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書迷正在閱讀:有妖、陷地之城、第一科舉輔導師!、汴京春深(庶能生巧)、空間之哥、陰間私房菜、西裝褲下的裙子、[綜英美]說好的當基友呢、云等風來、重生之名門皇后
接下來倆人自然是置辦了些箱子柜子,想著舊家那邊要住人,自然少不得鍋碗瓢勺。而新家那邊索性就一次性都置辦成新的,所以又去雜貨鋪定下了鍋碗瓢勺,還有一些常用的日常用品。因著東西太多了,自家騾子車上有些盛不下,所以干脆掌柜的就一臉堆笑的招了伙計過來,讓他去后院牽了進貨的騾子車幫著林寶珠跟張滿囤送去了桃樹灣村。 新房那邊已經晾曬了許多天了,期間張滿囤陪著自家媳婦去看了不是一回兩回了,又因著并不是土坯房子,所以縱然期間下過了大雨,也沒什么土腥味。反倒是在夏天里,涼爽了不少,加上背靠山不遠,所以空氣也是極好的。 而灶火跟土炕,雖然是泥瓦匠師傅臨離開時候才盤上的,可架不住張滿囤那漢子為著媳婦能住的舒坦,舍得燒柴火烘烤啊。沒日沒夜的燒了好幾天,早就干透了,連點潮氣兒都沒有。 瞧著新房子那邊能住人了,加上家當也置辦全了,就連后院作坊里都新上了炒茶的大鍋跟一應器物。想著這算是自家事業的起點,加上有張滿囤的支持,所以林寶珠直接買了許多專門采茶制茶的物件,有鎮上沒有的,也拜托雜貨鋪幫著去縣城進了一些。 就像是用竹篾編織成的用來盛放茶葉的籝,甭管是五升茶的還是能盛放一斗、二斗、三斗的都置辦了一些。相比于一般時候挎著的籃子,這種可以背在身上或是挎在腰側的籝都更加方便。 而灶臺跟鍋更是按著林寶珠依據茶經記載跟前世制茶經驗特選的,無煙囪只用黃泥混著干草捏成的土灶子,還有沿邊外翻的大鍋,都是炒茶最好的工具。 之前做青時候,為著烘鮮茶葉中的水分,林寶珠時常會用家里蒸饅頭的箅子,可如今既然要做專業的作坊,自然不好再跟家里用的混用。索性就直接購置了五個藍紫狀而且兩邊都拴著提耳的竹箅。這樣,待到蒸茶時候,也不會讓人被蒸汽虛著燙傷了手。 余下的炒茶工具,倒是沒有花錢買,而是讓自家男人跟在后山巡邏的鄉親們幫著尋了些三半枝椏的木棍,然后按著她的敘述跟比劃,讓張滿囤利落的削制成能攪拌而且還能把茶芽、茶葉抖勻松散的工具,如此也算是方便了大伙兒。 林林總總的又忙活搬了幾天,林寶珠就跟張滿囤商量著搬去新房的事兒了。 原本倆人也商量著讓石大勇一家跟著搬過去,左右新房子那邊地兒大,而且后院也專門空出了給人住的屋子,所以石大勇家三口過去倒也不會覺得擠得慌。 奈何石大勇跟張秀娘都覺得已經受了張家的恩情,不好再舔著臉過去。加上因著干了些日子的工,石大勇跟張秀娘都結算了些銀子,就想著干脆自家也買房子或是蓋房子。 不過倆人到底是什么都沒落下而來的,雖然跟著張記掙了些錢,可要畢竟時間短,也沒多少。別說是買地皮起房子了,就是買下現在所住的這片茅草屋,都有些吃力。 更何況,他們畢竟也是一家子,手里沒有存銀自然也是不行的。 好在這個時候興隆酒館的秦掌柜的捎了信來,說要跟林寶珠和張滿囤談腐竹跟香辣段的生意,這番一定下,張記自然又要開做吃食的作坊。 定下了腐竹跟香辣段的生意,林寶珠跟張滿囤又去糧行定了二百斤黃豆。想著新家后院整個都是按著制茶作坊的規格蓋的,倒是不方便制作吃食,好在要做腐竹跟辣條也不需要像制茶那般費事兒騰專門的屋子,所以思來想去的倆人就決定就在茅草院子制作腐竹。 畢竟是兩處作坊,若是只靠林寶珠跟張滿囤,自然是忙不過來的。