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進了宮,自然就有碰面的機會,至于是太子殿下有意制造抑或是真的偶然, 侯苒不清楚,但只消看見侯譽風頂著張冷冰冰的臭臉回府,那日必然是見過太子殿下了。 “無論是誰,總會有看錯人的時候。但,沒有下回了?!?/br> …… 他親口說的這句話,不自覺又浮上了她的心頭。 在前世的記憶里,永安三年秋,北境受侵,侯大將軍奉皇命前往漠北平亂,血戰三月終得勝,不料侯大將軍領兵追擊敵方殘黨時,意外墜崖,不幸傷重而亡。元帝聞此噩耗,悲痛萬分,追封其為鎮北王,予以厚葬。 元帝名諱渙,若無意外,便是如今的太子殿下。 侯苒記得清楚,自己穿到這具身體后,曾收留了一位病入膏肓、成日在夢中胡言亂語說自己下毒謀害了大將軍的老太醫,不久又偶然救了傷重昏迷的侯譽風,再后來,被幾個眉心有相同刺青的黑衣人一劍滅口。 照此推測,侯譽風應該也死在了這些人手里,并且出于某種原因,他的死被偽裝成意外墜崖的假象,貼皇榜公之于眾,能做得到這些事的人絕不會多,倘若是元帝所為…… 不,或者換個說法—— 最容易也最有能力促成此事的人,除他以外,別無二選。 那么,如今的問題是,侯譽風知不知曉當年自己為何人所殺? 若他死前與她一樣見到了黑衣人的模樣,很可能認出他們眉心上如出一撤的奇怪刺青,是某種特殊身份的象征,自然也就明白是何人對自己下的毒手。 可……他當時雙目失明,已然瞎了。 即便在她死后,那些人闖入屋內與他說過話,他憑此認出了他們的身份,但后來也同樣難逃厄運。 尋常人死后,飲孟婆湯,渡奈何橋,忘卻前塵,投胎轉世,即便有幸再世為人,也不會記得上輩子發生過的事了。 更何況,除了她這種半路重生的怪胎,其他人應該都是順著原本的歷史軌跡而存在的,此時才十四歲的侯譽風,怎么可能預知到十數年后發生的事? “……但,沒有下回了?!?/br> 下回? 也就是說,在他現有的經歷中,已經有過一回了。 侯苒微微愣住,心里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莫非……侯譽風也是重生的? 倘若如此,那他定會保留生前的記憶,很可能也記得前來刺殺自己的人是誰,或者說,認出他們是太子殿下派來的人,所以,才會有“下回”這一說? 侯苒陷入沉思,不經意間,思緒中又牽扯到了另一件陳年舊事。 據侯老夫人所言,侯譽風自小在隱劍山莊隨師父墨無為習武,三年前學成回京的路上途經正遭遇饑荒的藺城,百姓拖家帶口地四散逃難,幾乎成了一座空城,而她則被丟在城門邊的驛站,被落腳歇息的他發現了,于是好心將她一并帶回了府。 當時她聽過便罷,因為在這具身體原本的記憶里,收養她的老獵戶也曾對她講起,自己是在藺城無意撿到她的,看襁褓里的小娃娃餓得快死了,于心不忍,正巧他也沒有家室,便帶回山上當閨女養著,死后也有人送終,只是這一世不同,被侯譽風提前一步找到了她而已。 可如今想來,事情似乎并不是巧合。 據她所知,從隱劍山莊回京城最近的路并不經藺城,而他卻特地繞了遠路,是另有要事,還是……為了來藺城找她? 侯苒記得,在他前世傷重的那段日子里,兩人同住一間屋子,朝夕相對,總會有說話的時候。侯譽風不喜多言,她卻習慣跟傷病者說說話分散注意力,讓他們放松。 反正彼此是陌生人,不知對方底細,說話也就少了些顧忌,這些幼年經歷她多少也曾告訴過他,只不曉得他是否留心聽。 倘若,他記得自己聽過的,重生后依此找到了她,然后帶回府過好日子……以報她當年的救命之恩? 如此一來,所有看似不可能的事,都變得順理成章了。 “……苒苒,苒苒!” 有人在耳邊連聲喚她,終于將她從震驚中拉扯回來,半晌才聽清對方說的話。 “來,該下馬車了?!睒s安郡主已經起身了,回頭拉起她的小手,“再不走就丟你在這兒啦?!?/br> “瑜jiejie,等等我?!?