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前朝末皇帝聽信讒言,召老南平王及南平王世子入京,回程途中毒殺之,逼得南平王次子也就是當今起了異心,后果然乘亂反了前朝。 當今陛下景元帝的原配莊王妃(新朝建立后追封為懿德仁皇后)在新朝建立數年前就已病亡,景元帝之后便和北地華家聯姻,華家為北地武將世家,一直在北地統兵,兩方合作前后夾擊最后滅了前朝。 所以華家對當今能滅了前朝統一江山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者至少減少了新朝十幾二十年的戰事。 景元帝原配莊皇后原有兩子,只是一子新朝建立前就戰死一子又病亡,新朝建立后也陸續有其他妃嬪懷孕生子,但能順利生下并長大的也唯有長安公主和長榮公主兩位公主而已。 甚或有前朝余孽暗中謠傳是因為景元帝殺戮太重,這才導致無嗣承繼…… 景元帝無子,其母莊太后(亦為原莊皇后姑母,蜀王繼妃夏王妃之姨母)便求了皇帝,先后從景元帝三個弟弟康王,蜀王和閩王的孩子中各挑了一個孩子養在了身邊,便是康王五公子姜玨,蜀王三公子姜琸以及閩王次子姜璉。 只是景元帝的這三個弟弟其實只有康王和景元帝是一母同胞,同為莊太后所出,所以莊太后最寵愛的自然是康王的第五子姜玨…… 一開始景元帝年紀尚不大,向貴妃又出了長榮公主,其他妃嬪也偶爾有孕,眾人對莊太后養這幾個孩子在身邊也只當是老人家普通的養幾個孫子而已,可當景元帝年歲日老,宮中妃嬪卻是多年再無所出,眾人投向那幾個藩王子的目光這才不一樣起來。 其中康王五公子姜玨為莊太后嫡親孫子,身份最為尊貴,性格乖巧討喜,在宮中不僅得太后和皇帝喜愛,就是和華皇后及其他妃嬪也很是喜愛,教導他的大儒們也夸他學問好,小小年紀便已書畫俱佳。 只是大周國剛剛建朝,周邊局勢仍是有些不穩,因此朝廷仍是重武,姜玨的缺點卻是喜文厭武,絲毫武藝不通,對行軍打仗什么的更是不感興趣。 蜀王和閩王并非莊太后親子,分別是老南平王的一個側妃一個庶妃所出,只是閩王生母早逝,亦是由莊太后養大,所以相對來說,由側妃養大的蜀王該是莊太后和當今最不親近的一位藩王。 大家初始猜測莊太后要了姜琸一起養著一是為了均衡幾位藩王的勢力混淆大家的視線,二大約也是看在姜琸的母親夏王妃是其嫡親meimei所出的緣故。 姜琸和姜玨性格恰恰相反,自幼脾氣惡劣,人憎鬼厭,蠻橫無理,喜武不喜文,然后還常常莫名其妙就失蹤一段時間,只是莊太后大概是看在外甥女的份上也很疼他,非??v著他,大家便也都睜只眼閉只眼。 閩王次子姜璉性格大約是介于兩人中間,溫文爾雅能文尚武,但也都不算拔尖。 如此在眾人看出皇帝有意在這三位藩王子中擇一承嗣之時,眾人自然以為把握性最大的肯定是姜玨,而最不可能的就是姜琸。 可是就在姜玨和姜璉還在京中穩穩的讀書習武偶爾和京中勛貴聯絡一下感情之際,姜琸卻在過去幾年屢去軍中歷練,舊年更是趁回蜀地之時秘密去了北地平亂救災,平定亂匪的手段狠厲速度驚人,幾個月之后便已隱約有戰神之名傳出,北地百姓更是對其各種稱道…… 接著年初陛下又派了姜琸去西寧統率大軍對戰西域月支國…… 這些舉動普通的文官可能看不出端倪也就罷了,但華家武將出身,如何不知道兵權和民心的重要性,華家原本都已經準備讓嫡女華語蓉和姜玨聯姻的心都躊躇了起來…… 且說華老夫人聽完華語蓉華語荷兩個大丫鬟的回話,揮了手讓兩人退下,就轉頭對沉思不語中的承恩公華老太爺帶了些憂心道:“國公爺,您看蜀王府這是什么意思?是覺得我們之前傾向于和康王府聯姻,他們這是在向向家示好,還是在跟我們暗示什么?只是,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皇帝耐心很足,根本就不急著立儲,只不過含含糊糊的說上一句半句話,就讓下面的臣子跟著琢磨碎了心。 且因著那幾位都是藩王子,大臣們都不好隨意說話。 否則請立藩王子,你居心何在?誰說陛下不能生了!真真是其心可誅! 可是皇帝等得,承恩公府卻等不得,因為他們家只有一個嫡孫女,已經十六就快十七,不可能再拖了。