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節
“我小時候都吃過蝗蟲,如今不已經考上了祥符學院,畢業之后,就可入朝為官,怎么就沒有什么見鬼的蝗神降災?連陛下都說自己吃過蝗蟲,什么狗屁蝗神敢給我祥符國陛下降災?而你們磕了半天頭,蝗蟲可曾少了一只?還不如攢些力氣,也好多捕殺幾只蝗蟲,換一些糧食回來?!?/br> “可是……”老秀才話還沒說完,往前一步,腳下輕響傳來,卻是將兩只蝗蟲給踩死了。他漲紅了臉說不下去了,他自己也殺死了蝗蟲。 “三伯,咱莊子上誰小時候沒抓過蝗蟲玩耍,弄死幾個還不常有的事情,也沒見那蝗神懲罰誰。你沒聽滕哥兒說嘛!就連陛下都吃蝗蟲,陛下是誰,那才是真正的神仙一般的存在。咱還是聽陛下的,把地里的蝗蟲抓干凈,我聽說拿到官府一百斤蝗蟲可以換一斤糧食或者十文錢呢,你看這么多蝗蟲,誰家一天不抓個兩三百斤的,換些錢或者糧食,總比家里面的糧食一天天變少的強吧?!币幻f戶說道。 不待那三伯發話,莊子上的人就鳥獸散一般的跑著離開,呼兒喚女的又是扎口袋,又是綁紗網,各自忙乎開了。 很快滕家莊戶們涌出莊子,向自家的田頭奔去,一個個叫囂著要殺盡蝗蟲,用捕殺的蝗蟲將自家田地里應該出產的糧食換回來。 …… …… 祥符國,天定三年,八月一日。 宋國永興軍路、秦鳳路、河東三路流民相繼出現,他們從各自已經找不到絲毫食物的村鎮一路匯聚到了附近縣城,人數越來越多,少則百人,多則已經上萬人。而宋國這些縣城因為長平倉里面沒有糧食,朝廷也沒有送來什么糧食,所以城中官員冷漠的下令關城,不讓流民進城。 流民找不到活路,只能繼續往最近的州城匯聚,結果州城和縣城一樣,同樣關著城門,甚至有一些州城因為關城門不及時,流民和城門士兵發生了沖突,出現了流血事件,差點就出現暴亂?;蛘哒f只差一個導火線便有可能出現暴亂事件。 有那盡責、仁慈一些的知縣和知府還會讓人在城外擺個攤子,只是那鍋里面的粥稀比清水好不了多少。 本地州縣城不讓進,父母官給不了活路,大部分流民開始向京兆府、晉陽、秦州等大城匯聚。但也有靠近祥符國的,向祥符國匯聚而去。 祥符國州縣官府在葉塵安排下,早已做好了接收難民的準備,鹽州華陽縣的富庶不光是在祥符國有名,即使是相鄰的宋國百姓都多有耳聞,所以附近很多宋國的流民都不約而同的向華陽縣而去。華陽縣的知縣王波舉上一次因為葉塵在他地頭上受刺,險遭牽連,實事上若非是馬文韜在葉塵面前以死保證王波舉絕無問題,再加上葉塵也惜他是一位能官。他輕則下獄,重則已經人頭落地了。 所以,王波舉對于這一次陛下親自下旨安排接收流民的事情高度重視,甚至在邊境上已經布下了探子,這邊流民一入境,便有快馬報告給他,然后帶人親自向邊境而來。 靠近宋國過境之處,王波舉見到了一股背井離鄉、跨國跨境的流民,大包小包的背著、挑著,有的還推著獨輪車,小孩兒們不是坐在籮筐里,就是坐在車上。 見著一隊馬隊直奔而來,其中有許多還是跨弓帶刀的官兵,流民們一下都被嚇得四散奔逃。 幸好王波舉旁邊有一大嗓門的幕僚適時大聲高喊:“各位宋國的鄉親,你們不要怕,我們不會趕你們走的,現在我們華陽縣的知縣大人王大人來探視你們來了?!?/br> 話語傳開,本來也沒力氣跑快的這些流民才又戰戰兢兢的站定了下來。 王波舉先遠遠的下馬,然后慢慢的走上前,幾名護衛拿著刀要走到他的前面,卻被他推開。 流民們各個面有菜色,衣衫襤褸。大人都瘦得脫形,而小孩子的腿腳更是都瘦得能看到骨頭。 華陽縣最窮的一戶人家都比這些流民要強得多。華陽縣最窮的幾戶人家,雖說貧寒,至少也能夠勉強吃飽的。而眼下的這群流民,卻個個面黃肌瘦,搖搖晃晃的隨時倒下都不奇怪。 看到這片慘狀,王波舉只覺得觸目驚心。 面對著這些依然臉有驚慌畏懼之色的宋國百姓,王波舉盡量的將話說得溫和一些,將語氣表現得和氣一些,說道:“宋國災情,我祥符國早已知之,我國皇帝陛下有旨,凡是宋國落難向我祥符國投奔而來的同胞百姓,我們祥符國官府都不會趕走,全部接收,并且盡可能給大家一條活路。就在縣城外,本官也已經安排下駐地,搭建帳篷和窩棚的材料也準備好了。