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高姑姑激憤之下以向顧春請辭做威脅,顧春痛快允準,放她離開宜州自行安置。 顧春的這一手讓高姑姑下不來臺,只能悻悻拎包袱走人,回中原投奔兒子去了。 **** 光化帝丟下一道懦弱無力的臨終口諭便驟然薨逝,留下朝堂亂象紛呈。 臘月初六,馮星野在京中的暗線傳訊到宜州:寧王陣營已實質上將長公主軟禁,監國詔令甚至出不了內城。 至于平王,向來就比寧王更加激進生猛,如今五萬府兵集結原州,將原州幾大出入重鎮圍個水泄不通。 奇怪的是,面對這般兵臨城下的態勢,坐鎮原州的云安瀾卻并未立刻做出反擊。 “這武安郡主,她在想什么?”燕臨撓頭,百思不得其解。 顧春奇怪地瞥他一眼,轉頭先對路過的一位侍者交代:“你待會兒若見著德叔,煩請轉告他,讓人將府門之內的燈籠也換成白色?!?/br> 這幾日德叔里里外外忙得不可開交,這種細小的枝節上并沒有注意太多。 那侍者自是領命而去。 燕臨沒好氣地撇撇嘴,嘆道:“中原鬧成一鍋粥,滿朝大小都在熱火朝天圍著那龍椅打轉,誰當真在管國喪這件事了?就咱們老實?!?/br> “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更對,我只知這樣做至少不出錯,”顧春笑笑,邊走邊道,“如今全天下都盯著定王府,不給人抓住把柄,就不會輕易被拖下水?!?/br> 她要為李崇琰爭取時間,讓他可以暫時沒有后顧之憂,專心打掉嘉戎。至于之后他要怎么做,待他凱旋歸來,自不必她再cao心。 她想了想,又對燕臨道,“你也不用費心去猜武安郡主在想什么,她按兵不動自有她的緣故,咱們暫且幫不上手,就不要添亂。既殿下讓你加強宜陽防務,你就專注此事,旁的事等他回來再說?!?/br> 她話說得簡單,燕臨仔細一想,這其中的道理也真就這么樸素,于是也不再多言,點頭離去。 **** 臘月初七,馮星野再次匆匆而來。 顧春坐在書房的椅中,支著下巴側頭笑道,“真奇怪,你明明遮著臉呢,我怎么總覺得能看出你滿臉著急上火呢?” 馮星野滿心焦灼,沒心情與她打趣,只急急道:“殿下臨行前命我向武安郡主送信,可原州的各大通路皆被平王圍了個水泄不通,信送不進去?!?/br> 若云安瀾遲遲等不到李崇琰的消息,誤以為雙方聯盟破裂,那即便她自己不動搖,只怕也壓不下原州軍的斗志渙散。 一旦平王拿下原州,便相當于打掉長公主最后一道屏障,如此一來,等李崇琰結束與嘉戎的戰事回師中原時,只怕龍椅上坐的人就是平王了。 這就是馮星野焦慮的原因。 “前兩日燕臨才說,都兵臨城下了,武安郡主居然沒有動靜,這很奇怪,”顧春指節輕叩桌面,竟與李崇琰平日里的動作一模一樣,“她是在忌憚什么?” 馮星野長嘆一聲:“原州畢竟是長公主治下的地盤,這幾年又是云安瀾在打理,她自不愿看著原州生靈涂炭。再說,原州軍打過的上一仗,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如今軍心士氣早已不是當年……” 顧春搖搖頭,蹙眉看向馮星野:“不對,即便如今的原州軍已不是當年那般,可云安瀾是個胸中有大志向的人,不會如此畏首畏尾?!?/br> 馮星野不慣被人盯著看,連忙扯了兜帽自上而下將臉遮得只剩一張嘴:“有消息說,駙馬可能在平王手上,或許武安郡主是顧慮她父親的安危?” “挾持云定興?呵,像是平王做得出來的事,”顧春想起花四,便知平王是個有許多下作手段的小人,“哎,對了,我記得從前我看過一本雜書,依稀有些印象……云氏是有府兵的吧?” “你平日都看些什么亂七八糟的書啊,連這也知道?”