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因著這些前人的產物,當衛明沅提出想要建一座琉璃屋子的時候,寧王也沒有覺得驚世駭俗。只不過,待她提出了一些關于廣泛制作無色琉璃的建議時,他神色便變得嚴肅重視起來。這些建議其實還是衛明沅翻了空間里的前世藏書——一些穿越種田小說,歸納總結而后得來的。她沒有實踐能力,只能提出來讓寧王派人去試驗。 寧王有的是人,這件事被他吩咐寧一安排下去悄悄進行,若真的試驗成功了,那可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屆時恐怕寧王府又會處在風頭浪尖,他不得不防著點。 此事暫且不急,寧王如今擔心的是京城里的局勢。太子和幾位皇子還在暗斗,爭取著朝中大臣的支持,待朝中大臣站位結束,恐怕新一輪的爭斗便會展開,興許還會擺到明面上來,到那時,他們的顧忌恐怕會少上許多,一些從前不敢的,仗著背后勢力,說不準也就敢了。 其實,只要他們不把手伸到他寧王府,以及衛明沅關心的衛家人身上,他們便是斗個你死我活,他也不會管,可偏偏,因著他的關系,因著衛國公府的關系,太子等人輕易不會放手。 在翰林院的衛明彥的親事時常被人掛在嘴邊,在羽林軍的衛明哲也常常被太子的人邀請去喝酒,便是衛清朗,與同僚間的走動也變得多了起來……何必呢,他們雖然不接受拉攏,可也沒有支持旁的人,不是嗎? 因著局勢不明,衛明彥的親事竟就這樣耽擱下來了,趙氏是既著急又無奈。十九歲連個定親的對象也無,的確是有些晚了。從前是想等著一舉高中再說,如今金榜題名,雖然登門說媒的人不少,可她卻不敢輕舉妄動了,便是那些親戚家的孩子,也不敢要,就怕再出現一個蕭婉茹。 對此,衛明沅也只能寫信多加安慰,這事不急,大哥那么好,即便再過個兩年,也還是香餑餑。順帶捎去的還有慧然大師的批命,說是衛明彥命里的姻緣來得會遲一些,而且來自遠方。 得了這些,趙氏的心才稍感安慰,不是孤寡命就好!慧然大師的話也被她當做金玉良言——擋箭牌來推拒那些上門說媒的,倒是解決了一樁麻煩。 衛明哲的城府不深,衛清朗也不可能真讓他兩點一線沒有一點交際,于是教他裝醉,若再有人請他出去喝酒應酬,便尋機喝趴下,讓隨身伺候的阿大盯著送回來。 至于衛清朗自個,他一個庶子,當初能靠自個的能力考中進士,自力更生,自然不是庸人,雖然朝廷里的試探拉攏防不勝防,卻也還能守得住——背地里,他有了個新的綽號,木人石心! 目前看來,衛府中人還能守得住本心,不被誘惑或是不小心掉坑里去,這是值得欣慰的事。 兩月以后,寧王派人試驗玻璃一事終于有了成效,雖然不若衛明沅前世所見的那樣透薄,卻已經和她熟悉的玻璃相差無幾。 有了玻璃,接下來自然便有了玻璃房和玻璃窗,這項工程動靜不小,京中諸人的目光又從未離開過寧王府,因而稍有動靜,便都察覺了。 寧王雖然有著不小的顧忌,可沒道理因為一些不相干的人而敗了衛明沅的興致,他在選擇滿足她愿望的時候,便已想好了應對的法子。他揚言在一個域外商人那里買來的方子,因著衛明沅即將及笈,所以準備了這么一份禮物。 臘月初十,是衛明沅的十五歲生辰,也是她的及笈之日,因著已經嫁為人婦,她沒有打算大cao大辦,可耐不住寧王重視,而皇上對寧王的玻璃屋也上了心——他一直捂著藏著要在衛明沅成親之日才揭曉,而昭武帝的人也尋不到縫隙飛進寧王府里去,只好借此機會一探究竟,于是衛明沅的及笄禮因為各方因素,變得猶為熱鬧。 