但在立儲之前成親,都只能說是賭而已。 可是庶女,哪怕華家再有地位,在北地軍中再有影響力,藩王自己不允,也是不大配得上藩王子的,清理上也說不通…… 華老太爺沉吟不語,好一會兒才道:“你且先和蓉姐兒談上一談,再帶她去宮里見娘娘,讓她在宮里住上些時日吧。她的性子,也該好生磨上一磨了?!?/br> 想了一想,又道,“把荷姐兒也帶上吧?!?/br> 過往想著是把她嫁給姜玨,兩人青梅竹馬,也看得出姜玨是真心喜歡蓉姐兒,愿意包容她的性子,這便也罷了。 可是姜琸,以前只覺他性格惡劣不過一混世紈绔,現在卻覺得他心思深沉手段狠厲更不是個可以容易挾制的主,蓉姐兒又不喜他,以她那性子,嫁給他怕也是不行的…… 華老夫人聽言點了點頭,猶豫了一下又道:“國公爺,蓉姐兒的性子怕是真的和蜀王三公子難合,且她自幼和康王五公子青梅竹馬,感情很好,若是冒然改了,康王那邊……這事情可還未定,五公子畢竟是太后娘娘的親孫,這事……” 見華老太爺不語,她便接著試探道,“我看凌家的那丫頭機靈可愛,看阿珠和凌國公的意思,也都有把他家姐兒許給蜀王府的意思,您看……?” 阿珠便是凌國公夫人周氏的閨名,華老夫人是周氏的姨母,因周氏母親早逝,華老夫人一向對周氏多有憐惜,對凌雪霓也多有愛護。 華老太爺緩緩點頭,道:“此事不急,我觀蜀王府行事,怕是早就心中有數。你進得宮中,再和娘娘談談,她最多接觸太后,當知道些端倪……” 華老夫人應諾不提。 凌國公府。 華老夫人口中提到的凌雪霓此時從蜀王府回到家中,也是滿腹委屈。 她生得玲瓏討喜,性子嬌俏可愛,在家在外一向都十分受歡迎,眾人或是因她的家世或是因皇后娘娘也或是因為她的性情都很喜歡她,她還是第一次“屈尊降貴”和個小官之女說話,竟被人不搭理,落了陷阱,受此羞辱! 且,且那還是在蜀王府!想到不僅那些閨秀可能在暗中笑話她,蜀王府的人也都可能會因此低看她,她心中就又羞又氣又委屈…… 國公夫人周氏只一子一女,自然對女兒凌雪霓十分關心。聽得丫鬟回報說小姐從蜀王府回來后就在房間里發了脾氣,還似哭過,就忙趕著過來看她。 說來這些日子周氏也是煩心,因著前些日子從女兒口中得知兒子和表外甥女唯嘉有了夫妻之實的事,她便和兒子商量,唯嘉身份尊貴,并非尋??梢噪S便欺了要了的女子,讓他快點把唯嘉身份的事落實下來,然后好娶了她。 可凌修安根本無心娶容唯嘉,就沉著臉直接道,白二老爺已經拒絕了認唯嘉為女,此事已經不可為。 周氏不滿,白家竟然如此不識抬舉? 不就是蜀王府邀請了一下白家姑娘赴宴,還真當自己就能嫁到蜀王府了嗎?!真是攬了塊石頭當元寶,異想天開加白日做夢!怕是側妃人家都未必看得上! 周氏黑了臉不滿道:“你不能想法子給白家施壓嗎?直接尋白老太爺,若是他們不肯認下唯嘉,就將白家老二的身世揭出來!看白老太爺和白老夫人還敢不敢!” “虧他們白家還自詡是前朝百年名門書香世家,深受前朝皇恩百多年,且唯嘉還本就是白家老二的親侄女,竟然這般無情無義忘本負恩!” 凌修安聽了母親這些話腦子就是一抽抽的疼。 她母親真以為有皇后娘娘撐腰,有凌家的軍權,他們凌家就能任意妄為?還有什么前朝皇恩什么的,既然都說是前朝了,這話豈還是能隨便說的! 更何況他們家的軍權,還有華家的軍權,早在這幾十年陛下有意的打壓削減下,越來越弱,在北地和渭地的影響力根本不能與建朝初期時相提并論了! 他無奈道:“母親,白二老爺的身份揭出來那也不過是新朝建立十多年前的舊事,白家可說是并非有意欺瞞陛下,但若唯嘉的身份爆出來,我們家就是窩藏前朝皇室后裔,欺君罔上,滅族之罪!” 周氏一聽此言就啞了聲,雖然面上卻滿是不滿不屑,并非真聽進去了的樣子,只不提什么身份不身份的事,而是繼續逼凌修安去給白家施壓,或者想個別的法子給唯嘉弄個合情合理不易讓人懷疑的身份…… 凌修安心中很是煩悶,他既然已經對白家五小姐白靜姝有意,現在這種情況自然不能再讓唯嘉認到白二老爺名下了,否則他想娶白靜姝那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更何況他后來左思右想那日他和容唯嘉之事,都覺得蹊蹺,心中已經認定那是容唯嘉為了嫁他,而下了藥故意失身于他…… 所以他怎么可能娶她為妻?!