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節
祥符國一萬匹戰馬緩緩前進,九名插著背旗的騎兵營營長越出陣列,來到隊列右側前方五步,他們使用帶三角小旗的騎槍,樹立在頭頂讓后排的部下也能清楚的看到位置,這些營長不時轉頭觀察軍團長的位置,其他前排騎兵則觀察各自營長位置,控制著自己的馬速,整個騎兵陣列平直的往遼兵推進。 說起來,今天楊繼業定下的打法很簡單,騎兵先行沖鋒,殺一殺遼軍銳氣,順便在有著天下最強騎兵——契丹騎兵面前檢驗一下祥符國全軍上下研究出來的最新騎兵戰法效果如何。步兵在原地防御,等遼騎主動來攻。兩側山破上拋石機連看時機發射火藥包。 此時,楊繼業帶著五百親兵和指揮旗手、鼓手已經離開正面,從軍陣的縫隙中退到后陣,那里有一個五丈高的指揮高臺在很短時間內已經由工兵搭好,楊繼業帶人走了上去。 楊繼業在指揮臺上目光掃過全場步兵也已經列陣完畢,更后面的地方是五支醫療衛生隊,已經用五頂牛皮縫制的帳篷大體將野戰醫院搭設好,做好了隨時救治傷兵的準備。 最后,楊繼業把目光轉回了騎兵戰場。 近兩里外的遼兵中軍響起喇叭聲,首戰對遼軍士氣的維持極為重要,蕭達格將最精銳,戰馬狀況最好的一萬騎兵派了出去。對方氣勢如虹而來,他們若敗了,士氣便一落千丈,這對此時狀態下的遼軍不堪設想。不過,對于騎兵對沖戰,蕭達格對自己麾下兒郎充滿信心。 此外,不是蕭達格不想多派騎兵,而是眼前的地形寬度一萬騎兵已經是極限,再多的反而是累贅。顯然祥符國選擇在這谷口決戰,且用炸藥特意炸毀一半溝壑出來是精算過的。 主陣還沒有正式開始沖鋒,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派出游騎開始纏斗。李光順派出的游騎開始往兩邊退開,讓開中間的位置,一部分中間的遼軍游騎散兵則直接往祥符國大軍大陣沖來,準備sao擾這些列陣的祥符國大軍。這些小隊散往兩翼,穿梭在陣前用騎弓射出輕箭。 這便是遼騎最常用的“拉瓦戰術”,是契丹騎兵的看家本領之一,他們運用時一般動用一個千人隊,形成一道寬大的弧形散兵陣線sao擾敵陣,引誘敵軍離陣或動搖,后陣的集群則尋找對方薄弱的位置進行集中沖鋒,進而引起敵陣全體崩潰。 但以往都很有效的sao擾更像是一種搗亂,祥符國騎兵第一排的馬匹在頭上用皮甲做了面罩,胸前有放箭布簾,能抵擋射入角度較小的輕箭??偣仓挥杏形辶ヱR被射傷,第二排的持長槍的騎兵迅速上前填滿。 祥符國游騎的盡力牽制也限制了對方的發揮,一萬騎兵迎著sao擾的輕箭繼續推進。 平緩的速度帶起雜亂的馬蹄聲,雙方接近到三百步,李光順的軍旗再次前傾,號手吹出第二聲前進號,李光順輕輕夾馬腹,戰馬輕輕躍動,開始慢跑。騎兵指揮不同步兵,可以站在后方指揮,但騎兵卻要沖鋒在前,要帶著一邊沖鋒,一邊指揮。 李光順對那些遠遠飛來的輕箭毫不理會,一邊跑動一邊左右觀察著自己這一方的陣列,一萬名騎兵都開始慢跑,滿目皆是涌動的馬頭,隊列前排的營長都有效的控制著隊伍,陣列沒有因為sao擾而混亂,大半年的艱苦訓練的成果體現出來,陣列依然平穩。 緩坡上的馬蹄不再是雜亂的聲響,密集的蹄聲慢慢匯成隆隆的聲音,在李光順耳中如同仙樂。 雙方相距很快只有兩百步,因為對進的原因,李光順當做只有一百余步,平整的陣列如同一道移動的馬墻,面前遼國的散兵游騎兵已經沒有多少機動的空間,在密集的騎兵面前退去。 