因為避嫌,正賓沒有選擇出嫁時為她開臉的太傅夫人姜氏,也就是陳皇后的生母陳老夫人,而是請了寧王的jiejie靜和長公主,贊者是好友張慧儀,其余觀禮的賓客,皆是沒有利益沖突的人家才發的請帖。 及笈這日,京城,寧王府開門迎客,眾人終于有幸得見那間傳說中的琉璃屋,冬日里即便不點火盆也溫暖的室內,陽光下晶瑩剔透,花房中花卉妍麗飄香,看得人心神向往,婦人小姐們對寧王待衛明沅的愛重皆艷羨不已。古人有金屋藏嬌,而今有寧王給寧王妃造琉璃屋子,一時竟成了佳話,甚至隱隱有了恩愛典范的趨勢——一個可以為他在佛前下跪祈禱,一個可以為她費盡心思。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當下,最為緊要的卻是衛明沅的及笈禮。采衣、初加、再加、三加,衛明沅從色澤純麗的童子服,到素雅的襦裙,再到端莊的深衣,最后是隆重的大袖禮衣,展示著她不同的魅力,或爛漫的,或清新的,或明麗的,或典雅的。觀禮者看下來,不禁感嘆,寧王真是好眼光,若非他下手快,如此品貌的衛明沅此時應該會成為多家爭搶的對象吧! 可惜沒有如果。寧王在了解到這些婦人的心思以后,暗戳戳地慶幸自個當初下手果斷!要是真等到阿沅及笈之后再來討,他恐怕得先把上衛府說親的媒人們清除干凈! 禮成以后,宮里皇后和太后的懿旨也掐著時候到了,不外乎嘉勉幾句,稱贊她蕙質蘭心等等,而后賜下賀禮。 衛明沅看著太后賜下的金鸞圖案的簪子,非常敬重地將之供奉起來——她是不可能為了太后而換下她頭上趙氏精心準備的釵冠的。 一旁的靜和長公主看在眼里,也沒說什么,只是,似乎她為她取的字——柔嘉,有些不夠恰當,溫順善良不假,卻并非沒有見地和想法的攀樹之花。 賓客散去,衛明沅聽完了趙氏的教誨,又送走了靜和長公主和好友父母兄長,這才有機會歇息。 花房當中,衛明沅身上的大袖禮衣還未褪去,坐在花叢當中,如同畫中仙,端莊妍麗得讓人想要剝下那層層束縛,讓她蛻繭成蝶,在花海中翩飛。 宣逸看得移不開眼,做了一個手勢,寧一和冰影雪影便把人都領下去,不久之后,透明的屋子里,便響起她赧然嬌怯的求饒…… “別,別在這里好不好?這周圍都是玻璃,叫人看見了,不,額,不好……” “放心,沒人?!?/br> “嗯……” 寧王看著因為情動而肌膚透著粉意的小妻子,因為害羞而咬著唇不肯發出一聲嚶嚀的她,差點讓他想要不管不顧地將她就地□□??墒沁€不行,不過幾月,他還等得!屆時,他一定要在這花房里看她真正地為他綻放。美人如玉,激蕩翩飛的花海,當是終身難忘的盛景。 翌日,按著禮數,衛明沅作為宗親,要進宮禮謝皇后和太后,接受“婦德,婦容,婦功,婦言”的教導。太后看她不順眼,陳皇后和太子妃的有意拉攏,其他幾位皇子生母也不會袖手旁觀,衛明沅獨自應付怕是有些艱難。 而為何是獨自應付,則是因為寧王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因著改進了的玻璃,已經引起了昭武帝的注意。 馬車上,寧王緊握著她的手,言道,“別怕,本王很快便來?!?/br> 她對當下的狀況明了,知道自個即將面臨的是什么,心中難免緊張,卻也不至于怕了。 “總歸有這一日的,一直躲著也不是個辦法,王爺不可能時時在我身側,我也該學著自個面對的。你且放心,總歸我還有你這個后盾,她們也不會將我如何的?!?/br> 寧王聞言也沒反對,只是握著她的手更緊了。 作者有話要說: 困啊(」゜ロ゜)」 第74章 應對 壽康宮中, 衛明沅按著禮儀向陳皇后與太后三叩首, 禮謝她們的同時也請教她們的申戒。 太后坐在上首,頗為威嚴地看著下方俯首的衛明沅, 嚴肅地開口道,“既已成人, 當棄爾幼志, 淑慎爾德, 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孝、悌、忠、順之行立, 方可為人,慕圣賢之道?!?/br> 都是些老生常談, 衛明沅乖乖聆訓, 待太后申戒完畢以后, 叩首答,“柔嘉雖不敏, 敢不祗承?!?/br> 太后滿意地頷首,言道“寧王妃辛苦了, 起來吧!來人,賜座?!?/br> 各自落座,陳皇后看著穿著隆重正式禮衣的衛明沅,感嘆道,“許是行了笄禮,本宮看著寧王妃,便覺她越發亭亭玉立,是個大人了?!?/br> 衛明沅淺笑, 未待她回答,太子妃便順著陳皇后的話言道,“母后說的是,往常兒臣只覺寧王妃比兒臣還要年小一些,要多加看顧,如今一看,才恍惚記起來,寧王妃是兒臣的皇嬸呢,可得敬之重之?!?/br> 婆媳倆一唱一和地企圖拉近與衛明沅的關系,太后看著不發話,其余在場的皇子生母卻不能無動于衷。 淑妃聞言,開口道,“這倒是太子妃的不是了,長幼有序,可不是行了笄禮才記起來的,本宮可是一直把寧王妃當做弟媳,以禮相待的?!?/br> 話落,陳皇后的臉色有些不愉,惠妃乘勝追擊,捂著嘴笑道,“可不是?本宮可是打從一開始便覺得寧王妃親切,看著像佛祖座下侍奉的金童一般可親,聽聞原來是佛緣深厚的,本宮日后可得讓晉王和晉王妃與寧王妃好生親近才好,不知寧王妃可還歡迎?” 衛明沅不急著回答,淺笑著,因為會有其他人為她擋著。 果不其然,惠妃的話才落下,陳皇后便開口道,“寧王妃潛心禮佛,為寧王祈禱,培育奇藥,可不得齋戒沐浴,免得世間污穢礙了佛祖的眼,這可是大事,惠妃可不能讓晉王和晉王妃的俗事叨擾了寧王妃的清凈?!?/br> 瞧,這理由給得多么的充分,讓人無言以對之時,還不忘暗自詆毀她晉王夫婦乃世間污穢,真真的夾槍帶棍。 這是因了晉王最近在朝堂上出了些風頭,又娶了刑部尚書的孫女,也就是蕭婉茹為側妃,陳皇后看著他晉王春風得意的模樣不順眼,有意打壓了。 惠妃暗自惱恨,面上卻仍舊笑著,“寧王妃畢竟不是方外之人,豈能真的斷了紅塵之事?如今晉王側妃蕭氏,與寧王妃有親,親戚間可不得多走動些?寧王妃說是也不是?” 昭武帝有子的四妃當中,淑妃心細如發,三兩言便能挑出旁人的錯漏之處,將局面偏向自個這邊,而惠妃則一直是張揚的,目的性很強,至于齊妃,一向少言,其實對現下的狀況再當心不過,如同暗處的漁翁,企圖暗中得利。玉妃榮秀玉不管是她還是六皇子都尚且年輕,尋常時候并不參與這樣的爭斗中來。 衛明沅私以為,惠妃并不是最難對付的,淑妃和惠妃才是,因為你看不清楚她們的心思。與之相比,陳皇后要磊落一些,但也不好應付。 臨淵而立,稍有差池,便是地獄。 衛明沅淡笑著回應,“既已出閣,便應以夫為先,輩分也應按著夫家的關系來排。論資排輩,蕭氏乃晉王吾侄的側室,像今日這般,倒是不能見面的,可惜了?!?