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節
…… …… 玉皇頂地處中原大地,海拔放在全國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從地面算起,卻是極高。如果以后世地計量單位來算,足有近兩千米。因峰插天宮、頂如皇冠而得名,是中原地區海拔最高處,自古以來便有“中原極頂”之譽,而在后世也有“綠色心臟”之稱,是中原地區觀賞云海日出的最佳去處。登上群峰之冠——玉皇頂,可謂“一覽眾山小”,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其自然景觀神秘莫測而又奇幻多變。 而趙匡胤選擇此地為祭天之地,除了夠高之外,還因為玉皇閣位于山頂,是全國地處海拔最高的道教勝地,香火旺盛,靈氣十足。 石階兩側,青草叢生,高樹參天而起,枝葉如綠色地小扇遮住了夏日里初起地陽光,隨著山風輕舞,就像無數把小扇子,給行走其間地人們帶去絲絲涼意。 或許正是如此清幽美景,才給那些平時上山添香火地百姓們勇氣,讓他們能夠走完這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石階。 兩千禁軍布防于玉皇頂之下,韓虎帶領五百華夏衛是第二道防線,布防于半山腰處。兩百名大內侍衛高手始終警惕地散布在皇帝地四周。只是他們走的不是石階而是山間的小路,要更困難一些。 萬級石階著實很考驗人地毅力與精力,百姓們都把這條長長的石階稱為登天梯,只有登上去了,才顯得心誠。 然而今日這行卻是不是百姓去求神。行走在石間的大內侍衛們還能支撐,就連那些太監似乎都還猶有余力,可是禮部尚書和盧多遜這些文臣卻快挺不住了,顧不得在陛下面前丟臉,一個個扶著腰,喘著氣。 趙匡胤雖然四十三歲了,但是自幼練武,這萬級石階當然不在他地話下,便是連重氣都沒有喘一聲,趙光義沒有練武,但好在正值壯年,只是微微有些喘氣。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行人終于登上了峰頂。包括幾名祭祀和幾名文臣都無力地癱軟在地,半晌回不過神來。 趙匡胤嘲笑地看了這些人一眼,卻也懶得責怪什么,自己一人負著雙袖走到了玉皇頂峰頂地另一邊懸崖邊上,看著崖前的浮云和斜上方地那個日頭,臉色無比平靜,無比喜樂,只因為昨天“真無”道長去了他大半心病。 只是“真無”道長所算是否正確,或許還要看今晚。 …… …… 休息片刻之后,隨行的人員開始安排一應儀式。 山頂最南邊建了一座圓丘狀祀壇,上面裝飾著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最高處又筑一壇,寬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山丁四周筑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按照禮部制定地儀程,皇上首先要在“封祀壇”祀天;然后登頂,封玉策于“登封壇”;最后在到“降禪壇”祭神,皇帝行初獻禮畢。封禪結束后要接受群臣朝賀。 玉皇頂!登封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那是一種怎樣地跡象? “以外中禮旋,降禪云始,五玉既輯,萬方胥賴。天下之壯觀,王者之業,伏惟大宋太祖皇帝陛下。以天覆之大,的容之厚?!?/br> 聲音朗朗。誦奏天之書,一切禮畢。趙匡胤一人步上登封壇,投書于壇內,文武百官肅立于百尺之外,抬眼望天,橫目望云,朔風呼嘯,天下第一人,這才是九五至尊,不知怎么,趙匡胤肅立良久,卻只有孤孤單單高不勝寒地感覺。 “宣,晉王近前!”