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書迷正在閱讀:農門福妻、有妖、陷地之城、第一科舉輔導師!、汴京春深(庶能生巧)、空間之哥、陰間私房菜、西裝褲下的裙子、[綜英美]說好的當基友呢、云等風來
秀秀嫁給前任老公后,一直懷不上孩子,她婆婆就覺得是她的問題,把她趕出了家門,還鬧得兩個村子的人都知道秀秀不能懷孕,壞了秀秀的名聲。 是以當年周文明娶秀秀的時候,秀秀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他,拖了好幾年兩人才結婚。 周文明當時當著眾人的面跟秀秀說,他父母雙亡,也不需要傳宗接代,兩個人過一輩就得了。 結婚好幾年了,秀秀一直沒懷上,大家就真的以為秀秀不能生育。沒想到前幾個月,秀秀突然干嘔,一檢查居然是懷上了! 醫生說秀秀只是難受孕,并不是不能懷孕,這幾年吃得好休息好把身子調養好了,懷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兒。 周文明和秀秀夫妻兩人簡直高興瘋了,前三個月很重要,周文明甚至都想請假回家照顧秀秀,還是被秀秀攔住了這才作罷。 周致聽周父說起來的時候笑得前俯后仰,眼淚都出來了,更多地是打心底里為明叔高興。 給明叔打電話道喜,開著免提,明叔的笑聲震得周致把電話掛了耳朵里面還回響著嗡嗡地耳鳴聲。 ★★★ 在家的日子里不是吃就是睡,日子過得格外愜意,很快就半個月過去了。 哪家的父母都一樣,孩子剛回家那是千般好萬般好,呆幾天就覺得孩子在家窩著沒事干礙眼了。 周父總嚷嚷著讓周致出門去找同學玩,但是家里的同學不是嫁人了就是有孩子了,話題根本聊不到一起。 也就有個周梅梅還好點,但是周梅梅正為婚事發愁呢,她也不能總去她家里煩人家。 縣城里的高中同學離得太遠了,坐車都要兩個小時,也沒有關系特別好的,周致也懶得去。 以前和林燕薇在□□上一聊就能聊幾個小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是現在兩個人有時差,白天的時候那邊是黑夜,她閑著的時候林燕薇在忙,總是時間不對。 特別是這段時間,林燕薇好像特別忙的樣子,□□從來沒上過線,打電話問她只說是最近有些忙,沒說兩句就掛了,周致也就很識趣地不再去打擾她。 天天在家窩著沒事干,周致也覺得自己快要發霉了,這時候明叔的電話打了過來。 ☆、第 63 章 第六十二章 “梔子啊, 你也在家呆了半個月了吧?!?/br> “對啊, 準確的說是14天, 這還不到半個月我爸就受不了了,天天嫌我在家無所事事?!?/br> “你爸就那樣,你不在家的時候也不知道誰在天天念叨呢。別管你爸, 說說你,你在家呆著無聊不無聊???” “唉,電視機壞了,現在只能搜到一個頻道, 還竟是些廣告。非常無聊,極其無聊?!?/br> “你家那黑白電視機修了多少次了, 早該淘汰了, 舊的不去, 新的不來, 趁機會忽悠你爸買臺大彩電?!?/br> “我也是這個想法,這幾天正跟我爸耗著呢。我爸非說我不在家的時候他都不怎么看電視,買個彩電有些浪費?!?/br> “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任務,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br> “明白, 我會抗戰到底的?!?/br> 周致和明叔兩個人隔著電話笑噴了。 “忘了正事了,梔子啊,你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要不來省城玩兒幾天?” “我怎么聽著你的話有些居心不良呢,你每當有事求我的時候就是這個語氣?!?/br> “什么‘居心不良’, 這不是你秀秀嬸兒想你了么?!?/br> “就這么簡單?那到時候我就真的只是過去玩兒??!” “你這孩子,好了好了,這不是放假飯店里比較忙么,你秀秀嬸兒有身子不方便,在這也沒個親近的人,一個人在家太悶,你過來陪陪她?!?