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節
…… 天定二年,五月初二十一日,就在端木仲仁回到瓜州一個月的時候,一道《招諭河西走廊勅榜》,由政事堂負責刊印了十萬余份,交由安全部的探子,于快馬分發至河西走廊各地。 “眷茲河西走廊,古道如龍,慘遭寸折。大漠風蕭,瓜州離宗,玉門關外,車馬凋零……謹以至誠,宣告天下,祥符國文武大圣興法始皇帝葉塵氣憤風云,志安社稷。今見河西之凋蔽,感一身之責任,率堂堂之師,息賊安民,重辟古道,以事祥和,此大仁大義舉也。令旗所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其或違拒天兵,九族并誅無赦。蓋天道助順,必致萬靈之歸;王師有征,更無千里之敵。咨爾士庶,久罹困殘,其肩向化之心,咸適更生之路。敢稽朕命,后悔何追……” 同一日,葉塵下詔,以柱國大將軍楊繼業為西討行營統帥,以義勇軍團軍團長光將軍黃東秋為副帥,以軍法部副部長姚成光為監軍,以戶部尚書賈憲,裝備部部長喻文為西討行營都發運使,左相馬文韜親自節制,分別負責糧草與軍械。安全部情報司情報分析部司使唐興武為隨軍首席情報參謀,主要負責和安全部在西域分部進行聯系。 同時,整個祥符國宣布進入戒嚴。 五月二十三日。葉塵著戎裝,親自檢閱義勇軍。 同一天,白虎、朱雀、青龍、折蘭四個軍團各一個步兵旅,玄武、黑狼、白狼三個軍團各一個騎兵旅,以及特種大隊特戰營,以及兩萬一千多已經勸降且配屬給以上各旅的遼軍俘虜從各個駐地出發,向順州趕去。在他們之后,被葉塵親自檢閱的義勇軍團,也在楊繼業和黃東秋帶領下向順州進發。 戰爭,一觸即發。 這是一場注定將要決定祥符國國運的戰爭。 這亦是祥符國徹底崛起于西北,擁有與宋、遼兩國真正抗衡之力的戰爭,這是一場改變自己國運的西征之戰。 …… …… 在鏗鏘有力的檄文詞聲中,楊繼業的大旗漫卷,七萬多大軍出順州,過翰海,越沙陀,沿長城古道,浩浩蕩蕩,直奔西征第一站——涼州(今武威市)。 涼州,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順州和靜州,南鄰西寧州,東南邊緊鄰蘭州,西北邊是肅州。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地勢平坦遼闊,為河西最大堆積平原,西漢揚雄涼州箴中如是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涼州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西北商埠重鎮,絲綢之路節點之一。 出順州至涼州,約有兩百七十里的路程。在祥符國的軍事條例中,對于行軍都有明確的規定——凡軍行在道,十五里齊整休息,三十五里會干糧,七十里食宿。這其中包括純騎兵部隊,要想在行軍之余還保持旺盛的戰斗力,或者希望到達目的地時,掉隊的士兵不要達到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步,每日的行軍速度,就必須嚴格遵照《祥符國行軍條例》行事。 更何況,楊繼業帶領的西征軍還是帶著輜重的??偟膩碚f,七萬七千多西征軍若不算兩萬多已經徹底投降的遼軍,騎兵和步兵各占一半。 祥符國自立國一年多以來,數次與外敵大戰,根據葉塵的指示,軍樞部組織自下而上的總結、討論、研究、實兵演戲等,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騎兵的作用其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為葉塵的一貫的作風,導致祥符國的高層都是很務實的人,這其中尤其是軍隊更是務實已經成為習慣。