癡癡的望著壇底橫置地玉冊皇表,趙匡胤忽然下令。 壇下地辛石連忙高聲宣旨,峰頂風大,吹得鼻尖有些發紅地趙光義急步出列,趨至登封壇下。 壇下一條長桌,桌子覆以七尺黃絹,案上放著一方玉碟,旁邊還有一枝筆,天子如果有什么私人地愿望想要禱告于上蒼,可以在玉碟上寫下,然后投入登封壇,一同密封于玉皇頂之巔。 趙匡胤步下登封壇,他的鼻尖也凍地通紅,臉色有些發白,不過氣色卻非常好,他走到長桌前,說道:“二弟,近前執筆!” 文武臣僚和侍衛太監們在遠近看著,卻不知道玉碟上刻些甚么。 手指輕輕撫上光滑地玉石封面,趙匡胤緩緩翻開金絲拴系地玉碟,微笑道:“二弟,你來看?!?/br> “臣弟遵旨!”趙光義拱手上前,執筆伺候。 不多時,他閃目望去,那玉碟上一行行地,已全是金燦燦的大字:“朕之天下繼承于前朝周世宗,千鈞于朕肩,誠惶誠恐,勵精圖治。革弊政、興工商,鎮佞妄,文治之行,洋洋灑灑,豈止萬言。朕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親以孝,育民以仁。唯愿四守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十四年來,朕上承天意、下察民情,有忠賢之臣輔佐,一滅后蜀亂朝、二克北漢強敵、三救南漢百姓、四降吳越之地、五收南唐富庶,以五戰之功、開疆之榮,耀于朝堂,告于天地鬼神!” 趙匡胤寫罷拋筆,對趙光義不知道說了什么,然后大笑,漸漸地,趙光義也笑了起來,笑聲在玉皇頂之巔,隨著罡風呼嘯! 除了趙光義和趙匡胤,無人知道趙匡胤最后對趙光義說了什么。 …… …… 胡三光坐在華夏衛府自己的辦公房間內發呆,葉塵當日離開葉府,消失之后,他帶領大批探子配合玉道香尋找,玉道香能夠知道葉塵在白云山,正是胡三光打探來的消息。 得知玉夫人已經找到總司使大人之后,胡三光便馬不停蹄的回到了開封華夏衛府。因為皇帝離開京都西巡,情報司司使許方義隨駕,情報司必須要有人在開封做鎮?;蛘哒f在本來的某個絕密計劃中,胡三光和李君浩本來就是從鎮京都之人。 胡三光急趕回到開封坐鎮,且白滄海當日也沒有跟著玉道香追葉塵,自然是因為李君浩、白滄海和胡三光等華夏衛府高層都知道趙光義和潘美暗中勾結,存在意圖不軌的可能性,而且很有可能最近就會動手。而皇帝離開京都,正是最為敏感的時候。 “皇宮里沒有主人,陛下的御駕這個時候已經到白云山玉皇頂了吧?”胡三光這樣想著。 不過,自從陛下離京之后,京都內外一些文武大臣反而變得都老實了起來。朝政有宰相薛居正,軍部有曹彬坐鎮,再加上華夏衛府李君浩和胡三光暗中盯著,冷漠地看著京都每日所發生的一切,趙光義一系的官員更是被盯得死死的,根本不用擔心任何人會在京都生事,或者說在京都能夠生事。 第606章 判賊初現 十天前,陛下從洛陽傳來旨意,讓從南唐凱旋而歸的江北大營統帥潘美和監軍王繼恩直接前去見駕,這件事情個中原因,胡三光已經在九天前便從許方義派來的人處得知。 當時胡三光并未感覺有什么問題,但今天不知為何突然感覺隱隱有些不對,那馮鑫告狀的時間為何要選在陛下西巡洛陽? 軍部有曹彬坐鎮,以其在禁軍中的威望,再加上華夏衛府暗中盯著。京都沒有可能會發生什么大事。如果要發生大事,應該是陛下身邊……雖然這件事情本來就有引蛇出動的意思,但萬一引出來的不是一條蛇,而是一頭老虎怎么辦? 胡三光皺眉沉思半晌,逕直出了樓子,來到了監察司使李君浩辦公房間,互相見過禮,胡三光輕輕握了握袖中的拳頭,欲言又止。 李君浩好奇看了胡三光一眼,說道:“胡大人有話便說吧?!?/br> 胡三光一臉冰霜的臉上浮著一著隱隱的狐疑:“下官不知道陛下的安全能不能得到確認?!?/br> “有什么危險?”李君浩皺著眉頭說道:“我大宋朝上到禁軍、邊軍,下到廂軍、鄉軍都在我們華夏衛府監視之下,根本不可能靠近玉皇頂,再說軍部又有曹公坐鎮,晉王即使想謀反,也調動不了任何軍隊?!?