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董管事聽了嘆口氣,想了想他又說:“你等著,我將此事去回稟二少爺,看二少爺如何說?!?/br> 齊鳴問:“二少爺曉得了又能如何?這事情我也是見你跟我大伯父交好,我才對你說的。畢竟我大伯父和劉莊頭這些年來占了沈家不少便宜,這事情嚷嚷出去,到時候我怕給他們招禍?!?/br> 董管事哼了一聲,說:“說不定讓二少爺和二老爺曉得了,你大伯父送出去的銀子能拿回來呢。你大伯父靠上了二少爺,難不成還擔心做不成什么莊頭么?二少爺手里多少的好差事,只要你們討得二少爺的歡心,還怕沒有銀子?” 齊鳴聽董管事這一說,也是有些心動,他想董管事說得沒錯,便道:“那我等你,你去稟告給二少爺聽吧?!?/br> 董管事隨即站起來走出了屋子,往后面二少爺的書房去,這個時候二少爺一般在書房坐著處理一些雜事。 果然他走去一下子就找到了沈世連,接著他把齊鳴來告訴自己的話對沈世連說了。 沈世連聽了很重視,他叫董管事出去陪著齊鳴,讓齊鳴先別走,他進去向他爹稟告此事。 董管事答應了,退了出去,依言去挽留齊鳴呆著,等二少爺的消息。 沈世連直接走去后面他爹單獨居住的一個小院,他爹常年在這里修道煉丹。 他去的時候,他爹打扮得像個道士,正在屋子里圍著煉丹爐,仔細觀察著什么呢。 “爹,兒有一事來向您稟報?!鄙蚴肋B一進去就向其父沈顯恭聲道。 沈昌盯著丹爐,眼都不眨一下,問沈世連:“何事?” 沈世連湊過去一些,低聲把董管事來向自己稟告的情況告訴了沈昌。 沈顯聽完不看丹爐了,轉身看向沈世連,問:“此事當真?” 沈世連:“當然是真的,并且那齊鳴說,堂姐怕是已經收了劉莊頭和齊莊頭的孝敬了?!?/br> “哼!沒想到她嫁了人,倒長了本事了,這么快就弄到錢了?!?/br> “爹,那這事……堂姐收的銀子能讓她吐出來么?” “要讓她吐出來,這事情就得嚷嚷出來,劉莊頭和齊莊頭做不成莊頭都是小事,但咱們沈家在蘇州的臉面就會蕩然無存了,老太太定然不愿這樣的。他們若是早派人來,我還能給他們撐腰,讓他們不拿銀子出來,沈婉最后只能不讓他們做莊頭,可卻得不了八百兩銀子。劉齊二人不做莊頭了,咱們也能隨便給他們一個好差事?!?/br> “那咱們就假裝不知此事么?” 沈顯沉吟一番:“這事兒還是要將一將我大哥的軍的,你一會兒你出去跟齊鳴這樣說……” 他湊到沈世連耳邊如此如此一說,沈世連不斷點頭,最后說:“爹,兒這就去按爹爹說的辦?!?/br> 齊鳴在董管事的屋子里坐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喝了一會兒茶,就有小廝來傳齊鳴去二少爺的書房說話了。 覺得受寵若驚的齊鳴趕忙跟著去了沈世連的書房。 沈世連讓小廝給他搬來一把椅子,請他在對面坐下,然后說:“你可敢求見我家老太太,對她說大小姐訛詐你大伯父和劉莊頭的事?” 齊鳴本以為自己得到沈家二少爺的召見會有什么好事呢,沒想到沈世連一開口竟然讓他去干這個。 去告沈家大小姐收受大伯父和劉莊頭的孝敬,那豈不是把大伯父和劉莊頭私吞沈家蘇州學田和義田的糧食賣銀子的事情抖露出來了嗎? 到時候沈家大小姐大不了退了那八百兩銀子,可自己伯父和劉莊頭卻是要退出剩下的上千兩的銀子,并且這事情抖露出來,他們的莊頭的差事就沒了。 