所以通過研究總結之后,他們都清醒的知道,戰爭的主角是步兵。所以,按照祥符國軍樞部在年初頒布的最新訓練條例的要求,祥符國所有的騎兵,都在今年自年初之后這三四個月中接受了最基本的步兵訓練! 所以,對于祥符國的騎兵而言,騎在馬上,他們便是騎兵;下了馬來,他們便是騎馬步兵!特別是對于此次征伐河西走廊,戰事以攻城為主,城墻用戰馬的牙齒和沖鋒是不可能咬開撞開的,無論多么精銳的騎兵都不行。 楊繼業用兵謹慎,天下共知。因此,盡管自楊繼業往下,祥符國官兵都是打心眼里看不起涼州這種土霸主的軍隊,但是楊繼業不管什么情況,都不會犯一些兵家大忌的錯誤。 “百里爭利,蹶上將軍;五十里爭利,軍半至?!边@句名言可以用來形容祥符國的騎兵。軍樞部訓練部通過多次軍事演習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當一日一夜疾行達到八十里以上時,既便是如祥符國這樣的精銳騎兵,掉隊的士兵至少也占到三分之一,而跟上的士兵也會人疲馬勞,最重要的是,你根本不會看到任何隊形的存在。除非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敵人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否則無論是半路伏擊還是在終點以逸待勞,等待這只軍隊的,都是敗亡的命運。 祥符國自崛起之后,先后打敗了宋、遼兩大國來犯之軍,早已名震天下。涼州緊挨著祥符國,楊繼業絕對不相信涼州會不派細作注意著祥符國動向,他甚至可以保證,當各路大軍聚集于順州時,涼州方面便已經知道。更何況安全部早有情報說涼州的主宰與祥符國的死敵圣堂有著一些關系。為此,年前與遼軍大戰時,祥符國上下一直很擔心涼州會在圣堂的影響下趁機發兵來犯順州。此外,安全部還有打探到消息——宋國宋衛府疑似早在一個月前,便派人到河西走廊大肆散布祥符國要發兵河西走廊的消息了。 所以,在出征之前,楊繼業便已經知道以騎兵為主的涼州方面絕對不會坐以待斃,若是出現在路上埋伏偷襲什么的,楊繼業一點都不意外。 在第一日,楊繼業恪守著《行軍條例》的要求,讓西征軍保持著陣形與隊列行軍,騎兵前后兩騎之間相距四十步,左右兩騎之間相距四步,連與連、營與營、旅與旅之間的距離,亦嚴格按照平日的訓練。每走到十五里,楊繼業便下令全軍休息,整齊隊伍。同時,他派出數撥探馬,分別搜索前后左右十里以內與五里以內的敵情,又嚴令前鋒部隊保持著與主力一里的距離。 如此謹慎的行軍,的確很難出現什么意外。 雖然理論與實踐之間出現了一點偏差,到達預定的宿營地點的時間晚了半個時辰,但第一日還是平靜無事的渡過了,一路上并沒有任何發現大規模的涼州軍的報告。而路上涼州下轄的幾個寨子,似乎早已聽到風聲,當祥符國西征軍到達時,都已跑了個干凈。探馬只發現了小股的涼州騎兵在十里以外遠遠的覷探著大軍,這當然是正常的。若是連涼州軍隊任何影子都沒出現,反而不正常了——不管怎么說,涼州軍隊但凡不是白癡,總應當有一點反應。 讓楊繼業微微有些不滿的是西征軍沒能按預定的時間到達宿營地。這本來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沒有后世那般如鐘表一樣精確的計時工具出現之前,控制行軍的速度并不容易,既便是經驗豐富的將帥,也難免出現誤差。但是楊繼業帶兵以嚴謹出名,即使這一點點誤差,依然讓他感到不滿。 依照葉塵親自參與,安全部和總參謀部共同出力繪制的軍事地圖——這份地圖的準確性已經被充分證明,它抵得上一個出色的向導。在涼州主城外東北三十五里,有一個叫賈莊村的小村莊。那里是由順州前往涼州城的必經之路。楊繼業決定明天晚上便在賈莊村扎營。 第二日,楊繼業依然嚴格遵守《行軍條例》謹慎行軍。