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言華已經被言裕這樣給打習慣了,簡直可以說是內心毫無波動,想起兜里第一次完完整整屬于她的兩毛錢,言華甚至還嘴角抑制不住的帶著笑。 笑完了言華又抬頭警惕的看言裕,“你以后不會再也不給我錢了吧?” 言裕做思考狀,言華就停下腳步眼巴巴的抬頭望著。 “其實沒有誰理所應當的給你任何報酬,不過如果你每天認真學習并且及時完成作業,那我就負擔每天給你一毛錢零花錢,期末考試跨入前三名有額外獎勵?!?/br> 言華是個能存得住東西的,前提條件是這個東西屬于她。 摳門有時候換個方向稍微引導一下,也能成為善于理財的天賦。 言華一聽,果然高興了,不過立馬又想到了別的。 “那放假的時候是不是就沒了?” 看起來很希望言裕把放假期間的零花錢也給她包圓了,這一次言裕沒有再繼續順著她的意了。 “放假了你可以自己想別的辦法掙錢啊,雖然咱們這里是農村,可也有不少掙錢的法子,不過事先說好,這些都不能影響學習,而且媽吩咐的活也不能耽擱?!?/br> 自己掙錢? 言華聽到這個一愣,從來沒想過,或者說她周圍接觸到的所有人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不過現在被言裕這么一提,言華也好似突然被拿開了遮在眼前的那片樹葉一般,想起了街上趕集的時候街口站了一排排的各式收貨商。 夏天的小龍蝦泥鰍黃鱔,冬天的雞毛鴨毛塑料瓶玻璃片,村子附近的也有農忙時候請小孩子來家里幫忙撿麥穗谷穗之類的,撥玉米??秤衩讞U這些的人家也有請小孩子去干的。 不過那時候小孩子拿到錢就歡快的跑去了村里那家小賣部買了吃的,誰也沒想過要存錢干什么。 言華把她這些想法跟言裕說了,言裕給了它贊賞的眼神,“不過這些算是出賣自身勞動力,付出多收益還不大,等你攢夠了錢也可以去城里批發點什么東西之類的回來,在街上擺地攤小一點的好像只需要付五毛錢攤位費,不過去城里至少得讓媽或者大姐陪你,不然人家批發商都不會理你一個小孩兒?!?/br> 言裕沒說她一個小孩進城不安全,而是說的批發商不理小孩,不然就言華這性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沒準到時候真就一個人不聲不響的就去了城里搞事情。 言裕說這些只是想要開拓一下言華的思想見識,讓她不要每天就貓在這一畝三分地里怨天尤人,而不是讓她去冒險。 很多性子激進說話帶刺還怨恨他人對自己不夠好的人,純粹就是閑得慌,讓他找到事做并且做得開開心心內心充滿期盼,那他就啥事也不會有了。 而且,言裕不用想也知道,比起方菜花,言華最后肯定會選擇言容陪她去,言華也知道她攢錢的事兒如果被方菜花知道了,肯定是要強制沒收一切財物的。 言容今年下半年滿二十一歲,去過最繁華的就是趕集時候的白鶴鎮,城里一次也沒去過,生長的環境完全就是鄉下農村,因此她的很多觀念也完全是貼合著農村生長的。 言裕也希望言容能稍微多一點自信,而不是每當別人對她不好的時候她都會在心里下意識為對方辯駁,認為對方對她不好完全是她自己的錯什么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是個女娃,潛意識里已經從根本上就認為自己是個錯誤。 村小離言裕他們家不算太遠,走路也就二十來分鐘,有幾個小山坡的山路,不過路上都有人家。 兩人且說且走三十來分鐘到家,家里只有言容一個人,方菜花已經上山了。 晚上等一家人圍到飯桌前,言裕把買回來的那三份百雀羚給了方菜花言容以及言華,言華是之前就知道了,不過能順利拿到手還是十分歡喜。 方菜花嫌棄浪費了錢,不過言裕能記著給她這個母親買這些不中用的小玩意兒,方菜花到底還是十分高興的。 言容就稱得上驚喜了,雙手接過小小的圓盒子,又是看又是摸又是聞的,都不舍得打開來用,從小到大,這可是她的第一份“護膚品”了。 七月里的c省就跟一口大悶鍋一樣,悶鍋下面還是燒得guntang的熱開水。 大熱天的又不是農忙時候,農戶人還是會早上跟傍晚上山干干活,基本的活都是除草,也有勤勞的人挑著農家肥上山,在山上特意挖的水坑邊兌了水稀釋了農家肥,慢慢的一叢叢玉米的淋,希望今年玉米能長得好一點。 玉米算是農村里為數不多的經濟作物,除了留下來一點喂牲畜,其他的全都會賣掉,算是每年耕作農戶最大的收入。 言四海還要養一個大學生,自覺肩膀上的擔子重,因為前兩天就開始再挑糞上山給玉米施肥了。 方菜花就勤勤懇懇的來來回回給花生紅薯地里除草,還有水田里的稻子,在開花之前就要下田多除機會草,免得雜草搶了稻谷的肥,讓稻谷開花結稻谷沒了勁兒。 