遼騎兵完整的出現在李光順面前,兵陣鐵甲閃耀,他們的武器大多是長槍大刀,也有用狼牙棒和刀棍的,同樣陣列嚴整的在開始慢跑,但嚴整只是相對于這個時代尋常騎兵來說,比如宋國騎兵和以前的黨項八氏騎兵。相比如今祥符國騎兵陣列嚴整和整齊度便要差了不少,他們的騎兵間隔更寬,兵力不是平均分布,左中右陣后各有一個駐隊,開始慢跑后便稍稍顯出了散亂。 李光順熱血上涌,大吼一聲:“三速!” 又一聲前進號,旗手將軍團長旗轉圈后前傾,九名營長大聲發令,三角旗槍再次前傾。祥符國一萬騎兵聽到號音,同時打馬加速,隆隆的馬蹄聲如同天邊由遠而近的奔雷。 sao擾的遼游騎無人敢擋兵鋒,紛紛逃到兩側,用弓箭對準兩翼亂射,兩翼的祥符國大軍被射翻數人,但這點損失對于整體騎兵大陣沒有絲毫影響。 對進之下,雙方距離轉眼只剩下最后百步,只需要短短數息時間。 “沖鋒號!”李光順迎著刮面刺骨的寒風大喊,足足四名號手吹響嘹亮的號音。李光順和九營長將自己的黑色旗槍放平。 “殺!” 祥符國大軍騎兵按軍例集體一聲大喊,第一排豎立的長槍齊齊放平,緊接著是第二排的長槍。遼兵也發出號角聲,他們同樣放平長槍、舉起大刀,雙方都開始了沖鋒。 指揮臺上的楊繼業不由自主的站起,目不轉睛的看著戰場,他眼前全是奔騰的馬股,數萬馬蹄帶起的泥土草屑四處飛揚,奔騰產生的震動連大軍后方指揮架上都能感覺到。 步兵放陣前列的人都張大著嘴,眼睛一瞬不瞬的睜著,屏住呼吸等待碰撞的一刻。密集的陣形讓雙方都無路可退,也沒有絲毫躲避的空間,殺人和被殺只在馬身交錯的一瞬間,這時的個人戰技和騎術已經毫無作用,戰士的勇氣在騎兵戰中得到最大的體現。 迎面而來的遼軍開始顯出慌亂,面前密密麻麻的長槍的威脅下,一些馬匹不顧騎手的控制往側面斜向跑去,但斜向同樣是潮涌而來的祥符國大軍騎陣,他們陣型變得散亂,但是在這個距離上,對沖的騎兵沒有人還能撤退。 急速的奔跑下,祥符國騎兵陣列終于還是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曲線,但短短的距離還不足以影響陣型的完整。 相距五十步,馬速升到最快,雙方以每秒二十米左右的速度接近,李光順滿臉漲紅,雙眼圓睜握緊手中帶黑色三角標旗的指揮槍,槍頭對準對面的遼兵,這名遼兵滿臉兇悍,手持大刀領頭跑在最前,他此時也終于有些慌亂,因為他要面對至少兩支長槍的攻擊。 遼軍前排仍有人在試圖射箭,一撥騎弓射出的輕箭嗖嗖飛來,一百多名祥符國騎兵被擊中,因為良好的盔甲防御,所以只有十幾人跌落馬下,短短距離轉眼即逝。 “殺!”祥符國騎兵陣同時爆發出嘶聲力竭的最后一聲吼叫。 轟! 兩股馬匹的洪流迎面對撞,無數折斷的槍桿和刀刃的斷片飛舞,折斷聲和人馬碰撞連綿不絕,槍刃與鎧甲摩擦的聲音讓人牙根發酸,避讓不及的馬匹互相撞得骨頭碎裂,一些馬匹被撞得飛起,一些則帶著騎手倒地,在地上拼命翻滾。 最后時刻,李光順的坐騎也不聽話的往左稍微偏開,不過卻沒有讓他的長槍偏離太多,他始終死死盯著迎面而來的那名遼兵,降低自己身形,在雙方轟鳴的蹄聲中交錯而過。 下一刻,他感覺手上傳來一股巨大的沖擊力,虎口一麻,槍身瞬間從手中飛脫,那名遼兵帶著一聲慘叫,身影仰天朝后翻去,接著便在眼前一閃而過,淹沒在騎兵海浪之中。 “刺中了,這種情況下用長槍比馬刀果然好用?!崩罟忭樢郧皫ьI的黨項族中騎兵大用的是馬刀,所以他和其他祥符國騎兵一樣,也是第一次用長槍進行騎兵實戰。 