而且她的那個身份…… 可凌修安向來孝順,他知道自己母親視容唯嘉如同親女,這些話斷不愿跟母親直言,只推搪著,然后便去了軍中,再不肯回家聽母親整日里的逼迫嘮叨。 所以周氏這些日子真是揉碎了心,尤其是她去探望了唯嘉,看唯嘉乖巧希冀的模樣,想到當年姑母對自己的恩情,更是各種苦澀酸痛難言。 卻說周氏到了女兒房間,凌雪霓一看見自己母親就紅了眼圈撲到了她懷中,抽抽搭搭的將白靜姝的“傲慢惡行”說了一遍。 最后道:“母親,女兒不過是看她和唯嘉jiejie長得有點像,這才給她點臉面,和她說些話??伤贿^是個五品小官之女,竟就敢如此無禮,讓女兒淪為眾人的笑柄,這口氣,女兒實在咽不下,若是不能教訓她,以后還讓女兒如何在各府行走!還有,還有蜀王府……” 說到這里簡直悲從心來…… 凌雪霓并不知白靜姝和容唯嘉的關聯,家中有讓容唯嘉充作白家女的事情。 周氏聽了寶貝女兒的話更是勃然大怒,這白家,簡直是豈有此理!先是拒了認唯嘉,現在一小小白家女,就敢掃自己女兒的顏面,讓女兒在蜀王府丟臉! 周氏按下怒氣,哄著女兒,然后冷道:“霓兒你放心,娘聽說那白家丫頭不喜于白老夫人,此事娘定會為你作主!” 且就讓她會會白家的老太太,看那白家有何說法! 第51章 不能忍受 凌國公夫人周氏因著其獨特的成長經歷, 性格很有些偏執, 但行事卻自有一番思慮,做事也絲毫不莽撞,她想見白老夫人,也是經過細細思慮的。 她自和兒子凌修安那日談過,便苦思可以解決唯嘉身份, 然后光明正大娶將她進國公府又不惹人懷疑的法子,讓白家老二認其為女當真是最最穩妥的了。 她知道自己夫君凌國公的性子,不是極穩妥且能解決后顧之憂的法子,他是不可能同意讓唯嘉進門的。 讓白家認了唯嘉, 就是即使將來唯嘉身份暴露,他們國公府也能通過運作把責任全數推到白家身上,道是受了白家的蒙騙…… 所以白家老二那邊拒絕,周氏就想著去見白老夫人,從她那邊找到突破口,外傳白家老二可是非常孝順的…… 這些日子, 她已經派人調查了一番白家的情況, 并陸續收到了下人的回報,知道了現如今白家不過是個空殼子,全由二房頂著, 大房三房科舉不成, 窮困沒落, 白府經濟十分困窘, 白老夫人對二房已經日漸不滿等等。 白家大房和三房才是白老夫人親生的, 女人的私心周氏再清楚不過,就算白老夫人曾經也可能對白二老爺視同親子,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親生子和養子的處境前程反差對比中怕也是磨滅得差不多了。 只要許以好處給白家大房和三房,再挑撥一番,就不怕白家老太太不動心。 不過她也并不急著就去見白老夫人,而是先言語試探了凌國公一番。 周氏知道白家顧慮的是什么,不過就是膽小怕唯嘉的特殊身份泄露所以不愿擔風險,她想著若是自己夫君能應諾了唯嘉和兒子凌修安的婚事,如此唯嘉在白家只不過是個過場,又能攀上他們國公府為親家,想必白家的顧慮就能小上很多。 凌國公聽了自家夫人的試探,目光在周氏臉上上下掃了一圈,然后才面無表情道:“夫人,陛下已經下令禮部著手初選秀女事宜,所有五品以上官員未定親及未婚女兒都可自由上報禮部,再由禮部整理然后送去宮中交由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以及向貴妃初選?!?/br> “值此之際,白家有所顧慮也是正常的,這事且再等上一等吧。至于修安的婚事,他既然對周姑娘并無意,此事還是休要再提?!?/br> 容唯嘉明面上跟了其周氏旁系的養父姓周,所以凌國公及眾人一般稱呼她為周姑娘。 凌國公說完看自家夫人臉色變動又想說什么,并不想聽她嘮叨,就搶了先冷道,“夫人,陛下說不得這幾年就要立儲。我凌家自立朝后軍權就被漸削,聲勢恩寵都不及以前,若是未來那位是康王五公子也就罷了,他向來和皇后娘娘親近,修安又曾是他的伴讀……” “可若是蜀王府的那位,他向來和皇后一系還有我們凌國公府不親近,我凌家爵位并非世襲,屆時修安能否平穩襲爵都是問題,凌家怕是就要沒落了,所以修安的婚事尤為重要?!?