所以他臉色難看地說:“小人只是受大伯父委托上金陵城來打聽下沈家最近都有些什么事發生,并不能做什么主?!?/br> 沈世連就知道齊鳴沒這么容易答應這去告沈婉的事情,所以他緊接著說:“你無須擔心你大伯父和劉莊頭的差事沒了,我方才已經跟我爹稟告了,他說沒了蘇州管田地的差事,咱們在金陵可以給你們另外安排差事,保管比他們現今干的莊頭賺的銀子更多。還有,我爹保證了他們不會有事,他會保住他們,退出來的銀子也由我們來出?!?/br> 此話一出,齊鳴倒有些動心了,但他一向是個辦事穩妥的人,就算沈世連開出的條件誘人,他還是有顧慮的。 他認為要是他大伯父和劉莊頭徹底投靠了宗房二老爺這邊,幫著讓沈家大小姐吐出來那孝敬錢八百兩銀子,就算一切都按照沈世連說的那樣,不會損失銀子,還會有比沈家蘇州學田和義田更好的差事,這些他相信宗房二老爺都會辦到??擅暷?,他大伯父和劉莊頭的名聲呢,私吞主家的銀子這種事情到哪里都會被人看不起,嚷嚷出來,以后見了熟人同鄉抬得起頭來嗎? 當初大伯父割愛,將家傳的一副古畫送給沈世連,還不是為了子侄著想,想讓他們靠上沈家,以后到金陵來過有頭有臉富足的日子。 沒了臉面,光有富足,那跟見不得光的老鼠差不多,他覺得自己就不想過這種日子。 所以,他依舊做出為難的樣子說:“此事,容小人回去回稟大伯父,一切由他做主?!?/br> “哼!真是不識抬舉!”見齊鳴依舊不答應,沈世連就冷了臉,一拍書案冷聲道。 齊鳴臉色更加難看了,他也被沈世連這么拍桌子嚇了一跳。 然而他咬咬唇還是繼續堅持自己的意思,他要回去向大伯父回稟此事,還有就是他認為就算要去老太太跟前告沈婉的狀,也不差這幾天。他即刻回去稟告了大伯父,大伯父要是同意的話,明日就上金陵了。 沈世連見利誘和威逼都沒有讓齊鳴改變意思,只得松了口,讓齊鳴速速回去稟告他大伯父,早日上金陵來。 齊鳴趕忙答應了,隨即忙不迭地退出了沈世連的書房。 到了外面,他擦了額頭的汗,出去連招呼也沒跟董管事打,就去碼頭邊搭船回蘇州。他之所以不去見董管事,是怕董管事站在沈世連那邊,也逼著他這就去見酈老太太,告沈婉的狀。 他到蘇州,回到金河鎮時,正是沈婉帶著景蘭等人進城去錢莊取了銀子,買了綢緞衣料回到沈家老宅的時候。 沈婉等人心情愉快,滿臉是笑,齊鳴卻是苦著一張臉,慌慌張張。 說實話,他沒有答應沈世連的要求還是挺怕的,怕得罪了沈世連,讓大伯父的那張家傳的名畫白送了不說,以后還會招致宗房二老爺父子的報復。 齊云平那個時候在自己兒子開的齊家布店后面的北房的堂屋里坐著喝茶呢,他估摸著侄子齊鳴這個時候該回來了。 果然被他算準了,齊鳴匆匆忙忙地走了進來,后面跟著他兒子齊忠。 兩人進了屋之后,齊云平見侄子一臉慌張之色,心里的感覺就不太好,于是他忙問:“阿鳴,你打聽出什么事了,為何如此慌張?” 齊鳴給自己倒了一碗茶咕嚕咕嚕喝了,這才說:“大伯父,早曉得,我就不上金陵去了?!?/br> 這話一說,齊云平父子一起嚇了一跳,忙問他去金陵遇到什么事情了。 齊鳴便把沈世連見自己說得那些話都對他們父子說了,最后說:“因這事關系重大,我不敢擅做主張,故而回來向大伯父稟明此事,請大伯父做決斷?!?