諸位父老鄉親先在本縣安居,且等休整一些時日后,災情過后,再回鄉不遲?!?/br> 本來按照葉塵的意思,這些流民只要來了,便不會放他們回去,待“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將他們遷徙至河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橫山等或人煙稀少或漢族稀少之地。當然,去了之后,官府會給他們分田地,幫助他們建立家園,成立村鎮,建縣立州,讓其歸心,正式成為祥符國的百姓。而那些一心非要回宋國自己家鄉的,按照葉塵的意思也不阻攔,這些人回去自然會將祥符國皇帝陛下的仁政傳開,宋國上下數千萬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稱,與宋國朝廷官府這一次對待受災百姓做法一相比,民心所向顯而易見,而等祥符國發兵攻宋之時,百姓恐怕夾道歡迎,成為祥符國大軍內應都有可能。 …… …… 無比殘酷的實事證明,秦鳳路、永興軍路、河東三路官府,絕無賑災的能力! 接連半個月內,這三路各州、縣,報告災情的文書急報如雪片一樣飛入開封,每份文書上,都無比清楚的告訴宋國主事的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們,本州已經有大批的百姓開始逃災,流民目的地,除少部分逃亡祥符國之外,在這三路找不到生計之后,一部分繼續南下,翻過秦嶺,去了川蜀之地,但也有近半流民的目的地卻是宋國京都開封! 宋國政事堂自蝗災出現之后,便已經取消了輪值的制度,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須到齊。而趙德昭現在接到的文書,甚至不需要貼黃(用黃紙貼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閱讀),凡是三路災區送來的奏章,幾乎毫無例外的是報告災情的嚴重性。 西北三路的官員們的語氣誠惶誠恐,但是卻也無比清晰的告訴趙德昭與李明軒,“我們無力賑災,也無力阻止流民的出現!” “陛下,河東、永興軍路、秦鳳路三路流民已經多達百萬,并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各州縣官府因為沒有糧食,強行將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發動大戶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決不了問題。流民已經開始南下,向京兆府、秦州、洛陽,甚至向京城而來?!背缯钪?,李明軒向宋帝趙德昭據實相告。 趙德昭臉色陰沉的能夠滴下水來,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強壓著怒火,不讓自己太過失態。 “諸位愛卿,值此國難之時,當如何處置才能渡過危局?”趙德昭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拿宮女太監去發xiele。他雖然軟弱,甚至無能,卻從未想過要當一個昏君,他曾經想過至少也要將先帝留下的江山基業守住,后來宋國三分天下,剛開始也想過收回江南,滅了趙普、錢志尹等一眾反賊,但是認清了祥符國和遼國虎視眈眈的實事之后,也想著至少要將眼下的疆土守住。然而,眼下的情況,只要處理不當,絕不是簡單的動搖國本那般簡單,他雖然心智平平,但是這一點還是明白的。 “方今之計,只有仰仗江淮漕運和開封的積儲了?!崩蠲鬈幰矝]有什么太好的辦法,“還有一個月,江淮大部分地區種的兩季稻的地區,早稻可熟,加上江淮各州的存糧,應當可以度過這個難關?!?/br> 第1097章 自掘墳墓 不管是李明軒,亦或是趙德昭,心中都清楚,江淮各州的存糧本來是用來南伐吳國,收服江南時用的。如今用了江淮的糧食,對南用兵日期更加遙不可及了。 “陛下,臣有一言……”參知政事呂馀慶略有遲疑的看了趙德昭一眼,咬咬牙,終于出列說道。 “呂愛卿有何良策?”趙德昭用期望的眼神望著呂馀慶,似乎是希望他嘴里能崩出一個奇跡來。 “臣以為當此非常時期,若是祥符國、遼國和江南反賊發兵來犯,我大宋危矣?!眳吴艖c說出來的話石破天驚。 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但是所有人無不臉色大變,趙德昭心中恐懼更是流露在臉上,難以掩飾,失了方寸,踉蹌著站了起來,急聲問道:“若祥符國、遼國和江南反賊真發兵來犯,又該如何應對?” 呂馀慶說道:“陛下首先要下旨讓李繼勛、趙贊、黨進三方統兵大帥保持警惕,且讓他們持重用兵。行軍打仗,最難預料后果,萬一前線有失利的消息傳來,被流民中別有用心的賊子利用,后果不堪設想!” “朕知道了,這件事樞密院立刻下達文書,以八百里快馬告誡李繼勛、趙贊和黨進便是?!壁w德昭心煩意亂嘆了口氣,繼續說道:“眾卿盡快想一個安置流民,賑災的法子?!?/br> 呂馀慶又說道:“可恨那些糧商,雖然官府三令五申,但依然要抬高糧價,這些災民衣不敝體,哪里又有錢去買糧?而受災三路大戶世家中積存糧食不在少數,但值此國難當頭,拿出賑災的卻是少之又不少?!眳吴艖c恨聲指責著,同時向李明軒看了一眼,這些天他已經知道,李明軒所在李氏中人卻是秦鳳路和永興軍路最大的糧商。 李明軒豈能不知呂馀慶的意思,但他雖然貴為宰相,圣堂二長老,李氏族長,可在所有族人幾乎全部反對的情況下,虧損自家利益,免費將糧食拿出來救災那也不可能,他能夠讓家里面的人不要趁機參與哄抬價格,發國難財就不錯了。 “陛下,臣有一計不但解決流民匯聚京師難題,而且還可將祥符國大軍阻擋在國門之外?!彼涡l府司使張東突然說道。 趙德昭聞言大喜,說道:“張愛卿有何良策,趕緊告訴朕?!?/br> 張東說道:“臣得到消息,部分流民去了祥符國,而祥符國葉塵向來注重自己在天下人心中名聲,所以不但沒有將流民趕出來,而且還讓地方州縣拿出糧食給流民食用,且將他們安置了下來。臣的意思是既然那葉塵沽名釣譽,我們不如將所有流民趕向祥符國,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流民的問題,又將流民的難題交給祥符國,消耗他們糧食和精力,讓他們無暇出兵犯我大宋?!?/br> 趙德昭聞言,頓時眼睛發亮,說道:“張愛卿此策甚妙,而且是一舉兩得?!?/br> 呂馀慶略一猶豫說道:“陛下,我大宋百姓受災之后趕往敵國,這讓天下數千萬百姓怎么看陛下和朝廷,定會讓陛下和朝廷失了民心,而讓葉塵得了民心。臣認為此舉不妥……” 趙德昭冷哼一聲,說道:“你認為不妥,那你說你有何良策。你若是能夠說出比張東所言更好良策,朕自當按照你所言去施行?!?/br> 呂馀慶漲紅著臉,一時無言。 李明軒則是欲言又止。 …… …… 宋國,延州。 唐興武騎著馬在人流中慢慢行進,一邊聽著周圍流民說話,除了延州口音之外,他還聽到了宋國更遠一些州縣口音,甚至他還聽到了京兆府一帶的口音,他們目的地都是祥符國。 自宋國爆發蝗災之后,唐興武便來到了宋境,如今已經一個多月過去。葉塵要正確判斷宋國的形勢,以決定后面的戰略部署,所以將唐興武派出,潛入宋境,親自打探情報。唐興武當然知道,除了他之外,黃樓平、十娃、周杰等其他人同樣會將打探到的宋國各種消息送到葉塵那里,所有人消息和判斷綜合起來,才會形成最終的結果。 發現這些流民和他所行方向一致,唐興武心中一動,對身邊幾個流民中的一名男子問道:“這位兄弟,你們這是去哪里?” 那幾個流民雖然瘦弱,但臉上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說道:“我們是要去祥符國的?!?/br> “哦,為何走那么遠去祥符國?為什么不去中原洛陽開封,或者富庶的川蜀之地?!?/br> “宋國朝廷狗官派當兵的將我們趕著不讓去洛陽和開封,去川蜀那蜀道太艱險,拖家帶口的不好走,而祥符國皇帝陛下也是我們漢人,聽說去了不但不趕我們走,而且還給我們吃的,甚至只要愿意留下成為祥符國百姓的都會分田地?!?