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趙三少奶奶有心要伺候這位九姑奶奶往里走,可安郡王偏跟的緊,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是會扶趙如意一把,或者拉一下她的手,三少奶奶想了一下,不敢去和郡王爺爭,便只得跟在后頭。 心里卻想,這位郡王爺看起來好似特別迷戀九姑奶奶似的,上回還上表拒側妃呢,九姑奶奶真是有本事。 她看一看走在前頭和趙二夫人說笑的趙如意,趙如意有時候也轉頭對安郡王說上一句,毫不生疏,明麗的容顏似乎更帶上了一些嫵媚,被這初夏的陽光照亮了,比初綻的牡丹更美。 進了門,趙老夫人和伯娘們、嫂子和姑娘們都在堂上等著,因著位分的緣故,趙老夫人也不肯受家禮,趙如意只便福了福身,倒是嫂子和姑娘們都站了起來,趙如意笑著一一招呼了,丁香青黛這四個陪嫁的大丫頭也都上來磕頭,又把預備好的東西送上來。 “公主也預備了一份兒,吩咐我帶過來的?!壁w如意分發禮物,給姐妹們的,都是宮里精工制的胭脂、香粉、各色汗巾、絹扇等,老太太那里,一根沉香拐杖,兩支老山參,伯娘們處就是燕窩,宮緞等物,熱熱鬧鬧的。 安郡王陪著看了一回,說了幾句話,趙大老爺和三少爺就把安郡王讓到書房去喝茶,趙老夫人看了趙如意一回,見她穿著一身大紅繡金線百花不落地的衫子,下頭象牙白透紅滿繡泥金裙子,頭上梳著牡丹髻,戴著五尾鳳釵,兩邊赤金珍珠如意簪,她個頭高挑,容貌又明艷,極其適合這種莊重的打扮,襯的她艷光四射,眼角眉梢笑意盈盈,又透出幾分少女時沒有的嫵媚。 她與姐妹們說笑的聲音清亮爽脆,似乎也含著一絲笑意一般。 即便沒有皇上的暗中照應,趙如意也一樣能如意的,趙老夫人這幾乎是成了精的人,雖然不大說話,卻是什么都看在了眼里。 若不是真的順心暢意,絕不會有這樣眉開眼笑的笑意和眼中的神采,這是任何賜婚的榮耀,任何高貴的門第,任何貴重的身份都難以造就的,只有那一個人好了,對了,心滿意足了,才會有這樣盈盈的笑意。 這個人是趙如意自己親自挑的,她的眼光,顯然足夠好,而且趙如意不僅聰慧,還性格明媚而光明,看她做人行事,真是不管她是誰的女兒,都不會過的差的。 趙如意正在與趙四夫人說起昨日直郡王府上的事:“昨兒還是有點險的,藍側妃月份輕,才一個多月,叫那貓嚇了一嚇,又摔了一下,頗為驚險,虧的藍側妃身子骨兒好,用了兩幅藥,算是穩住了,不過也得多養一養,我回頭還要去看一回?!?/br> “阿彌陀佛?!壁w四夫人就念佛:“虧的有郡王妃呢,這個月份動了胎氣,保不住那是常有的?!?/br> 藍側妃是七姑娘趙淑云未來夫君藍公子的異母meimei,正經小姑子,自是極親近的關系了,趙淑云雖然不好意思問,也不由的跟著聽上一耳朵。 直郡王成親四年了,還一個子嗣都沒有,直郡王妃舊年里又小產了,且三皇子也同樣沒有子嗣,若是藍側妃這個孩子順利生下來,不僅是直郡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皇上的第一個孫輩,這顯然是不一樣的。 而且皇室向來不如世家勛貴一般重嫡庶,只重開枝散葉,并沒有那種沒有嫡子就不能有庶子的規矩,便如本朝幾位帝王,除了宣帝爺是嫡子獲封太子登基,其他幾位皇帝都不是皇后娘娘所出呢。 趙大夫人便笑道:“郡王妃自是有妙手的,有郡王妃在,藍側妃自會化險為夷?!?/br> 趙老夫人抬頭看趙大夫人一眼,反是趙大夫人還一無所覺,只覺得自己說了一句恭維話罷了。 趙如意干巴巴的說:“大伯娘快別這樣說,這是藍側妃自己身子好,才挺得住,這好不好,還得看當時情形,我是不敢打包票的?!?/br> 那家還有個沒保住胎的直郡王妃呢,而且也是趙如意去看過的,這話要是傳出去,外頭人一聽還是趙大夫人說的,還不知道要怎么猜測趙如意因為親戚關系,只保藍側妃,有意不保直郡王妃呢。 這可是皇室子嗣,就是沒有真憑實據,叫人猜測起來也不好聽。 趙八姑娘就接口笑道:“可不是,我聽說藍家的姑娘們從小兒就有先生教導,念書,規矩,禮儀,甚至早起還要打拳,騎馬,雖和公子們的教導不一樣,但身子都挺好的?!?/br> “這規矩不錯?!壁w如意就趁機無視了趙大夫人,笑道:“女孩子還是不要總在屋里,雖說看著是貞靜的,卻對身子無意,還是要常走動,常說笑,反是有好處的,藍家這想必有高人指點的?!?/br> 運動的重要性,師父是強調過挺多次的,是以在趙如意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好處,就此便發散開來說起這個話了。 在這里熱熱鬧鬧說了半日,趙如意又去姐妹們房里坐了,趙二夫人也說要去親自看招待郡王爺和郡王妃的菜色,帶著自己兒媳婦出去了,趙四夫人是在老夫人跟前伺候過十幾年的,看了看這里的情形,心中有數,也指了一事出去了。