/br> “切~拐彎抹角干嘛,你直說不就行了,我還能不去么?!?/br> “對了,你不是一直想考駕照么,這次到城里還能順便把駕照給考了?!?/br> “窮,沒錢??!” “行了,上駕校的錢我出!” “就等著你這句話呢?!?/br> “我都把你住的房間給收拾好了,你下午坐車過來,晚上到家就能住?!?/br> “我住的房間都收拾好了,萬一我不想去呢?” “你是我看著長大的,我還不知道你?這不是專門過了半個月才給你打的電話么?!?/br> “行吧。不過今天有點趕啊,我還是明天上午再走吧?!?/br> “那好,你到了跟我打個電話?!?/br> “等等,我們倆是商量好了,但我還沒跟我爸說呢,他還不知道同不同意呢?!?/br> “把手機給你爸,我跟他說?!?/br> “好嘞?!?/br> 于是,在第二天的上午,周致就啟程去了省城安城明叔的家。 ★★★ 周致的爺爺奶奶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經不在了,她從來沒有見過她的母親,周大海又沒有親兄弟姐妹,周致算是被周大海和周文明兩個人拉扯大的。 所以在周致的心中,除了周大海,最親的就是明叔了。 明叔沒有孩子,對周致就像是親生女兒一樣看待。他對周致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梔子,我就是你親叔。 周致小的時候喜歡聽人說話,搬個板凳湊到人堆里,就像是聽故事一樣,一坐能坐一晌。 周大海有時候會提以前,明叔也喜歡說他年輕的時候,只不過周大海什么都是實話實說,明叔只撿好聽的,村里人喜歡添油加醋,周致的理解能力很強,差不多能還原當時的故事。 明叔雖然也姓周,但是他父母其實不是周家村的。當年鬧饑荒,他的父母跟著逃荒到了周家村,也就落了戶,安了家,生了孩子。 周家村的村民們祖上都是一個祖先,后來慢慢繁衍子孫后代多了,也就不親了,但是追溯起來都是有血緣關系的,都是在一個族譜上,明叔家因為是外來戶,在周家村并沒有親戚。 明叔的雙親去的早,年齡小小的他算是舉目無親,村里的人都很淳樸,幫著他把雙親的喪事給辦了。 周文明那時候已經十幾歲了,算是半個大人了,每頓飯吃得比一個成年男人都多。 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這回事,農村家庭都生得多,一家里面生五六個孩子都算平常的,自己的孩子都養不起,更別說收養別人家的孩子了。 路有遠近,人有親殊,就算養得起,和親生的畢竟隔著一層,養父母和后媽后爸差不多,不能對孩子有半點不好,不然就要受別人的指指點點,農村的父母都是糙養孩子的,大多都是秉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都不想帶回家一個祖宗。 再說周文明都這么大了,養了也養不熟,到頭來連聲“爹”“娘”都混不上。 他家的父母是逃荒過來的,家里面連塊地都沒有,也沒有留下什么積蓄,就只有一棟破房子,過幾年還要cao心賠錢給孩子娶媳婦,自己的孩子還不知道能不能娶上媳婦呢,誰愿意當冤大頭。 本來有周圍村里的沒孩子的人家聽說了想過來收養他,但是周文明也倔,拿著掃把把他們趕出家門,就死守在他家,哪里也不去。 周文明還就當著大家的面說了,他就一個爹一個娘。這樣一來,更沒有人收養他了。 周大海家和周文明家是鄰居。周大海的父親是文化人,沒挨過那十年,一根繩子下去一了百了。周母本來準備跟著去了的,但是卻發現腹中已經懷有幾月的胎兒,終歸是狠不下心。 后來那段灰色歲月過去后,日子雖然好過了些,但是孤兒寡母的,大隊里按人頭只給她娘倆分了一畝三分地,家里也沒有個當家的,生活還是緊巴巴的。 所以周母開始并沒有想著收養周文明,而是幫著挑了幾戶不錯的人家,盼著周文明能過上更好一點的生活。 但是看周文明這么倔,也不能看著孩子一個人守在那破院子里,沒爹沒娘的總免不了受人欺負,年紀輕輕的走上歧途就不好了。 于是就問周文明要不要到她家生活,還叫她一聲“嬸兒”就行,跟著大海一塊兒吃一塊住一塊兒讀書,別嫌棄就好。 