/br> 說完之后,那幾個流民低著頭繼續趕路,唐興武停在原地,想著那位皇帝陛下的高瞻遠矚與深不可測,不由一臉的復雜,后面馬夢成走過來,說道:“姐夫!宋國一下子有這么多泥腿子跑到我們祥符國,這朝廷要拿出多少糧食才能夠他們吃啊?!?/br> 馬夢成上次跟著馬夢石被韓子珠陷害,在清風樓明軒閣沖撞了心情極為糟糕的葉塵,闖了大禍,差點沒讓連繼城給殺了,事后馬文韜一氣之下,差點將其逐出家門,在家中待不下去,馬夢成的親jiejie,也就是唐興武的妻子一狠心便直接讓唐興武將其弄進安全部當差。 馬夢成既不是祥符學院畢業,又不是祥符軍事學院畢業,且身無寸功,再加上闖了大禍,所以唐興武雖然利用職務之便將其招進安全部,但是即使馬夢成是右相馬文韜的孫子,唐興武的妹夫,但按照祥符國的相關規定,也只能從最底層干起。為了讓馬夢成早些能夠得到官位,唐興武自然要想辦法讓其多立些功勞,且還不能讓其受傷殉職。所以,索性便讓馬夢成跟著他身邊。 對于馬夢成,唐興武這幾個月來很有耐心,悉心教導,加以磨練,進步倒也明顯,此時唐興武聽了馬夢成所言,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何其英明,豈能做賠本的事情。你要記住,在我們祥符國,人才是最珍貴的資源?!?/br> 馬夢成若有所思,說道:“我們祥符國國力強大,武力天下無敵,陛下更是英明神武,這些宋國的百姓自會來投?!?/br> 唐興武冷笑一聲說道:“宋帝簡直是自掘墳墓,愚蠢之極,沒有糧食救自己的百姓也就算了,竟然還派軍隊將其驅逐,殊不知這件事情一做,卻是自斷根基,距離亡國已經不遠了?!?/br> …… …… 十數天后,親臨一線專門負責安置和分流宋國流民的馬文韜來到了鹽州華陽縣,被城外眼前一幕驚呆了,連綿不盡的窩棚,人聲嘈雜。 王波舉看著自己忙活了一個月的成績,一臉開心的道:“相公,七月到九月,光是投奔到我們華陽縣的流民便多達十萬人,其中五成以上是延州人,最遠的有從河東路的晉陽趕來的。只是,雖然每天只是兩頓稀飯,保證他們不會餓死,但是每日所消耗糧食也不是小數目?!?/br> 馬文韜說道:“陛下說了,人要養著,但咱們不能白養。一個月時間也足夠改變他們的心思,明天便開始展開第二環節分流、遷徙。給他們說清楚,凡是愿意成為我祥符國百姓,且遷徙至河西走廊和河湟、河套平原、清河州等地的,每人會有十畝良田,且三年內免稅,朝廷負責將他們安全送到,并且幫助他們建造房屋,準備耕田工具。若是災后想回宋國的,也不攔著,但從現在開始便不能白吃白住了。按照陛下的意思讓他們以工代賑,工部要在每個州都修建一個玻璃廠,還有陛下下旨讓正在修建的棉紡廠,以及一些縣、鎮、村的路也要修建,實在不行還可讓他們在荒原之中開墾良田,修水渠。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老夫已經給工部有過交待,你們地方官員要和工部在各州的負責人聯系,將流民分流去干活,到時候會發給他們工錢,一旦他們拿到第一份工錢,吃、穿、住你們便不用管了?!?/br> 王波舉恭敬稱是,馬文韜點了點頭,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又說道:“按照陛下的意思,每十萬個流民中,軍樞部會征召一萬人去當兵。到時候你們也要做好配合?!?/br> 王波舉聞言,不由一驚,說道:“這些人雖然是流民,但是有了遷徙分地,又可以以工賑災,恐怕沒有幾人愿意去當兵?!?/br> 馬文韜說道:“放心吧!我祥符國士兵軍餉是宋國兩倍之多,且陛下親自定下策略,凡是愿意當兵,便可立刻將其家人安家于龍州、鹽州、銀州等望州,又不用遷徙人煙稀少之地,且分十畝田地,這些百姓這些天見識了我祥符國百姓生活之后,沒有不羨慕的,如此待遇自會有人愿意當兵?!?