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唐蘭和杰克約定好,一周學三天,其他時間自學。 黃愛國媳婦吃了一把核桃仁:“唐蘭,學英語有啥用?” 用處…… 唐蘭回道:“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咱們現在實行改革開放了,國人要走出去,國外的人也會走進來,等以后聯系越來越多的時候,英語肯定能有大用處?!?/br> 黃愛國說道:“外語人才現今可是稀缺人才,經過了這些年的動蕩,人才也凋零了不少,國家正在大力培養,依我看啊,唐蘭學好了英語,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遠的不說,像一些大型服裝廠會接到國外的加工訂單,這種情況就得配備翻譯了,現在只能在電視上看見翻譯的身影,大家默認翻譯都是精英,像周總理,精通多國語言,令人敬仰。 黃愛國媳婦拍拍手:“這些大道理我不懂,快到了去醫院復查的時間,咱們走吧?!?/br> 黃愛國扶著媳婦去醫院,唐蘭抱著書本回了小白樓,年后恢復生產,廠區又恢復了以前的熱鬧。 業務部年后還有人沒來上班,呂大姐回了婆家,說是婆婆生病,所以要晚幾天來,還有祝明友,去了云南探親,來不及趕回來。 孫主管給大家開了一個動員會,就怕大伙年后懈怠工作,把舒心的假期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孫主管在上面慷慨激昂,楊琴遞給唐蘭一個紙包:“唐蘭姐,給你紅糖塊,可以泡熱水,里面加幾顆紅棗更好,補血的?!?/br> 唐蘭撕開了紙包,褐黑色的糖塊,湊近聞還有甘蔗的香氣,比普通的散裝紅糖要好上很多倍。 難道,這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古法紅糖? 所謂的古法紅糖對唐蘭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那段時間,微信朋友圈的微商刷屏不斷,整天宣傳紅糖的妙處,就快要包治百病了,不過唐蘭后來搜了搜相關新聞,某寶上大多數都是假貨。 唐蘭捻了一點放入口中,糖粒緩緩地在口腔里散開,沒有焦苦的味道,只留下滿齒的香醇。 唐蘭抓住楊琴的胳膊:“這紅糖你是哪里來的?” 八十年代的紅糖供應比前些年要寬松一些,要是擱在六十年代,紅糖簡直成了奢侈品,供應少不說,還經常斷貨,普通人家一般只能買到白糖。 小孩子挑嘴不愿意吃飯,當媽的舀一小勺紅糖拌在飯里,飯上沾滿了糖的甜味,絲絲甜甜的味道,能順著舌尖流進心里。紅糖拌飯,也成為了很多人最美好的回憶,坐月子的孕婦,若是能吃上一碗紅糖雞蛋,簡直不要太幸福了。 從去年開始,紅糖的供應也漸漸敞開,唐蘭猜測,是這些年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各種物資豐富,自然不必像以前那么拘緊。 可工廠發的紅糖票根本買不到這么優質的糖塊…… 楊琴做了一個噓的動作,小聲和唐蘭說:“這是我過年回老家,從我二姑姥家拿的,十一月前后吧,收甘蔗的季節,他們那家家戶戶都用土法熬糖,這么熬出來的紅糖可好喝了,比供銷社買的好?!?/br> 唐蘭問:“這也是發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沒人拿出去賣嗎?” 楊琴嘆了一口氣:“唐蘭姐你不知道,我們老家位置特別偏遠,在山區呢,我進山一趟,光是走路就得三四個小時,步行,有自行車都沒用,山路推車過不去!所以平時我都不怎么回去,太折騰了,你想想,山里人出來一趟多難?” 