/br> 以蜀王府那位的強勢,怕是想將女兒雪霓嫁給他的可能性很低,也就是自家夫人和女兒以為仗著皇后的勢想怎樣就怎樣。 凌國公心中已是另有盤算,他覺著與其費心運作那不可行之事,還不如另辟蹊徑,待事情塵埃落定,若真是那位上位,就讓兒子娶了那位的meimei成儀縣主…… 雖說那位是個縣主,可到底是個庶女,聽說在蜀地還已經被退過兩次婚,婚嫁困難,兒子是國公府世子,想必求娶不會太過困難…… 想到這里凌國公瞥了自家夫人一眼,真是頭發長見識短,平日里瞧著百般聰明,卻整日里耽擱在這些舊情舊怨之中。 也大約是從小就養在那前朝周妃身邊,腦子養歪了,新朝建立后又因著華家的緣故嫁給了自己,半點苦頭也沒吃過,并不知道政治斗爭的殘酷,以為有華皇后護著,什么火都燒不到自己身上…… 周氏聽了凌國公的這些話心中驚訝更是不信,她扯了扯嘴角冷笑道:“國公爺,您怎么會突然有了這樣的念頭?康王五公子才是太后娘娘的嫡親孫子,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一直都最為喜愛五公子,再怎么輪,那位置也輪不到蜀王府那位??!” “也是霓兒對蜀王府的那位有了一些心思,妾身觀他這一年行為又正經了許多,到底是蜀王府的公子,又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看著長大的,將來前程想必也不會太差,這才勉強同意霓兒和他的事,此次選秀就想著讓娘娘給霓兒和他賜婚?!?/br> “可是您怎么就會想到了那個位置?不說他向來學識上就不如五公子,就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那里,此事就萬萬不可能……” 其實周氏對將容唯嘉嫁給自己兒子沒那么多顧慮,是因為她根本沒深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朝代更替,她前朝時是常住在舊朝宮廷里的大家小姐,新朝時她照樣是常出人宮廷的國公夫人。 她也知道當今陛下仇恨前朝皇室,可以自己的身份,以自己與華皇后的關系,只要安排妥當,誰會去特意扒唯嘉一個女子的身份,不過是個公主之女,又不是直接前朝的公主…… 且陛下年紀已大,周氏已認定下一任皇帝必是康王五公子,五公子向來親近華皇后,又與華語蓉青梅竹馬,兒子修安是他的伴讀,感情甚好,上上一代的恩怨早就差不多快煙消云散,五公子可沒那么仇視前朝皇室,屆時就算唯嘉的身份暴露,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凌國公看著自己妻子那執拗自以為是的表情,再想說什么卻完全沒有了交流的欲望。 他定了定心神,克制了心中的煩躁,直接道:“此事不談也罷??傊薨矊χ芄媚餆o意,夫人你就莫再因著那些舊事,逼著修安娶她,耽誤了修安的前程,毀了我們凌國公府的將來?!?/br> “當年你冒著風險收養了她,讓她錦衣玉食長大,已經恩至義盡,待選秀一事了了,讓白家認了她,我再運作一下讓白家老二外放,再在當地幫她擇上一大戶人家嫁了,如此安安穩穩才是真的對她好?!?/br> 周氏聽了這話面上又一陣青紅交加的轉換。 她,她并非沒有腦子,她當然也知道讓唯嘉安安穩穩嫁個大戶人家才是最安穩最好的,她原先也是這樣打算的,只是……只是這些年唯嘉對兒子的癡情她看在眼里,她不忍心……如今更是有了夫妻之實…… 可是這事她卻不敢對凌國公說,因為這事說了,以她了解的凌國公的性格,怕是唯嘉只能為妾了! 這事,她只能一步一步籌劃了…… 不過既然國公爺說要過上一陣子看看這選秀的風向,想到女兒雪霓這些時日也要準備,她這才放下了急切的心,便想著先細細琢磨著謀劃好了,等過了這陣,等到月底去廟中上香時才約見白家老太太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