周文明本來想拒絕的,但是畢竟還只是一個孩子,聽到“讀書”兩個字的時候眼睛都亮了,也就隨著嬸子收拾了一下東西走了。 周大海比周文明小三歲,但是周文明之前父母沒讓他上小學,一個大字都不認識,就跟著周大海一塊兒上小學。 周大海腦子聰明,一學就會;周文明學得卻很吃力,學校里面數他學習最努力最刻苦,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 那時候還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去鎮上上初中還是要考試的,考不上就要交一大筆錢才能上學。 家長們的思想是,你連初中都考不上,說明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子,到時候上幾年學還是考不上高中,交那么多錢等于是白搭,還不如回家種田或者外出打工呢。 周大海學習好,非常順利地考上了初中,周文明卻差幾分落榜了。 家里就只有周母一個人辛苦cao持著,要養兩個孩子,除了忙活地里的一畝三分地,還整天織布、做衣服找活做,有次他半夜起床還看到周母的屋里燈還亮著,踩著織布機在織布。 他和周大海不上學的時候都會把家里的重活累活搶著給干了,家里的經濟情況怎樣,周文明心里也很明白。 周文明是真的很想上學,小時候父母不讓他去上學,他看著隔壁小他三歲的周大海背著母親新縫的小書包羨慕得不得了,所以很珍惜上學的機會。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他成績不好沒考上初中,上學得交很多的學費。 周文明當時想著繼續上學是沒什么希望了,別人家有錢都不讓親生孩子上學,他兩樣都不沾,更沒想頭了。 雖然周母對他和周大海從沒有差別對待,但是畢竟不是親生的,周文明總覺得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在家里從來都主動讓著周大海。 但是周文明也沒有怨過周母,他親生父母如果在的話,他連上小學的機會都沒有,或許現在還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文盲。 沒想到的是,周母不聲不吭地卻把辛辛苦苦攢了好幾年的積蓄拿出來給他交了學費,開學那幾天突然給了他和周大海一人一個縫的新書包,讓他們連個結伴去上學,周大海當時滿是不可置信。 周文明也不是不感恩的,周母對他是真好,他能感覺得到,在家里有周大海的一份就不缺他的一份,拿他當親生兒子對待的。 他雖然喜歡學習,但是有自知之明,村里的大人說得對,他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子,交那么多錢純屬浪費。 于是他主動提出來不去上學了,要拉著周母把錢要回來,他要外出打工去掙錢。 周母的脾氣很好,從來沒有打過罵過孩子,這次是真的動氣了,氣急之下直接拿著搟面杖打了周文明一頓,錢都交了你不上學這不是糟蹋嗎? 周文明性子倔,就站在那不動,隨便周母怎么打,周大海見狀直接擋在了周文明身上。 被打的周文明哭了,打人的周母哭了,攔著打人的周大海也跟著哭了,三個人抱成一團哭了一場。 這一頓打,卻打出了母子情分、兄弟情分,從此以后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第 64 章 第六十三章 周大海的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 母親卻只是小學畢業, 一生崇拜著她深愛的丈夫, 所以和村里其他的人不同,周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 周文明上學的時候因為年齡太大,個子又高, 不愿意去一年級跟著小朋友一塊上課,所以是直接跟著周大海上的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