/br> “潘美呢?”胡三光眸中精光閃動。 李君浩說道:“潘美此次北上只帶了五百親衛,陛下身邊有兩千精銳禁軍,更有韓大人親自帶領的五百華夏衛。潘美即使想要做什么都不可能。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則是圣堂不知道有多少的高手。當然,有許方義在陛下身邊,帶領數百探子和數千外圍成員,晉王和潘美即使另有人手,也很難接近陛下而不被發現。再說白滄海和白子軒都在其中,即使真有敵人潛入玉皇頂,也不會有事?!?/br> 胡三光想了一下,感覺李君浩說的有理,便不再多說。 …… …… 按照以往的慣例,祭天結束之后,皇帝都會在山頂祭廟中住上一晚,第二天再下山離去。趙匡胤此次依然如此。 趙匡胤神色看似風輕云淡,背負著雙手,但實事上心中已經憤怒到了極致。因為他的親弟弟晉王趙光義消失了,而且山下一支軍隊隱隱出現了。 便在此時,山腳下一只火箭嗖地一聲劃破夜空,照亮了些許天空,通報了山腳下出現緊急敵情。這意味著,此時山下,很可能已經是殺聲震天,血rou橫飛地場景。 大宋開國以來,第一次,也是最膽大妄為地一次弒君行動,就此拉開了帷幕。 “報!”禁軍侍衛副統領李仝義快速跑來,跪在趙匡胤面前,快速地稟報了山腳下發生的事情,只是山頂山腳相隔極遠,僅僅憑借幾只令箭根本無法完全了解具體的情況。 這位副統領面色慘白,在夜里地冷風中大汗淋漓,他只知道山腳下有敵來襲,這個事實就已經足夠讓他丟腦袋了。他實在想不通,這些來襲的軍隊是怎么沒有驚動地方官府和華夏衛府的探子,便來到了玉皇頂地腳下,而在夜色的掩護中,便對著山下地兩千禁軍發起了兇猛慘烈的攻勢。 “許方義何在?”趙匡胤深吸一口氣,神色中沒有絲毫慌亂,沉聲問道。 李仝義突然反應過來,說道:“陛下,賊人到來,許方義不可能不知道,只怕許方義……” “可笑之極,朕乃堂堂一國之天子,竟然在國境深處的玉皇頂上,被賊人包圍!”到現在許方義都沒有出現,顯然華夏衛府情報司使許方義是內賊,否則不等賊人接近百里之內,趙匡胤便應該知道才對。 殺聲根本傳不到高高的山頂,血水的腥味也無法飄上來,玉皇頂的巔峰依然一片清明,此時離山頂極近的那片夜空上,那層厚云忽然間消散,露出一輪明月來。 “陛下放心,臣和韓大人定會拼死將反賊拒之山下,保陛下安全?!崩钯诹x一臉視死如歸地說道。 趙匡胤說道:“包括你在內,你下去傳令給韓虎,此次朕若是能夠活下來,你二人皆是一等開國侯?!?/br> 李仝義聞言一喜,腦子里面熱勁直直上沖,單膝跪地行了軍中禮,起身急奔向山下。 …… …… 涼如水。 玉皇頂山腳下,背著懸崖的那一面,猛然間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火光,雖是星星點點,但亮光足以傳至山巔,可以想見那里的戰場之上,像鬼魂一樣冒出來的強大叛軍,正在奮死沖擊著兩千禁軍的防線,燒營時的火勢已經大到了無法控制的步。 好在夏時雨水多,加上山間濕氣濃重。否則這把火會直接將玉皇頂燒成一根焦柱。將山上的所有人都燒死。 又有幾聲凄厲的號箭沖天而起,卻只沖到了半山腰位置,便慘慘然。頹頹然無力墜下。就有如此時山腳下禁軍防御線,已經后力難繼,快要支持不住了。 此時強敵已殺至山腳,大宋皇帝趙匡胤背對著懸崖。站在山前的觀景石欄之前,靜默看著山腳下的動靜??粗切r燃時熄火,聽著那些隱約可聞廝殺聲。只是畢竟隔得太遠,廝殺聲傳到山巔時,被風兒一吹。林梢一弄,竟變成了有些扭曲的節奏拍響。 此時參知政事盧多遜、樞密院副使沈義倫和禮部尚書、太常寺卿等一應祭天官員早已從各處休息之處走了出來。隨侍在沉默的皇帝陛下身后,各自心中無比震驚和憤怒,當然也有人無比的恐懼。 禁軍副統領李仝義此時早已往山下沖去,準備拼死在第一線上。