每走十五里路,他依然會叫停全軍休息一會。 時至中午,唐興武突然來到楊繼業面前,向其匯報道:“啟稟大帥,按照安全部在此次西征規定,每一天時間,不管敵軍是否有什么變化,至少要有一個報平安的情報送達,可是如今我安全部位于涼州內的探子已經有一天半的時間沒有任何情報送過來。卑職懷疑,涼州方面出動大軍封鎖了要道?!?/br> 第882章 異常 楊繼業眼睛一瞇,說道:“看來涼州方面不但有防范,而且很有可能還會有大動作?!?/br> 頓了一下,略一沉思之后,楊繼業繼續說道:“傳令,探馬增加三倍,向外再推十里,務必讓敵軍不要探到我軍虛實。另外,再讓特種大隊特戰營派出得力人手,暗中潛行至敵后,打探軍情?!?/br> 兩名傳令兵稱是,然后敬禮,撥馬疾馳而去。 …… …… 臨時休息點,唐興武展開地圖,對楊繼業和黃東秋說道:“大帥、副帥請看,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所謂的‘河西走廊’。因山脈前隔,沙漠后繞,大名鼎鼎的古浪峽被稱為河西走廊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四五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扼住了涼州,就等于扼住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在西域素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br> 楊繼業點了點頭,唐興武繼續說道:“涼州地饒五谷,尤宜麥稻,歲無旱澇之虞,尤以畜牧甲天下。自漢在此設郡,涼州便下轄七縣,經多年經營,如今人口繁眾,物產豐饒,涼州已有五萬戶之說。十一年前,吐蕃大部族在涼州設置西涼府,折逋葛支、六谷部首領潘羅支在涼州自立為潘羅王。如今下轄領姑臧、神鳥、番禾、昌松和嘉麟五縣。其中漢人兩萬戶,吐蕃兩萬戶,羌人七千多戶,其余諸族百姓約三千戶人。麾下有精騎三萬,守城步兵兩萬?!?/br> “所以,以涼州的兵力,即使傾巢而出,也不敢與我軍野戰,最多以騎兵小股偷襲,絕對不敢正面大戰。按理說他們堅壁清野,據城而守是最正確的選擇?!?/br> 楊繼業略一沉思,說道:“除非涼州有外援,距離涼州最近的是西邊的甘州和南邊的青唐(后世青海西寧地區),唯有這兩個地方的軍隊可以在兩三天之內到達涼州,所以涼州出動大軍封鎖了道路,想要出其不意偷襲我們。不料安全部每天前方百里內探子不管是否有事都要有消息送達的規定暴露了他們的陰謀?!?/br> 唐興武眸中精光閃爍,說道:“大帥的意思,是說前方某個隱蔽之處很可能藏有涼州、青唐和甘州的聯軍,他們想要伏擊我們?!?/br> 楊繼業微微頷首,贊賞的看了一眼唐興武,但緊接著神色一肅,說道:“但做出這一切判斷的前提是,你們安全部的每天前行方向百里內必有消息送達的規定不會出錯,畢竟迄今為止,我們大軍的探子沒有發現任何敵軍大部隊?!?/br> …… …… 涼州主城北面十里處山頂之上,安全部西域方向分部司使寇明祿通過單筒望遠鏡看見四名信使被封鎖道路涼州精騎發現,然后被圍殺。他的臉色異常難看,這已經是他派出去的第四組信使,無一例外都被涼州軍隊劫殺。 前天下午,涼州城內精騎突然大舉出動,封鎖了涼州通往順州方向所有道路,禁止任何人通過,若想繞行至順州最快的戰馬也要三天時間。而就在道路被封的同時,涼州南邊青唐和西邊的甘州各出三萬騎兵,突然急行至涼州。手下探子雖然在第一時間便已經得到消息,但是通往順州道路已封,寇明祿先后派出去四組信使,都未能通過封鎖。其中甚至包括兩名金牌探子。 “大人,我們已經盡力,唐大人一天之內收不到我們消息,應該會有所猜測,他再報告給楊帥,以楊帥統軍的謹慎,當有所警惕?!