/br> 她說著可惜,實則神情一絲可惜之意也無,說的話,似在貶低蕭婉茹一個侄子的妾室難登大雅之堂,令人恨極卻又找不出錯處來。 衛明沅也是無法,她娘趙氏已經因著蕭婉茹的關系和襄陽侯府少了往來,而蕭婉茹的親祖父刑部尚書蕭統也業已表明君臣父子,他以君為先親為后,剩下的人里頭,也就她來頭比較大,可不能讓惠妃一派有機可乘,攀扯上來。否則,害己害人。 蕭婉茹雖可憐,但也不至于舉目無親,只要她心放寬一些,憑著她的能耐,也并非不能謀個好前程,端看她如何做了。若她執意卷進晉王與太子等人的爭斗中去,那么誰也救不了她。 淑妃聽了忍不住拿帕子印了印翹起的嘴角,開口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寧王妃按著寧王的輩分來算,倒也符合常理。若按著親緣來算,蕭氏乃寧王妃的表姐,這樣一來,寧王豈不成了蕭氏的妹夫,晉王成了寧王的姐夫?這可就亂了,還是按著寧王這邊來算的好。何況,蕭氏總歸只是一個側室,惠妃可不能重視太過,讓她失了分寸?!?/br> 若說衛明沅先前的話還算隱晦,那么淑妃這話便是明晃晃的打臉了,以一個妾室來攀扯寧王,也不嫌丟臉! 惠妃氣得臉色如豬肝,此時齊妃出言當起了和事佬,“惠妃jiejie也不過是想和寧王妃親近一些,雖然錯用了法子,可也是情真意切,寧王妃莫怪?!?/br> 齊妃的幾句話,似為惠妃解圍,卻毫不諱言她的錯漏,順道還向衛明沅示了個好,一舉幾得,在場之人心中卻未必對她感激。 衛明沅但笑不語,似是認同?;蒎粫r尷尬,如今這般,最好的法子便是順著齊妃的話來認個錯表達歉意,爭取衛明沅的“諒解”,可她并不甘,因她并不認為自個有錯。 太后在上首看夠了戲,看衛明沅從容應對,不慌不忙,倒是有幾分刮目相看。于她而言,并不希望寧王過多地摻和進國事中來,令皇上忌憚,甚至兄弟反目,衛明沅持身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反應了寧王對此事的態度,寧王對那個位子沒有想法,對哪個子侄坐上那個位置也沒有偏頗,這是好事。 她開口道,“都是一家子人,也談不上得罪和怪罪,你們和樂,便是皇家之幸,哀家之福,莫要因了小事而傷了感情。寧王妃當務之急,乃專心侍奉佛祖,照料寧王,心誠方能靈驗,得佛眷顧,你們,莫要擾了她的誠心?!?/br> 這幾句是贊同了陳皇后一開始的話,不希望幾位皇子惦記寧王的意思,不得不令在座的幾位皇子生母變了臉色,當下卻不得不從。 衛明沅與眾人一道恭順地應是,心中卻感嘆,論揣摩心思,拿捏分寸,其實當屬陳皇后最佳。 另一邊,崇政殿,昭武帝毫不掩飾對那琉璃屋的興趣,或者說那玻璃的興趣。若是其他東西倒也罷了,寧王或許也就大方地給了,可這無色透薄的玻璃,他卻不能也不愿給。 皆因這是衛明沅給的建議和方子提煉出來的,這里頭有著她的一份功勞,這是阿沅的東西,他不想給出去。此外,他如今有了生的機會,日后還要與阿沅組建一個新的家,可不能像從前那樣對許多物事不在乎,例如錢財,例如權力,該他的,別人別想拿去! “不過些許微末技藝,難登大雅之堂,皇上的工部能人巧匠諸多,相信稍加時日,也能煉制出來,皇上莫急。若皇上實在等不及了,臣命人打造一些送來便是?!?/br> 誰急了!