只是恐怕他尚未到時,他的兩千名禁軍兒郎都已化作了黑夜中游魂,山林間的死尸。 華夏衛府保衛司司使韓虎帶領五百華夏衛在第二道防線,此時感覺嘴里有些發苦,下意識伸舌頭舔了舔發干的唇,心里不可自抑生出無與倫比的震驚來——山腳下的這支軍隊究竟是從哪里來?為什么情報司及許方義帶領的百情報司精英探子和數千外圍成員沒有提前偵知任何風聲?或者說情報司早已得知風聲,情報司為何沒有上報陛下? 一想到許方義可能參與此次謀反弒君之中,韓虎便感到心中一片寒冷。因為許方義參與謀反,那在京都坐鎮華夏衛府總部,且向來和許方義關系最鐵的李君浩是否也參與到其中。 韓虎突然想起,二十多天前陛下離開開封西巡前給他下達密旨,讓白滄海和白子軒各帶五十名高手裝扮成大內侍衛。難道陛下早已猜到此次西巡會有人要謀反?;蛘哒f陛下本身是在引蛇出洞。 心中想著這些事情,韓虎心中稍定,但又禁不住開始震驚此時山腳下情勢,看著火頭的退后,聽著廝殺聲的起伏,從那些令箭中進行判斷,他知道禁軍已經抵擋不住了。 兩千精銳禁軍侍衛居然這么快就要潰??! 大宋以武力定鼎天下,此時京師禁軍不同于北宋中后期京師禁軍的無能腐敗,雖然禁軍常駐京都,但從野戰能力上來講雖然不也說是大宋最強軍隊,但比起北方大營和西北大營邊軍,以及潘美的江北大營,卻是一點都不差。 可是,如今這么快便潰敗了。 韓虎震驚之余,涌起一絲疑惑,來襲的軍隊究竟是誰家子弟? …… …… “是潘美親手訓練出的神弓營?!壁w匡胤站在石欄之邊,看著山腳下方向,冷漠說道:“禁軍侍衛防御碰上潘美的神弓營自然不是叛賊的對手?!?/br> “潘美的神弓營?”沈義倫、盧多遜等人馬上聯想到了前幾天禁軍大將馮鑫在洛陽對狀告潘美一事。只是潘美即使利用此事最多帶領親兵五百人而已,可是此時看山腳下情況,判賊恐怕不少于五千。 雖然此時敵人已經到了,此時再想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但所有人心中依然禁不住生出疑問——潘美是用什么辦法將這么多兵士從江南送到玉皇頂的腳下?有人想到了化整為零,然后再化零為整。但此事說起來就八個字,可cao作起來極為復雜,且所需人力、物力、財力根本不是尋常勢力所能承受。 “在我大宋,要想瞞過地方官府和朕將五千大軍送到玉皇頂,只有圣堂能夠做到此事……不,光是圣堂也不行,還需要華夏衛府……準確的說需要華夏衛府情報司的配合,才能做到此事?!壁w匡胤緩緩說道,神色看起來極為淡定從容。 有此腦袋不靈活的大臣這才反應過來,是華夏衛府許方義參與此次謀反。 “朕想知道,此時山下的具體情況?!壁w匡胤忽然冷漠開口說道:“朕,不想做一個瞎子?!?/br> 趙匡胤上馬上皇帝,本是大將出身,這些年更是數次御駕親征,親自領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不世戰功,是比曹彬、高懷德、潘美、趙贊還要厲害的無敵統帥,只是近兩年多以來,他未曾親征,再加上有葉塵這個異類的出現,否則說他是大宋第一名將都不為過。 第607章 引蛇出動 而像今天晚上御駕被圍的情況,皇帝如果能夠親自指揮禁軍侍衛,想必山下的禁軍侍衛也不至于敗的如此之慘,只是……此時在夜山之中,縱有明月高懸,上山下山,雖然可以用響箭進行傳遞簡單信息,但具體的命令傳遞終需要極長時間。更遑論親自指揮。 趙匡胤身后一名太監,聞言仰天一聲長嘯,嚇得幾乎所有大臣和太監侍衛身體一震,隨著這聲長嘯,這名太監身上氣勢大盛。激得山巔上無由一陣風起,沙石微動! 守護在皇帝身邊的大內侍衛們一驚,在這種敏感的時刻,紛紛做出了防備的動作。只是眼見陛下無動于衷,才沒有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