等稻子開花了,就輕易不敢下田了,免得將花粉給撞掉了,授不了粉的稻谷以后結出來的就會是空殼子稻谷。 言裕也跟著干了兩天,深覺果然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山上拔草就不說了,山里的花蚊子毒得很,瘦瘦小小一只,扎你一口,那塊皮膚立馬就發紅發癢,癢得你恨不得把血rou都給撓爛。 方菜花見了十分心疼的往掌心里呸了口唾沫,一翻巴掌就往言裕手臂上抹,回過神來的言裕喉結滑動了兩下,終究還是忍著讓方菜花給抹了據說能消毒的口水。 這都不算,關鍵是山里樹林草木多,花蚊子不是論只算的,而是論窩。 田里的蚊子倒是沒這么毒,可一邊是本身就讓人皮膚難受的稻谷葉子,一邊是水里隨時隨地可能被踩到的斷裂鋒利蚌殼,一不注意腳下就被劃拉出一條口子。 更有水蛭這等神物。 看見那軟綿綿宛如水做成的水蛭,言裕從一開始頭皮爆炸到兩天后的淡定從容,用早就準備好的盆子將它一舀,然后倒到田坎上。 夏天的太陽能夠直接把它曬死。 在家忙活了一個星期左右,言裕終于曬黑了兩個色度。 不過比起普遍膚色都是黑黃的農村人,言裕還是人群里一眼就能看見的那個小白臉。 白鶴鎮是三天趕一次集,雖說現在菜地里的菜正是多得吃不完的時候,可因為言裕在家,方菜花每次趕集都會去買點rou,再不濟也會買條魚什么的。 夏天養魚的水庫里因為水溫升高缺氧,很多白鰱都翻了膛,養魚的人只能趕緊都撈起來廉價出售,希望能勉強撈回來一點本錢。 魚市上一排排死魚擺著隨便挑,五毛錢一條,不過方菜花雖然摳,卻不舍得讓兒子跟著吃死魚,寧可多花五毛錢,買那一塊錢一條半死不活的白鰱給殺了拎回家,剁椒酸菜的一頓煮,味道也是十分不錯的。 因為言裕提過讓方菜花幫忙去郵局看看有沒有他的信,方菜花每次趕集都去會去看,終于在第三次趕集的時候,驚喜的發現掛號信上有寫言裕的名字。 方菜花小學都沒念到畢業,認識的字僅限全家人的名字以及鎮名村名,拿到信了就忍不住跑去找街口那家賣包子的老譚。 老譚是村里第一家全家搬離村子出來做生意的人,聽說還準備在鎮上買房子,是個識字又熱情大方的人,每回遇上同村的上街來吃個早飯都要少收點錢,要坐下來聊會兒天歇歇腳他那里的長條凳也是隨便坐。 方菜花搞不清這小小的一封信到底是哪個同學寫給兒子的還是哪個大學寄過來的,到老譚這兒說明了來意,老譚爽快的將手往圍裙上一抹,就伸手接信。 老譚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還十分矯健,一手做包子饅頭的好手藝那也是老把式,如今看東西有點視線模糊,從兜里掏出老花眼鏡接過信瞇縫著眼皺眉看,等看清楚了頓時紅潤富態的臉上就露出個大大的笑來。 “喲方嫂子,你家裕娃子能干哩,這信啊,是一個叫天空月刊編輯部寄過來的,月刊啊那就是出書的地方,你家裕娃子是不是寫了文章給對方投稿了?” 老譚據說當初建國前在地主家當過書童,懂得挺多的。 聽老譚這么一說,眼巴巴站在一旁等著的方菜花一拍手也跟著笑,“是啊,之前是聽裕娃子說起過一回,不過那時候沒太放在心上,怕沒成讓孩子臉上不好看!” 方菜花一邊笑得見牙不見眼,一邊伸手將那封信接過來,看著信封上那一排不認識的字,只覺得越看越好看。 旁邊有一同來街上的同村人要伸手拿過去看,被方菜花板著臉翹著嘴角給拍開了手,“去去去,別給我家裕娃子把信給弄壞了?!?/br> 惹得同村人笑嘻嘻的調侃。 方菜花也沒心思買什么東西了,將之前就計劃好要買的東西給買齊了,也不等其他人了,一個人頂著懸掛在半空的太陽就腳步匆匆的往家里趕。 到家的時候言裕正在端著飼料盆喂雞鴨,雞一盆鴨一盆,還沒放到地上呢就有雞撲騰著翅膀往言裕身上爬。 那鴨子也是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嘎嘎的叫著恨不得自己跳進言裕手上端著的盆里。 言裕一開始還會被這兩群家伙的熱情嚇到,可現在已經能像扎根穩妥的竹子一般淡定從容的站在中間了。 彎腰將盆放下,頓時一片雞毛鴨毛與飼料齊飛。 鴨子吃東西喜歡夾一口到寬寬的嘴里左右甩著再一梗脖子吞下去,雞則是脖子一伸一縮的啄,每次進完食,地上飼料總是甩得到處都是。 “裕娃子,我今天取了一封你的信。你老譚爺爺說是什么編輯部寄過來的,是不是你投稿的那里???” 方菜花很高興,也很激動,在她心里能動筆桿子賣文字的事都是十分高尚的,而現在這個高尚的人還是她兒子,簡直不能讓她更高興的了。 