當下兩家人一商量,就決定讓石大勇跟張秀娘依舊住在茅草屋院子,順便管著制作腐竹跟香辣段的活兒。 做腐竹跟香辣段的活兒說起來并不難,林寶珠只示范了兩回,張秀娘大體就明白了。自個下手做了一鍋,倒是沒出什么岔子,連味道都沒偏差。而招娣在邊上也跟著學了許多,雖說不至于下手就能干,卻也知道埋火勢,更清楚了腐竹干到什么程度就要卷起來繼續晾曬。 這活兒說起來沒什么技術含量,不過若一天干的久了卻也累人。再者,除了腐竹曬豆汁兒皮兒跟香辣段佐料算是秘密,其他的并不需要保密。 第八十六章 加上跟張秀娘和招娣相處久了,她是真心覺得歡喜,而且知道張秀娘一家并不是那種貪圖便宜的人,不然也不會在她再三邀請幾人住進新家時候,被拒絕。甚至還要立下欠條,想著買地蓋房之類的事兒。 于是再三思量之后,她還是決定把制作法子教給張秀娘,然后再找兩個婦人幫著她泡豆子跟磨豆汁。 不過她剛提了這事兒,就被張秀娘笑呵呵的婉拒了。 “寶珠,嫂子知道你是好意,可泡豆子磨豆汁哪用得著再雇人啊,憑白花那些個錢。白晌了我就曬那腐竹,后晌做些香辣段,等晚上你大勇哥回來,讓他幫著推些豆汁兒就行?!睆埿隳镞^慣了苦日子,也是細慣了,所以覺得林寶珠要雇人給她搭手干活實在是浪費錢。當即就搖頭表示不用,順道還定下這幾日還去茶房那邊幫著做活,畢竟太田大娘還得有些日子才能回來。 其實對于張秀娘,林寶珠還是覺得十分可惜的,畢竟她是有手藝的??赡魏胃窀憷倍我驳幕钣嬕残枰斯苤?,而且她也有心跟自家男人去別處看看銷路,若是能再多尋幾門生意自然是更好的。 加上村里現在還真沒幾個她覺得靠得住的人,馬嬸子跟田大娘到底是村里的老人了,帶人采茶制茶的也管束住大伙兒了。而張秀娘雖說手藝不錯,到底是外頭來的,在村里也沒威望而且彼此之間脾氣性格也不熟悉,怕只怕如果讓她接受了管制茶那幫人手,會引起是非來。 這般算下來,暫時讓她給管著吃食作坊倒也不賴。 之后幾天,林寶珠除了教招娣跟張秀娘識字兒之外,也開始教她們倆簡單的記賬收賬的法子了。相比于古字,阿拉伯數字跟流水賬的記賬方法,很是容易學會,不過三五天呢,倆人就能搞清楚簡單的賬目了。 而林寶珠跟張滿囤,在三五天后也順利搬進了新家。當然,因著相比于新房這邊的青磚高墻,茅草屋那邊籬笆算不得牢靠,所以大狼暫時留在了那邊。 日子一天天過著,細水長流平靜安逸。張記茶房跟張記食坊也都各自運轉著。尤其是張記食坊,隨著腐竹跟香辣段漸漸成了大伙兒常點的小菜之后,前來訂貨的人越發多了,而為了秦掌柜的為了保持優勢,每每等林寶珠又有什么新鮮花樣制成時候,都會最先定下前幾批。于是,這生意自然是越發紅火了,連帶著一些雜貨鋪都找來想進一些干貨賣。 因著要貨量驟然加大,林寶珠跟張秀娘商量過后,就請了幾個嬸子來幫忙做工。當然,也都是找的不愛嚼舌根的老實人家,來的時候還簽了做工契約,要保證不把看到的外傳,若是查到了要賠付作坊的損失。 本來能到張記做工就是村里不少人的心愿,現在誰不知道,張記工錢不少而且主家寬厚,更重要的是壓根不會克扣他們的工錢。所以不說林寶珠要求的契約,就算有心人來打聽,那幾個做工的嬸子都只是打著哈哈閉口不提一點。 所以到現在為止,村里人都是只知道張滿囤跟林寶珠兩口子福來運轉,做起了掙錢的營生,能賣茶還賣吃食,卻并不知道更多的細節。 不過這也不妨礙大家伙臆想跟猜測,而張里正對這一切自然是樂得其所的,畢竟現在得利的是整個村子。沒看見那些個原本哭兮兮天天勒著褲腰帶過日子的村民們,如今各個都精神抖擻的,加上種地跟做工,家家戶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些余項。 