攝,再不濟也拍過廣告,算是半個圈里人。粉絲們眼中,金童玉女一樣的情侶,在她們看來簡直是心機婊的成功……安妮牢牢抓住了沈銘,沈銘是星倫經濟公司的ceo,大量的資源傾斜在安妮身上,不成功才怪。 讓她們羨慕嫉妒的是,沈銘這個“男友”,人脈資源太強了,居然一舉將安妮送到了好萊塢拍戲。 安妮甚至還不到二十歲! 她們這些20+的,還在影視劇里演著小配角,能擔當個重要角色,就算班里的紅人。要達到安妮的程度,追趕到猴年馬月呢? ——嫉妒心使人失去理智,她們都下意識忽略了,就算有同樣的關系擺在她們面前,沒有安妮的實力,只能是糟蹋了機會! 別說去好萊塢拍戲,星倫也不是什么樣的新人都會簽。想當明星的年輕人那么多,單說表演學院,全國只有一個京影嗎?! 不嶄露頭角讓人看到潛力,經濟公司又不傻,憑什么花資源培養你?人總容易自視甚高,眼饞別人的成功,卻不知比你有天賦的人,還比你努力……拿什么去比! 這些是安妮的校友。 她的同班同學,還是小新嫩呢,還沒踏入娛樂圈,象牙塔里被保護的挺好,比起高年級學生來說相對單純。 消息傳來,安妮的同學們都是羨慕。 嫉妒的小情緒有,掀不起半點波瀾。羨慕嫉妒有什么用,不如以后抓緊機會和安妮走近一點——安妮要是多來京影上課多好,那打交道的時間才多呢。 像這樣,他們和安妮根本不熟悉呀。 郭院長背著手來上課了。 學生們起哄: “院長,安妮這是闖蕩好萊塢去了?” “是呀院長,消息是真的嗎,華納的電影女主,阿蘭·勒孔特導演的?” “克里·查爾斯啊,安妮居然和他搭檔!” 教室里亂哄哄的,郭院長板著臉,眉梢卻有幾分笑意。安妮每前進一步,都叫郭院長看到了希望,她不是單純的明星,以人氣來說她當然是時下最火的明星,但她還兼顧了演員的身份。 她或許會成為,華語影壇的標桿人物。 她的走紅,在激勵著更多的人改變心態,明星不一定是靠惡炒緋聞,任何時代,實力才是永不淘汰的立足點! …… 林月、容落、俞飛白……他們是怎么想的,安妮才不關心呢。 更別提和她有仇的,已經一蹶不振的夏詩語和姚樂樂等人,就是每天在家里打小人搞詛咒,也沒辦法把安妮從華納電影女主角的位置上拽下來。 比起這些娛樂圈被甩在身后的對手,安妮更在意自己辛苦積累的人氣。在華納的新聞發布會后,她的微博了,簡簡單單的,還是“安妮風格”: “surprise!新的片約,新的起點,加油安妮!” 妮妮呀,這真的是一個大驚喜呀。 事前完全沒有半點風聲,忽然爆出來了新聞,安妮的演藝事業一下子就沖擊國際了……不是打醬油,是擔當女一號,很好很強大,這果然很安妮! “自從粉上了安妮,我的膝蓋就沒打直過,是的,我又跪了!” “我不知道說什么了,噓,都安靜點,讓我靜靜體會我妮拉風的大躍進?!?/br> “啊啊啊啊啊啊,妮妮太棒了,原諒我詞窮了,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克里·查爾斯啊,演什么帥哥都不出戲,我妮居然要和他搭戲,我妮這咖位,甩小花們得有好幾條街吧?” “妮妮真的太紅了,這種人氣不是華國內部自嗨,一把火燒到好萊塢去了,帥帥帥!” “好羞愧,不到20歲的妮妮事業上越來越成功,作為一個同齡人,不拼命奮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安妮?!?/br> “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呀,安妮真的太低調了,華納的電影也不是一天能談妥的,別人遇到同樣的事,恨不得一天炒作八百次,安妮連出國拍戲都是靜悄悄的?!?/br> “你們有沒有看最新的《洛杉磯時報》,上次安妮代言dior真我香水,時報就以‘哪一個annie’為題進行過報道,我真懷疑《洛杉磯時報》的編輯是我們的友軍,不領工資的自來水啊,這期的標題更直白,叫‘annie來了!’……我以有限的英語水平簡陋翻譯了一下,文章的撰寫人用詞太不嚴謹客觀了,簡直和著名的影評人知君一樣,生怕別人看不出來字里行間對安妮的喜愛……” 這個粉,轉發了《洛杉磯時報》的原文。 《洛杉磯時報》第二次報道安妮了。 第一次,是dior代言廣告在時代廣場滾動播出,《洛杉磯時報》在二版頭條位置,以“哪一個annie”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和探討。 這次,“annie來了”,則被換到了頭版。 雖然不是頭版頭條,也是極為醒目的位置。 “annie來了,就像本報曾經預測的那樣,這個年輕的華語女星,就像華流風向標,帶著野心勃勃,殺到了好萊塢!第一次與好萊塢合作,就是演女一號,你們以為她是演不入流的小制作電影嗎?不不不,讓我們來看看annie的合作陣營吧,法籍大導演阿蘭·勒孔特擔任本片導演兼劇本改編,好萊塢大眾情人克里·查爾斯是男一號,這部由小說改編的浪漫愛情片,會不會是annie征服整個好萊塢和北美觀眾的起點?哦,她甚至取代了lily·liu……” 安妮的粉絲們簡直是徹底放飛了自我。 像段少這樣的,又高興又憂郁,把助理叫來一頓罵: “叫你找的好劇本呢?準備了這么久,連個像樣的本子都找不到,安妮現在都去好萊塢拍戲了,難道要等她拿了奧斯卡,我再舔著臉去找她拍戲?!” 黃花菜度涼了呀。 安妮要是拿了奧斯卡小金人,段宏萬覺得自己的財富光環完全不夠看了,他怕就算沒有沈銘,還有那些什么迪拜王子、沙特富豪跳出來。 段宏萬一點都不懷疑安妮的魅力,沒道理他段宏萬會喜歡,其他人就無動于衷呀?安妮在好萊塢,絕對會迷倒一大片人! 助理默默挨著罵,心想:段少腦子里進的水也不少,粉絲看愛豆都是自帶濾鏡的,說的好像安妮明天就要拿奧斯卡小金人一樣。 “一般的本子,哪敢讓您送到安妮小姐面前呢!我認為,我們要不就不打攪安妮小姐,既然要找她拍戲,就要選最好的劇本,找最好的導演,請最好的男演員給安妮小姐搭戲,您覺得呢?” 段宏萬盯著助理看了一會兒,臉上的怒容消失了: “我覺得?我覺得你特么可以加薪了!你說的沒錯,我家安妮值得最好的!必須是最好的……” 嘶,哪里是段家的,現在明明是沈家的安妮——這話助理只敢在心里嘀咕。 …… 噗。 知君差點沒將嘴里的茶噴了。 他看到新聞,當然替安妮感到高興,不僅是高興安妮的星途順當,也是高興安妮和阿蘭這樣的名導合作,對她也是一種提升。 高興的知君暫時忘了自己影評人的身份,他翻看著安妮微博下的評論,對那條科普《洛杉磯時報》報道的留言很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