楊琴又補充了一句:“倒是有人動過賣糖塊的心思,挑著扁擔翻過山頭拿出去賣,買的人倒是不少,能賺點零花錢,一來耗時耗力,二來耽誤種地,一走就是多半天,家里的地都沒時間管?!?/br> 楊琴說的有道理,對于農民來講,種地才是主業,搞副業可以,但不能耽誤種田,不然就是不務正業了。 孫主管講完話,唐蘭如臨大赦,她跑出去接了一杯熱水,把紅糖塊掰了半塊放進去,糖塊緩緩散開,熱水變成了紅褐色,唐蘭喝了一口:這是她喝過的最好喝的紅糖水了! 唐蘭記得小時候家里人抱怨,說超市里的紅糖一年不如一年好喝。 紅糖……唐蘭陷入了沉思。 作者有話要說: 遲來的第二更,啊啊,光顧著看八卦吃瓜了……捂臉 第88章 小山村 隔天楊琴又給唐蘭拿了幾塊紅糖, 裝在最簡單的紙袋子里:“我姑姥那有挺多的,我這次回來, 給我裝了不少,你也知道, 咱們紅糖供應不多, 我每個月都得肚子疼幾天, 離不開紅糖?!?/br> 唐蘭拿著紅糖塊, 捏碎了一半,紅糖渣順著她的手滑了下去:“楊琴, 如果有人大量買你姑姥村里的紅糖塊,會有人愿意賣嗎?” 楊琴猶豫了一下:“私下做點小生意村里不管, 可要是大張旗鼓的, 不會出現什么問題嗎?” 唐蘭反問道:“還記得上個月的民生報紙嗎?” 報紙?楊琴從腦海里搜刮信息,這時唐蘭說:“政/府鼓勵農民創業增收,放心吧, 沒問題的,不然我的成衣店早被查封了?!?/br> 唐蘭的話不假,市場經濟的口子已經撕開,無論是誰,都不應該故步自封,現在雖然還是有計劃體制的殘余,但人們從思想和行動上,都已經慢慢發生改變,做生意, 不會再被扣上資本主義的大帽子。 和衣服相比,紅糖是消耗品,衣服可以暫時不買,但紅糖誰都能買回去吃,這時候的人對紅糖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曾經有一段時間,紅糖還充當了孩子們的零食,饞嘴時候舔上一口,比吃什么都有滋味。 紅糖票春節前發了半斤,紅糖票還有指定的用途,比如小產、生產的女人,都可以從醫院開個證明,拿著這份證明,就能領到一斤的紅糖票補貼。 紅糖比白糖要緊俏一些,用途也更多,銷路……估計不成問題。 唐蘭問楊琴具體地址,楊琴說不太清:“唐蘭姐,我告訴你也沒用,小山村特別難找,得翻山頭呢,唉,山里人的日子苦啊,咱們這的村里,平原多,交通也方便,有的還通車呢?!?/br> 唐蘭想起了南坪村,南坪村的地理位置就很好,離市里比縣城還近,每天幾班車都從村口經過,馮大姐為什么敢種果樹?也是看中了有交通能把水果運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的這句口號并不是空xue來風,唐蘭打算有時間去楊琴說的二姑姥家看看,哪怕紅糖塊不賣,自己留著喝也好??! 離取消計劃經濟還有七八年,這些年的供應依舊敞開不了,唐蘭收一些紅糖回來,可以儲存在紅包余額里,畢竟那里就像是一個不會過期的倉庫,可以隨用隨取。 據楊琴的描述,回一次老家得先坐汽車到鎮上,然后再步行翻山,回去一趟腰都散了。 唐蘭給她捏捏肩:“你如果帶我去,我什么要求都答應你?!?/br> 楊琴騰地站起來:“真的?那我可不客氣了?!?/br> “別客氣別客氣,千萬別客氣?!啊?/br> 楊琴托腮想了想:“我從成衣店選三件衣服?” 唐蘭大手一揮:“只要你不選肖紅身上的,其他的隨便你拿?!?/br> 楊琴喝了一口水,老家回去一趟雖然費時費力,但唐蘭姐大方,可以選衣服呢?成衣店的衣服款式有的比商場里的還時髦,雖然業務部的人去買有優惠,但楊琴每個月的工資有限,不可能月月買衣服,除了基本的開銷外,她還要攢錢交到家里,這么一算,每個月的余錢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