當然,他自是希望以后整個村子都能如此的,不過他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知道就算再怎么希望,也沒理由逼著人家張家兩口子為整個村子負責。 也正是因著這樣想,所以對于一些跟他跟前嚼舌根說張家兩口子不厚道的人,他向來不加顏色。如果碰上對方家也有營生,他更是會出言冷冰冰的訓斥幾句。 不管怎么說,反正現在對于張記心懷感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現在家里的生意越發好了,兩個作坊也上了正軌,雖然家里還欠著銀子,可相比于對未來的期盼,那些都算不得什么。 得了空,林寶珠也會下廚做頓有花樣的飯食,然后讓自家男人去叫了秀娘嫂子一家來吃。大家伙吃著飯嘮著家常,時不時絮叨絮叨過去的事兒,再展望一下未來的美好生活,那日子當真是有滋有味的很。 這不,留著倆大男人在正屋廳堂喝酒吃飯,林寶珠跟張秀娘就帶了招娣到廂房歇著了。吃飽了飯,娘仨難得偷歇半日湊到一塊說會話,氣氛當真是清閑舒坦。 現在吃食作坊那邊也有人做活兒,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計,只最重要的地方還是窩在林寶珠跟張秀娘手里的,所以倆人清閑了不少卻也沒惹出別的麻煩來。 期間也不是沒人偷著來張記想學點東西,然后回去自個折騰著弄,只可惜到底沒有林寶珠的魄力說置辦作坊就置辦。更何況,現在最大的主顧都在張記進貨,而一些邊緣的小攤位她也并不在意。不過雖說林寶珠不在意,可那些人還是喜歡跟張記打交道,一來價格上并不過分也不必后來跟風出現的作坊高。二來張記給的分量足,甭看價格差不多,可做成菜當真比別人家的要多上一些。 人都不是傻子,沒必要為著節省表面上的幾文錢,弄得丟了真正的實惠好處。 張秀娘見林寶珠縫衣裳總是磕磕絆絆時不時還自個扎一下,不由笑著伸手接了過來,一邊幫著縫補一邊教著該怎么下針。邊上招娣也細細瞧著,順便幫著寶珠嬸子跟自家娘親抻線。 “招娣,最近怎得不見杏兒來找你玩了啊,別是鬧別扭了吧?!绷謱氈橐娬墟愤@幾日天天跟著張繡娘來,并不想之前那樣吃過飯歇一會兒就跑去找杏兒去割草或是撈小魚喂雞鴨了,不由好奇的問道。 這倆小姐妹自打熟了以后,一直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這么突然就不往一塊湊了,可不讓人覺得詫異? “我也不知道,好像是說這幾天有楊家莊的人來走親,杏兒一時半會的騰不開工夫出來?!闭墟吠嵬犷^,學著林寶珠平日里的樣子攤攤手表示不關她的事兒。然后嘆口氣,像個小大人一般搖頭道,“也不知道馬家奶奶咋了,總拘著杏兒在家?!?/br> 知道倆人沒鬧矛盾,又想起之前好像是聽馬嬸子說過,她娘家嫂子那邊幫著杏兒說了門親事,隱約記得好像就是楊家莊的。不過當時馬嬸子只管高興的見牙不見眼的,又說還沒談妥,也不好張揚,省得對杏兒的名聲不好,于是她也沒好意思細問。 這會兒聽招娣說起來,估摸著就是楊家莊那邊來人了。 想到這里,林寶珠不由嘆口氣,古人成親也忒早了些。不過十三歲,自個還是個孩子呢,就要張羅著相看人家??v然是喜事,可她還真有些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