馮星野嗤笑一聲,點點頭。 顧春也懶得解釋,只拿指尖抵住下巴,盯著桌面沉吟片刻,忽然有些明白云安瀾為何不動了。 “……她在等云氏的府兵!”顧春輕拍桌面,嚇了馮星野一跳。 她自顧自地點點頭,接著說,“她與李崇琰結盟,卻并未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李崇琰身上,云氏的府兵是她的后手。只是她年紀尚輕,云家或許還未將府兵兵權交給她?!?/br> 馮星野頓時也豁然開朗了:“云氏府兵的兵權應該在她父親云定興手里,如今云定興被抓,她一時調不動云氏府兵,又怕以原州軍如今的戰力,不能一舉完勝平王,所以才按兵不動!” 顧春點點頭,面色轉為凝重:“這樣一來,咱們就必須將李崇琰的打算告知云安瀾,否則她誤以為李崇琰單方撕毀盟約,又無法調動云氏府兵,只怕當真要絕望到軍心渙散?!?/br> 云安瀾必須撐住的,否則平王上位后,大縉天下將徹底籠罩在新學之下。 馮星野急到想跺腳:“可是消息不但進不去,還出不來!我安插在原州州府之內的暗探是最頂尖的,比我更擅隱藏行蹤,可這幾日,里頭的消息全都出不來。眼下我手上能收到的,全是外圍的邊角消息?!?/br> “我去吧?!鳖櫞憾肆耸诌叺牟璞K,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 可她的雙腿在桌案之下隱隱發抖,只有她自己知道。 “你可別添亂了!”馮星野哪敢讓她冒這個險。 “我是在原州出生的,十幾年前原州被敵軍大軍壓境時我都出得來,如今我自然也進得去?!鳖櫞阂Я搜栏?,努力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是堅定的。 她拼命回想著當年出城的線路。 時間久遠,許多細節已有些模糊,好在當年出城時她也九歲了,并非全不記事的年紀。若能親自重回故地,應該能找出當年出城的那條隱秘路徑。 事態緊急,此事又不能輕易委托給信不過的人,馮星野是實在找不到靠譜的人商量,今日才會來見顧春的。 見顧春一臉篤定,他便脫口道,“那我陪你同去?!?/br> “不行,你手中放出去的許多暗探都是與你單線聯系的,”顧春緩緩吐出長氣,冷靜地指出,“若此時你離開宜州,那才真是得不償失?!?/br> 兩人再三斟酌后,由善易容的妙回春帶兩名王府護衛,與顧春一道啟程去原州。 馮星野惴惴不安,將自己的暗探令牌交給顧春以備不時之需,又吩咐妙回春,為保證顧春萬無一失,待她尋到當年那條可隱秘出入原州的通路,便由妙回春進原州面見云安瀾。 顧春向來不是個逞能的人,對這個方案自然點頭應允。畢竟如今原州戰事一觸即發,她手無縛雞之力,若貿然涉險,運氣不好的話不但見不到云安瀾,還有可能落入平王手中,成為李崇琰的負擔。 臘月初九,顧春與妙回春及定王府兩名侍衛一道易容改裝,悄悄出了宜陽城,走水路直奔原州。 **** 漠南青原這一仗打得極其漂亮。 因馮星野早早在嘉戎安插了暗探,對對方的動向幾乎了如指掌,團山防線可說是以逸待勞。 加之團山屯軍在整軍之后煥然一新,又有李崇琰這個曾在南境上所向披靡、經驗豐富的主帥坐鎮,嘉戎大軍才在漠南青原冒出頭,立刻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團山的戰士們自來打的都是規模極小的阻擊圍殲,這是數百年來第一次整軍團成建制的正面作戰。 