/br> 侯苒忙跟著起來,臉上神色如常,唯獨垂下的雙眸中藏著難掩的驚色。 ……簡直不敢想象。 若非她親身所歷,如何想得到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而且,竟還是她身邊最為親近的人……竟是他…… 所幸宮中不得行馬車,自長樂門走到綺霞宮尚有一段路程,侯苒不動聲色地收起復雜心緒,待見著賢妃娘娘的時候,稚氣的小臉已經掛上了討人喜歡的笑容,揚聲道:“賢妃娘娘好?!?/br> 榮安郡主也叫了聲姨母好,但比不得小姑娘會撒嬌,行過禮便小跑著撲進賢妃的懷里,彎著唇角笑瞇瞇道:“娘娘怎么與上回變樣兒了?苒苒險些認不出您?!?/br> “變什么樣了?”賢妃疑惑。 侯苒眨了眨眼,仿佛說悄悄話道:“唔……變得更好看了?!?/br> 賢妃一愣,還有些較真地想,這兩月來過得與之前無異,怎的就變好看了呢,那邊景王妃已經笑起來了,夸贊道:“哎呀,小姑娘這嘴可真是甜,跟吃過蜜餞兒似的?!?/br> “……是啊?!辟t妃這才反應過來,不禁失笑,“這孩子倒是會說話?!?/br> “不過呢,苒苒,每回我到你祖母那兒坐,你都與我說的一樣話,如今又照搬到賢妃這兒來哄人,可是少了點兒誠意?” 景王妃是個不嫌事兒大的,剛扶著人上了梯子,轉臉便給人拆臺子,在侯老夫人面前尚收斂幾分,此時姐妹閑聊家常,說起話自然放得開了,堵得侯苒不知如何接話,只好賣乖道:“那苒苒再想別的話……” “不用不用,本宮很喜歡了?!?/br> 原以為她心思深,小小年紀便懂那人情世故,這般看來也只是個實誠孩子,于是賢妃伸了手,將小姑娘抱到腿上坐著,溫聲細語地問她些話。 過了會兒,宮女端著小盤子糕點和茶果上來,賢妃低頭問她想吃什么,侯苒來之前剛用過午飯,其實不太想吃,只是不愿拂了賢妃的好意,便隨意指了一樣。 賢妃點頭,傾身拿了一塊喂她吃。 “好吃嗎?” 小姑娘咬了口,含在嘴里慢慢嚼著,含含糊糊地“嗯”了一聲。 “喜歡便好?!辟t妃將最后小半塊喂完了,作勢要拿下一塊,“那多吃些,不夠再讓人去做一盤來?!?/br> 侯苒心道不妙,這桃花酥太甜了,再來一塊非膩死她不可,忙翻身下地:“……娘娘,苒苒給您捏肩可好?” 邊說邊已上了寬榻跪在她身后了,賢妃收回手拍拍她的背,想道不必的,這殿內伺候的宮人多得是,用不著勞小姑娘費勁兒,不料景王妃又適時插一腳進來:“meimei,這我倒真要夸她了,手藝確實不錯,在府里就沒少幫她祖母按肩,你讓她捏幾下,保準奏效?!?/br> 賢妃最是不曉得拒絕自家人了,便沒出言婉拒,任由身后一雙小手撫上她的肩頸處,力道適中地細細揉捏,約莫半刻鐘,竟覺得平日緊繃微僵的雙肩放松不少,后頸的沉重感也略有消解,不由道:“這是跟誰學的?手藝竟比本宮的宮女還好些?!?/br> ……那是自然,也不想她行醫多少年,精通經脈xue道,捏個肩根本不在話下。 “是府里的一個老嬤嬤?!毕霘w想,這真話卻說不得的,侯苒若無其事扯謊道,“以前祖母常讓她伺候的,可惜嬤嬤年紀大了,祖母便允了她回鄉,臨行前我偷偷跟她學好了,平日也能幫祖母松松筋骨?!?/br> “好?!辟t妃微微點頭,“是個孝順的孩子?!?/br> 第31章 景王妃也贊同道:“嗯, 小姑娘是挺有孝心的,也會體貼人。哎,自六年前侯大哥他……不提了, 幸好這兩三年多了個活泛的小輩陪在干娘身側, 瞧著她老人家氣色也好起來了,想必是心境豁達, 不再鉆牛角尖吧?!?/br> 她這話的本意是想引到賢妃身上,和小輩們多相處相處, 自己也看開些, 不料這一引卻過了頭, 賢妃頓時神色一黯,微微垂下臉,語氣也明顯比方才要低得多:“若佟兒還在, 也是這般年紀……會不會曉得給為娘捏肩了呢?” 景王妃:“meimei……” “唔,大概不會的?!辟t妃仿佛并未聽見,精致的唇角勾起淺淺的弧度,似無奈又似苦澀, 自言自語道,“自小嬌養在為娘的身邊,哪里做得來這些細致活兒?