第834章 步騎對戰 此時,李光順只來得及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眼角一掃,他身邊空了一個位置,那名號手已經不知道被撞去了什么地方,眼前又晃過幾名遼騎兵,其中一個遼兵的狼牙棒呼一聲從他眼前劃過,李光順只是靠著本能閃躲了一下,狼牙棒卻離得尚遠,那名遼兵也沒有第二次攻擊的機會,李光順急忙抽出備用腰刀,等到備妥之時,馬匹已經帶著他跑到過二十多步,眼前再無敵人。 祥符國大軍騎兵的密集陣形占據了優勢,前排八百多名遼軍在第一輪交鋒中被擊落六百余人,剩下的遼兵則穿過祥符國大軍前排陣線,還不等他們喘一口氣,祥符國一方第二排騎兵墻挺著密集的騎兵撲面而來,鋒利的槍尖在馬匹的加速下如同死神之槍。這批遼兵大多兵刃折斷,或是不及收回,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而對面密集和平直的陣列讓他們也沒有往側面避開的空間。 又一輪人仰馬翻的對決,遼軍騎兵再次損失慘重,待第二列祥符國大軍騎兵穿過后,遼軍的陣形一片大亂,碰撞發生的地方堆滿死傷的人馬肢體,兩輪間隔也不過是眨眼之間,遼軍后續的騎兵仍然沒有機會和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正在紛紛減速,第三輪的祥符國馬刀騎兵又猛沖上來。 他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整齊陣形,手執著厚背馬刀呼嘯而來,借著對沖馬力,不需用力揮舞,只要在錯身而過時握緊刀柄輕輕一揮,就能帶起飛舞的肢體和一蓬蓬血雨。即便前面是成堆的遼兵,他們也只能一頭撞上去,數百名遼軍騎兵被強大的慣性掀得高高飛起,又砸入后面的遼兵之中。 遼兵陣形相對厚實,對這些集中的地方,祥符國騎兵在密集隊形中無法回避,只能硬生生沖上去,即便擊殺了前排的敵軍,自身也要遭受對方后排攻擊,或者便是與同樣不能躲開的對方騎兵撞到一起。后排遼兵揮舞兵器要攻擊身邊沖過的祥符國騎兵,但祥符國騎兵并不減速,徑自往前繼續奔馳,轉眼便錯身而過。陣型厚實處的遼兵則被沖撞弄得陣型大亂,地上翻滾的人馬阻擋了他們的路線,他們不得不降低馬速,這使得他們在交戰中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三輪攻擊如同疾風暴雨,狂暴的將遼軍陣線打得千瘡百孔,留下一地尸骸和傷員,剩余的祥符國騎兵隊列絲毫不停,如同突然涌起的狂潮轉瞬又遠去,他們繼續往前方前進,百步后慢慢減速再次開始列陣。 這三輪過后,遼軍損失一千五百多人,陣線支離破碎,所有人都處于慌亂之中,完全失去了指揮,但打擊還沒有結束,迎接他們的是一片四連發快弩的急射。 第四輪騎兵立即又跟上來,他們吹著竹哨,以騎兵營為戰斗單元的呼嘯而過,專門攻擊被割據成兩百人以下的小股遼國騎兵,他們每人都有快弩,同樣也不與遼兵纏斗,奔跑中發射完就快速撤離,這么短的距離和密集程度覆蓋下發射快弩,戰績非常好,遼軍騎兵落馬慘叫不斷。 開始退往兩側的祥符國游騎受到鼓舞,又湊上來sao擾,他們分成小群時聚時散,以快弩和騎弓攻擊遼軍騎兵,戰場上箭矢破空聲連連響起,更顯混亂。 方才對撞的地方尸骸遍地,雙方受傷的士兵和馬匹都在拼命掙扎嘶叫,碰撞集中的地方雙方堆疊在一起,一些摔落的雙方騎兵回過神來,抽出匕首或撿拾起附近跌落的武器互相惡斗起來,連一些負傷的人也互相扭打。 …… …… 領隊的遼軍騎兵大將被刺傷左臂,面對這樣一支從未見過的騎兵和騎兵戰法,這位遼國騎兵大將莫名的感到膽寒,特別是這種打法中蘊含的這種幾乎是以命換命的騎兵打法,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他卻不知道這是長期訓練騎兵隊列和紀律要求下的令行禁止,然后在大勢所趨之下,即使有騎兵怕死,也只能往前沖,否則稍有遲疑,沒有被敵人殺死,反而被自己一方后面的騎兵撞死。 后方遼軍主陣之前,蕭達格和室肪面如土色,他們最為依仗和自信的騎兵野戰竟然在同等數量正面沖鋒中慘敗于敵手,這其中或有自己一方戰士和戰馬身體疲憊,狀態不佳之緣故,但即使他們全盛時期,也未必就是對方對手。 最主要的是,這些天葉塵一手計劃,安全部、特種大隊和義軍共同執行的sao擾疲兵戰術和士氣意志的消磨所帶來的心理攻勢的效果終于體現出來。首先是一那萬多失去戰馬的遼軍瞬間絕望,他們知道即使有一部分人能夠回到武州,但也絕對不會是他們,生死絕望之下,便將紀律和上官的命令拋之腦后,心中開始琢磨等會看時機不對搶一匹馬再說。而其他不少有馬的遼軍一看自己身邊瘦骨嶙峋的戰馬和身體中極為清晰的疲憊,心中的戰意幾乎瞬間便消散大半。蕭達格和室肪很快便發現大軍士氣和戰意的急速消退,知道不能在這般下去,否則就一點勝機都沒有了。 “殿下,敵軍兩側拋石機火藥包始終沒有動用,等祥符國火藥包大量動用的時候,那爆炸聲下,恐怕士氣和戰意更是下降的厲害……不如……混戰,方能將我軍人數優勢充分發揮,也讓敵軍拋石機投鼠忌器,不敢發射火藥包?!笔曳镜吐暱焖僬f道。 室肪所說,蕭達格豈能看不出來,只是一旦混戰,他身為主帥的安危也難以保證,打到最后即使遼軍獲勝,他自己也可能戰死。但看眼前局勢若不立刻混戰,恐怕連一線生機都沒有了。略一猶豫之后,蕭達格眸中閃過一抹決斷,下令道:“全軍出擊?!?/br> 遼軍主力大軍一動,祥符國大軍后方指揮臺上楊繼業頓時發現,眸中閃過一道精光,說道:“他們想要混戰?!?/br> “傳令拋石機連,自主判斷開始攻擊?!?/br> “傳令折御勛,步兵方陣留兩千人守住谷口,其他人快速挺進,以步兵戰陣進入混戰模式?!?/br> “傳令各軍,從現在開始未接到新的命令之前,各級將官自主指揮?!?/br> 一連三道命令,很快便通過旗語、鼓聲傳遞全軍,命令一出,祥符國這邊全軍頓時也動了起來。 首先發難的是,早已蓄勢待發的四個拋石機連,轟隆隆爆炸聲中,遼軍主力陣營中開始爆炸。頓時給本就心神疲憊的遼軍造成很大混亂。室肪和蕭達格見此,心中暗自僥幸,還好剛才果斷下令進入混戰,拋石機連陣地發射不了幾波,便會炸到友軍,不敢發射。否則若是跟著楊繼業的節奏走,越到后面,還沒有打,遼軍士氣戰意便越來越差,還打個毛線。 蕭達格大聲咆哮著給部眾下令,從兩側山坡底部繞行,向祥符國大軍殺去,盡快擺脫火藥包的混戰,然而,接連不斷的火藥包轟炸轟鳴淹沒了他的號角和咆哮聲,遼軍騎兵因為太過密集漸現混亂。 身邊的室肪對他道:“殿下你看?!闭f完往東面一指。 蕭達格真轉頭看去,李光順帶領的祥符國騎兵在沖鋒之后,在一側重新列陣完畢,看人數至少還有五六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在這時,一聲軍號響起,李光順率領騎兵大陣開始慢跑,而祥符國大軍的游騎則紛紛向后面步兵陣退去。 蕭達格真一個哆嗦,他顧不得多想,看李光順帶領騎兵沖刺方向,恐怕會將自己一方大軍攔腰沖斷,還未正式開始的混戰多半會夭折。