/br> 齊云平父子聽了齊鳴的話都愣住了,好一會兒才發出了跟齊鳴一樣的感嘆:“早曉得不去金陵打探大小姐的事情該多好?!?/br> 齊鳴道:“現如今說這些已晚了,大伯父還是想一想該如何做吧?是聽宗房二老爺的去酈老太太跟前告大小姐的狀,還是不聽他的。小侄在路上想了幾遍,還是覺著難以取舍?!?/br> 齊云平在慌了一陣兒之后說:“這事就是看長遠還是看眼前了??撮L遠,就得顧忌齊家的名聲,沒了名聲,不但在蘇州,在金陵也立不足腳跟。若是看眼前,必是投靠宗房二老爺父子更容易得利?!?/br> 一直沒說話的齊忠這時候補充了一句:“爹和堂弟還有一層沒想到,投靠了宗房二老爺去告沈家大小姐的狀,那可是要得罪現如今的宗房大老爺,也是沈家的族長,大小姐的爹的。得罪了沈家的族長,咱們還想依附著二老爺在江南立足么?” 齊云平捋著胡子點頭:“對,還有這一層呢?那宗房二老爺父子根本沒有替咱們想過,只想哄著咱們替他辦事,到最后這苦果就只是我們吃?!?/br> 齊鳴就說:“那大伯父和堂哥的意思,就是不聽宗房大老爺的去告大小姐么,我就怕他們父子見咱們不為他們辦事,記恨咱們,到時候整我們?!?/br> 齊忠:“他們若真這樣做,我們就去投靠沈家大小姐,投靠宗房大老爺,咱們就說宗房二老爺父子威逼咱們去告大小姐的狀,咱們不從,他們就要整我們?!?/br> 齊云平聞言大喜,贊賞兒子齊忠聰明,他說如此一來,齊家并不會走投無路,宗房二老爺父子若是逼急了,他們就轉投宗房大老爺這邊。以前還找不到路子,現如今有這個借口正好搭上沈家族長的關系。 齊忠接著又說:“我聽車夫耿九說大小姐今日進城買了許多綢緞衣料回來要做衣裳,明日我就讓娘子去給她們裁衣縫制,我娘子的手藝可不比這鎮子上的裁縫差。既然咱們有投靠沈家宗房族長的打算,不如早點兒奉承大小姐,為以后早做綢繆?!?/br> 作者有話要說: 晚點兒還有一更。 第65章 周氏原本在早飯后就帶上剪子和尺子上沈家老宅, 找到趙四娘, 毛遂自薦要幫沈婉等人量體裁衣的。 可趙四娘卻告訴她,今日在晌午飯之前, 大小姐等人怕是沒空見她, 因江牙婆等人帶了人來給大小姐挑,大小姐要買幾個小廝丫鬟。 所以,她叫周氏晌午飯之后再來。 晌午飯之后,周氏再次去了沈家老宅,找到趙四娘求她引見, 終于見到了沈婉等人。 沈婉忙完了挑丫鬟和小廝的事情,正想要找個裁縫來把新買回來的綢緞衣料裁剪了,給自己還有景蘭翠竹都做兩身夏天穿的衣裙呢。 趙四娘帶了周氏來恰恰合適,因為周氏是個婦人, 不但方便量身體尺寸,而且這周氏還會裁剪縫制, 叫她到宅子里來做衣裳, 想到什么衣服上的花樣就近可以改動, 比較方便。 景蘭見到這女裁縫是周氏, 一眼就認出她正是前兩日來打聽口風的人, 這個人是齊莊頭的兒媳婦。她也聽說過齊莊頭的兒子在金河鎮上開了一家布店,此刻想起來布店東家的娘子會裁剪縫制衣裳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是這周氏消息倒靈通, 那么快就曉得大小姐進了趟城買了綢緞衣料回來,就上門來毛遂自薦要給她們做衣裳了。 若是別的女裁縫,來了就來了, 可是這個周氏來,景蘭就覺得恐怕不是單純來兜攬生意那么簡單了。 所以,她留心在一旁觀察,見這個周氏見了沈婉,極力奉承不說,甚至還說她是閑來無事知道沈婉買了衣料,所以就上門來幫忙了。 