/br> …… …… 第1098章 三百暗子 葉塵一力主張,大力推廣,在河西走廊、洮州、河湟地區二十多萬棉田即將成熟,而經葉塵指點,民事研究司研究制造而出的棉花專用的紡機和織機,也在流民熱火朝天開始往各地大遷徙的時候送到了棉花產地,這里有工部修建好的棉紡廠,首次種植棉花的大半是回鶻人和吐蕃人,他們開春的時候被官府威逼利誘種了這種不能吃的棉花,當時反應過來,其實還是有很多擔心的。但是當他們自己地里的棉花被官府指定的各地工坊以不菲的價格收購,然后沒過多久變成棉布之后,那種感受卻是他們以往從未感受過的??傊?,這種感受讓他們一下子愛上了種植棉花,因為棉花換來的銀錢再買回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所用之物,比起他們以往放牧或者扮作馬賊搶劫要寬裕輕松得多。他們卻不知道棉花的織成棉布之后,利潤有多高,他們作為這個新興行業源頭,原材料的提供者,占總利潤還不到二十分之一。 足足七十多萬畝棉田,足以收獲數百萬斤皮棉,全數織成棉布來販賣,除去各種成本,純利潤多達五百萬兩白銀,而這也是祥符國朝廷的收入。 種植棉花的利潤如此之高,葉塵根本不用擔心第二年沒有人種植棉花,按照朝廷的初步估計,來年種植棉花的田地可能會增加十倍,多達兩百多萬畝。再過幾年說不定還要控制一下,以免大家都去種棉花,沒有有種糧食。 …… …… 軍樞部從第一批流民中挑選了兩萬新兵,已經開始進行入伍基礎訓練,現在只是強化訓練一個月,便可以作為輜重兵使用,但輜重兵的待遇只有野戰兵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沒有祥符國朝廷剛剛依托祥符錢莊給朝廷官吏和軍隊將士頒布的養老金,但是光是立刻將其家人安家于龍州、鹽州、銀州等望州,且十畝田地的權利,便輕易征得兩萬人。 說起養老金的政策,在這個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安全感的時代,受到了所有官吏和將士的熱烈擁護,當然,也立刻讓祥符錢莊流動資金在短時間內暴漲,從而也讓祥符國朝廷在真正用錢的時候隨時能夠通過祥符錢莊得到補充。 相比宋國朝廷不作為,甚至對流民的驅趕,祥符國朝廷的做法頓時在極短的時間內給葉塵和祥符國朝廷帶來了極大的民望。當然也對所有的流民極大的吸引力,大部分還滯留在宋國的流民根本不需要宋國官府派兵驅趕,便選擇向祥符國而來,每日往祥符國逃荒的人不絕于途,甚至一些受災不重的宋國百姓也轉投祥符國。 八月下旬,難民達到高潮,每日入祥符國境內的人多達數萬,而不管來多少人,在祥符國朝廷和官府之前充足的準備之下,除了極少部分病死之外,竟然無一人餓死。所有難民對葉塵都感恩戴德,很多都悄悄的給葉塵豎起了長生牌位。 …… …… 這一日,王波舉帶著兩個幕僚和十多名護衛先到了施粥的地方,跟一家帶小孩的難民攀談起來,周圍的流民都要下跪,王波舉連忙讓幕僚等人將其扶起,又親自抱起一個小孩,摸出糖果給他吃,難民們漸漸不再緊張,臉上都露出淳樸的笑容。這已經是華陽縣接收的第二批流民,第一批流民已經按照計劃,該遷徙的遷徙,該分流以工賑災的都已經離去。 旁邊幕僚乘機在旁邊大聲道:“各位鄉親,這位就是咱們祥符國華陽縣的知縣王大人,現在有一些事情要和大家說,大家豎起耳朵聽好了……” 幕僚一番話語,讓流民們聽得兩眼發光,呼吸急促,引起嗡嗡的議論聲,王波舉用手揮幾下,讓大家安靜后,開始講自己精心準備好的說辭,這些話在第一批流民來的時候,他已經說了很多次。 兩人一唱一和,講得天花亂墜,流民的心思早已群情激動,都跪下高聲稱頌。說著話,王波舉去了鍋邊看稀飯,用勺子在里面撈了一下,里面有稻米有粗糧,濃度還算達標。 完了之后,王波舉去窩棚周圍看防火的情況,不久前另一個營區用火不慎,燒了幾十個窩棚,死了十多號人,這個時代防火是個難解的問題,北地大多是草屋和磚瓦屋混雜,實際上都不防火,煮飯和取暖多用柴和碳,屋中堆積的易燃物甚多,一旦著火就得燒一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