而現在這個時候,他能夠立刻調動并且攔截住李光順的,也唯有自己身邊的八千親衛騎兵了。 電光火石間,蕭達格已經有了決斷,一聲令下,讓親衛統領帶領五千親衛騎兵向李光順迎了上去。 數百步距離很快消失,人喊馬嘶之中,又是一輪騎兵對撞,蕭達格親衛騎兵自然是精銳中的精銳,甚至不用帶領大將吩咐,這些百戰老兵都吸取了上一次經驗,前后間隔更大,避免被沖撞產生的混亂堵成一團,損失倒沒有之前的大,并且成功的將李光順騎兵攔截,而這個時候祥符國騎兵受谷中地形限制,又被遼兵纏住,一時間難以重新聚集,李光順當機立斷下令,以騎兵營、連為單個,各自自主指揮攻擊。 …… …… 冬日陽光下,祥符國兩千步兵原地留守,牢牢守住谷口,其余一萬八千步兵則是密密麻麻地人頭如同鱗片一樣地嘩嘩顫動,以步兵營連為作戰單元,向從兩邊沖過來的遼國騎兵迎了上去。 “傳令折御勛,步兵方陣橫面覆蓋整個山谷,一旅在左面,二旅在中間,三旅在右面,四旅跟在后面充當預備隊,以縱隊攻擊殺入敵陣。向谷中推過去?!睏罾^業站在后方指揮臺上掌控著全局。 第835章 混戰 楊繼業看得很清楚,眼下局勢絕對不能跟遼軍一樣分散而開進入混戰,否則他們訓練的戰陣便難以發揮任何戰力不說,單兵對戰,遼軍雖然士氣精神狀態不佳,但畢竟人數是已方兩三倍,到最后真是勝負難說,就算贏了,也必然損失慘重,這對于整體兵力不足的祥符國來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敗了。單是這一點來說,蕭達格不失為一個合格的統帥。 楊繼業身邊同樣站在高臺上的傳令兵飛快以旗語傳令,下面各旅、營、連將官身邊自有專人始終看著指揮臺,即刻便將命令告訴各自指揮員,大軍按照楊繼業的命令動了起來。 “給山谷兩側山后特種大隊、黃東秋和唐興武所部發信號,隨時做好對翻山逃走遼兵進行截殺?!?/br> “遵命,大將軍?!?/br> 楊繼業地大將軍旗向前輕微傾斜了,所有步兵營隊同時響起整齊的鼓聲。所有步兵前兩排都雙手持鐵槍,后面則一手持鐵槍,一手持快弩。他們在各自營連長的指揮下昂首走向敵軍,在遼軍戰線前百步處停下腳步。這時候沖上來的遼軍已經開始拋射弓箭,祥符國步兵站在箭雨中的鐵甲步兵絲毫沒有慌亂,他們就如同站在陽光中享受春風一樣寧靜。 此時遼軍一隊騎兵已經在四百步外,這支騎兵有七千多人,他們行走中保持著基本陣形,看到這邊的祥符國大軍全是步兵,沒有騎兵守護,這些騎兵十分兇悍老練,一見有機可乘,立即呼嘯著向步兵這邊沖鋒而來,附近有一些祥符國的哨騎無法抵擋如此多的騎兵,紛紛往兩側退開。 “前兩排蹲下!拒馬!”折御勛一看就知道遼軍想將步兵拉入混戰,然后借著單兵人數和自身戰技的優勢擊潰自家步兵。所以立即大聲下令,身邊傳令兵以最快的速度將命令傳給了下面營連,很快便得以執行。 面前是滾滾而來的騎兵,祥符國步兵略有些緊張,下意識的服從著命令,前兩排把長槍斜斜對準前面,做著標準的拒馬動作,而后面的幾排則是先以快弩插孔開始瞄準,準備射擊。 步兵面對騎兵,前兩排先蹲下,讓后兩排先以快弩射擊,這本身就是祥符國步兵條例中的基礎訓練。 這個時候,已經不用折御勛下令攻擊,各營營長會自主判斷下達命令。 遼軍騎兵已經在一百二十步左右,所有步兵營營長幾乎同時面目猙獰,大聲吼道:“后兩排快弩預備!” 每個營后兩排士兵同時側身插孔,尋找射擊點,營長并未給他們太多預備時間,馬上就怒吼道:“瞄準!” 每個營一排便是五十支快弩,十八個步兵營方陣是前面九個步兵營后面九個步兵營。