就留下趙大夫人還在那里。 趙老夫人道:“等七月里七丫頭出了閣了,我就回錦城去,老大家的也跟我一起回去吧?!?/br> 趙大夫人極其意外,老太太無緣無故的怎么突然要她回錦城了? 舊年里原是商議,選秀之后,一家子都回錦城去的。不過因種種變故,趙高起已經外放出京,前程大好了,是以趙家重新商議,趙大老爺和大夫人送走了老太太,就啟程去趙高起的任上,到底是一家人,常在一起自是強些,趙家向來是這樣的規矩,大夫人當年就是隨大老爺外放。 可沒想到老太太這會兒說出這樣的話來,大夫人意外的道:“母親這是什么主意?不是原說過要去起哥兒任上的么?” 趙老夫人原本覺得這個媳婦還好,做姑娘的時候也是貞靜懂禮的,可沒想到隨著大老爺外放這些年,竟學出一身的小家子氣,一家子里頭也算計來算計去的也罷了,連說話也不妨頭,這是在五六品官兒的圈子里混的久了,竟不懂事了嗎? 趙老夫人便道:“我瞧著你連說話也不大會說了,去了起哥兒任上,替他得罪人還算了,再替他招些禍事來,就防不住了,不如跟我回去,錦城小地方,還不妨事?!?/br> 趙大夫人還有點摸不著頭腦,剛想辯解,趙老夫人已經定了調了:“就這樣定了,回頭我自與老大說?!?/br> 趙如意后來聽到這個話,也覺得老太太圣明,趙大夫人若是有心說那話也還罷了,這若是無心說的,那還真是要好生教導一下,誰知道她在外頭哪天就說了什么叫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來呢。 且不說趙大夫人一臉懵的不曉得自己干了什么,趙如意倒是跟姐妹們談笑了半日,又在趙家用了飯,才和安郡王一起回公主府去。 回門之后,趙如意就不算新媳婦了,照著正經規矩,她每日里應該去公主跟前立規矩,伺候用茶用飯,不過護國長公主這里卻沒有這個規矩,至少在趙如意看來,護國長公主是真心把她當親閨女看的,不僅每日里晨昏定省,都是坐著說話,便連用飯都是一起坐著吃,趙如意不過是開飯前擺一擺筷子。 廚房里又特特的添了慣會做西南菜的廚子,每頓飯桌子上都有兩個特為趙如意做的西南口味的菜,安郡王還說,明明他也是從西南回來的,他娘怎么沒想著給他也添個會做西南菜的廚子? 還吃起自己媳婦的醋了,護國長公主對自己兒子都無語了,兒子跳脫,且早早的就出去辦差事,她常年自己獨自在府里,只有跟前親近的丫鬟說話,可到底也有上下尊卑之分,如今有兒媳婦了,趙如意又是個活潑開朗的,能說會笑,護國長公主本就喜歡趙如意,如今自然更是愛的了不得,視若己出。 最要緊的是,要早些生個孩子,倒是不拘孫子孫女,就越發熱鬧了,護國長公主這樣一說,趙如意便笑起來,她嫁進來才十來天,公主就指望孫子了。 趙如意才過了十六歲的生辰,一點兒不急,而且師父說,生孩子不宜過早,身體發育好了,生孩子才好,不過這話,趙如意不好跟公主說,潑人冷水,便只是笑應了罷了。 這一日,趙如意正在看著人開了箱子,拿了一對兒金八寶并蒂蓮瓔珞項圈兒,一對赤金點翠蟲草頭簪子,裝了個葵花螺鈿紅漆盒子,命人送到侯家去給侯寶如添妝,侯寶如是六月中的婚期,正是一年里頭最熱的時候,趙如意自己才經過那日子的折騰,知道厲害。便又想著預備點兒清涼解暑的丸藥給侯寶如,別熱的厲害了。 有前頭公主的丫鬟進來說:“老太太和二太太來了,公主吩咐來請郡王妃?!?/br> 趙如意聽了,就丟下手里的東西,吩咐人給她換衣服,那丫鬟忙也跟著上前幫忙,一邊笑道:“連那府里的萬姨娘也來了,說是有喜事?!?/br> “喜事?”趙如意看著人給她梳頭,挑了只通體鮮紅的珊瑚嵌八寶簪子戴了,又配了四只珍珠白玉鴛鴦發梳,看起來又鮮亮又雅致。 那丫鬟是個伶俐的,笑道:“奴婢只在廊下伺候,聽說是那府里的二姑娘的喜事?!?/br> 怪不得萬姨娘也來了,二姑娘就是萬姨娘養的。 姑娘通常就那么一件喜事,趙如意一聽就明白了,笑著問:“定了人家了,那感情好?!?/br> 于是趙如意就吩咐青黛:“找兩匹新鮮顏色樣子的緞子,兩只新樣子的簪子出來包了,好預備二姑娘?!?/br> 正廳里顯得喜氣洋洋的,趙如意還沒進門就聽到里頭婦人的笑聲:“太后娘娘親自挑的琴姐兒,昨兒已經進宮謝恩了,太后娘娘說了,只要養了皇孫,立刻就封側妃呢?!?/br> 那聲音聽起來頗為自得,還笑道:“郡王妃是神醫,我還想著問一問,郡王妃若是能賞個方子,用了就能生兒子,那豈不是好?” 她要是有這樣的方子,大概滿京城的人都要捧著她了吧,趙如意暗笑,便聽到楚二太太的聲音道:“胡說,哪有這樣的東西!” 不過……皇孫?趙如意邁進門去,給楚老夫人請了安,因是郡王妃,楚二太太還要起身見禮,趙如意就笑道:“外頭就聽到熱鬧了,是什么喜事,說與我聽一聽,也喜歡喜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