闭f話的是負責涼州這一塊的探子頭目,名叫周虎。 寇明祿神色陰沉的能夠滴下水來,說道:“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只是,楊帥事先警惕,大軍不被伏擊就好,否則此次消息未能及時送過去的失誤問責,我們西域分部是跑不了的。若是損失慘重,你我二人就等著被陛下和部長大人問罪吧!輕則你我二人這官很可能就被一捋到底,重則等著下獄吧!” 周虎聞言,不由臉色一變,略一沉思,說道:“大人,如若我們做一些事情將功贖罪……只是風險不小,屬下的涼州部也多半會損失慘重?!?/br> 寇明祿眸中精光閃動,直接忽略了周虎所說風險,說道:“如何將功贖罪?” 周虎說道:“涼州城內如今只有兩千守軍。均是十二時辰守在城墻之上。城內武力實際上極為空虛。我們只要……” 寇明祿點了點頭,眸中閃過一絲決然,說道:“很好,那便開始準備吧!本官再給你加強四名高手?!?/br> 周虎恭敬稱是。 …… …… 一組組的探馬自始至終都沒有發覺有何異常,但楊繼業的神色卻越加凝重肅然,越是這樣越是說明之前他和唐興武、黃東秋的猜測沒有錯。更何況特戰營派出去的一組探子一直都還沒有回來。 不過,快到中午的時候,前方的探馬突然傳來不好的消息——五里外的一條谷道上堆滿了亂石與樹木;道路上還發現布了許許多多的木釘,長達一里。但讓人奇怪的是,附近并沒有發現任何埋伏。 楊繼業立即停下了大軍,讓唐興武帶著一幫行軍參謀取出地圖分析起來,讓人很頭痛,被破壞的道路算得上是必經之路,若要繞行,須得多走上三十多里。 楊繼業猶疑起來。 “你們確信不曾發覺敵軍埋伏?”黃東秋喝問著探馬。 “回稟軍團長,卑職們仔細查了那谷道旁兩里之內的范圍,的確不曾發現敵軍?!碧今R心中有些不滿,但在回答中卻沒有流露出來。能夠被派出去做探馬的,都至少是一級士官,個個都很精干。黃東秋明顯的不信任,雖然是下位者,也會略覺不快。 “知道了。再探!” “是?!碧今R朝著楊繼業與黃東秋敬了一禮,轉身策馬離去。 黃東秋轉身對楊繼業說道:“大帥,這多半是敵軍滯敵之計。否則豈會只壞道路而無伏兵?我軍不必理會,著先鋒開道便是?!?/br> “若是如此,敵軍遲滯吾軍,又有何用?”楊繼業反問道。 黃東秋想了一下說道:“若是沒有埋伏,自是為了多些時間準備守城。若是有埋伏,多半是想通過此手段控制我們行軍速度,讓我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出現在他們預訂的埋伏地點?!?/br> 黃東秋在投誠祥符國之前,便已經是宋國西北邊軍中廂都指揮使,從三品的高級將領,麾下統領上萬大軍多年。嚴格意義上說,除了楊繼業之外,黃東秋是葉塵麾下諸將中統領上萬大軍,且在大規模作戰中經驗最為豐富的一個。他此時的判斷不得不說很有說服力。楊繼業默然,轉頭去看身邊的唐興武和行軍參謀們,唐興武和參謀們判斷黃東秋大同小異,但卻也沒有人主張繞道而行。顯然,祥符國西征軍內的將校們普遍對小小涼州軍隊持著蔑視的態度,認為不值得為了這一點點伎倆便繞道三十里。這種心態連楊繼業也不能例外,只不過他心中更加謹慎而已。 “全軍姑且緩緩前行,等待特戰營探子回來之后再做定奪?!睏罾^業最后說道。特種大隊探子在戰場上潛入敵縱深內的偵察能力非常強,這一點在年前與遼國大戰中已經有了充分的證明。 …… ……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一千八百多里,寬數里至近百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從東至西依次是蘭州、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 地處河西走廊靠東部的涼州大部分地區,因為處于祁連山系,走廊內雖然適于騎兵馳騁的戈壁草原,但兩邊形勢高突、由黃土覆蓋的梁狀山地,山梁寬廣,溝谷深陡。