能夠直面遼軍騎兵的是九個營,四百五十支快弩齊齊瞄準沖擊而來的遼騎,在如雷的蹄聲中,所有營長冷冷等待著遼騎進入八十步左右,然后大聲吼道:“放!” 嗡嗡聲響起,每具快弩都是四連發一次全部射空,且為了避免全部射在前排敵兵身上,他們會每支弩箭間隔一息時間。足足五百多名前排的遼軍騎兵應聲倒地,騎兵威風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大的目標,大多命中的還是馬匹,它們在地上劇烈翻滾,使得遼軍隊列一陣混亂。 “前排起立!瞄準!”各個營長聲調依然十分平穩,發令卻快了一些。 在營長的吼聲中,前一排士兵起立舉起快弩,后面一排則開始往快弩中裝箭。 “發射!” 又一輪四百五十具快弩四連發間隔點射,面前的遼軍騎兵再次倒下四五百匹,再次產生混亂,但其他騎兵速度加快瘋狂沖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進行下一輪射擊了。 “前排拒馬!”各個營長一聲令下,剛剛射擊完的前排士兵齊齊蹲下,第二排士兵站立舉槍,軍陣如同長了尖刺的刺猬一般。 遼軍騎兵呼嘯而來,面前的祥符國大軍步兵卻沒有如他們預料的絲毫慌亂,而是擺出這么一個長槍陣,他們不知道祥符國步兵經常有步騎的對抗訓練,士兵的心理承受力早已鍛煉出來。 密集鐵槍陣刺激著這些本來就很疲憊,狀態不佳的馬匹的眼睛,這些靈敏的動物這些天吃不好,休息不好,忍受著寒冷饑餓和疲憊,此時便有些暴躁,不顧主人的控制,在最后關頭禁不住扭頭,或者在陣前想停頓下來,從而極大影響了騎兵最后沖撞效果。 但這樣,第一排步兵依然被撞飛了不少,當場死傷了四百多人。不過卻成功擋住了遼軍騎兵的沖鋒。騎兵失去沖鋒優勢,兵器長度又打不到手持長槍的步兵,便成了祥符國后面手持快弩步兵的靶子。有些遼軍騎兵在臨死之前,扔出手中的狼牙棒、鐵骨朵,竟然打翻了兩百多個步兵。但這依然改變不了這場谷口大戰中第一場步騎對抗戰的結果——遼軍大敗,七千多騎兵只有兩千多人狼狽撤退而回。祥符國步兵則死了近千人。 另一邊,因為遼軍人數太多,谷口地域有限,祥符國騎兵也已經無法大范圍聚集沖刺,大多數也被打散、分割,徹底陷入混戰之中,李光順僅僅帶領一千多騎兵來回沖刺,大量殺傷敵人。但是那些被打散和分割的騎兵則往往十多人面對數十名遼國騎兵的圍殺,且失去戰陣優勢,單個騎兵戰技又總體來說比遼軍騎兵弱了一籌,所以死傷不少。事實上,若非遼軍戰馬和士兵太過疲憊,狀態不行,祥符國騎兵損失還會更大。 沖的最快的七千多騎兵面對祥符國步兵慘敗而退,這一幕被蕭達格看在眼中,卻是大吃一驚的同時,臉色已經陰沉的能夠滴下墨水來。他知道剛才騎兵慘敗,固然是因為祥符步兵戰術、快弩和長槍拒馬陣的厲害,但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他們的戰馬太過疲憊,在這種狀態下戰馬面對長槍陣心中的畏懼便會被無形中擴大數倍,從而在最后關頭違背士兵的意愿強行停步或者轉頭。 想到這里,蕭達格轉頭突然對著左右傳令兵吼道:“傳令,讓騎兵下馬列陣,不管他們以前用什么,這次前排全部用長槍,敵軍的步陣只有不到兩萬人,我們人數是他們兩三倍,我契丹兒郎們即使下馬打殺起來也要比他們厲害,只要擊潰他們,我們才能夠活著回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