她要免費給沈婉裁剪縫制衣裳。 沈婉當然說不用,她說鎮上的裁縫要多少錢就給周氏多少錢,不然她就不讓周氏做了。 周氏于是大贊沈婉是心腸好的大好人,菩薩都會保佑這樣的人大富大貴等等。 沈婉笑一笑,不說話了。 她讓周氏給自己量了尺寸之后,再去給景蘭和翠竹,以及新買來的兩個丫鬟桔梗和白菊都量一量。當然新來的兩個丫鬟就買些周氏布店里的淺青色的夏布來給她們做兩身衣裙就行了。 從蘇州城綢緞鋪子里買的綢緞衣料給她自己做四身,給景蘭和翠竹分別做兩身。 沈婉做衣裙的衣料是最好的今年新出的花樣和料子,而且她選的給她自己做衣裙的料子要沉穩大氣些。 給景蘭和翠竹做的衣裙所用的料子就要顏色鮮嫩些,符合她們少女的年紀。 沈婉讓周氏先給自己做兩身,接著是給景蘭和翠竹各做一身。 至于兩個丫鬟桔梗和白菊的衣裙,就讓齊家布店里面的男裁縫做。 周氏忙應承了,加緊給沈婉等人做起衣裙來。 沈婉估摸著這個周氏需要七八日才能做好出去見客的衣裳,趁著這段日子就讓景蘭和翠竹負責教兩個小丫鬟干活,讓趙四娘和丘六監督著兩個小廝學習抬轎子,以及讓他們跑腿干些雜活兒。 沈家老宅的大門重新上了漆,裝了獸首門環,臨街一面的墻也重新刷了一遍。宅子里前面第二進和第一進漏雨的屋頂,以及朽爛的門窗也找匠人來修補好。沈婉又和景蘭去把兩人商量好要買的盆栽和花卉買了回來裝飾庭院和屋子。還有宅子里缺的一些家具器物也買來填補上。 等到周氏做好沈婉兩套見客的衣裙,還有景蘭和翠竹桃紅色的衣裙時,七八日過去了,沈家老宅也被收拾得煥然一新。至少在外面看起來還是不錯,進來呢,看著雖然沒外面那么新,但也順眼,待客也不顯得寒酸。 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了,沈婉也定下了日子,打算前去見一見其父寫信讓幫沈婉的一個好友陶遠新。 陶遠新是個做絲綢買賣的商人,在蘇州城里開著一家很大的綢緞鋪子不說,還有絲織機不下七八十張,請人織緞子。 陶家的絲織綢緞生意是家傳買賣,已經做了三輩人了。 說起來,陶家祖上就跟沈家打交道,沈家后來發跡,搬去了金陵,但兩家的子孫還多有來往。 陶遠新跟沈婉的爹沈昌年輕時候就是朋友,關系密切。 所以沈婉帶著其父的信,坐著雇的馬車進城去見陶遠新,景蘭和翠竹同行。 陶遠新那個時候已經沒在陶家的綢緞鋪子里管事了,他把生意交給了兩個兒子,自己在家做個閑散的賞花下棋的富家翁。 沈婉等人坐著的馬車到了陶家大宅門前,下了車,沈婉遞進去拜帖以及其父的一封信之后,陶遠新很快就讓人引著沈婉進來。 作為貼身侍婢的景蘭和翠竹陪在左右。 陶家正房正廳內,陶遠新和其妻方氏一起見了沈婉。 沈昌寫給陶遠新的信上已經寫得很清楚,女兒是為何被老太太罰去蘇州老宅思過的,他在信中懇請陶遠新這位好友能盡量多看顧女兒一二。若是女兒上門有所求,務必幫忙。 作為沈昌的好朋友,陶遠新看了信,當著沈婉的面,他問沈婉有什么難處,他可以盡量幫忙。 沈婉便說自己暫時不需要陶遠新幫忙,她今日上門來不過是來拜訪陶遠新這位父親的好友的,她說自己初來乍到蘇州,在這里還是希望有人家可以走動,否則也是太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