噢也不對,勉強能跟這事相比的,估計也就只有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事了。 可惜現在都還沒音訊。 第17章 編輯許有為 言裕驚訝的站起身往方菜花的方向迎了幾步,接過方菜花迫不及待遞過來的信看了看,天空月刊編輯部,許有為。 言裕有些意外,原本以為這么久都沒回音,稿子肯定已經被堆積在廢棄投稿信里了,沒想到時隔一個多星期收到了回信。 言裕也不急著拆開,先讓方菜花幫忙把信給拿一下,自己去廚房水缸舀了水洗了手,擦干了手上的水珠這才重新拿過來拆開。 在此期間方菜花都沒去忙別的,就把背簍放下來,將里面買的東西給拿出來收拾好,然后就在旁邊等著言裕拆信。 拆開信,言裕先拿出來的是一張五十元整的綠頭票,方菜花頓時就瞪著眼驚喜的將這張錢摸了又摸,她高興的不是這個錢本身,而是高興她兒子第一筆掙到的錢居然有這么多。 這一百斤才下的新稻谷曬得干干沒石頭沒空殼的也才賣五十五塊錢呢,她兒子現在可是考筆桿子也能掙錢的文化人了! 言裕臉上也止不住的笑,能看見家人開心,他心里也高興,展開信一看,里面的回信是手寫的,估計復印統一回復信件也是幾年后才開始流行的。 看完信,言裕知道自己投過去的兩篇稿子對方選中了兩千多字的那篇,價格給的是二十元每千字。 言裕起身回房間準備回信,附帶上這段時間閑暇時候寫下的另外兩篇稿子。 言裕主寫的鄉村風情散文,剛好很符合天空月刊最近開的一個版塊,每本月刊都會登載兩到三篇這樣的文。 言裕兩篇文,月刊挑中了一篇,寧愿許有為許編輯還在信里鼓勵了一下他,希望他能堅持下去,并且承諾言裕如果再投稿被錄用三到四篇,并且保證質量文筆的話,他會作為言裕的編輯向他約稿。 言裕關注的重點不是這里,而是對方所說的專屬主題板塊。 拘束在一個小圈子里,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關注這個小圈子的人一進來就會看見你并且眼熟你,慢慢的可以積攢起一點人氣,可壞處就是走出這個圈子,你就什么也不是,甚至別人對你的定位也將鎖死。 不過言語并不覺得靠散文能夠吃飯養家,言語曾經選中這兩個月刊投稿,是因為這兩本月刊所屬部門,還有其他故事性的月刊。 說到底,靠文字掙錢,除了出版就是網絡小說,言裕深深的嘆了口氣,覺得還是暫時走一步看一步吧。 這一次言裕還附帶了一首現代小詩,言裕不是悲春傷秋的人,可擅長咬文爵字,賦予文字美感。 曾經的言裕好歹也被不少不認識他本人性子的人背地里偷偷喊過才子。 咳,雖然這些人在見識過他本人以后就紛紛失望不已。 板著臉一本正經不會傻笑不會調笑更不會浪笑的言裕一點也不符合他們想象中多情風流又浪漫的才子形象。 原本從河邊洗完衣服回來的言容被方菜花拉著分享了言裕那掙了五十塊錢的喜悅,言容也真心實意的為言裕感到驕傲自豪。 深市天空月刊編輯總部。 許有為作為老資格編輯,可手底下又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作者,在編輯部里的位置可謂是不上不下,這日許有為被手底下拿喬的作者氣得摔了電話,也不管其他同事或嘲笑或憐憫的眼光,推開椅子起身徑直去了抽煙去抽了兩支煙。 很快到了午休時間,同事們都三三兩兩的走了,許有為有些頹廢的嘆了口氣,一抹下巴上的胡茬子,轉身往堆放投稿來信那個角落走。 作為一個散文界知名月刊,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投稿信從全國各地飛來,然而一期的雜志只能登錄那么點文章,且還百分之八十都是特約作者的,所以投稿信一直都名存實亡,被送來就堆放在角落里。 等堆積到一定數量,就有新來的實習生把它們整理一下全部給賣到廢品回收站。 許有為來這里翻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手底下養起來的幾個作者稍微有點名氣就會被小人挖走,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老板不開了他,許有為自己都混不下去了。 無他,因為作者的收入也跟他們這些編輯的工資直接掛鉤,許有為四十多歲有妻有女有父母要養,沒辦法就這么領著保底工資混日子。 想想當初不過是秉著好心的前輩心態提醒了那孫子一句,誰知道人家靠著會說會喝巴結上了上頭的人,沒什么本事偏偏手里捏了一大票稍有名氣的作者,現在混得比誰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