既有風沙草原的千里不毛之荒涼,又有溝谷森林的土山柏林,溪谷相接,卻是極為適合藏兵,而且找到一處能夠藏住數萬大軍的地方也不困難。 唐興武親自來到被堆滿了亂石與樹木和布了許許多多的木釘的谷道查看,探子眼光很準,長度的確是大約一里,并且這個谷道,卻既不見得多險要,亦并非伏兵的好處所。谷道兩旁的山丘光禿禿的,除了一些怪石外,滿目的黃土上只有一些稀稀落落的樹樁,登高而眺望,方圓數里一覽無疑。 唐興武自是猜到楊繼業特意命令他來觀察敵情之意。故此不免加倍小心,又下令部下細細搜索,每一處有懷疑的地方,他都不敢放過。如此折騰了有兩刻鐘之久,卻還是一無所獲。 唐興武心中隱隱感覺到有點不平常,不敢拖延,急馳而回,向楊繼業如實稟報。 楊繼業聽到唐興武的報告,這才終于放下心來。他怕耽誤太久,一面命令全軍就地休息,喝水吃干糧,一面又特意調了一個營去協助前鋒部隊開道。 第883章 宿營 將士們邊吃著雜餅等干糧,邊給自己的戰馬喂著干酪,等待道路暢通。過了半個時辰有多的時間,那條谷道才終于被清理出來。 然而,那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走了不到五里路,前方又有一條道路被人用同樣的手段堵住了。所不同的是,這次的地形更適合伏兵,探馬還發現了若隱若現的不明軍隊的旗幟。 參謀們的意見迅速分成兩派。一派認定這不過是涼州方面故弄玄虛的疑兵之計;一派則認為涼州方面不可能認為插幾面旗幟就可以嚇跑西征大軍,這是虛之示以實,實之示以虛,主要還是為了拖延時間,故意影響他們行軍進度。 所以這次楊繼業沒有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反而下令做好作戰準備,而他自己則與黃東秋親自領兵前去察看形勢。 那的確稱得上是一條險道。 楊繼業領兵策馬立在道口遠望,發現這是一條只能容兩騎并排通過的道路。而且還是必須按《騎兵行軍條例》,在險要處可以左右兩騎之間間距縮至兩步才有可能。 此時路當中到處都是推落的亂石,砍倒的樹木,凌亂難行。 而道路兩側的山丘連綿,一片黑黝黝的樹林中,不知道潛藏著多少危機。 楊繼業在心里罵了句娘,皺眉向探子問道:“敵軍的旗幟在何處?” “回稟大帥,當是又藏匿起來了?!碧阶涌隙ǖ卣f道:“剛才卑職等幾撥探馬都見著了旗幟,雖遠了些,但不會看錯?!?/br> 楊繼業沒有回話,而是拿出望遠鏡向探子所指敵軍旗幟方向看了起來,唐興武和黃東秋也有望遠鏡,也拿出觀察,但兩人看過之后便放了下來,可是楊繼業一直看了足足半炷香的時間,才拿下望遠鏡,冷哼道:“果然又是故弄玄虛?!?/br> “大帥從何見得?”黃東秋疑惑問道。 “本帥方才見到一飛鳥入林中,卻并未被驚飛,是以知道?!?/br> 唐興武和黃東秋互視一眼,心中皆是嘆服。心想大帥不愧是祥符國軍中第一人。兩人又拿起望遠鏡觀看,果然,未過多久,便見到有飛鳥入林,又有飛鳥怡然自得的從林中盤旋而出。 不過,此處地形實在是太過兇險,事關重大,楊繼業躊躇了一陣,又命令兩個敢死之士,去探馬所見有西域軍旗之處探個究竟。 兩個死士很快平安回來,林中果然沒有伏兵。他們帶回來了西域人插在林中的旗幟,并發現那個位置十分巧妙,當有風過之時,從道口便可以隱約見到旗幟,一旦風停,便會被樹林遮住。涼州這個季節正是風多的時候,絕不用擔心旗幟會不被祥符國軍隊發現,涼州方面將疑兵之計,發揮到了極致。 楊繼業神色凝重,肅然說道:“潘羅支自立潘羅王,能夠占據涼州多年而不倒,果然不可小視?!?/br> 唐興武此時的注意力被那些軍旗吸引了,他仔細翻檢著每面旗幟,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