昭武帝想要的是那制造玻璃的方子和工坊,乃至匠人,而不是區區幾片玻璃,哪里能讓寧王推諉了去? 可實實在在地開口向他要,他又拉不下這個臉,偏偏寧王這般不配合,一時竟然有些語塞。 “聽聞寧王是從域外來京行商的商人那里得來的方子?異域與咱們夏國的風俗殊異,這玻璃怕是不好熔煉?工部自然不缺少能工巧匠,可畢竟不是異域之人,怕是一時難以琢磨出來,這可如何是好?” 昭武帝的言外之意明顯不過,寧王卻再次裝作聽不懂,不過既然他問他的意見,那他便也給他一個意見好了。 “皇上可派人到域外去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必待他們歸來之時,定能更好地為皇上效力?!?/br> 昭武帝語塞,“離鄉別井,難以顧及,且水土風情殊異,麻煩了些?!?/br> 寧王見招拆招,“來年皇上壽誕,諸國使者來賀,亦可互通有無?!?/br> 寧王滑不溜秋的,就是不接他的茬,昭武帝好生郁悶,卻做不出開口討要又或是逼迫他的舉動。 昭武帝愛面子,從他喜歡在外表露對寧王的愛護以及兄友弟恭一事可以看出點端倪來,旁人倒也罷了,以皇權壓下去,莫有不從的,可寧王又豈能和其他人相提并論?那是當年做了他擋箭牌的人,若沒有寧王,現在坐在輪椅上郁郁不得志的可能便是他自個!這事旁人不知道,可他知道,太后知道,寧王知道,慧然方丈也知道,興許寧王妃也知道,他不想成為忘恩負義之輩,卻因著皇家暗衛,因著當年慧然大師的話,因著先帝曾對寧王倚重以及從小帶在身邊教導,而忌憚著…… 他這位皇兄的性情如何,寧王早已琢磨透,他的矛盾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因而應對起來并不如何費力。有時候,裝傻充愣的確是個好法子。當然,該有的分寸還是要有,不能做得太過了,讓忌憚再增一分,若有一天皇上對他的忌憚超過其他,后果…… 他后退了一步,言道,“這是臣為阿沅打造的屋子,僅此一間?!?/br> 昭武帝聽著放心了一些,只要他不拿來謀暴利而后危及他的座下龍椅就好。 寧王看著他的神色,心中暗嘆,他不拿著玻璃去造屋子謀利,可玻璃的衍生物,例如放大鏡,例如望遠鏡,卻是能夠有的,這些用在暗衛身上,真是如虎添翼! 阿沅當真是個妙人!寧王再次慶幸自個當初下手快狠準。 作者有話要說: 七夕和狗糧更配,然而這章沒有(?◇?) 第75章 宮宴 同芳宮中, 惠妃接連砸了幾個花瓶, 這才咬牙切齒地說道,“好, 很好,你們都看不起本宮, 終有一日, 本宮要讓你們好看!” 與陳皇后、淑妃、齊妃以及被貶冷宮的楊妃不同, 她們是太后在皇上還是太子時為他挑選的良娣良媛, 家世上乘,可堪助力。而出身只是一般的惠妃, 當年卻是自個貼上去的, 無他, 她長相艷麗,不甘人后, 便使計進了東宮,上了太子的床榻。 因她出身不高, 上位的手段見不得光,長相艷麗嫵媚如狐,太后一直對她不喜,奈何她肚子爭氣,竟是一次便懷上了,這才在太子東宮占據一席之地,后來又憑著手段在后宮中占了個妃位。 可即便如此,她還是覺得太后和陳皇后等人看不起她, 于是一心想要晉王上位,將來她位至太后,一國之母,看誰還能看瞧不起她! 其實,她的不甘心,還是自卑在作祟,她比誰都在意自個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