五歲多, 正是好動的時候……怕是她只會成日溜出去玩吧?!?/br> 景王妃見meimei好端端的又成了這副模樣,心里罵自己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可惜說出去的收不回了,正想讓那邊還在捏肩的小姑娘救一救場, 卻見她也低著頭,不知怎的停了手僵在那兒,恍若入定一般。 景王妃不解,使了半天的眼色愣是沒奏效,身旁還在吃糕點的女兒又是個不哄人的,沒法指望了,心里急得跟火燒似的,只得喝口茶緩緩。 寬榻上,侯苒低垂的目光緊緊鎖在賢妃的后頸上,費盡氣力也無法移開半寸。 因她垂首的姿勢,原本掩藏在半指高的衣領下,那一小截雪白的肌膚露了出來,連同女人后頸上褐紅色的胎記,此時也一并顯現在外了。 這、這是…… 侯苒心頭劇震。 她清楚地知道,在自己左側的腰間,同樣藏著一塊胎記,顏色比看到的這個淺一些,但形狀……竟是如出一轍的缺月形。 在穿進這具身體后,侯苒便注意到了,當時以為是燙傷留下的疤痕,可重生回兩歲那年,她才發現這是從出生便跟著自己的一枚胎記。因它的形狀特別,無論前世今生,她都不曾見過第二個人有此印記。 所以侯苒即便不看,也絕不會錯認。 可賢妃娘娘……與她是什么關系? “若佟兒還在,如今也該是這般年紀了?!?/br> ……母女嗎? 不,不對。 賢妃娘娘是在宮中誕下小公主的,可惜未滿月便夭折了,她卻在宮外平平安安活到了兩歲,才讓人從藺城帶回京城,而且她重生后,恢復意識時身邊已經空無一人了,無法知曉先前是何人照顧她的。 可……這塊胎記又如何解釋? 據醫書所載,胎記又稱母斑,顧名思義是只能承繼于母體的印記,在她多年的行醫經歷里,除了雙生子外,也不曾見過完全相同的胎記出現在兩個非母子關系的人身上,當然,還可能存在著未被發現的特殊情況…… 等等,她兩歲那年,宮中可曾發生過什么事? …… “娘,你瞧meimei多可愛,我好喜歡她呀?!?/br> 那時侯苒剛被接進國公府兩三個月,某日景王妃帶著女兒來看侯老夫人,也順帶瞧瞧這新來的小娃娃,榮安郡主倒是特別喜歡她,總湊在搖床旁邊想逗她玩兒。 可惜侯苒不感興趣,只是冷眼相對,接著又聽見景王妃緩緩走過來,在旁邊對榮安郡主笑道:“你喜歡呀,認了小姑娘當meimei可好?” 不料榮安郡主卻難得沉默了,神色也有一瞬灰暗,只輕輕推著搖床道:“不好……我若認了她,以后記不得佟兒meimei怎么辦……” 景王妃一愣,隨即嘴邊的笑容也落下來了,摸摸她道:“你這孩子,瞧著沒心沒肺的,倒是重情義……哎,唐家人都是這般的,你姨母病成那副模樣,嘴上不說,我還不清楚她想的什么嗎?孩子去后,明明這兩年她也慢慢緩過來了,怎么突然又犯重病呢?” “娘,”榮安郡主心里難過,拉住母親的手問,“姨母她……會不會也沒了?” “不許胡說?!本巴蹂统饬艘痪?,拍拍女兒的手安慰,“不會的,生一場病而已,都會好起來的,會好的?!?/br> …… 原是漫長記憶中不值提起的一小段對話,如今放在此處看,卻叫人覺出不同來了。 同樣的時間點,她獨自遺落在空城,被侯譽風帶走,賢妃娘娘則突然受了刺激,再次重病不起,甚至比當年小公主夭折后病得更重,險些要丟了性命。 那是否可以猜測,這時發生了一件比痛失幼女更令賢妃經受不起的事? ……或者,更大膽地說,其實當年的小公主并未喪命,而是因某種緣由,被賢妃派人送出宮了。 不料藺城鬧饑荒,照看她的人逃難匆忙找不見孩子了,又或是,本就故意落下她這個累贅的,反正等她恢復意識時,周遭已經看不到人了。 不久后,侯譽風帶她回府,那人即便想找也找不著,于是賢妃便以為孩子是真的沒了,如遭雷擊,撐不住生了一場重病。病愈后身子也一直不太好,終日憂思重重。 ……只是,這些皆為她自己的猜測,若想證實,還須由最為熟知小公主的賢妃親自看過了,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