經過了數百年漫長時光,團山少年們心中依然有明光沖天的血氣與烈火;他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的背后,是他們要守護的家國。 青山作證,這些年輕人沒有辜負他們先輩的期許,與數百年前那群人同樣悍勇,同樣無畏。 或許他們的姓名不會留芳青史,甚至終將無人銘記,可那一刻,他們就是國境上擊不垮的血rou城墻。 那個冬天里,漠南青原上的昭昭日月,都見過他們披肝瀝膽、執戈浴血的英勇模樣。 他們雖無開疆拓土之功,卻有護國衛民之業。 與他們的先輩,同樣光榮。 此戰共殲滅來犯國境的嘉戎主力近四萬。 團山屯軍中軍主將葉盛淮、副將葉行絡、左軍主將江瑤聯手,生擒嘉戎主帥公叔端、主力悍將牟吉。 之后,嘉戎殘部在團山屯軍右軍主將衛釗的追擊下,一路狼狽潰竄,最終退回自家國境。 臘月廿二清晨,當團山屯軍帶著沖天血氣出現在屏城時,城中百姓才知漠南青原上剛剛結束了一場鏖戰。 這支隊伍浩浩蕩蕩一路自屏城開往州府宜陽,滿身血污與未散盡的烽煙之氣,卻不見半點疲態。 神采奕奕,沖天的虎狼英姿。 有好事者見狀,自然加油添醋地口口相傳,人人都如曾親臨戰場般,將這場原本無人知曉的大捷講得繪聲繪色。 這樣的消息自然傳得很快,當李崇琰帶眾人抵達宜陽城門下時,已有許多百姓自發出城相迎。 那些質樸熱情的笑臉,那些發自肺腑的感激與崇敬,是團山的姑娘小子們曾夢寐以求的。 定王李崇琰,帶著他們,拿到了他們曾渴望而不可求的光榮。 接下來,他們將堅定跟隨他,奔赴中原,那里有他們的下一個戰場。 **** 漠南青原大捷后,李崇琰已向眾人說明中原局勢。 無須如何誓師,初經大捷,豪情正高漲的眾人紛紛表示,可不必休整,直接千里奔襲原州,殺平王府兵一個措手不及。 于是大軍停在宜陽城外,等待馮星野向李崇琰秉完各路消息之后便出發。 馮星野將所有消息說完后,抖抖索索向馬背上的李崇琰呈上一個錦盒。 打開錦盒的一瞬間,李崇琰的眸中立時閃出嗜血的光芒。 那是小小一束頭發,以細細紅繩圈著的一束頭發。 一旁馬背上的隋峻探頭一看,心下既驚且疑?!斑@是……誰的?” 李崇琰抿唇,一言不發,動作徐緩地將那錦盒死死扣住。 “三日前,平王的人送來的……”馮星野低著頭,弱弱答道。 而在此之前,馮星野在中原的各條暗探線,都已查不到顧春的下落了。 連與她同去原州的妙回春及那兩名王府侍衛一道,失蹤。 見李崇琰抿唇沉默,隋峻便出言相詢:“平王可提出什么條件嗎?” 馮星野悶聲道:“那人帶話說,平王請殿下,勿出宜州境。我已將人扣下,聽候殿下發落?!?/br> 此刻的李崇琰沒有心思追究事件的來龍去脈,也不去問是誰讓顧春離開宜陽城的。 他只是沉默閉目,遮住陡然泛起的滿眼血霧,腦中飛速計量著。 身后是烽煙猶在的獵獵戰旗,是大捷凱旋的虎狼雄獅。 他與這些同袍們浴血近一月,守住了宜州一方安寧,卻沒能護住他心愛的妻子。 “殿下?!彼寰÷暟l緊,等待他的決策。 李崇琰倏地睜眼,墨玉眸中是凌厲決然的鋒芒:“先鋒鐵騎隨本王先行出發,步兵盡力跟上,立刻奔襲原州!” **** 就在李崇琰領兵于漠南青原上與嘉戎鏖戰之時,平王也向原州軍吹響了號角。 雖說云定興被平王挾持在手中,云安瀾又暫時調不動云氏府兵,可原州軍底子畢竟在,云安瀾也不是輕易束手待斃之人。 激戰半月后,平王以慘重代價攻占原州門戶之一的項城,卻也元氣大傷,無法再次組織大規模進攻,只能再度將原州幾個通路城池圍死。 而云安瀾也損失不小,退回原州腹地休整待援。 雙方再次陷入膠著對峙的場面。 李崇琰率領麾下先鋒鐵騎五千人馬,于除夕那日的黃昏兵臨項城。 宜陽到項城約有千里,這支鐵騎一路快馬加鞭強急行軍,只花了九日便趕到項城。